第88章 慈母
阿娺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郎悔
元衡与元据之间迟早会出现纷争,这不是令她意外的事。
早在萧广死之时,他就用充满咒怨和毒恨的语气对元衡说:“你的儿子会成为你的敌人!”
这十几年来,元衡一直以慈爱之名对儿子进行弱化教育。
因为元据素有咳疾,所以她愿意让他以玩乐消减病痛,而将功课置于其后。
与元衡为元光开拓社交面,培植党羽不同。
元据自妹妹出生以后,在元衡的不着痕迹地安排下,妹妹成为他为数不多的玩伴,他也因此而丧失了将原有的伴读培养成为自己亲信的机会。
而更为重要的是,她对元据的要求只有健康成长而已,从未将他当做皇帝来教导。
咳疾被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利用了。
母子二人坐在含英殿中,元衡看着对面的儿子,沉默不语。
元据已经很高了,这一点大概随了他的父亲。
他清俊但清瘦,就像风中摇晃不止的青竹。
孩子长大了,她也老了,皮肤早已经不像年轻时那般有活力,细细的皱纹悄悄地爬上了脸。
于是她逐渐成长起来的儿子开始挑战自己了。
生于帝王家之家,又遗传了母亲聪明的头脑和敏锐的观察力,元据最终还是生出了对母亲的敌意。
沉思了许久的元衡开口:“燕国国内的政变将十几年来汹涌的暗潮挑明,他们急切需要一场因为敌国的险恶用心而被挑起的战事来团结内部,稳定动荡的局势。”
“据儿,我希望你支持以战事反击是出于深思熟虑后的决心,而不只是为了表达对我的不满。”
她从来没有说得如此直白,毕竟过往存在生活琐事上的分歧都是以母亲的强硬命令为终结,他的愠怒因此而逐渐积累,现在爆发出来也不足为奇。
“儿臣并无此意。边境市场异动令人疑惑,很难不让人怀疑是燕国有备而来,假如示弱,只怕更涨了敌人的士气。”
面对母亲充满挑衅的说辞,元据并未迎头反击,他用温和恭敬的语调陈述着大局,表明自己并没有与母亲为敌的意思。
“示弱?你也觉得我是在示弱?”
元衡眉头一皱:“你要打的是养精蓄锐了百余年的燕国!你既然已经知道燕国是有备而来,为什么看不明白他们就是等着我们入局?大周的战火才歇了几年?真要和燕国耗起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更何况越国亡我之心不死,若不是崔静猗、曹延襄她们动作果断干脆,只怕那些勾结越贼的小人早就让越国的铁蹄踏进扬州了!若是北方战火重燃,你又能保证越国安安分分不暗中使绊子吗?”
元衡的怒火比如今北境的战火燃得更烈,她的儿子不理解她便也罢了,更令她愤怒的是元据竟然如此目光短浅,不顾大局。
“母亲昔年于明光宫内豪言‘若有战事,我当执剑向前’,母亲的勇毅无人可及,”元据微微低头,给自己申辩,让母亲知晓她是误会他了,又道:“可燕国既然是铁了心打这场仗,议和只怕是行不通的,不如及早应对,以免军心受挫,民心难安。”
“杨英已经率人前往边境,若是燕国答应议和,就算是没有结果,也能为我们争取到一定的反应时间。罢了,既然已经决定迎战就点兵出阵。”元衡摇头道。
元据说的不无道理,她不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人,燕国的意图她并非不明白。
但愿这一次战事不要把大周拖垮。
元据心知母亲的怒火已然渐渐平息,他不敢多言,只在心里道,如今兵部和禁军大都让赤云一系占据,甚至威震八方的曹延襄只听从母亲的调遣。
点将应战之事,他这个皇帝就插不上半句话了,随后告了退,离开了含英殿。
元衡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她在心里想,如果是她拥有元据类似的处境,她绝不会在自己没有实力推翻长辈的时候表达出不满和叛逆,这会给他带来危险。
但元据享受着身为皇帝所带来的统治天下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这是他最大的优势,是能将她一击致命的优势,若是能利用则事半功倍,只不过现在他没有这样的智慧和胆识,身边还没有出现翻云覆雨的野心家助他一臂之力。
战事既然已经不可避免,这时候,年轻识浅会成为皇帝最大的劣势。
那就让天下人继续仰仗带领大周臣民胜利击退越国、赵国的太主吧!
——
燕国确实是不想和谈的,他们撕毁了天授元年定下的合约后立即开始挑起边境小规模战争。
十几天内局势剧变。
幸而杨英已经领兵出战,刹住了燕国想趁周国不备之时一举击破的势头。
受挫的燕国当即以周国蓄意在边市挑事为由向大周宣战,开始了全面进攻。
盛安城郊,点将台上太主与皇帝目送着将士们的离去。
在这里,元衡将宣威侯曹延襄封为北征大元帅,统领北方七州兵马,对抗燕国来势汹汹的进攻;将骠骑大将军夏侯雍封为东征大元帅,统领南方十二州兵马,以防燕国率军南下入侵大周边境吞并富庶的江淮一带,更要预防越国趁虚而入。
整肃庄严的大周铁骑带着必胜的决心,踏着整齐的步伐向前线开去,金戈铁马声中,一马当先的元帅身影彻底消失于台上之人的目光之中。
十月的秋风萧瑟冷肃,点将时的那一番慷慨激昂和无畏豪壮渐渐被吹冷,元据心一沉,离愁别绪便如泉水般汩汩冒出。
“这是骠骑大将军第二次领命出征,朕愿他能如同多年前一般,凯旋献捷。”
那时候,一家人就又能团聚了。
元衡收回了远眺的目光,她瞥见元据尽力克制却依旧流露无疑的不舍。
他不能像妹妹元光一样,在离别之际恣意表达情感,用泪光,用呼喊。
他必须维持好皇帝的体面,他能表现对夏侯雍的不舍,但那只能是出于皇帝对能臣的担忧,绝不能是出于儿子对父亲的挽留。
元据因此而痛苦,但他安慰自己,骠骑大将军定能得胜还朝。
“经历了才知道离别的痛苦么?陛下早该在决意应战的那一刻就意识到,战争带来的远不止离别。”
“是战,是和,不过是天子的一句话罢了,可是这句话背后多少人的一生会因此而彻底改变,陛下真的能明白吗?”
元衡并没有给处在忧伤之中的小皇帝安慰,她反而冷酷无情地指出了他的认知的肤浅和理所当然的错误。
元据只看到了两国纷争中的上下风之争,看得到燕国的险恶用心,却没能看到豪情壮志背后的真实沉浮。
“孩子,坐在王座之上,生离死别从未对我们手下留情,普通百姓经历的,我们不能免俗。而在此之上我们必须更要清楚的是,一言、一行、一令究竟会给这天下带来什么。”
“十几年了,我尚不敢断言施政行令皆可如意,又何况你?”
“不过,这一步棋既然已经决心要走,便向前看吧。”
她的心到底是肉长的,她不是个彻头彻尾的冷血母亲,终究是以宽慰的语气给年轻的帝王上了一课。
“母亲的教导,儿臣不敢忘。”
元据一直是矛盾的,他既感恩元衡对他的慈爱,又感谢母亲给予他的充满智慧的教导,可他总是能感受到一股束缚,他的感情不能得到释放,他的想法也不敢完全展现于母亲面前,而他的抱负更因为母亲的存在而无法施展。
正如此刻,他恭敬地回应,是以压抑情感为基础的,他因此而难受。
最终争吵没有在点将台上爆发。
——
天授十七年正月的年味被战火烧得所剩无几,宫内潦草地开了个除夕宴,众臣嘴里那些歌功颂德的陈词滥调一说完便不敢再说了,再说就不可避免地会谈到如今的战局。
而这几个月来除了将士们昼夜疾驰奔赴战场之外,朝廷之内上上下下的官员更是丝毫不敢懈怠,好不容易齐心协力稳住了局势,歇了口气,挨到了过年,谁也不敢主动挑起,只怕又被太主逮住问个明明白白,毕竟这是宴会,不是朝会。
坐上的元衡将众臣的小心翼翼收入眼底,百官的忙碌和尽责她当然看得明白。
就比如说谢雪安,她现在总领户部,去年开战,她废寝忘食投入到工作之中,无论是人丁还是粮食,都是半点差错出不得的。就在上个月,哪怕是常常登山锻炼的她,都因为宵衣旰食而生了场病。
今日出席的谢雪安尚有几丝病弱之气。
元衡见状便心疼起来,总之这个年没什么喜庆热闹的氛围,她大手一挥,各回各家守岁去吧。
她早早散了宴还有一个原因是为了照顾孩子们的情绪。
元据见战局紧张,心中担忧,再怎么掩饰也难免-流露出来,元光年纪尚小,许是不像哥哥那样明白战事的激烈和残酷,因此对战局之中的行军布阵异常感兴趣。
一家人在散宴后聚在了含英殿的议事厅中,议事厅中放置着前线地形沙盘。
没有人能对战局漠不关心,哪怕是在除夕之夜。
“燕国内部对边市存在不满,是因为贸易处于下风,大量钱财流入大周,它发动战争不可能没有攻城夺财的目的。虽然现在看来燕国是主攻北线,为的是占据要塞黑石城,一方面可以威逼赵国,另一方面可以乘势而下,这一步不是为了财。”
元衡盯着沙盘说道,燕国攻北线主要出于战略意义而非谋财占地。
“所以燕国发动了东线攻势。”元据在东南沙盘一侧坐下,江淮富庶,人尽皆知。
元光抱臂于前胸,若有所思,随即含笑摇头:“这几个月的战事打的有来有回,战局胶着,可见燕国试图以迅雷之势吞并的图谋落了空。但它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一定没有想过,它同样可能被大周拖垮。”
得益于曹延襄和夏侯雍的教育,元光对大周的军事极为了解。
她又道:“老师给我讲过,杨英将军在驻地尝试进行‘全民演兵’,百姓皆悍勇,加上地势占据优势,燕国不得不消耗巨大的军力进攻。而东南一线,燕国骑兵赫赫有名,但江淮一带多河渠,骑兵的战力大打折扣,想要迅速攻城略地是有难度的。”
元衡听完,脸上露出赞许,她的女儿果然聪明!
如今大周已经将第一波猛烈的进攻化解,进入了相持阶段,喘了一口气,就要准备好反击。
“燕国只想着以邻为壑,但有没有想过他的内部世族与寒门争斗激烈,新皇上位后朝局风起云涌,对于大周而言,同样有可乘之机。”
元衡道,她心中有一个计划慢慢生成。
许燕国玩阴的,不许大周暗中搅动风云吗?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9073475/136939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