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高考(下)
断罪蝴蝶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应该不是吧,看起来不像高中生。”
“可是门卫放他们进考场了呀,而且好像还拿出了什么证件。”
“我看应该就是参加高考的……”
家长们坐在人行道的树荫下发表着意见。
南华市这座闻名遐迩的学校,早已成为江南省中学生羡慕不已的圣地之一,高考时冒出各种牛鬼蛇神实数正常状况。一些对他人来说极为普遍的现象,在从未接触过的人眼前就会成为异变,为生活增添各种五彩缤纷的颜色。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他们和我女儿一个班的,小点的叫梨木,大点的叫木子,独霸今年理综考试一二名呢。”
“11岁半啊,在美国倒是有12岁上大学的,燕京那边好像也有个14岁上大学的,这两孩子是破世界纪录了吧。”
“经你们这么一说我想起来了,他就是那个在美国拿了两次数学竞赛冠军的梨木?这新闻在当时可火了两次啊。”
获奖、冠军和学术上的成就远比其它东西更吸引人,多数人能记住的成就大底就是这些,不过也有些特别关注的人,比如说看八卦报纸比较多的主妇。
“什么叫才想起来,最近也有新闻啊,已经开了家公司呢。”
“当时正好出差没看到新闻,再说我哪记得那么多名人啊,又不是国家主席之类的人物。主席我也记不住,还是电视台主持人比较好认。”
“你个死相,我看你也就只记得王小丫,你忘了你看的那本《秦时明月》是谁画的了?”
“我就借儿子的书看了下,谁会去看他的名字啊。”
“明明看得那么认真,却连作者的名字都不知道……”
此时已是考试时间,马路上的交通依然正常运行。唯一的变化,便是周围环境变得十分安静。
人行道与学校间的花圃边,一位家长因为天气炎热不停地擦汗,旁边的人问他是不是体虚。不一会儿几个家长都笑了起来,因为这位家长在逗趣说:
“孩子考试,比我自己考试都感觉紧张十倍啊。”
听闻此言,旁边一个带着眼镜的中年也颇为感慨——
“我参加高考好像是昨天的事,一眨眼,儿子今年都高考了。”
“同志,你哪年在哪考的?我看你年纪和我差不多,不会是在最难的那三年考的吧?”另一位男士笑着朝对面打着招呼。
最难的三年,说得是77、78、79年,五门科目总分500分,考到300分就上本科线,310分以上就可以读重点大学。
长条形的花圃边上坐着一扎的人,打招呼的男士旁若无人的坐了过去,而后两人像是知音一样谈起话来。
“你好,我姓杨。”
“我姓瑞,我是1979年参加的高考,考的是江南第一军医大学。”
“79年啊!那还真是最难考的三年呢,我也是79的。”杨先生悠然地说道:“跟现在不同,以前考试的压力更大,现实就摆在眼前:考上大学国家分配工作,考不上就有很多波折。就算进工厂当工人,也要到处托关系找人情。当年一起读大学的大多数都过得很顺当,但落选者即使当上工人,后来也遇到很多坎坷。”
“是啊,一纸文凭很重要。”瑞先生点点头肯定了他的话,“我当时考了343分,最自豪的是化学,同时也是最难的一科,一些化学尖子只考了40多分,我的分数是70多,排在全县城第二。许多同学都没我表现优秀,考不上的大有人在。反正恢复高考那几年,能考上大学是很稀罕的,全是天之骄子。”
言下之意两人都是天之骄子,旁边听着的人皱起眉头,颇为有点忿忿不平。
但自己当时只考上了高中也是事实,此刻无话可说,只能望望考场,孩子是唯一能够给予的安慰,寄托着了对于未来美好前程的幢憬和向往。
杨先生瑞先生逐渐也谈到了正在考场里的考生。
“对了,你孩子成绩怎样,准备读哪里?我女儿学文的,读尖子班,模拟考排名全班总是前十。”杨先生问。
“我儿子在一中读书,强项是物理化学,省模拟考儿子物理满分,高考志愿填的是燕京大学。”姓瑞的先生顿了顿,“没想到今年我也做了一回送考父母。特意向单位请了假,这附近的酒店包了房,中午直接在酒店睡个饱,下午就直接进考场考试。他坐车头晕,吸尾气也头晕,身体可没我们那时候结实咯。”
这时,又有几个人坐了过来,一路挪位置还一路搭着话。
“那不是嘛,我们当时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一个大学生多不容易啊。”
“不过要说压力,还是现在的学生比较大点。那时考不上大学还有其他出路,家里压根就没对我有什么期望,哪像现在特意租个房间来陪他考。而现在普及高等教育,学生上大学的机会大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就业压力等各种问题,读的不是重点大学就不好找工作,导致孩子从小学就得处于升学压力中。”
“那压力可大得去了,我那时读书比你们还没有规律,我读小学、中学,都没有经历过一次考试,高考是我第一次正式考试。当时高考要考四门,语文、数学、政治,而物理和化学是合成一科考试。”
“你哪的?”
“南华师大。”
大家三言两语,乍一听全都是老大学生呐,恢复高考时含金量最高的一批大学生……于是,随着家长们的聚散和重组,一种叫“圈子”的东西慢慢形成了。
本不相识的家长们——老人坐成一圈;中等知识分子坐成一圈;高等知识分子坐成一圈。有人谈菜价,有人谈社会变迁,话题逐渐变得泾渭分明。
……
说食谱的——
“语文考试完后你打算买什么给他吃?”
“最近我都在煮黄鳝、鸡汤和老鳖……”
……
也有说自己考试经验的——
“20年前高考跟今天的高考一样都是选拔人才过程。尽管20年前高考录取率比现在要低,但当年考生并不太紧张。而现在,虽然高校扩招了,考生不仅要读大学,还要读本科;不仅要读本科,还要读名校……这让他们背负了太大压力。所以我建议女儿考前看电影放松。
“当年,我参加高考前一天晚上,在家里人没有反对的情况下,还到中山新华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看完电影后,才回家休息。这次女儿高考,我建议她考试前一天晚上去看电影,不过被她否定了,一个劲埋头啃书。结果想得太多晚上失眠,也不知道今天会怎样,只能靠咖啡提神。”
……
说高考制度弊端的——
“我就想不通为什么要扩招了,82年以前高考录取人数29万,89年以前每年约40万,但到上年一下就暴增到180万,两年加起来都超过前十年了,再这样下去大学生满地走真的好吗?大学生素质怎么办?师资不够不是白教吗?学生不会白白浪费四年吗?毕业了就业不会更大吗?大部分支付不起大学费用的穷人怎么办?还不如分流到专科学一技之长,大学扩招简直就是在误导民众。”
对于高考扩招的政策,有人发出的质疑声音。但是,没有人想要接着他的话说下去。
毕竟高考扩招的利弊在前年也曾是话题。说来说去,到头来还是由上头直接拍板决定。今后的孩子会生活得幸福呢,还是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些问题都有待时间的证明。
某些找不到聊天话题,只是干等着高考结束的家长,反复将头转向校门口。既期待考试快点结束,又想给孩子充足的时间……
10点20分,开考80分钟,离考试结束还有40分钟。
“我的天,有人出来了!”
“谁?”
一众家长纷纷扭头,二中这样的考场不可能有人放弃考试,换而言之也就是有人胸有成竹的完成了试题。
只见守候在门口的记者们迅速反应,一个个扛着摄像机对准了学生,在众家长们转头之时已经形成了个半圆形的包围圈。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902/36215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