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女汉子系统[末世] > 第61章 为兄

第61章 为兄


第五节: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意义:

        1内容上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体现了现代“人的观念”,解放思想,以个性解放,民主科学为启蒙思想主题。

        2文学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文学语言获得解放,文学形式经历全新变革。

        3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密切联系,自觉地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不脱离传统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第二章:二十年代小说

        第一章:鲁迅的创作态度

        鲁迅,中国现代小说奠基人。

        轨迹:1902年鲁迅在日本较为关心的三个问题:1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2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3它的病根何在?

        1911年发表以辛亥革命为背景的短篇文言《怀旧》

        1918年参与《新青年》发表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思想上受进化论,尼采个人主义影响,但并未成其俘虏,摈弃弱肉强食的消极因素,汲取进化论中注重生存斗争,相信事物新陈代谢和社会进步,强调人类精神发展重要性等积极因素。个人主义思想主要强调“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

        第二节: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白话小说,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1918.《新青年》)

        一、思想内容

        鲁迅小说通过对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描写,揭露了从社会到家庭的“吃人”现象,抨击了封建家庭制度和礼教“吃人”的本质。思想上体现了文学上的彻底反封建总体倾向。

        1、《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批评是多层次展开的:

        a)首先揭露狂人周围的环境。路人的交头接耳,小孩铁青的脸,赵家的狗叫,构成了一个充满杀机的生存空间。

        b)通过狂人的联想,把狂人所处的环境扩展到广大社会。如馒头蘸人血,挖人心肝炒了吃…构成吃人的社会网络

        c)把历史与现实具体的*上的吃人结合,上升到仁义道德等封建纲常礼教吃人的更深层次。如每页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满本都是吃人。

        d)通过狂人的自省,把封建礼教吃人的含义引向更深。“四千年吃人履历的我”不仅是狂人自身,还代指处于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下的中国人。

        由此作者完成了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最深层次的揭露批判。

        2、《狂人日记》在表现礼教吃人的同时还表现了强烈的反叛和革命精神,大胆旳提出了“从来如此,这便对吗?”的质疑,集中体现了大胆怀疑和否定一切的五四时代精神。警告:“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表现出一种改变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朦胧理想。

        二、艺术手法:

        突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结合的创作方法。

        1.现实主义:狂人首先是真实的活生生的狂人,这一形象塑造运用了现实主义,对狂人心态的描摹,语无伦次的荒唐之言,准确真切,细致入微写出了狂人的精神病态。

        2.象征主义:作品吧把反对*上的吃人提升到揭露礼教“吃人”通过象征主义实现的。在狂人疯话里,用象征,隐喻的手法,一语双关寄寓了读者完全能够领略的战斗深意。巧妙地在狂人的环境氛围,人物关系中融入了极精彩的象征性描写,使人对深刻丰富的“象征之意”产生联想。

        现实主义实写人物,象征主义虚写寓意。

        三、《狂人日记》的狂人艺术形象:一个具有现实性又有象征性的艺术形象。

        1、反传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因传统实势力迫害成狂,如狂人在迫害妄想中时时表露出的强迫观念。

        2、狂人具有民主主义,人道主义的思想。“救救孩子。”“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等

        3、狂人艺术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在于,狂人言行中包涵真理与正义,激发人们联想的暗示性,引导读者看到旧制度礼教的罪恶,揭露历史真实面目。

        4、狂人本身并不是一个坚强无畏的战士,但他的举动能暗示人们去看待现实中反传统革新力量的生长。

        四、文学史意义

        我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进入现代的标志:彻底深刻反封建思想,渗透全篇的现代意识,显示其现代意义。艺术形式上,西方现代主义象征主义创造性运用,变态心理的细致描写,日记体形式,成熟白话,具有现代意味。

        《阿q正传》(1921《晨报副刊》)

        一、阿q形象:一个落后不自觉的,带有封建病态的农民形象。

        1、阿q首先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农民。没有固定工作,住在土谷祠,游手好闲。

        2、深受封建观念侵蚀毒害,带有小生产者狭隘保守特点的落后、不自觉的农民。“杀头好看”“男女之大方”痛恨剪辫子等。同时阿q的不自觉还表现在对革命的态度上,一开始深恶痛绝,当现实阶级压迫把他逼入绝境,产生了要“投降革命”想法,带着传统观念理解革命,有着狭隘的原始复仇主义。

        二、精神胜利法

        阿q思想性格的突出特点,a、用夸耀过去来解脱现实的苦闷,连自己姓什么都不知大却还说:“我先前比你阔多啦!”

        b、用虚无的未来宽解眼前的窘迫,连老婆都没有却说:“我的儿子会阔多啦!”

        c、以自己的丑恶而骄人,别人说到他的头上的疮疤,他却认为别人“还不配!”

        d、自轻自贱掩盖自己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他被别人打了,就自轻自贱承认自己是虫豖,并且立即从中得到宽慰。

        e、能用健忘来淡化欺负和侮辱,挨了假洋鬼子的棒子,便立刻用忘却这件祖传法宝,将屈辱抛之脑后。

        总之,阿q在实际上常常遭受挫折屈辱,而精神上永远优胜,总能得意而满足,凭借的就是可悲的精神胜利法。体现国民劣根性

        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归因:(革命反思意义)

        1、一方面写赵太爷钱太爷从害怕革命到投机革命甚至垄断革命,镇压阿q,由此揭示出:革命对象不仅执掌着政权,而且发了革命财,农民则是任人宰割的奴隶。

        2、另一方面揭示和批判了阿q式革命,暗示了辛亥革命更深层次悲剧:没有真正唤醒民众,并未觉醒的民众糊里糊涂地参加革命,又糊里糊涂地被杀害,可以相信阿q即使参加并掌握政权,他那样落后的革命意识将导致“革命”成为何种性质!

        3、阿q式革命和杀害阿q式的革命,都只能使中国一天一天“沉入黑暗”;中国迫切需要真正的革命,而要使革命真正胜利,首先要有一场思想革命和觉醒了的人民!

        四、阿q正传的社会意义:阿q正传是鲁迅长期关注和探讨“国民性”的结果,鲁迅把阿q性格作为国民性最劣表现加以鞭挞,具有广泛社会意义,从整个国民思想和精神状况出发,对其精神、思想的痼疾进行典型概括,提醒人们引导人们反思和自省,同时也呼吁革命者们共同来改造国民性的工作。

        历史意义:阿q精神作为一种历史和社会的病症,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存在,作为一面镜子,使人们窥测到这种精神的病容而时时警戒。

        五、艺术风格:

        1、外冷内热:对阿q赋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转化为对革命夭折的无比痛惜,对赵太爷等人的憎恨鄙视。把一颗火热的心深埋心坎,以犀利的解剖刀冷峻地解剖一切

        2、以讽抒情,善于运用讽刺手法,讽刺阿q落后麻木,鞭挞赵太爷假洋鬼子卑劣,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处处隐含着作者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

        3、形喜实悲,把我们的笑变成一种含泪的笑。

        六、说不尽的阿q(不同时代对阿q的阐释):

        1.三四十年代,民族自我批判课题的提出让阿q成了“反省国民性弱点”的一面镜子,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和振兴的最严重思想阻力。

        2.50年代到70年代阿q被视为“落后农民”的典型,他虽然交杂着原始农民的报复性,但终究认识到革命是暴力,本质上是农民革命思想,认为鲁迅是从“被压迫的农民的观点”对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进行了深刻批判。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8535/191524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