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玄幻隋唐:我在江都种琼花二十年 > 第二百六十五章 社戏

第二百六十五章 社戏


  “天下太大,我能力有限解决不过来。”杨遇安摇头道,“但在江左之地,凭借师傅师娘还有陆双的人脉,我还是有办法做些事情的。”

  “原来你是想继续推行‘美田之法’,增加粮食产量。”琼花观仙子恍然,“确实,相比起北方眼下江南征兵较少,从事耕作的人丁更多,至少在江都附近,确实更容易推行新的耕作之法。”

  “只是正如那翟让所言,《齐民要术》在美田肥田之法上已经登峰造极,你也无法做得更好。”

  “确实如此。”杨遇安坦然承认不足,“只是《齐民要术》虽好,可仙子也随我游遍了大江南北,可见识过民间有多少农户,真的能用好此法?”

  “你的意思是,《齐民要术》在民间推广不够深入?”

  琼花仙子想起这段时间见闻,立即明白他的意思。

  “是的,推广!”杨遇安点头道,“这个时代,生产力的上限就摆在那,短时间内咱们难有大的作为。”

  “但上限归上限,《齐民要术》也确实堪称完美,可在民间推广还不够深入,特别是江南地区,因为水源充足,地广人稀,许多地方耕作方式仍相当原始粗放。所以实际粮食产量,也远远达不到理论的上限。”

  “这便是咱们操作的空间所在:不必搞什么费力不讨好的科技变革,只需要将本来能够得到的最优解实现最优,便可以确保粮食增产。”

  “我明白了,你是想通过你师傅师娘在民间推广《齐民要术》中的美田之法,然后捎带上‘琼花’之名,一旦将来丰收,后土祠必然香火更盛,解决你师傅一家将来生计。而吾名也因此被民间广为传颂。”

  “大概便是这个思路。”杨遇安含笑道,“所以接下来,咱们便该想想,如何向江南的大小农户,推行新的耕作之法。”

  “多造雕版印刷书册,向民间广发《齐民要术》?”琼花仙子提议道。

  “在此番神游天下之前,我也有过类似的想法。甚至还想过搞出更为先进的‘活字印刷’,好发家致富。”杨遇安失笑道,“但现在我知道,这个思路多么可笑。”

  “《齐民要术》面世已有七八十年,至今在民间仍推广不深,是因为这书印刷量不足,做不到民众人手一本的程度吗?”

  这是典型的以后世现代人的眼光来思考古代的问题。

  杨遇安心理默念道。

  “不,比起印刷量的问题,《齐民要术》无法推广的真正困难,其实要更加基础:民间识字率不足。”

  “普通农户,根本就不认识几个大字,便是将书塞到他们手上,他们又如何看得懂?”

  实际上,如《齐民要术》这等农书,根本不是写给底层泥腿子看的,而是写给统治阶层的精英。

  具体来说,便是管理农桑之事的官吏。

  农官们看懂以后,再到治下乡野督导民众耕作,这便是俗称的“劝农桑”。

  这件事,甚至还作为州县官吏每年都课考指标之一。

  朝廷督促地方劝农,地方督促农户耕作,如此层层下压,实际成效如何,全看地方官吏水平,中间存在很大变数。

  “若是如此,那咱们顶多效仿农官走乡下田督导农事,同样费时费力,难见成效啊!”琼花仙子迟疑道。

  “谁说咱们要主动走乡了?”杨遇安咧嘴道,“咱们是后土祠,是祭祀神社,自然要发挥‘神’的作用啊!”

  “你的意思是……”

  “社戏!”

  杨遇安目光炯炯,终于说出来自己的真正计划。

  “社戏”同样是一个后世出现的名词,但追根溯源,它同样可以十分古老。

  常言道“江山社稷”,其实社稷二字,分别代表着两位神灵的名讳:地神太社与谷神太稷。

  其中地神太社,便是后土的另一个名讳。

  土能长出谷物,是古人生计根本所在,所以早在上古之时,先民便有祭祀大地,祈求丰收的习俗。

  这种祭祀仪式慢慢演化到后世,就成了具有表演艺术性质的“社戏”。

  便见杨遇安接着道:“当世民间娱乐方式单调,我们在后土祠公开表演‘社戏’,必然能吸引许多人前来围观。”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将《齐民要术》中的知识点融入社戏表演中,寓教于乐,这样一来,民众看戏之余,学有所成,回去多少能改进耕作技术。这比直接将书本拍到他们脑门上更有效。”

  “一旦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收获,民众必然会感念此地社戏,进而广为传颂,吸引更多人来围观。”

  “到那时,咱们不论想宣扬什么,都得心应手。”

  杨遇安顿了顿,又道:“连戏名为都想好了,就叫‘琼花戏’!”

  ……

  半年后。

  江都后土祠前,挤满了数百围观群众。

  他们有些是城中游手好闲的富户,有些则是乡野慕名而来观戏的农户。

  自从后土祠推出“琼花戏”后,慕名而来的民众越来越多。

  有些是来寻找娱乐消遣的,而更多则是听闻此戏能够传送美田增产的“神术”。

  特别今秋之后,后者占比越来越多。

  因为不少用了“琼花戏”传授美田之法的农户宣称增产了足足三成,而没用此法的人看着邻居家喜悦丰收,则悔不当初,只盼来年赶紧“改邪归正”。

  当然,也有部分有识之士看穿所谓“美田之法”不过是《齐民要术》中的老生常谈,明里暗里各种嘲讽。

  只是底层的泥腿子哪管你是《齐民要术》还是琼花戏?

  只要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便心满意足。

  相对来说,还是“琼花戏”更平易近人。

  至于负责督导农事官吏,更不会责怪后土祠越厨代庖,反而乐见其成。

  因为后土祠此举不但不会分润他们功绩,反而还帮了他们一个大忙,让今年课考成绩提高,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怪罪。

  这不,这日社戏表演完毕,便有郡府户曹参军特意登门拜访,先是赞扬了后土祠众人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事,然后代表官府给后土祠捐了些香油钱。

  最后才说出此行目的:“某早就听闻后土祠祠监一直有意改籍入道门,正好如今后土祠‘琼花戏’声名在外,何不干脆将此地改作道观,干脆就叫‘琼花观’?”

  “你们要让我当观主?”

  第五观主声音微微发抖。

  想当初,自己对祠改观念念不忘,吃过不少苦头。

  本以为此生无望,没想到一把年纪,居然梦想成真。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6611295/7372903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