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铺首衔环
捡火柴的木木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随着镜头的移动,直播间众人得以一窥崇陵地宫第一道石门的全貌。
拱券之下整座门楼高约五米多,整体为青白石料雕砌,顶部宫门式屋檐,表面雕有精致的瓦脊,一片片瓦片错落有序,一行行铺垫自上而下层层叠叠。其下有四个门簪,竟然排列门梁之上。两侧宽阔的门框底座为须弥莲花基座,分别雕有花瓶,花瓶之中各插一束石花。
两扇厚重的石门上分别雕有精美绝伦的佛像,门缝边缘各有两只兽首铺首衔环。
“兄弟们,你们看”
系统将镜头对准右侧的石门:
“此刻呈现在咱们面前的就是之前说的八菩萨之一,文殊菩萨,又称文菩萨”
“民间文殊的图像一般为骑狮像,眼前这石门雕刻的文殊菩萨是脚踏莲花座”
随着镜头缓慢移动,众人看的真真切切,但见这座文殊菩萨脚踏莲花座,乘袅袅祥云,他左手执青莲花,花上有梵箧,右手执金刚剑,衣带飘飘身后**环绕,显得无比庄严。
“这雕塑,就很哇塞,主播你弄出来吧,我出十万”
“卧槽?十万你就想拿下?不知道是犯法的吗?”
“主播别听他的,我出五十万”
“我出一百万”
“不好意思,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谁要是跟我争抢,我就报告警察叔叔,希望楼上的你不要不识抬举,要不咱们线下磕一下子”
“.......”
“是不是玩不起,居然耍赖!”
......
系统:.......
你们是猴子请来的逗比吗?
“好了,说正事”
系统脑壳疼,移动镜头对准文殊菩萨的头上的帽子:
“传统佛像的文殊菩萨造像为五髻,当然也有一髻、六髻、八髻等”
“髻是什么?”
人们听的一脸茫然。
“髻:中国古代汉族女子将头发挽结于头顶的发式。也称结、玠。”
“据考古资料研究可知: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们不分男女一般都将长发散披在肩上。以后,随着劳动生产的发展,人们交往的增加,感到长发散乱颇有不便,就用绳带系束,以骨簪插别。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原始社会后期,人们也还是如此处理头发。
而到夏商时期,人们开始以梳辫子来装饰自己,直至春秋战国。但男女之间的辫子略有差异。
此后,女子开始挽髻于头。根据古书记载:“乃自我始祖黄帝制作衣冠以来,隐蔽形体,仅露首面,扑朔迷离,莫可辨识。后圣知其然也,乃命男辫女髻,以便一目了然,诚法良而美意也。”
《礼记.曲礼篇》注中,有女子许嫁则十五着笄,未许嫁者则二十着笄的记载。“笄”,原是梳髻盘头发用的簪子。“十五及笄”,也就是说女子十五岁就算是成年了,可以梳髻插簪,可以出嫁了。”
“而佛陀头上的呈盘曲状发髻为佛髻,读音为fó-jì。”
“唐·李商隐《镜槛》诗:“仙眉琼作叶,佛髻钿为螺。””
常见的五髻文殊菩萨,五髻代表了五种智慧,总共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为:
一、法界体性智
二、大圆镜智
三、平等性智
四、妙观察智
五、成所作智
“这五种智慧又对应的是五方佛。”
“第二种说法,五髻所代表的五种智慧为:”
一、法界体智
二、大圆镜智
三、平等性智
四、妙观察智
五、成所作智
“但是”
系统话锋一转:
“大家看,石门雕塑的文殊菩萨是戴帽子的”
众人仔细观看,果然画面中的文殊菩萨头戴一顶帽子,帽子形状与唐僧头上的帽子一般无二。
“为什么会戴帽子呢?”
众人不解。
“这种帽子叫毗卢帽,毗卢冠(加五佛冠),因帽上有毗卢佛小像,故而得名,菩萨所戴帽子通常为毗卢帽或者天冠,”
“佛教之中,不是所有菩提都戴帽子,戴毗卢帽的菩萨常见的有天冠米勒,地藏菩萨等”
“毗卢帽之所以被称为五佛帽是因为上面刺绣了五尊佛像,即东方佛,西方佛,南方佛,北方佛,中央佛”
“东方不动如来的佛土是第二佛土,此佛土名喜悦净士,因为生该士者即不再退转,所以藏文名称为真乐。”
“西方阿弥陀佛的佛土是第四佛土,此佛土名为极乐,从未闻苦、从不受苦。”
“南方宝生如来的佛士是第三佛上,此佛土名具德净土,因为此佛具足成就正觉的一切品性和能力,所以藏文名称为赋有光荣。”
“北方不空成就佛的佛土是第五佛土,此佛土名胜业净土,因为此佛土可以成就诸事,所以藏文名称为诸行圆满。”
“中央大日如来,是密宗金刚界五方如来之首,代表五佛五智中的法界体性智,也是三身佛中的法身佛。大日如来的佛土是第一佛士,此佛土名色究竟净土。”
“毗卢帽有多重性质,也称‘莲花帽’‘莲花法师帽’,在佛教之中,只有特殊地位的圣僧才可以穿戴。”
“那毗卢又是什么佛呢?”
众人听的云遮雾绕,更加迷糊。
“毗卢佛,是“毗卢遮那佛”的略称,“毗卢遮那佛”是释迦牟尼的法身佛。佛教中经常会提到“三身佛”,即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报身“卢舍那佛”。”
系统简单扼要地解释道:
“这三尊佛像的关系非常奇妙,对此佛教中有一个精妙的比喻:法身佛如明月,报身佛如月光,应身佛如月之影。即使水干了,月亮的影子不见了,但月亮依旧存在。就是说法身毗卢遮那佛,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永远存在,可见其在佛教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许多寺院都有供奉,如:寿县报恩寺,北京法源寺,洛阳白马寺,杭州上天竺。”
系统顿了顿,特别强调到:
“其中现存的著名毗卢造像之中,隆兴寺毘卢佛铜像与藏西毗卢佛坐像较为著名”
“隆兴寺毘卢佛铜像,据说这尊毗卢佛是明万历皇帝朱翊钧为其生母慈圣皇太后祝寿所御制的。”
“它位于河北省正定隆兴寺中轴线最末端的毘卢殿,原来是正定县北门里崇因寺的主殿,后来寺院废弃,仅存此殿,1959年迁建于隆兴寺内。大殿创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殿内有一尊,在莲座的每一花瓣上均铸一小佛,共计一千尊佛,三层莲座上还铸有十二尊毘卢佛,总计一千零十二尊佛,构成了千佛绕毘卢的形象,构思十分别致巧妙,是铜佛像的典型代表。这尊毗卢佛,铸造最为精美,造型最为奇特。”
“整尊毗卢佛全部为青铜铸造,由三层莲座和三层四面佛像制而成,自下而上逐层缩小,象座宝塔。佛像高6.72米,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三层莲座刚好1000个莲瓣,每个莲瓣铸有一尊坐式小佛,1000尊小佛是千姿百态,富于变化,三尊四面佛刚好12尊,加起来1012尊,另外60尊在在12尊四面佛头戴的佛冠上,12尊四面佛戴的都是5佛冠,这刚好60尊,共计大小佛像1072尊。”
“其喻意:1000代表大千世界由佛来统治,72就是万历皇帝母亲的寿辰。”
“这尊皇家御制的毗卢佛无论在构思、造型,还是在做工上都不同凡响,据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堪称海内孤例。令人印象深刻!”
“而藏西毗卢佛坐像,高高36cm,佛像白毫嵌金,缨络嵌银、红铜、绿松石,造型典雅古朴,装饰精美细致”
“主播,坦白了,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众人对系统信手拈来表示十分的好奇。
“咳咳,那个,我们说正事”
系统强行转移话题:
“大家再来看边缘的兽头铺首衔环”
“哦~~看着眼熟”
“这不就是大门上门环那东西吗?”
众人望着兽头门环一个个坐等下文。
只听系统微微说道:
“铺首是安装在大门上衔门环的一种底座,它是中国传统的大门装饰,又称门辅。传说辅首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静,警觉性极高,善于严把门户。”
“另有一说,辅首衔环是汉代画像石刻比较常见的一种图案,它是由饕餮逐渐演化而来。饕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神兽,因为这种神兽凶恶、贪婪,所以一般让其衔环,作为铺首置于大门上,用以驱邪。其实汉代画像石刻中的铺首,往往综合了许多兽类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造型既像牛,又像虎,面目凶恶,非常可怕。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神。现在民居中常见的虎头门环正是这种文化因素的延续。”
“民用的辅首一般安装在最主要的大门上,造型简单,呈圆形,多为铁制或铜制,客人来访,可用门环轻击辅首,发出清脆的金属之声。户主闻之,便开门迎客。最讲究的要数帝王宫殿大门上的辅首,铜制鎏金,形象多为虎、螭、龟、蛇,这些图案的寓意是星宿守门,能预知凶吉,也有用瞪目张口的狮头作为辅首的,既有守门之意,又显示了皇家建筑的雄伟与庄严。中国早在汉代便已使用辅首,至今已逾两千年。辅首可反映历史的变迁,可显示使用者的地位。”
“铺首衔环出现在商代,汉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以及画像石、墓门以及棺椁上均有出现。辅首所衔之环为门环,门环是用来开关大门和叩门的。铺首衔环即铺首,明清以后升格为龙族是龙的第九个儿子,性好静,警觉性极高,善于严把门户。”
“辅首衔环早于建筑,有“门”才会有“铺首衔环”,尽管史前的“铺首衔环”很原始,但从原始的“门拉手”、再从“铺首”到“椒图”,基本功能基本没变。”
“椒图??”
众人蒙蔽了。
“椒图在明清以前叫“铺首衔环”,浮雕形象是龙狮嘴里含一个圆环,可敲打圆环问主人在否。”
““椒图”文化的兴盛于明清,最早的记录出现在汉代。”
椒图,性好闭,最反感别人进入它的巢穴,辅首衔环为其形象。有版本说椒图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第九子。
“椒图形像螺蚌。遇到外敌侵犯总是将壳口闭紧,人们将它用在门上,除取“紧闭”之意,以求平安外,还因其面目狰狞以负责看守门户,镇守邪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即椒图“性好僻静”,忠于职守,故常被饰为大门上的铁环兽或挡门的石鼓,让其照顾一家一户的安宁,被民间称作“性情温顺”的龙子。”
“哦~~~原来如此,辅首衔环的神兽居然还不一样”
众人感慨不已。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4223185/6729221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