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印信等级
捡火柴的木木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曹七七背着手走到碑楼面前,先是扭头左顾右盼了一眼两侧的华表,旋即驻足打量面前气势恢宏的碑楼,一面看一面说:
“明清两朝人士对“传国玉玺”的态度,已经与以往时代有所不同。”
据《明史·舆服志·皇帝宝玺》载,礼部尚书傅瀚谈及地方送来的传国玺时评论道:
“自秦始皇得蓝田玉以为玺,汉以后传用之。自是巧争力取,谓得此乃足已受命,而不知受命以德,不以玺也。故求之不得,则伪造以欺人;得之则君臣色喜,以夸示于天下。是皆贻笑千载。”
清高宗御制《国朝传宝记》也说:“会典所不载者,复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一玺,不知何时附藏殿内,反置之正中。按其词虽类古所传秦玺,而篆文拙俗,非李斯虫鸟之旧明甚……若论宝,无非秦玺,既真秦玺,亦何足贵!
乾隆三年,高斌督河时奏进属员浚宝应河所得玉玺,古泽可爱,又与《辍耕录》载蔡仲平本颇合。朕谓此好事者仿刻所为,贮之别殿,视为玩好旧器而已。
夫秦玺煨烬,古人论之详矣。即使尚存,政、斯之物,何得与本朝传宝同贮?于义未当。”
“可见传国玉玺对于明清帝王而言已经不重要了”
“而且”
她话锋一转:
“皇帝、皇后、皇太后所佩谓玺,印是大臣所用。是有规矩的,不然,是会砍头的。”
不同时代,对玺、印、章的使用范围不一。
清代官员的印章称“印信”,皇帝的称“御宝”。不同级别的印信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
清代官印自御宝而下依次为玉、金、银镀金、银、铜、木等各种质地。
第一、清代御宝质地以玉为主,兼用金质、木质,
清乾隆帝御定“二十五宝”中,玉质者共23方。
玉又分为白玉、青玉、碧玉、墨玉等不同品质。
白玉:“大清受命之宝”、“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皇帝信宝”、“敬天勤民之宝”;
青玉:“皇帝之宝”、“天子信宝、“制诰之宝”、“命德之宝”、“巡狩天下之宝”、“讨罪安民之宝”、”敕正万邦之宝”、“敕正万民之宝”;
碧玉:“皇帝奉天之宝”、“皇帝行宝”、“天子行宝”、“敕命之宝”、“垂训之宝”、“表章经史之宝”;
墨玉:“钦文之玺”、“制驭六师之宝”、“广运之宝”。
金质御宝为“大清嗣天子宝。
”木质(栴檀香木)御宝为“皇帝之宝”。
中国自秦始皇始制皇帝、天子六玺60以来,御宝专用玉质,臣僚则不得用。
从清代档案上可见,这方木质御宝常常用于皇帝登基、大婚、册命后妃、发布金榜等重要诏书之上。
第二、金质印,清代主要是后妃中的太后、皇后、皇贵妃、妃及皇太子、亲王、亲王世子的册封印。
另有对外的潮鲜帼王印。这些金印只是身份的象征,不进入实际的使用系列。
第三、银质镀金印,包括多罗郡王册封印,对外有顺治五年铸造的安南国王印,以及后来铸造的琉球、暹罗国王印。此类均不是实用印。
第四、银质官印是除御宝而外的最高品质。
主要为一、二品要员用印,亦包括个别三品印。
譬如:
文职:内三院、宗人府、衍圣公、军机事务处、各部、都察院、理藩院、盛京五部、户部总理三库事务、翰林院、内务府、詹事府、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各省都司、布政使、顺天府、奉天府;
武职:公、侯、伯、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提督、总兵、镇守挂印总兵、提督九门统领、护军统领、前锋统领、火器营、向导总领、边僵处事务大臣等。
第五、铜质官印。
清代职官中三品至九品官印,不论其称为“印”、“关防”,抑或“图记”、“条记”,均采用铜质。至清季则出现包铜木印,应视为铜印的替代品。
此种印现今存世最多。
第六、木质印为清代未入流官所用印。
包括文职佐杂人员,不兼管兵、马、钱、粮之武职官,以及各府县僧道阴阳医官与佐杂人员。
除此之外,不常见的清代菅印还有铜镀金质、牙质、铁质、石质。
“总而言之,不同级别的印信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具体分为宝、印、关防、图记、条记和钤记六种。”
曹七七打量着面前的碑楼赞叹不已:
“官印还体现在钮式方面”
最高级别:龙钮
最高级形式御宝之钮式,自宋代一改前代御宝螭虎钮为盘龙钮后,历代相袭均为龙钮。
清代御宝亦采用龙钮,但又镌为不同的形式,即交龙钮、盘龙钮、蹲龙钮三种,而以交龙钮为普遍。“二十五宝”中共有17方为交龙钮,蹲龙钮为2方、盘龙钮为6方。
另有用龙钮者,一为皇后之宝交龙钮,太皇太后之宝、皇太后之宝皆盘龙钮,皇贵妃宝、贵妃宝、皇太子宝为蹲龙钮。
第二等级:龟钮
龟钮是仅次于龙钮的等级。
清代妃金印及和硕亲王宝、亲王世子宝朝鲜国王印均为龟钮。
龟的造型为首、尾均作龙形,只有身躯似龟而已。
第三等级:麒麟钮
此种钮式用于官印之上是清代的独创。麒麟钮为多罗郡王印之钮式。
第四等级:驼钮印
此为清代对外藩所赐印,如安南、琉球、暹罗等国王印。
因驼性驯服,又为北方所产,故选此种形象制为恭顺中原正统王朝的民族首领。
第五等级:云钮
云钮印为清王朝颁赐臧和尚至尊的印钮形式。
第六等级:虎钮
明代始于挂印将军印用虎钮,清代则广及公、侯、伯及一、二品高级武官及边政大臣之银质官印。又分为有台与否,以台之多少为其尊卑等次。
如公、提督、总兵官为三台,二台者为侯、伯、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领侍卫内大臣、提督九门步军统领、圆明园总管八旗、内务府三旗官兵、察哈尔都统以及外处事务大臣、镇守挂印总兵官银印等。
无台者为办理阿克苏诸处事务大臣、提督、总兵官等银印。
第七等级:直钮
直钮印是钤印时最为方便把持之形,此种形式官印多为机构用印。
直钮印是清代绝大多数官印采用的钮式。其中既分为三台、二台与平台的不同等次,又有其形状上的细微区别。
直钮三、二台的官印一般即为除上述银质虎钮而外的银印。
三台者有“袭封衍圣公印”与宗人府印、各部、都察院、理藩院;
二台者为军机处、盛京五部、户部总理三库事务、翰林院、内务府、銮仪卫、各省承宣布政使司;
平台直钮印除通政使司、大理寺、太常寺、顺天府、奉天府为银印外,均为铜质官印。
尺寸形状方面:
清代官印分为正方形与长方形两种,称“宝”、“印”、“图记”者均为正方形,称“关防”、“条记”者为长方形。“关防”大体上长与宽比例为3比2。
清官印中最大尺寸者自然是御宝,其中最大者为“广运之宝”,“方六寸,厚二寸一分。交龙钮,高二寸”。其所采用尺度为工部营造尺,一营造尺折合今制32厘米。换算后,“广运之宝”的长、宽均为19.2厘米,实测此玺尺度与此相合。而其它御宝一般多在3至5寸之间,唯有几方白玉质的“天子之宝”、“皇帝尊亲之宝”、“皇帝亲亲之宝”三方二寸有余,但不及三寸。或以白玉不易得,故尺寸略小。
百官印信,以宗人府、衍圣公为最,均为方三寸三分,厚一寸;
公、侯、伯印、经略大臣、大将军、将军、领侍卫内大臣印、各部、都察院、理藩院等一批银质印亦为方三寸三分,但厚九分。
依次而下,边长、印厚呈递减之势。各级官印尺寸,《会典》记载颇详,在此在勿需胪列。
而且:不同品秩官印对应不同篆体。
清代官印篆体达九种之多!依《会典》所载,乾隆定制后,分为玉箸篆(较小篆体字画颀长,直如箸形)、芝英篆(字画首尾处开岔儿)、尚方大篆(即九叠篆,字画屈曲叠累)、柳叶篆(字画首尾出锋,形如柳叶)、小篆、殳篆(字画屈曲圆转,与汉代私印中的缪篆相类)、钟鼎篆(字画圆转,象钟鼎之形)、悬钟篆(字画纵笔出锋细如针尖)、垂露篆(字画纵笔尾部似欲滴露珠)。
除此之外,布局也不同。
清代官印印文布局形式,满汉两体者,满居左、汉居右,一般均为两行。
最后,便是官印称谓。
清代御宝定制后均称“宝”。不称“宝”者,仅有清太宗即位初年所使用的“金国汗之印”称“印”,另有称“玺”的为“钦文之玺”,是对明代已称“钦文之玺”未做改变。
自御宝而下,
官印称“印”、“关防”、“图记”、“条记”、“记”等。
“印”为历代官印惯称,因而仍是清代官印中最普通的称谓。
印称“关防”,始于明代,取其“关防严密”之意,缘于明太祖为防止群臣预印空白纸作弊,而改用半印,以便拼合验对,因而“关防”均为长方形。
“图记”源于明代私印中的称谓,一般用于收藏章上,清代把“图记”也用之于官印,清代对八旗佐领、宗室、觉罗族长及官学、造办处等印称“图记”。
明代使用“条记”,为未入流微官所用,而清代使用“条记”者品秩不一,既有正三品更有未入流的。
文献所载,大量的佐杂吏目用钤记,一般于印文中仅称“记”字。
曹七七忽然微微一笑:
清代各朝皇帝的印玺均有印谱,称宝薮。
《乾隆宝薮》,记录了乾隆印玺1000余方,据不完全记载,乾隆皇帝一生制作印玺有1800余方,佚失的有数百方。
其印玺有大、中、小、方、圆之分,乾隆帝常用印章钮式,有交龙、盘龙、蹲龙、螭、凤、龟、麒麟、狮、牛、羊、马、象、虎、鹤、松、竹、梅、菊、桃、荷花等。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4223185/6584327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