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龙短篇小说集 > 在此虽好 只是不了 4 宜宾之恋

在此虽好 只是不了 4 宜宾之恋


  2125年9月2日      晴

                  第四种变身测试,我变成一个2024年的筠连公务员,朝九晚五在方志办上班,业余爱好写小说。“我”的头发自然卷,脸颊右边一个酒窝,矮胖矮胖、皮肤白白的。在单位,我是一个“小白”,可我是美食世界里的“学霸”。每每到外地,我忍不住总爱尝尝地方特产和小食品,我把高铁作“筋斗云”,穿梭于大江南北,行程上万里,都是为了“吃”。东西美食诸城中,我最爱逛宜宾,“农家味”“都一富”“姑姑筵”“三江春““不醉无归”等小酒家、冠英街之类,所在皆是我的打卡点。探寻美食,对我来说,仿佛是在寻求心灵的避难所。因为在美食的世界里,没有阶级的差别,没有傲慢与偏见,没有薄俗,没有内卷,没有谨言慎行,有的是自然天性。

                  每次到宜宾出差,我总爱到处逛,满心欢喜、满脸笑容,我对宜宾的笑容恰似朋友对朋友的笑容。因其地处川滇水陆交通首要的所在,宣威的火腿、巧家的石榴、昭通的鱼肠面、黑大头菜、麻子棕皮梨等,在宜宾一上市,都能博得大家的赞口。听说从前许多滇南苦力,就以运输火腿、售卖梨子、石榴等为生,常肩挑背磨,大批云集宜宾的栈房街、走马街等地,这一带自然就成了宜宾城里的热闹区域了。

                  宜宾城里的特产和美食,大都经营累年,自有其价值。比如“回饼”店,在宜宾东街小明伦堂旁边,铺面不大,是一家原籍江西的刘姓老板做的“回饼”经营店,其店招名是“连连看”。传闻在清光绪年代,即有该店了。现在的这个刘老板,他的腹部肌肉会伸缩。他做的“回饼”圆形,如茶碗口大,由面粉和糖做成。外面光滑,且上了一层粉末,厚约三四毫米,内里松软,质如蛋糕,进口化渣,甘味欲浓、芳香扑鼻。

                  对宜宾城里的“燃面”,我有发言权,做得好的有几家:北街“小十字”、小北街“江场和”、水洞口“陶七”等,均以善于下(煮)“燃面”而出名。其技艺在煮面,关键要注意面的软硬程度。起锅后立即甩干去水,挑几下沥干。重在舍得厚加油量,复次加各种香料,应有尽有。面进口时,条条疏朗如降龙归洞,既不生硬,又不结团,极易动人食欲。后起的北街“药荣华”、合江门街“合江园”等宜宾燃面馆,均有这种风味范儿。我知道,在外地,也有人经营燃面,但不及宜宾本地人的手艺出色。

                  除了五粮液,宜宾的“大曲”也有悠久的历史。走马街“叶得盛”有四口窖,我听说是明代弘治年间的,算是老窖了。还有县署街的“长发升”有五口窖,传说是明代成化年间就开始兴办的。其酒味醇厚,叫“大曲”,为远近“中圣人”所喜欢。该家店一开门,即座上客满,客人配上一些筠连烧腊、红花酥和酥花生等,即在店里喝酒,长年如一日。这类酒后来始有“元曲”“二曲”之别,“元曲”即静酒,质量最高。“大曲”则掺了二成稷粱酒。如今,窖已由几口发展到几十口,除此两家,还有“映月春”“张万和”“利川永”等。

                  除白酒外,宜宾城里还有绍酒、窖酒。其中北街的李微垣善酿绍酒,西街“三元公”章栗轩、北街“徐大顺”等家,则善酿窖酒。这种酒,水份、甜质均多,其存放的时间越久才愈好,且不宜冷饮,只是要加热,趁滚烫才好入口。宜宾的冬天,吃“二八两”的人最多。“二八两”,即八两淡淡的窖酒(又名常酒)加二两高粱酒的简称。每次出差到宜宾,我总爱叫上几个同事一起入店,将两种酒掺和、加热后,配上下酒菜------筠连黄牛干巴,吹牛、划拳、喝酒吃菜,好不痛快!

                  宜宾还有出名的“胡麻油”,Logo叫“胡全发”,在宜宾商业街斗姆宫对门营业。该家经营麻油,听闻是从1854年开始的,已经过几代人的发展。后来,在丁字口(合江门)开“全发祥”,西街开“全发源”,小北街开“全发和”。因其注重质量,货品皆优,于是,当地人不予区别,一律称之为“胡麻油”。其生产工序是:一、炒,注意炒匀;二、磨,用小石磨盘人工细磨;三、打,打油适宜地冲入开水。因其过程细致,所以,其麻油特别香,与普通大磨用榨的方法显然不同。

                  我由宜宾北门出城不远,向崇义街转拐,进去过两户人家,即见一石柜台,这家是卖臭千张的,当地人通叫“石柜台的臭千张”,其店招为“刘福盛”。听说刘福盛是该店的第一代经营者,活到八十四岁去世。据说他家这个生意,有上百年历史。其做法:用碱水把豆花点好,再搅拌极细,用布匀摊,榨干,卷成,然后入箱酸酵。酸酵得好就愈臭,就愈是好的。要说酸酵过程,如今的小刘老板是掌心长毛------老手,他掌握娴熟,配合自然界的寒暖,所做千张,闻着臭、吃起来香。

                  我还听说宜宾上走马街“继美店”的赖纯仁,擅长制作双合千张。其方法是:取极臭的老千张一半,新做好的千张一半,加肉丝炒熟,匀和一些调味品,再在锅里焖一下,起锅即上桌,“双合千张”非常好卖。

                  夜幕低垂,我从大十字过中山街,“铛铛铛......”居高声自远,钟鼓楼的大盘钟报时七响。钟鼓楼门口雪白的墙壁上有赫然醒目的八个红字------实心干事  科学作为。往东街走,一路白墙黛瓦,过四五间店后,到右手边的铺门口,有一夜摊卖“棒棒鸡”较有名气。其煮鸡的特点是:加入配料的鸡煮得恰好,既不生,又不过熟过老。切鸡的方法是:酌量好大小方位,把切刀对准鸡肚子,另用一木棒在刀背上猛敲一下,即可切开。如此反复,整只鸡即成悉数条块。配料则随顾客需要,可配制成各种口味。人们常相互邀约,晚上到“棒棒鸡”摊上宵夜。

                  我还垂涎宜宾的“江鸭子”,老板姓江,他家住小北街附近方碑院子。“江鸭子”老板口吃,说话非常费力,很难说出一句完整的话,冷冰冰的眼神。“江鸭子”善于烧、熏、卤鸭子,经他制作后的鸭子,硬是有一种很浓烈的香气,吃起来酥脆可口。“江鸭子”白天不营业,傍晚时分便到小北街近东街的十字口摆摊营业,因为小北街等处酒馆要多一些。买的人相当多,他一个人经常手忙脚乱,每日不到天黑就卖完回家。“新冠”过后,生意略逊于前。

                  我特别爱吃“兰香斋”,其店主叫叶兰亭,有一张刚硬发白的脸膛,他原籍成都,少时到宜宾糕饼铺做帮工多年,继在东街自己开设“兰香斋”。因其精心研究,产品倍儿受欢迎,其品主要有:红花酥、猪油炒米糖、苕丝糖、酥芙蓉、蛋糕、核桃糕、蛋卷酥、中秋月饼等。其糖品一上店入柜,立即售罄。除点心外,尤以“熏猪肉饼”出名,其价格要比城区其他仿制的要高一些。他还加上包装远销外地,其网店生意火爆。

                  在走马街水城门口,有一家吴姓的卖醪糟多年。他的醪糟没有酸味,而且没有像糖那样只是甜,其回味意会绵长。继起的又有一家“邱醪糟”,生意照样好。

                  在小南门城门洞边,有一龙姓的卖汤圆摊,人称“龙汤圆”。他的汤圆粉搓得细、酒米多、饭米少,煮来不浑汤,更有多种包心(馅),吃起来软绵可口,溶溶琥珀留齿滑,璨璨骈珠著面浮。不知什么时候,北街上继起了一家“新发园”汤圆店,对汤圆的做法几乎能赶上“龙汤圆”。

                  走在宜宾的青色石板街头,犹如穿行水墨画间。大观楼附近的罗四兴做的白糖泡粑,其嫩、白、甜、香。每天早晨,罗四兴一开店,前来买泡粑的便应接不睱。罗四兴的店只占半间门面,另半间相邻的门面是周宝要一家开的黄粑店,用筠斑竹编成的蒸笼蒸出,每日黄粑出笼,买者超多,煞是热闹。这两间店共占一间门面,中间用木板隔开,虽未合为一起,实为一店两制。

                  我一路吃一路逛,来到江北安阜吊黄楼,一股香气袭上鼻头,老远就瞅见一家叫“丽金源”的豆(酱)油店门庭若市,听说其产品“口蘑豆油”,质量既好,风味尤佳。据说比“丽金源”还要早一点的,有东街朱姓老板开的“金谷园”店生产的“胡豆瓣”“嫩冬芽”,东门“郭样半”店生产的“白豆油”,也是驰名的上品,远近各地争购。

                  我出小南门左手边,见有十多间小饭馆,其中有一家朱海廷开的以经营卤菜为主的饭馆,他的招牌就叫“朱海廷”。该店有一种特色菜,叫“大转弯”,其实就是鹅翅膀。该店卤制的鹅翅膀炖得烂熟,加些特制的佐料,端上桌子,总是一大盘。吃“大转弯”花钱也不多,深得我和食客们的喜爱。尤其是栈房、走马两街的云南帮商户,经常到店点一盘“大转弯”,再配上些时蔬,在此喝酒作乐,吃得尽欢而散。只一说起吃“大转弯”,小孩无不喜形于色。

                  我专门体验了一下------煮好“素面”加上味精,吃”味精素面”。其做得好的有许多,其中旧府堂坝照壁背后的黄州馆旁,挑担担的郑永诸、东岳庙街挑担担的杨石珍比较有特色。“味精素面”没有汤,只加佐料,叫“干捞”,这与燃面既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尤为我这种嗜面的人所爱。

                  宜宾人爱吃“椒盐花生”,其制法分为泡盐、煮盐两种。取新出土的花生,用盐水泡一段时间,为泡盐;下锅煮一段时间,为煮盐。在泡或煮时,还加少量花椒,100斤花生,需盐5斤,花椒5两。炕得干脆,就成“椒盐花生”了。我尤其爱到北门外吴家坎,那里有一家招牌名“林长发”的椒盐花生驰名最久。鲁园街口,有一老板叫彭梅素,其椒盐花生也做得好,另外,还有东门口“梁兴顺”的梁花生也不错哟。

                  说起宜宾芽菜,颇有特色,其取青菜洗净,经过花、晒程序,加作料,做成“芽菜”,寻常人家都会做。宜宾芽菜以吊黄楼、旧州坝出品为最有名,芽菜不只本地人作为熬汤佐菜佳品,如今,以“宜宾芽菜”“叙府芽菜”之名卖往外市、外省的越来越多。

                  我还钟爱“农家味”饭店,其老板叫黄炳荣,他家住在大碑巷与中山街之交的街口。他家特制的有五香花生米、盐瓜子、风肉、盐皮蛋、泡盐蛋、口蘑豆饼等。这些东西在别家也偶有好的,可终不及他家考究,拿出来的样样都好,所以,远近顾客争购。拿皮蛋来说,在东岳庙巷内,原有一家“刁皮蛋”,老板叫刁万顺,向来有名。但“农家味”营业以来,“刁皮蛋”逐渐就悄然无声了。

                  另有麻酱糕、潮糕、绿豆糕、砂仁糕,在宜宾数一数二的店有北门城门侧的“信和长”,老板叫刘子久,满脸横肉,浑身散发出的怒气,犹如冰块上流淌出的寒雾。他擅制“麻酱糕”,软松细嫩,进口不涩;柏树溪“煎信义”生产的潮糕、绿豆糕,油量用得饱和,吃上去就很滑润;喜捷乡的“砂仁糕”,既软和、又成片;泥溪的白糕、桂花糕,入口化渣,有独特的宜宾风味。

                  最后,我逛到中山街西段,从北街十字口过去,不远有一间小店,望去顾客排着长龙等候,或进店吃饭,或打包带走。听闻店主戴金山经营蒸牛肉、蒸肥肠等蒸菜,开店时间相当久了。后来我才打听得,他做蒸牛肉、蒸肥肠的技巧要点是:一要选好材料,二要蒸得烂熟,三是和味不马虎。他的店不宽,蒸出的牛肉、肥肠味道实在巴适(好),每天他的店一开门,或是满座、或是长龙......

                  在宜宾真好耍,我用心探寻美食,在水墨宜宾,我找到了美食的盛宴、生命的狂欢,宜宾与我的心灵同频,宇宙的尽头是宜宾。所有的城市各有千秋,但我最爱宜宾。宜宾的美食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有声音,这声音仿佛是在唤我耍朋友,浑身一激灵,受不了啦,我恋上宜宾啦!现在,我对宜宾的笑容是恋人对恋人的笑容。待在宜宾的感觉就像小时候暑假一早出门去踢球,那时候的每一天似刚洗过那么干净,刚画上去的那么鲜艳......

                  “在此虽好,只是不了!”口诀一出,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2024年的宜宾,第四种变身测试结束。日记末了,我在想:人生走一回、吃一回也不赖!七情六欲间,三界五行外,直把万里当庭闱,服世上露,餐人间霞,一生吃绝处,和梦到宜宾。食色性,人当“吃货”也不错,只要别当“蠢货”就行!你说呢?


  (https://www.xblqugex.cc/book_50114159/5715991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