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南明第一狠人 > 第九百四十章 朱由榔的改革策略(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第九百四十章 朱由榔的改革策略(第一更!求订阅,求月票!)


  大明,京师,紫禁城。

  朱由榔这几日一直茶饭不思。

  工部的调查结果出来了,根据从各地走访的情况来看,大明如今的工业基础并不十分理想,要想搞工业革命还差点意思。

  不过之前朱由榔推广物理、化学等学科的作用已经渐渐体现了出来。

  至少从目前来看读书人已经接受了这两项基础科学。

  当然他们不接受也没办法,朱由榔是规则的制定者。

  而从一开始朱由榔就清楚的认识到要想让读书人低头,就得打蛇打七寸。

  大明读书人的七寸在哪里?自然是科举。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就是读书人的上升通道,是他们鲤鱼跃龙门的唯一希望。

  要想往上爬,就得科举考出成绩。

  县府院、乡会殿这一层层的考下来,能够脱颖而出的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朱由榔没有不看好这些读书人的意思。但是大明眼下的情况,已经不允许这些读书人再死抱着八股文啃了。

  即便圣人说的再有道理,也得开眼看世界啊。

  既然这些读书人不想自己改,那就朱由榔逼着他们改好了。

  朱由榔在国子监和各级官学推广了物理、化学,有了试水经验之后,直接下旨将各级科举中加入物理、化学专场考试。

  考试结果与八股文一起综合考量,得出名次。

  这可谓是十足的大动作了。

  几乎所有人都清楚这么做意味着什么。

  这是动大明的根基啊。

  这个政策一出,立即遭到了文官阶层的反对。

  这一点朱由榔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大明的文官比之大宋还要矫情。

  他们无非想要抱残守缺,一辈子世世代代抱着圣人的学说混。

  因为仁义礼智信这一套东西,君臣父子这一套东西最符合他们的利益。

  但是朱由榔不能眼睁睁的看着大明病入膏肓啊,所以动刀子了。

  可以说在这一点上,双方天然是有矛盾的。

  朱由榔并不在乎和文官阶层起矛盾,因为他内心十分清楚这一战不可避免。

  遍数大明历史,凡是跟文官阶层对着干的要么没有好下场,要么最后都失败了。

  所以这些文官如法炮制,开始抵制朱由榔的新政。

  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一点,朱由榔跟之前那些皇帝不同的地方在于朱由榔是刘秀那样的再立大明的雄主,手中是攥着兵权的。

  朱由榔说话若是没有分量,那就真的没有几个皇帝说话有分量了。

  所以朱由榔直接把那些故意堵在西华门外哭谏的臣子拉去午门外廷杖。

  锦衣卫干这个最在行,王贺年也早就看这些文官不顺眼了,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发泄一番。

  皇帝陛下做的有什么问题,轮的到这些文官叽叽歪歪。

  若是他们真的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倒也罢了。偏偏这些家伙满脑子都是自己的利益,还要做出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这就有些让人作呕了。

  锦衣卫狠狠的把这一百多个搞事情的文官廷杖了一通,一下子朝堂就鸦雀无声了。

  这下他们知道当今天子不是好欺负的,都十分自觉的闭上了嘴巴。

  朱由榔耳根子清净了,就能够继续推行他的新政了。

  其实朱由榔新政的核心就是发展科技,解放生产力。

  但是他知道不能一下子步子太大,所以才用学科推进的方式一步步来。

  在完成了工业原材料的积累之后,等到了一定的阶段,才是大爆发的时刻。

  对此朱由榔是很有信心的。

  大明的底子不错。只要能够端正态度,认准差距,是一定能够起来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有些让朱由榔担忧,那就是地主阶级。

  可以说土地私有制导致了土地兼并不断加剧。

  刚刚开朝的时候这个问题并不突出,但随着一百多年过去,这个问题就会变成主要矛盾。

  农户遇到天灾只能选择贱卖自己的土地给地主,以求换的一口吃的活命。

  久而久之,地主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多,农户都变成了佃农,只能给地主种地换的一口吃的。

  时间久了,这些佃农心里肯定不平衡。

  遇到有心人一煽动,就会有各种各样的起义。

  这对于王朝的统治是十分不利的。

  可以说历朝历代都没有走出这个怪圈。

  朱由榔也很清楚这一点。

  他作为半个开国之君,如果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子孙后代同样会十分的难办。

  直接将土地收归朝廷所有朱由榔也不是没有想过,等于说不管是农户还是地主都是从朝廷这里租地种。

  这样是一劳永逸的。可是这个理念实在有些过于超出这个时代的认知,朱由榔觉得恐怕会引得许多地方不满。

  这个不满朱由榔暂时是承担不起的,因为这不像是文官阶层,是整个大明地主阶层的。

  这是真真正正能够动摇到大明统治根基的。

  所以朱由榔决定缓着点来。

  第一步先动文官阶层。等到文官阶层彻底搞定,再开始在局部展开试点。

  譬如北直隶,天子脚下还是可以控制的住的。

  即便真的有地主想要搞事情,朱由榔也可以第一时间控制局势。

  如果京畿周围证明效果不错,确实可行,那再进行推广。

  推广当然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循序渐进。

  一开始可以现在北方推广,等到北方都慢慢适应了再向南边去。

  换句话说,朱由榔要温水煮青蛙。

  南边的地主见没有动到他们的利益,也就不会有太明显的反抗。

  等到他们意识到问题不对想要反抗时,已经来不及了。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

  朱由榔之前是真的没有想到改革会如此困难。

  因为但凡是改革,就会动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这就会引得反对。

  但朱由榔知道改革势在必行。大明要想不走其他封建王朝的老路,就得自上而下的改革。即便是再痛苦,也得下刀子。

  只有改的合理了,整个朝廷整个国家才能够朝良性方向发展,才不会走向衰落。

  朱由榔愿意改革,哪怕这些既得利益者在背地里骂娘也在所不惜。

  大明如今必须要下猛药了。

  ...

  ...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9659275/63810451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