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的笔友朱元璋李晗朱元璋 > 第268章 要靠奇人出马了

第268章 要靠奇人出马了


“那按照几位爱卿的意思,这铁路第一段,应该从哪里开始修为好?”朱元璋道。

“应天府至马岭铁矿!”

李敏、杨思义和魏左谦三人异口同声道。

说完后,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看了看朱元璋,最后几人不约而同的哈哈大笑起来。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咱以为,大明主要钢铁厂就在应天府,而应天府的铁矿来源,主要来自于马岭铁矿,因此这第一条铁路,应从应天府至马岭铁矿为妙!

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之所言,正是臣心中之所想啊!”魏左谦连忙道。

“魏侍郎所言甚是,且马岭至应天府,大约一百余里左右,按照杨尚书的说法,铁路造价应该在五十万贯上下,大明财税收入加上海贸股份公司的收入,负担起来也不会太过吃力。”

李敏也学着杨思义的思路开始思考起来。

“不光如此,马岭一带,自古以来便是东西交通的要冲,南下北上的咽喉,襟江带湖,接壤金陵,地近扬州,物产丰饶,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第一条铁路,从应天府到马岭铁矿,应视为首选。”

“李尚书说得没错,微臣认为,除此之外,马岭一带的工商业也较为发达,一旦铁路开通后,和应天府之间的商贸往来也会频繁增加,届时,光是运费,不出几年便能收回成本了!

况且,以设计图来看,铁路运输的难点在于铁轨材料和蒸汽机车头的制造,但是铺设的话,技术含量相对而言低了许多,因此铺设铁轨并不需要专业的技术工人。”

说到这里,杨思义脸上露出了耐人寻味的笑容,让人很难不怀疑他在打着什么鬼点子。

“陛下,这一次南征,魏国公不是带了一大批俘虏回来了么,总数应该有个近十万人左右吧,用这些人来修铁路,这就省得再去征用民夫了,这可以省下不少银子啊!”

好嘛,朱元璋不由再次感慨,看来自己说杨思义是大明第一账房先生还真没说错。

这个家伙的小算盘打得,那简直精到家了。

很快,修建铁路一事,便这么决定下来,由李敏总领蒸汽机车和铁路的制造的各项事务,魏左谦则具体负责督造,至于杨思义嘛,便是负责预算和掏钱了。

虽然事情这么定下来后,不过还需要走一遭朝会的程序,自然便由李敏负责提起奏折,然后放到朝会上去讨论了。

铁路修建一事商议了罢,李敏又趁机提出,“陛下,微臣还有一事须禀报陛下。”

朱元璋一愣,说道:“李爱卿有事还请直言。”

李敏便将自己在家写的奏折,提炼了一番后,便详细的说了出来。

听罢,朱元璋等人却是沉默了,建新学是好事,而且将技术型书院分为几个档次,确实也能够为大明工业甄选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出来。

但是,李敏所提到的,在目前各地的书院中,加入工业技术的学习,甚至在私塾幼儿启蒙阶段,便开始技术型学习,这阻力,将大到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地步啊!

虽然朱元璋非常想这么做,立刻就着手开始改革教育体系,甚至是在科举中加入科学技术方面的内容,但是……

这么做的话,那就真是在挖文坛的根脚了,甚至很有可能会将整个文坛给逼到对立面去。

虽然在论学大会之后,大明工业党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让整个文坛闭了嘴,也争取到了部分文人的支持,甚至像是吴道行、蓝智这些当世大儒们,也开始进行科学这一学科的研究。

但这并不等于,儒生文人们,会眼睁睁的看着让科学之道,插足他们坚守了一辈子的儒学之道。

而且如今虽说工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在暗地里,依然有不少文人儒士对京师匠造书院是持反对意见的,只是迫于大趋势而不敢说出来公然和朝廷叫板而已。

李敏自然也知道其中的困难到底有多大,不过他管不了那么多了,反正先提出来,至于行不行,那就交给陛下定夺吧。

朱元璋思量片刻,觉得教育改革还是势在必行,毕竟随着工业的发展,需要的技术型人才只会越来越多,可不能因为人才的缺乏而成为工业发展的桎梏啊!

只是如何改,才能将文坛的影响降到最低,还不能急于一时。

杨思义也是冥思苦想,从某种程度而言,他比李敏更急迫工人问题的解决,因为越多的技术工人,意味着能生产更多的商品,也意味着,财税将有更多的进账啊!

突然间,杨思义灵机一动,小心翼翼的说道:“陛下,微臣有个想法,不知该讲不该讲。”

朱元璋一听就急了,“哎呦杨大尚书啊,有什么好法子你就说嘛,在咱面前你有啥好藏着掖着的?”

杨思义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微臣的想法是,要不去问问奇人,自论学大会以来,臣便觉得,要对付那些整天只会吊书袋子的儒生文人,他是最有办法的!”

对啊,真是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朱元璋瞬间大喜,以老李那般经天纬地的才能,对付文坛,那还不是手拿把掐的?

一听到杨思义提出去问问奇人的意见,李敏顿时也放下心来,在他的眼中,奇人那是真的无所不能,不信的话,且看如今之大明发生的变化,这都是他带来的啊!

很快,三人便告辞了,他们得抓紧时间为铁路的建造做好准备。

在出宫的路上,魏左谦有些好奇的问道:“两位大人,那奇人,真的有办法对付文坛?”

在前任工部侍郎因为年纪太大而致仕之后,魏左谦因为在船厂表现出色,而被升为新的工部侍郎。

虽然从一开始便参与了大明工业化的进程,不过当时并未身处高位,而对报纸、论学大会等的一些辛秘并不了解,因此才发出如此疑问。

“呵呵,魏侍郎,看来你对奇人还真是不了解啊!”

杨思义笑眯眯道:“知道论学大会吧?”

“杨大人,论学大会那么大的事情我自然知道,便是奇人给出热气球,飞升到那天空之中,让所有人都大开眼界啊,如今也是记忆犹新。

当时我在现场,看着洪文昌那些人的嘴脸,由得意到震惊再到沮丧,还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哈哈哈哈,魏侍郎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李敏哈哈大笑道。

“还请李大人解惑!”魏左谦恭敬说道。

“那你可知,在论学大会之前,利用报纸造势这一妙计,又是谁想出来的?”李敏问道。

魏左谦怔上一怔,然后便恍然大悟,一脸不可思议道:

“原来如此啊,看来要对付文坛,还真得依靠奇人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6498880/141996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