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诸葛北伐
周府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刘禅见诸葛亮同意,但却为夺取西城郡及救援孟达人选而苦恼,历史上是司马懿亲自前往救围攻孟达,若是普通将领必然不能敌司马懿。
刘禅沉吟许久,方才说道:“曹魏司马懿在荆州,此人非良善之辈,是故我大汉若不遣良将相救, 恐非其敌手。朕思虑再三,此计是子均所献,不知相父以为让子均前往救援东三郡如何?”
诸葛亮抚须,沉思片刻道:“子均素有将略,为人谨慎,即使不能败退司马懿,救孟达, 但夺取西城想必亦是可行。”
刘禅闻言,转身看向王平,期待问道:“不知子均可愿领此重任?”
王平也不推辞,拱手应声答道:“臣愿领此命,出兵东三郡。”
同时,刘禅也对诸葛亮说道:“西城与上庸两地路途遥远,若司马懿在途中继续相阻,恐救援困难,可同时命李严从永安出兵北上救援孟达。”
诸葛亮低头允诺后,又想起另外一件事,缓缓说道:“国家,孙权书信中暂未有明确出兵时间,但其亦有允诺我大汉所求年底十二月出兵一事。”
刘禅听闻后,面露喜色,说道:“看来如今, 万事皆备,只待年底。”
“国家, 是故臣需前往汉中统领北伐之事。”诸葛亮沉声说道。
闻言,刘禅有些不舍, 对着诸葛亮缓缓说道:“相父南征,远涉艰难;方始回都,休整未过数年;今又欲北征,还望丞相在军中需多以身体为重。”
诸葛亮则是拱手以对,正色说道:“多谢陛下关心,今臣远离成都,还望陛下安心,以待大军得胜消息。”
------------------
时值亥时,明月照至府院中,庭中恍如积水空明。
诸葛亮刚从宫中而回,却全无睡意,行至府院中,心中幽思不已。
诸葛亮在月下踱步,身影相随,不禁想起当年与先帝在新野,抵足而眠的时日,但时至今日,也已过二十余年,光阴似水;又念起先帝在永安托孤, 将大汉国事交付于自己,望自己辅佐陛下,兴复汉室,以来也有四年有余;幸得陛下天资聪慧、仁德爱民,礼贤下士,虽无光武之能,但却有光武之德。
诸葛亮仰头望向圆月,自语感慨道:“今曹丕已死,孙吴出兵相助,孟达反叛,时不我待,否则将遗恨终身。”
诸葛亮转身回屋,跪坐于案前,持笔于巾帛上写文,于顶部赫然写下三字《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罢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咨,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诸葛亮跪于殿中,扬声念文,刘禅则在跪坐御榻,望其思绪万千。
刘禅待诸葛亮念完,起身下阶将其扶起,感叹说道:“朕闻表,不知何言以对,心中思绪万千,但朕唯望相父大胜而回,于成都设宴相迎。”
刘禅站在阶上,神情严肃,环视众人,朗声说道:“今日北伐,此事关我大汉国运一战。只可胜,不许败,当年先帝北征汉中,杨从事(杨洪)曾言:‘汉中之地为益州咽喉,我大汉存亡要害之机枢,若无汉中,则无蜀地,此乃家门之祸;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是故如此,我大汉众志成城,方能击败曹魏。”
“但今日北伐,朕亦可言:‘陇右之地乃我大汉兴复之望,我大汉兴盛之关键所在。得陇右,则关中可下,凉州亦唾手可得。是故此战,朕亦直言不讳,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不下陇右,朕不退兵。”
说完,刘禅拔出腰剑汉剑,砍下案前一角,厉声道:“战时,大汉国内有违军令、诏令者如同此案,立斩不赦。”
众臣被刘禅决心所震惊,望着一向温和的陛下,如今爆发出如今动人之气魄。
众人齐声应道:“诺!。”
刘禅持剑驻地,扬声说道:“北伐大业,乃我大汉国事,但亦是刘氏家事,惜朕不便亲征。故令朕之二弟鲁王刘永,朕之侄刘林,随军出征。后宫嫔妃,则以织锦,代其劳役。”
刘禅望向众人,肃然说道:“此乃应朕刚言之语,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众臣倒吸一口凉气,刚刚刘禅拔剑断案,众人为其决心而感到震惊,现在则是让人为之惊悚,若非戏言,其心可比玉石。
殿中众臣,如何思量刘禅当然不知。至于为何如此,刘禅只是不愿重蹈历史覆辙而已,若一伐失败,则自己此前诸多心血白费。自己或许也会如同历史上刘禅一般,被后世人嘲笑‘乐不思蜀’。
公元227年,6月1日。
诸葛亮率大军五万,兵发汉中,与已领七万大军的黄权会合。共计兵力十二万,大汉倾巢而出。
出发前,刘禅如诸葛亮南征般,赐其金鈇钺一具,曲盖一把,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郎六十人。代表朝廷出征,北伐之事一切交予诸葛亮定夺。
同时以镇南大将军赵云为前锋,潘浚为内府中军师,马良为后军师,向郎为长史、爨习为行参军……
留张裔为留府长史,杨洪为内府从事,蒋琬为参军辅佐张裔。
七月,诸葛亮抵达汉中,黄权出城十余里相迎,诸葛亮邀黄权上车。
十月,身在洛阳的魏帝曹叡,听闻诸葛亮出现在南郑,准备北伐关中;汉将魏延,将出兵子午谷袭取潼关。
有人进言可发兵讨伐诸葛亮,曹叡却有意向发兵讨伐,但不确是否可行,而问孙资。
孙资进言道:“昔武皇帝征南郑时,多次言其艰险‘南郑直为天狱中,斜谷道为五百里石穴耳’。今若进军征讨诸葛亮,道路艰险,又要调拨兵力防御东吴,征讨大军需用十五之中,而且会劳师远征,天下势必骚动,外望陛下深思熟虑。”
“我等若以待诸葛亮北伐关中,则防御关中则所需兵马不过五万。如今只需令调动镇守关中将士即可,分别任命良将据守要塞,足以震慑强敌,百姓休养生息,魏国则可国力大胜。”
曹叡采纳孙资意见,并以此为曹魏国策,“西守东攻”。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5940352/70976694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