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日月江山永为明 > 第419章:阴谋

第419章:阴谋


  永乐十二年,二月初八。

  这一天的朱瞻垶收到了两个好消息,第一个就是新粮的第二轮育种已经收获了。

  除去极少量分给朝鲜和哈里勒的之外,其他的种子都被投入到了育种工作中。

  在第一季的育种工作中一共用了百亩的田地,其中玉米十四亩、土豆十八亩以及红薯六十八亩。

  这是种子特性决定的,玉米和土豆都不能分秧种植,所以红薯的亩数要远多于其他两个。

  当初朱棣带着朱瞻垶过去只不过是去表现的,所以只收了十分之一的土地,最终的结果是土豆近三万八千斤、玉米近一万三千斤以及红薯十一万余斤。

  在第二次的育种工作中,朱瞻垶特意让户部有所保留,没有全都投入进去,而是选择了一部分。

  其中玉米全部投入,这个不必多说,土豆和红薯都是有缺陷的,玉米是未来大明粮食格局的顶梁柱之一,是万万不可放松的。

  剩下的两样中土豆全部投入,红薯却仅仅只投入了三成,也就是说跟土豆的数量是几乎持平的。

  夏原吉曾经问过朱瞻垶原因,而朱瞻垶则是以红薯的耕种和打理远比土豆要麻烦很多,再加上产量也不及土豆等原因给搪塞过去了。

  但实际上却是因为朱瞻垶有别的考量。

  “你这一手玩的很是不错啊。”朱棣很少见地来到了大孙子的小院子里,惹得李明珠、李明心等众女瑟瑟发抖。

  她们都知道自己的男人很受重视,甚至是在太孙之位上就已经有无数人期待着他成为皇帝了,但朱棣这还是第一次来朱瞻垶的院子,这让李明珠众女很是不习惯。

  “还好了,孙儿只不过是顺势而为罢了,算不上玩的好。”朱瞻垶挥手让李明珠众女离开,他则是搀着老爷子在院子里入座。

  这个时节的南京还有些冷,但朱瞻垶的院子还是太小了,有些话是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尤其是李明珠等一众朝鲜来的。

  “经过这次育种,新粮肯定就藏不住了,那些使臣们之所以在大明等这么长时间,明面上是为了参加孙儿的大礼,但实际上有哪个不是在等着咱们这次育种结束?”

  “那些没得到种子的是这样,就连李褆这样已经得到种子的也是这样。”

  朱瞻垶笑着给老爷子斟茶,嘴里说着自己的看法。

  “就连帖木儿帝国的哈里勒,他们也就是人回去了,但实际上那些商人不还在大明没有离开吗?不就等着这次育种结束嘛。”

  “以三种新粮的产量来说,玉米他们看不上,红薯的种植方法现在也慢慢传出去了,土豆的产量更高,毫无疑问这两者是他们首当其冲的目标。”

  “好东西当然得咱们自己留着,怎么可能让给别人?”

  “嗯,不错不错。”朱棣笑着摸了摸大孙子的脑袋,脸上满是赞许的笑容。

  “在口感上,红薯要远胜于土豆,再加上这第二次育种你特意保留了很多的红薯,这就会把那些人引导到土豆上去。”

  “好打算!”

  “不止呢!”朱瞻垶嘿嘿一笑,像极了奸计得逞的小狐狸。

  “孙儿起草了一个办法,本来是想去乾清宫跟您说说的,您今儿个来了,孙儿也正好跟您说说。”

  “哦?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朱棣好奇地看着大孙子那胸有成竹的样子。

  一直以来,在新粮这方面他几乎很少插手,不管是育种、管理还是最后的调配都是大孙子在忙碌,所以他习惯了听听大孙子的想法。

  而且他也的确是对这些东西不了解,所以朱棣他从不逞能。

  “经过这第二次的育种之后,新粮就基本上不需要朝廷再育种了,也就只有玉米这一种需要。”

  朱瞻垶从袖兜里掏出了一张纸,这东西他也才收到没多久,是户部送来的新粮数据。

  “玉米的产量不高,百姓们对它的热情也不会高了,但玉米是最稳定也几乎是没有任何缺点的一种粮食,是必然不可能放弃的,所以只能由朝廷继续接手了。”

  “土豆和红薯这两个基本不用担心,一个产量最高,一个育种最快,百姓们的热情肯定很高,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孙儿才打算出手限制。”

  “一万多斤的玉米种子,按照平均数来说需要近三千亩的土地才能种完,所以朝廷只能接收一部分,剩下的还是得分给百姓,但百姓的热情不会很高……”

  听到这里,朱棣的耳朵竖了起来,神色也严肃了起来。

  “所以孙儿打算让户部出手干预。”

  “户部?”朱棣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就松开了。

  “你之前好像提过吧?从收税方面入手?”

  “没错!”朱瞻垶猛地一拍手。

  “在产量下,百姓们肯定不愿意种植玉米,但近三千亩的土地也不可能全都由朝廷出,虽然不是没有,但管理是个问题。”

  “所以孙儿打算从税收入手,百姓缴税时玉米一斤可抵两斤稻麦,红薯三斤可抵一斤稻麦,土豆七斤可抵一斤稻麦。”

  “嘶……”听了大孙子的话,朱棣倒抽了一口凉气。

  他早就猜到了大孙子会这么干,但这个比例是他着实没想到的,实在是有些夸张了。

  “爷爷是不是觉得有些夸张了?”从老爷子的表情上不难猜出其想法,所以朱瞻垶也是笑着开口解释。

  “其实爷爷不必担心,因为只要一换算您就会发现,在这样的比例下,从缴税的角度上来说种一亩玉米相当于是种了四亩稻麦,而红薯是两亩相当于稻麦三亩,土豆最次,三亩只能抵稻麦两亩。”

  “账不能这么算吧?”朱棣觉得有些不太对,但一时之间又想不清楚哪里不对。

  “没错,这其实是个障眼法。”朱瞻垶笑着点头,老爷子还是精明的。

  “这只是从缴税的角度上来说的,但从可支配的角度上来说,种植红薯最划算,土豆其次,玉米最次。”

  “那你还这么定?”朱棣看了一眼大孙子,语气没有很激烈,因为他觉得大孙子还有后手。

  “您是不是忘了?”朱瞻垶笑着提示了老爷子一下。

  “早在新粮抵达大明的那天孙儿就跟您说过要从税收方面压制土豆和红薯的事情了?”

  ……

  朱棣一下子就明白了。

  他把这辙给忘了,当初朱瞻垶就提过让户部收税的时候不收土豆和红薯。

  “不过咱们也不能死板,现在的情况不同,咱们还得做做调整。”朱瞻垶打断了老爷子的思绪,开始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现在还是起步阶段,因为现在咱们还不能让全大明都种上新粮,而且咱们的目的是让土豆走出大明,把玉米和红薯留下。”

  “再说了,旧粮也不可能全都放弃不种,所以咱们也得做出变通。”

  “比如,咱们可以让户部在收税的时候按照孙儿之前的比例收,但前提是红薯得是切片晒干的。”

  ……

  朱棣这下子全明白了。

  从税收角度上来说,种玉米最划算,其次是稻麦,然后是红薯最后是土豆。

  从可支配角度上来说,种红薯最划算,其次土豆,然后玉米,最后稻麦。

  再结合税收的更改,综合起来的粮食优先顺序就是红薯第一,玉米和稻麦其次,最后是土豆。

  到了这个时候再上最后一道枷锁,也就是朱瞻垶一开始提到的,此次分发粮种的时候红薯只发三成。

  粮种不足,红薯的排位虽然靠前但也不会影响太大,最后大明就会形成整体以玉米和稻麦为主,红薯为辅,最后是土豆的粮食种植格局。

  当然了,玉米的数量还是太少,这种地位的分级还不是很稳定,但以后肯定是会越来越好的。

  说完了大明百姓,剩下的就是别国使臣了。

  红薯的种子不够,玉米和稻麦的收益又比土豆更高,这就代表着这三样种子在大明百姓中是不够分的,而大明又不会在正规途径上给那些使臣种子。

  最后的办法就只有一个了,那就是从百姓手里买。

  在高价之下,百姓大多会选择出掉自己手里的种子,但百姓也不是傻子,他们不会做赔本生意。

  这样一来,换取玉米和红薯种子的代价太高,使臣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放在可以说是无人问津的土豆种子身上。

  截止到这里,朱瞻垶的目的就算是彻底达成了。

  第一,扩大新粮育种的规模。

  第二,让百姓们种植新粮,亲身体验新粮的产量以及口感。

  第三,把弊端太大的土豆种子放出去,为大明以后的霸主地位铺好道路。

  “嘶……”彻底想明白的朱棣再次倒抽一口凉气。

  虽然说为君者最忌心慈手软,但大孙子的这个计划着实是惊到朱棣了。

  这有些过了。

  不过朱棣并不是对大孙子的做法感到不满,而且恰恰相反。

  为君者,不仅不能心慈手软,更得有一颗坚定且残忍的心,前提是这颗心面对的不是清官不是你的子民。

  在这一点上,朱瞻垶无疑是相当出色的,而且是一直以来都很出色。

  阔滦海子外的京观、考成法实施时被贪官的血所侵染的刑场以及乌蛮驿外曾经染透倭寇鲜血的路面都可以证明。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3944159/7326066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