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902章 官学与私学

第902章 官学与私学


  不论是儒家大臣也好,法家大臣也罢,最根本的出发点,所作所为,就是要维护庆忌的统治地位。

  在毁乡校的事情上,为何邓析与孔丘截然不同,势成水火?

  毁乡校,只是明面上的事情。

  背地里蕴含的深意就一个——

  控制国人的思想!

  或者说,统一思想!

  乡校中,甚至是民间游学的士子公然聚众议政,并抨击庆忌的所作所为,的确不该。

  短时间内还好,长此以往,舆论的走向就会变得难以控制,庆忌就会被丑化,吴国的各种法令,也会遭到抹黑。

  这是庆忌绝不愿意看见的事情。

  而邓析主张捣毁乡校,严禁民间开设私塾,聚众议政,并禁止游宦之民,使他们安于本业。

  这样的方法,未免过于激进。

  这跟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有什么区别?

  当然,秦始皇可能是焚书坑术士。

  但,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的确干出了烧毁民间的《诗》、《书》这些诸子百家的典籍著作,并藏于博士馆。

  士子们要求学,可以吏为师!

  “大王,乡校所教出的士子,终究不是‘正统’。”

  邓析缓声道:“尤其是中原士子,深受古礼文化之熏陶,他们不师今而学古,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则我吴国的统一大业可能遭到破坏。”

  “再者说,如《诗经》一般,皆有对历代君王歌功颂德之诗篇,这让士子心怀故国,而不认为自己是吴人,恐不利于人心归附!”

  “请大王三思!”

  一听这话,孔丘顿时吹胡子瞪眼,指着邓析道:“邓析,你怎敢在大王面前,妖言惑众?”

  “我孔丘有教无类,早年就在鲁国开设私塾,有乡校之属,我门下的徒子徒孙,何止数千人?”

  “乡校比起稷下学宫,的确不是正统。然,普天之下,一般士子都不能轻易入选稷下学宫!”

  “若无千百见乡校私塾,我吴国何能在这二三十年的时间,栽培出这么多的人才?”

  “若毁了乡校,禁游宦之民,恐怕人心离乱,我大吴将不复人才济济之景象!”

  邓析淡淡的道:“右丞相所言,大缪。”

  “毁了乡校,国人以吏为师,我吴国可在各地开设官校,如稷下学宫一般的模式,招收贵族、庶民入读。”

  “这样栽培出来的人才,不会忤逆王意,更不敢公然聚众议政,诽谤王上!”

  “你!”

  孔丘一时间,居然无言以对了。

  因为,以吴国现在的国力,的确能进行公办教育了。

  开启民智吗?

  早在多年前,庆忌就考虑过这个事情。

  当时是碍于吴国要大力发展军力,恢复民生,所以在文化领域就一直放任自流。

  总的来说,吴国要开启民智的话,有利有弊。

  利处是能让吴国人才济济,文化鼎盛。

  坏处就是一旦士子们长了见识,可能居心不良……

  封建时代的王朝,一般来说,都是要控制国人思想的。

  耗费最低的成本,莫过于使用愚民政策。

  历史上,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同时,宣布天下要以吏为师。

  并不是说让官吏去教庶民读书识字,而是说往后他们有了纠纷,争执不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时候,就去找父母官评理,官员说的话就是标准答案。

  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诸子百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墨子一大波人,都广收门徒,著书立说,徒弟们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师的话就是标准答案。

  他们那一套,都是一家之言,属于“私学”,跟街头巷议差不多,故而秦始皇的要求是一切听官府的。

  当然,官吏也不能任意是非,官吏要按照国家政策法规来行事,小官听大官,大官听皇帝,最后皇帝的话就是世间唯一真理。

  说白了,以吏为师,就是以帝王为师!

  汉承秦制,在统一思想方面一脉相承。

  汉武帝“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说,往后士子们都来学习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经。

  因为这六经都属于久经考验的经典,承认皇权至上,所有国人都必须当“顺民”。

  东汉经学名家,从其学者动辄成百上千,甚至门徒上万,私学的学生,远超于官学。

  所以说,官学与私学,殊途同归!

  “太子,你对此有何看法?”

  庆忌将目光放在了坐在陛台一侧,临朝听政的太子恒身上。

  庆忌不在咸阳的时候,太子恒作为储君,负责的就是监国摄政。

  在这种大事上,庆忌不过问太子恒的主张,说不过去。

  太子恒想了一下,便道:“回禀父王,儿臣以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昔日,三皇五帝时期,大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与夏伯,负责治水。”

  “鲧治水以堵,多年来一事无成。大禹治水以疏,终于成功,故而堵不如疏也。”

  “现在,乡校士子们非议国政,非议父王,儿臣认为,毁乡校,禁游宦之民,尚且不足以遏制此类事件,反而会使民怨沸腾,加剧国人对大吴的恶劣印象。”

  “为此,父王应当广开言路,在民间设立官学,以此跟乡校对立。”

  “使士子学习忠孝节义之操守,忠君爱国!”

  听到这话,孔丘、曾点、颜回、子路等一众儒家出身的大臣,立即哗啦啦的跪了一地,深表赞同。

  “太子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等附议!”

  “……”

  开设官学,对于吴国而言,是一笔巨大而且有着不小风险的投资。

  投入大,回报也高。

  不过,可能会为“吴帝国”日后的覆灭,埋下祸根。

  当然了,说不定还能培养出那种愚忠之人,誓死捍卫国家和君主。

  “兹事体大,寡人要再考虑考虑。”

  庆忌最终还是没有立即做出决断。

  按照邓析的主张,以吏为师,日后可能会导致吴国人才匮乏,不过能坚决维护吴国王族的根本利益,控制思想。

  按照孔丘的主张,广开言路,放任乡校进一步“野蛮生长”,势必对吴国统一思想大为不利,不过能让吴国的文化鼎盛,人才济济。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3513819/7539227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