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617章 迁都于郢

第617章 迁都于郢


  范蠡好大的胆子!

  竟敢教唆庆忌迁都于宛城?

  宛城是什么地方?

  那是范蠡的故乡。

  若吴国迁都于宛城,范蠡岂不是能具有荣焉?

  只是,孙武等人不得不承认。

  在这个时候,吴国选择迁都,也不是不行。

  “鸿儿、繁儿,你们有何看法?”

  庆忌没有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将目光放在自己的其余两个儿子身上。

  吴鸿首先沉吟片刻后,说道:“父王,儿臣以为,不宜迁都。”

  “我吴国定都金陵,不过十余年,各项工程适才完备。”

  “且金陵有王气,龙盘虎踞,形胜之地也。”

  “诚如熙弟适才所言,王都为国本,不可妄动。”

  “我吴国的根基,是在吴郡,若迁都于故楚之地,固然可以征服故楚之民,协调各方,伺机北上争霸。”

  “然则,故楚之民不配合,或有内乱,届时恐怕会让父王进退维谷……”

  吴鸿的这种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

  古代的君王之所以会迁都,很多原因是因为要加强军事的防御力量,还有的是因为选国都的时候太匆忙。

  等国家稳定下来,就要找一个各方面地势条件好的地方做国都。

  只要选定,就不会再轻易的迁都。

  除非是被迫,因为迁都的话是要冒很大的风险还有压力的。

  成本还不低!

  对于任何一个王朝来说,迁都都是一件干系重大的事情。

  历朝历代,最多只有一两个曾经被设为首都或者陪都的地方。

  但是商朝可以说迁都犹如吃饭,商朝历史上曾经前后迁都了十几次。

  商朝人似乎总在忙着搬家,每一次迁都往往只间隔十几年。

  在这种情况下,商朝该怎么发展内政和经济?

  实际上,如果不是纣王的话,商朝的国祚还能在延续几百年。

  商王朝频繁的迁都,却能保证政治稳定……

  迁都最大的问题,莫过于一个国家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迁移。

  经过了吴国上上下下十多年的不懈努力,金陵成为了吴国首屈一指的军事中心、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甚至是文化中心。

  因为吴国最大的学府,天下最大的学府稷下学宫,就位于金陵的一侧。

  “父王,儿臣以为,迁都无可厚非。”

  吴繁莞尔一笑道:“若是父王要迁都,儿臣力推郢。”

  “郢都已经成为吴国的全国之中,形胜之地。”

  “郢地西控巴蜀,北接襄汉,襟带江湖,指臂吴越,也是中原沟通岭南的要冲!”

  “若定都于郢,吴国进可图谋中原,退可镇压四方叛乱。”

  “……”

  吴繁何以有这般主张?

  因为公子繁的生母是为孟嬴。

  孟嬴原本是秦国的公主,楚国的太夫人,深得楚民之心。

  这就导致,吴国朝堂之上,楚国出身的大臣一般都会支持公子繁成为储君。

  一旦庆忌选择定都于郢,最为得天独厚的,莫过于公子繁。

  因为庆忌将会不可避免的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考虑到楚人的因素。

  实际上,也正是如此。

  吴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多min族国家,庆忌作为一国之君,必须要统筹兼顾,尽可能的照顾到各方势力的利益。

  要不然,且不说各地是否会不满,继而引发叛乱,庆忌自己的乾纲独断,都不能服众……

  当然,以庆忌现如今的威望,生杀予夺,一言以蔽之,根本不成问题。

  “孙武、伍员、阳虎、伯噽,尔等可有看法?”

  庆忌又询问了一下其他四个还没有发表意见的大臣。

  孙武与伍子胥对视一眼,眼中皆有深意。

  孙武缓声道:“大王,臣以为迁都与否,其实时机尚未成熟。”

  “大王或可在宛城或郢都,设置一位镇西将军,加大都督衔,派驻重兵,以此来节制故楚之地的遗民。”

  伍子胥、伯噽跟着道:“臣附议!”

  轮到阳虎,阳虎只是讪讪的笑道:“大王,臣也附议!”

  靠着这几年在吴国干出的政绩,阳虎已经被庆忌信任。

  但是,在关于迁都的问题上,阳虎哪里敢于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

  “迁都之事,容后再议。”

  事关重大,庆忌也不可能一时间做出抉择。

  ……

  回到金陵的庆忌,一如既往的举行大朝会,凡是朝中官秩在六百石以上的大臣,都必须要参加。

  只是,这一次的大朝会,注定不会平静。

  因为等待庆忌解决的事情,太多太多,足够吴国君臣头疼的。

  首先,庆忌便让两名内侍,搬来一道悬挂着羊皮地图的屏风,指着现如今广袤无比的吴国疆域。

  庆忌朗声道:“二三子,而今楚国、郧国,已为我大吴所兼并,寡人之意,在所得之地,设置郡县,以直接治理。”

  “郧地,置汉中郡,故楚之地,一半置武陵郡,一半划归为南郡、南阳郡。”

  “同时,从南郡、南阳郡、九江郡、庐江郡四郡,划分出一个衡山郡……”

  在如何划分吴国各郡的问题上,庆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原来楚国的腹地,就在南郡、南阳郡一带,是为南阳盆地,以及江汉平原,沃野千里,属于膏腴之地。

  庆忌自然要划分出来,保持各个郡的发展均衡。

  这样一来,能保证吴郡作为吴国的经济第一郡的地位不失。

  说到底,吴国的根基,最重要的地方还是吴郡。

  庆忌一定要照顾到老吴人的情绪,不可能真的不顾一切,伤害他们的利益。

  这一次,吴国一口气灭掉楚国、郧国,增加了三个郡。

  分别是汉中郡、武陵郡和衡山郡。

  在一开始,庆忌原本是打算将商於之地,并入南阳郡的。

  只是在划分到全部的南阳盆地后,庆忌也考虑到南阳郡土地富庶,人口众多,会威胁到吴郡作为“吴国第一郡”的地位。

  故而单独将商於之地划分为汉中郡,顺便还占了江汉平原的部分地区……

  在这个事情上,庆忌承认自己是有私心。

  只是,无可厚非!

  这个时候,吴国已经拥有十九个郡,分别是:吴郡、会稽郡、九江郡、泗水郡、闽中郡、庐江郡、苍梧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南郡、南阳郡、豫章郡、黔中郡、滇郡、交趾郡、汉中郡、衡山郡、武陵郡。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3513819/72456657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