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篡唐 > 第一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

第一章 桃花三月下江都


大业十年过去了,留下一地鸡毛!

        杨广三征辽东,征天下兵马,百道俱进,誓要一举平定高句丽。

        然则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经历两次征伐失败后,国力大损,士兵厌战,民力疲乏。

        杨玄感失败了,但却引发出剧烈动荡。

        各地反叛此起彼伏,声势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兵无心恋战,逃亡者相继不绝。即便杨广在涿郡祭祀黄帝,斩逃亡者,以血涂抹战鼓,亦不能制止士兵的溃逃。至七月杨广督战怀远镇时,各地兵马失期不至。好在高句丽经历两次征伐后,也呈现出疲态困惫。

        加之百济王义慈突然强硬,与新罗同时上表朝廷,表示愿意臣服杨广。

        高句丽王高元,在乙德文支和渊太祚的建议下,派遣使者请降。与此同时,杨广似乎也厌烦了战事,眼见大军将胜之际,却同意了高句丽的投降。八月时,隋炀帝下令,班师还朝。

        之所以说一地鸡毛,却是因为在那一年的十月,也就是高句丽人请降后的两个月,高元再次向杨广宣战。

        杨广闻之大怒,意欲再次征伐。

        可是连小孩子都能看出,隋室已无力再次征伐,于是连番劝谏,最终令杨广平息了这个念头。

        因杨广一时好大喜功,致使靺鞨人再次崛起,并与突厥达成联盟。

        不过高句丽的情况,也并不乐观。高元在第二年,也就是大业十一年病亡,留下幼子继承王位。然则这个时候,高句丽两大权臣,渊太祚和乙支文德又发生了冲突,致使高句丽出现分裂的态势……

        同年延安人刘迦论勾结稽胡,自称皇王,起兵造反。

        隋炀帝命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为关内讨捕大使,发兵击之,于上郡大败叛军,斩刘迦论及其将卒,万余。

        然则,反叛虽然平息,刘迦论所带来的危害,却更为严重。

        突厥可汗咄吉,那鹰隼般的目光,已开始凝视中原,露出了狰狞的面容……

        大业十一年,王须拔造反,魏刀儿肆虐山西。

        隋炀帝在巡视雁门时,遭遇突厥人附近,被困雁门关。山西讨捕大使,太原留守李渊前往救驾,也就是在这一年,年十六岁的李世民,第一次随父参战,并立下战功,赐千牛备身。

        李子通在江南造反,试图吞并险些被丹阳郡守房彦谦打残的杜伏威所部。

        不成想杜伏威与辅公佑奋起反抗,击溃李子通。后隋军大将来整,乘势追击,大败杜伏威。杜伏威只得退回历阳,厉兵秣马。丹阳郡郡守房彦谦则对李子通穷追猛打,将其赶回海陵。

        十月,有城父人朱粲起兵造反……

        十二月,李渊招降山西群盗,使河东地区,恢复安宁。

        大业十二年,在不知不觉中,到来!

        ****

        杨广自从在雁门关遭遇突厥人围困之后,精神一直萎靡不振。

        他想不明白,自登基以来,他可谓是兢兢业业,苦心筹谋。凭借父辈留下的基业,他开疆扩土,可谓是春风得意。怎么突然间风云变幻,江山就乱成一团麻?难道说,他开疆扩土,错了吗?难道说,他宣扬国威,错了吗?难道说,他想要令四方来朝,,都做错了吗?

        杨广越想就越想不明白,越想,就越钻进了牛角尖。

        非我负天下人,实天下人负我!

        一日,当杨广看罢三国演义之后,突然仰天长叹,把那部由洛浦书馆刊印的《三国演义》,丢弃一旁。我欲为世人谋万世福泽,然则世人却视我为昏庸。既然如此,我做这许多事情,又有何用?

        杨广是个聪明人,但聪明人,往往会变得偏执。

        杨广就是这样的状况,一时间心灰意冷,再也无心朝政。

        同时,杨玄感之乱给他带来的打击,至今仍无法消除。他对朝中文武百官,更是万分猜忌,总觉得这所有人,都想要篡夺皇位。关中的关陇世族,关东的世胄门阀……历数之下,世上无一好人。勿论是洛阳还是长安,都无法给他带来安宁,反倒是早年间的江南烟雨,变得极具吸引力。

        在大业十一年时,杨广下令修造龙舟。

        如今龙舟已成,他再也不想留在这个让他感觉恐慌的地方。于是在大业十二年三月,下诏前往江都。

        “陛下欲往江都,可洛阳却不能没有安排。但不知,陛下予以何人留守?”

        “一如前例,越王留守洛阳,代王留守长安。”杨广破天荒,自从雁门回归后,主动早朝。

        他在朝堂上,下诏开设箕山,黑石两大鹰扬府,以增强对东都洛阳的拱卫。

        此前,荥阳郡治下,已开设有罗口、荥泽、牛渚口、圃田和大騩山五座鹰扬府。其中荥泽、牛渚口与金堤关、虎牢关相互拱卫;罗口镇守黑石关,保护黑石关和邙岭通路;圃田位于荥阳最东面,也是最前线;大騩山则临近新郑,是荥阳东南面的一处屏障。本来,以此五府拱卫荥阳郡,已经绰绰有余。然则随着民变日益增多,荥阳作为东都锁钥,更要严密保护。

        故而,杨广在金紫光禄大夫裴世矩等人的建议下,增设两座鹰扬府。

        不过在同时,也撤销了罗口鹰扬府,并入黑石府治下。

        原罗口鹰扬府鹰扬郎将徐世绩,因功升任鹿蹄山鹰扬郎将,秩比从五品,出镇伊阙关。其麾下兵马,归黑石府所治。也就是说,新开设的黑石府,不仅仅要担负起护佑虎牢关、荥阳至黑石关所有通路,同时还要担负起黑石关西南,黑石渡口的守备任务。其责任更显重大。

        故而,黑石关鹰扬郎将,秩比正五品,将凌驾于荥阳六大军府之上。

        这样一个官职,自然极其重要。

        以至于谁将接任黑石府鹰扬郎将,就成为文武百官,讨论的重点……

        箕山位于荥阳西南,与大騩山遥相呼应。而箕山鹰扬郎将的人选,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很快就有了结果。

        杨广下诏,封张季珣为箕山鹰扬郎将,秩比从五品。

        对于这个任命,所有人都不会感觉奇怪,更无心反对。张季珣,吴县张氏族人,同时也是张仲坚的族叔。张季珣的父亲张祥,曾担任晋王府长史。杨广在太子之争胜出后,出镇地方。

        汉王杨谅起兵时,张祥誓死不降,与城同亡。

        说起来,张祥是第一批从龙之士,对杨广忠心耿耿。所以当杨广点张季珣为箕山郎将的时候,谁也不敢反对。这可是杨广的心腹重臣,同时吴县张家,又与萧皇后关系密切。萧皇后未嫁时,就是在其舅父的抚养下长大成人。而萧皇后的舅父,也正是吴县张氏所出。朝臣们不是傻子,得罪了杨广,说不得在他那喜怒无常的脾气下,还有一线生机。若得罪萧皇后……

        所以,争论的重点,就集中在了黑石郎将的上面。

        该由谁来出镇黑石关?谁来担当黑石郎将?朝臣们你争我夺,相互争辩,只把这朝堂,乱成一锅粥。

        “裴卿,为何不说话?”

        杨广发现,虽然朝臣们争吵激烈,可是金紫光禄大夫裴世矩,却两眼微闭,一言不发。

        裴世矩说:“荥阳是东都锁钥,黑石关更是洛阳的最后一道屏障。此关系东都安危,臣不敢妄言。”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顿时息声。

        杨广不禁笑了!

        “既然裴卿不愿开口,那就由朕代裴卿,推荐一人如何?”

        “陛下所推荐之人,定然合适,老臣绝无异议。”

        这君臣之间一番对话,其实也是杨广告诉满朝文武:黑石郎将的人选,朕已经有了主意。

        所谓代裴世矩推荐,说穿了,就是杨广自己的意思。

        如此费周折,不过是不想被说成独断朝纲而已。杨广说罢,环视满朝文武。

        他沉吟一下,“黑石关距离巩县,不足十里,属巩县所辖。既然是黑石郎将,何不由巩县男出镇?”

        巩县男,五等爵之中,品秩最低的男爵。

        若说全称,应该是巩县男爵,配享有二百户食邑。

        杨广笑眯眯的说出了心目中的人选,一时间在朝堂上炸了锅。

        “陛下,黑石关乃东都最后一道屏障,关乎洛阳安危。巩县男年方十九,恐无法担此重任。”

        “是啊陛下,巩县男年幼,恐无法担此重任。”

        杨广脸色一沉,刚要开口。

        却听裴世矩说道:“诸公此言此言,巩县男虽尚未成丁,然则名动士林,功勋卓著。其文名且放在一旁,单论其十五岁征战高句丽,生擒高建武;十六岁率一县青壮,阻杨玄感十万大军近十余日,更有复夺汜水、荥阳、管城之功劳。只因其祖父病故,故而三载丁忧……

        如今,三载已满,陛下论功行赏,区区黑石郎将,也是在常理之中。”

        这巩县男,赫然是李言庆。

        说起来,李言庆三年前因郑世安亡故的缘故,丁忧三载。

        虽则无法出仕,可是却得了一个巩县男的爵位。在当时人看来,李言庆的功劳,出任这终身巩县男,似乎并无大碍。加之这只是个虚职,除了二百户食邑之外,李言庆并没有什么权力。

        想来,这是杨广为安抚功臣,向世人昭示恩德的手段。

        所以当诏书发出之后,许多人虽然吃惊,倒也没有站出来反对。

        可现在看来,三年前的一纸诏书,所为的,确是如今的黑石郎将。也就是说,在荥阳开始黑石府的构想,在三年前就已经有了端倪。可惜,谁也没有觉察到杨广的这个想法,甚至包括裴世矩在内,同样感到意外。但既然杨广说了,是代他来推荐,裴世矩当然会竭力维护。

        “元太府也说,黑石关是东都屏障,岂是等闲人可以出镇?

        李言庆文采出众,忠直刚正,兵法谋略,无不精通。况且其在荥阳善名卓绝,三载来,各地纷纷奏报库府不足,饥民众多。唯有荥阳,从未有过这等消息。此何也?全赖李言庆召集荥阳缙绅,捐粮献才,开始粥棚。据我所知,李言庆等人三载来,耗费钱粮近十万贯。当初,杨玄感肆虐河洛时,洛阳也有此等情况。却偏偏无一人肯站出来,行此等大善之事……

        元太府可能不知道,荥洛百姓,提起李言庆,莫不要尊一声:李大善人。

        有此等人物出镇黑石关,若有意外,其振臂一呼,可令河洛呼应,东都又何愁不得安宁乎?”

        元太府,名元文都,任太府卿,洛阳留守。

        他此前长住长安,虽知李言庆之名,但了解并不算多。

        闻听之下,向对面樊子盖看去。那樊子盖如今出任民部尚书,向元文都点头,表示裴世矩并没有说错。

        裴世矩说:“况乎李言庆为人至孝,品性端正。

        固有甘罗十二岁能为宰相,我等又何需以大小论英雄?似李言庆这等忠、义、仁、孝、勇皆备之人,依我说,出任一个黑石郎将,只怕还小了些。”

        裴世矩话音刚落,却见一人站出。

        “若说巩县男忠孝勇,我没有意见。

        可说他品性……我听人说,自他主编《奸妄注》以来,麒麟馆外,车马不绝。更有传言,他收受贿赂,凡送万贯钱帛者,即刻以提出要求。著书立说,自古为圣贤事。其人以圣贤事而大肆敛财,何来品行端正之说。”

        说话的人,正是杨广宠臣,秘书监虞世基。

        想当初,李言庆在巩县城头,骂死虞世基之子虞柔。虽说虞柔何当该死,就算李言庆不骂死他,杨广也会取其性命。可问题是,李言庆骂的太过狠毒,虞世基也感觉到颜面无光彩。

        三年前,他找不到由头,去为难李言庆。

        三年后,他怎么着,也要让李言庆难受一番。

        至于李言庆收受贿赂一说,则是源自于李言庆在大业十年中,编撰完春秋战国两篇奸妄注后,两汉第一篇,直指汉高祖刘邦。言其且黑又厚,抛妻弃子不说,又不忠不孝,故而被指为有汉以来,第一奸妄。

        他这篇文章一出,所引发起出的震荡,可以用天崩地裂来形容。

        汉高祖刘邦,一直以来都是以正面形象而出现在史册当中。李言庆讥讽其厚黑,令得无数人,莫不感到惶恐。可言庆所用事实,皆出自于《史记》,有些事情分开来看,好像的确是那么一回事。

        士林之中,为此争论不休。

        然则真正惶恐的,还是那些世胄门阀。

        隋唐时期的世族大家,论其渊源,大都是起源汉时。

        说句不好听的话,李言庆如果在书里骂了什么人,那说不定就是那个大家族的祖上先人。

        《奸妄注》的流传,远胜于薛收编撰的《圣贤注》。

        如果说,圣贤注是教人为善,那么奸妄注,就是刨名人祖坟,揭名人的老底儿。普通百姓,对圣贤会敬而远之。可是对名人的八卦,确是格外关注。而奸妄注的目的,就在于八卦。

        或是断章取义,或是穿凿附会……

        总之,李言庆就是要用尽一切办法,使人们对其中的故事,产生出浓厚的兴趣。为便于推广,李言庆还尽量以白话编撰。如此一来,在百姓中的影响力更大,甚至不弱于《三国演义》。

        于是乎,世胄豪族子弟,莫不感到惶恐。

        有聪明的人,试图寻找门路,恳求李言庆笔下留情。不过李言庆只做了一篇汉高祖的文章后,便收手不再继续。奸妄注的后续编撰,则交由麒麟馆中,一名为许敬宗者,负责编撰。

        这个许敬宗,说起来也有来头。

        出身于官宦家庭,父亲许善心,曾是南方一郡官吏。

        许敬宗本人也是文采不俗,是大业二年的进士,和杜如晦是同期。

        杜如晦如今是长安县的一名县正,虽说不是很得以,可好歹也是个正六品的上郡官职。而许敬宗呢,一开始也出任了一县功曹,可不成想大业八年,隋炀帝一征辽东时,飞黄上厩的御马,在途径许敬宗治下时,被悍匪杨公卿劫掠。许敬宗也因此受到牵连,被罢官贬为庶民。

        李言庆的麒麟馆,在大业十年建成。

        许敬宗正处于落魄时,听闻麒麟馆招纳人手,就前往应征,并且成功进入麒麟馆。

        论文采,他比李言庆不弱于薛收等人;论笔力,更是雄健异常。从李言庆手中接过了《奸妄注》的编撰权后,他很快就理解了李言庆的意图。于是乎接过笔来,不仅挖人祖坟,他还会在撒一泡尿上去。其文笔阴毒,用词刻薄。曾生生将两个登门指责的名士,气得差点吐血。

        当然了,这家伙敛财的手段,和他的笔力,成正比。

        虞世基拿这件事出来,也不一定就能挡住李言庆的仕途,可恶心他一下,也不错。

        裴世矩微微一笑,“闻秘书监,亦有求人否?”

        听说你也派人,过去行贿了吧……

        虞世基顿时面红耳赤,瞪着裴世矩,半晌说不出话。

        宇文智及阴阳怪气地说:“听说裴公族中有女,以平妻许以巩县男,可知裴公,真爱才心切。”

        你老裴家乃是河东世胄,居然把侄孙女许配给李言庆,而且是以平妻许配?

        裴世矩脸色一沉,“举贤不避亲,老臣举荐李言庆,乃是出于一片公心。至于儿女之事,非老臣可以约束。不过,裴翠云与长孙无垢平妻许以李言庆,似乎并无不妥。莫非宇文侍郎,以为长孙不计裴氏否?”

        杨广被困在雁门关的时候,曾感叹:若长孙安在,敢使突厥至此?

        其言语中,对长孙晟无比怀念。

        裴翠云之所以会以平妻的身份许以李言庆,那是我裴氏,对长孙大将军的敬重。你宇文智及是不是觉得,长孙晟比不上我们裴氏?

        这话顿时说中了杨广的心。

        杨广脸色,有些阴郁……

        “况乎,老臣未有凤女,强嫁他人。”

        宇文智及那张俊俏的面孔,顿时涨得通红,如同滴血。

        这其中,又有一个典故。

        大业十一年,也就是去年,麦铁杖的孙子麦子仲,孝满出任左监门郎将。宇文智及有一个闺女,名叫宇文凤,年已二十三岁,至今未嫁。只因其性情暴烈,而且颇为自大,属于那种正义感超强的女人。一次在长安街头,看见麦子仲痛打坊间地痞,顿生爱慕之心,并誓言非麦子仲不嫁。

        宇文智及就找来了麦子仲老爹麦孟才,一顿酒下去,提出要把女儿嫁给麦子仲。

        麦孟才知道,麦子仲心里还是喜欢裴翠云,而且他对宇文家,也不是非常感冒,就借口推诿。

        可宇文智及爱女心切,死活非要把女儿嫁给麦子仲。

        这其中究竟是怎么个缘由,如今已无人知晓。反正不久之后,就传出宇文智及搂着麦孟才的脖子,许以重金,把女儿嫁了出去。故而就有了‘凤女强嫁’的典故,为朝中文武笑料。

        裴世矩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凤女强嫁的事情,把宇文智及气得,眼冒金星。

        杨广也听说过这个典故,忍不住大笑起来。可他这一笑,却让宇文智及是有火发不出,只能恶狠狠,瞪了裴世矩一眼。

        看起来,杨广已经有了主意。

        而且他又找了裴世矩这么一个老谋深算,老奸巨猾,有三寸不烂之舌的人做说客,谁能说得过裴世矩?这家伙就是以嘴皮子利落而闻名,当年在西域,凭借一人,搅得西域不得安宁。

        这时候,谁若是再站出来反对,惹了杨广,最多是被一顿斥责。

        可是惹了裴世矩,弄的好像虞世基和宇文智及那样下不来台,才是颜面尽失。

        杨广说:“宇文卿所言,倒是让朕想起来一件事。麦卿,子仲今年好像也到了成丁的年纪了。”

        麦卿,是指麦孟才,麦铁杖的次子,麦子仲的老爹。

        他如今出任左备身府将军,虎贲郎将,是负责保护杨广的近卫头子。刚才被裴世矩提起了‘凤女强嫁’的典故,麦孟才正缩在一旁。听杨广询问,他连忙站出来,躬身道:“犬子去岁末,业已成丁。”

        从杨广对麦子仲的称呼可以看出,他对麦家,何等喜爱。

        说起来,杨广现在也就喜欢麦孟才这种没有根基的新近权贵。这种人好拉拢,而且很忠心。

        这也是杨广为什么,愿意相信李言庆的一个缘故。

        如果李言庆是出自郑氏,裴氏,李氏……他断然不会委以重任。偏偏李言庆反出了郑家之后,又没归宗李氏。这也就造成了,他如今孤家寡人的局面。杨广也因此,对他多出些喜爱。

        “说起来,子仲十七从军,也曾立下过许多功劳。

        朕在他这个年龄的时候,已经统领一军了……这样吧,让子仲出任黑石府鹰击郎将,和李言庆一同出镇荥阳,诸公以为如何?”

        杨广之所以这么安排,当然还有其他考虑。

        虽说有萧皇后举荐,可李言庆这家伙过于狂傲。当初先抗旨不尊,后来又抨击朝政,不是个安生的主儿。把黑石关真的交给李言庆一个人,杨广还真就不太放心。麦子仲和李言庆,有夺爱之仇……两个人没什么太深的交往,让麦子仲出任黑石鹰击郎将,正可牵制李言庆。

        他这番考究,自然是不可能与旁人说明。

        不过有了李言庆前车之鉴,这时候也就没人再站出来反对。

        刚才得罪了裴世矩,难不成现在再去得罪宇文智及和麦孟才?弄不好,连杨广一同得罪进去。

        所以,文武群臣,齐声表示赞同。

        杨广这心里,不禁暗自长出了一口气。

        “既然如此,三月三,朕将在洛口登舟,前往江都。

        除留守官员之外,其他众人,随朕一同前往,左右骁果随行。朝中之事,关中置于代王,关东置于越王,可自行决断。如有不决之事,可奏报江都,由朕亲自决断……

        散朝!”

        说罢,杨广甩袖,离开金銮宝殿。

        ——————————————————————————————

        第三卷结束了……

        虽则第三卷里,还留有一些事件没有解开,但该交代的都已经交代。

        杨玄感之乱以后,实在没什么好写。注水似乎也无意义,索性开出第四卷,而第三卷中的一些琐事,可在第四卷里,慢慢交代。

        总体感觉,这样子也不算太突兀。

        时间跨度三年,李言庆将正式,登上舞台。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239/255810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