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从投资大佬开始 > 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来可期

第三百八十二章 未来可期


“留在平安镇?”
周瑜年皱眉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张一凡。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是叫我留在平安镇吗?”
张一凡摇头:“不不不,不是叫,而是希望能够邀请周医生留在平安镇上。”
这事情,张一凡也是琢磨了很长时间了。
是的,现在的平安镇发展的很好,而且不少事务已经踏上了正轨。
但就是缺少了一个有名医坐镇,并且仪器齐全的大型医院。
医院那绝对是基础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如果一直没有,那么平安镇也真的很难算是发展起来了。
周瑜年摇头:“张总,我能理解你对平安镇的热情,这,看看平安镇如今的建设就能知道,不过在这里搞一个大医院,真的有必要吗?”
是啊,你一个镇级单位,搞什么大型医院?
张一凡却是笑了:“周医生有没有时间?我带你在平安镇上好好的转一转,这几天周医生都在观察言言,还没走一走呢吧?”
周瑜年脸一红,他确实是一直在观察言言,被张一凡给点破,颇有些不大好意思的。
他下意识的就想要拒绝。
张一凡却是说道:“走走看看,也耽搁不了多久的时间的,等转完,我派人送周医生回省医院如何?”
周瑜年也就只好点头了,张一凡的大名,一般人可能不熟悉,但是他是很清楚的。
做医生的嘛,尤其又是名医,那人脉关系自然是很广阔的。
也自然知道张一凡的强悍和资本雄厚。
当下,他便和张一凡在平安镇上开车转悠了起来,听着张一凡的介绍,同时也听着他未来的规划。
周瑜年道:“张总,我看出你的意思来了,你是准备将平安镇未来发展成一个地级市吗?有雄心啊。”
张一凡笑了笑没回答,他何止是想将平安镇发展成一个地级市啊。
他是想将平安镇开发成一处,集高科技产业园区,组装行业,文创类产业集中的超级现代化城市。
以张一凡比现在人早了几十年的目光来看,要办成这样看似不可能的成果,其实是可以办到的。
只要他死死的抓住数次巨大科技浪潮冲击,那便有可能达成目标。
周瑜年看他的样子吃惊道:“张总,难道你的想法还不止于此?”
张一凡笑了:“未来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好呢。”
哦,看来真的是野心不小啊。
周瑜年道:“那我就要问一个我不大明白的问题了,张总,你看中平安镇,真的只是因为这里是你的故乡吗?是因为私人感情吗?”
张一凡摇摇头:“不,当然不是,周医生你看,现在这个时代,正是一个机会遍地的大发展时代。”
周瑜年没言语,这一点,他并不敢苟同。
这时代确实是个大发展的时代,不过大发展的国家却并不是眼下的华夏,而是南高丽、泰国、菲国等国家。
这是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是的,开放后的华夏吸引来了不少的商机,但是那,却大部分都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技术含量实在是有限的很,缺乏不可替代性,资本可以随时转移,算不得什么优势。
所以,起码周瑜年现在看不到华夏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
这还真的不能怪周瑜年目光短浅,实在是这时候的华夏,你怎么看,也没有一点后来地球第一大工业国的影子呢。
甚至已经初步发展起来的不少国家人民,现在都对华夏保持着一种……说好听点,是不看好,说的难听一点,就是鄙视。
是的,鄙视的态度。
这时代的新闻中,可是不少有其他国家人对于华夏人的歧视性新闻。
不说那些发达国家什么的,现在这个90年,就算是东南亚国家看华夏的时候,也是居高临下的态度。
华夏这个整个东亚的文化之母,过去无数国家的宗主国,如今真是……哎。
这样的事情,有时候你仔细的想一想也叫人沮丧。
开放之后,外部的花花世界冲击,导致不少华夏人的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逆向民族Z义的苗子,可是已经冒出来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冲击,导致了无数华夏人才流失海外。
就连周瑜年,他其实最近也在琢磨着办理关于移民的事情。
当然,这个时代的移民是很难办理的,不过周瑜年这样的顶尖医学人才,也不是不可能。
就算是去不了西方发达国家,移民去东南亚,或者是中亚国家,又或者是干脆去香江那边,还是有可能的。
也不用奇怪,这时代的东南亚国家确实在不少人心目中,都比华夏要强。
也不能怪周瑜年这样的移民者,面对困难,有的人看到的是机遇,比如王见林和孙罗云,其实就都是这个类型的人。
正是因为华夏什么都缺,所以机会也就多的叫人惊叹,他们选择留下来耕耘,未来可期。
而更多的人,面对困难想的却是如何逃避,既然无法解决,那么就绕开好了。
既然不看好华夏未来的发展,那么周瑜年这样的人,有条件移民便直接去做其他国家的公民,也是很正常的选择。
张一凡并不鄙夷周瑜年的选择,但他确实是想将这个技术高超的医生给留下来,留在平安镇。
要是能够将周瑜年留下,他本人的技术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周瑜年的名气。
看看,周医生都留在了平安镇,那不是说明平安镇的未来十分美好么?
张一凡笑呵呵的开始和周瑜年深入交流,一一列举了华夏的重要优势。
首先,华夏的政策连贯性那是相当之强的,未来的投资前景必定十分美好,海外资本不会看不到这一点。
然后就是华夏的政府执行力异常的高,只要定下目标,几乎没有不能实现的。
当然,华夏百姓数千年受儒家文化熏陶,纪律性,也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是一般国家都无法比拟和模仿的。
还有传统传统文化对于知识的推崇,也是其他国家无法比较的。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话,可是刻印在华夏民众DNA中的经典句子。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1173231/136561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