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珍馐传 > 25第二十四章 一纸旧记(1)

25第二十四章 一纸旧记(1)


方稚桐半垂着睫,忍下心中不耐,坐在离佘府不远的茶楼里,拈起面前碟子里的苔条饼,咬了一口,总觉得不如谷阳桥头余家茶摊里的茶果美味,便兴致索然地放回碟子里。

        母亲说表妹在松江人生地不熟的,再三叮嘱他,务必要亲自接了表妹回去。他如何不晓得母亲与姨母的良苦用心?只是,母亲与姨母,并不曾问过他的意愿。

        在母亲与姨母看来,他与表妹乃是天作之合。

        然则于他而言,要他接受贵姐儿,实是有些强人所难。

        总要寻机想个法子,叫母亲打消了这个念头才是,方稚桐在心里想。

        这时书僮奉墨自外头“噔噔噔”走进茶楼来,也顾不得一头一脑的热汗,只管近到方稚桐跟前,“少爷,佘府的客人散了,表小姐已经上了马车,正等着少爷过去呢。”

        “知道了。”方稚桐将手边的茶盏取过来,慢条斯理地啜了一口,这才叫奉墨结账,摇着折扇往佘府而去。

        待他慢悠悠走到佘府门前,其他小姐的车轿已经走了大半,佘府的婆子正送最后几位小姐出门。

        方稚桐一眼就在丫鬟婆子环伺间,望见了亦珍。只见她穿着藕色斜纹玉兰暗花缎子上襦,艾青色细三纱布的马面裙,月白色绣莲花的卷头云鞋,戴一对玛瑙玉兰花苞耳坠子,腰里系一条镶玉兰花的绦子,比平日里娇俏了不少,这时正微微侧着脸,同人说话。

        方稚桐只觉除了她,这世界都失了颜色。

        鲁贵娘坐在马车内,听随侍在车前的婆子小声说“表少爷来了”,心中一喜。可是等了片刻,也不见表哥说话,到底沉不住气,微微掀开马车上的帘子,朝外看了一眼。

        看见表哥的同时,也瞥见正从佘府出来的亦珍与英姐儿。

        鲁贵娘隐隐觉得表哥的视线落在了那边,遂柔情百转地唤了声,“表哥……”

        听得方稚桐暗暗打个寒噤,转过身来,“表妹。”

        “表哥怎地这么晚才来?”鲁贵娘微微咬了嘴唇,双手轻轻绞了手中的帕子。

        方稚桐淡淡一哂,也不辩解,只叮嘱她,“表妹且坐稳了,我这便送表妹回去。”

        又转头吩咐赶车的车夫,将马车赶得稳当些,莫颠着了表小姐。

        鲁贵娘见状,只好放下帘子,在马车里坐好。

        车厢内,丫鬟见小姐狠狠地将手里的帕子掷下,赶紧将帕子捡起来收在袖中。

        鲁贵娘瞪了丫头一眼,想了想,还是柔声对跟在车外的方稚桐道:“表哥可知今日我在佘府,都见着了什么人?”

        方稚桐打心里懒得理她,却不能在外人面前太不给表妹面子,只好敷衍地问,“不知表妹在佘府,都见着了什么人?”

        鲁贵娘便讲起自己今日在佘府的见闻来,佘初娘如何长袖善舞,何小姐如何熟读经史子集,顾小姐家的绣品如何不凡……最后说起亦珍来,“到底是小门小户出身,通身带着一股子小家子气。行酒令的时候,尽坐在那里拣席上时鲜的果子吃。”

        讲到这里,鲁贵娘扑哧一笑,“说来好笑,就是因为贪吃,她才叫玲珑球在脸上砸了正着,流了一鼻子的血,糊得满脸都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

        还偏有人说她带来的千层酥做得好吃。

        打量她不知道,这是要腆着脸捧那个小家败气的,以期和顾绣大家的千金套近乎么?

        也不知顾家小姐喜欢她哪一点,进进出出都要看顾着她。

        鲁贵娘撇一撇嘴角,“若不是她挨了砸,扫了众人的兴,大家也不会这么早告辞出来。”

        方稚桐犹疑。

        是亦珍么?可是刚才看亦珍的样子,并不像是伤着脸面。

        鲁贵娘在车内,见表哥在车外并不吱声搭话,这才一笑,“表哥等一下可还有事?没事的话……”

        “我稍后还要去探望先生,表妹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下人。”方稚桐未等表妹开口,便委婉拒绝。

        车内的鲁贵娘不由得恨恨掐了一把身边的丫头。

        丫鬟只好死死抿紧了嘴唇忍着。

        她若是忍不住,出一点声音,叫人起了疑,回去只怕不知什么缘由,就会被小姐卖了。

        鲁贵娘出了胸中一口恶气,这才对方稚桐说道:“表哥尊师重道,真叫人敬佩。我这几日在家,闲来无事,也寻了东海翁的字帖来临摹,只是总不得要领。什么时候表哥得空,还要请表哥指教一二。”

        方稚桐在车外淡声应了。

        鲁贵娘碍于女子的矜持,也不再寻机同他说话。

        方稚桐将表妹送回方府,由丫鬟婆子在二门前头将表妹扶下马车,搀进垂花门内。

        鲁贵娘回了内宅,见过母亲姨母,细细说起赏花会席间的事不提,只说方稚桐又带着书僮奉墨从方府出来,先去糕饼铺子,买了个精致的点心攒盒,拎了去探望先生。

        东海翁的身子已经渐渐有了起色,留自己的得意门生小坐片刻,少不得检查了近日的功课,见方稚桐并不曾落下自己交代的课业,很是欣慰。

        “你等四人的课业,乃是老夫亲授,老夫对尔等寄予了厚望。”老先生一捋颌下雪白的长须,甚是欣慰地点点头,“今科秋试,须全力以赴。”

        “学生一定不负先生所望。”方稚桐毕恭毕敬地稽道。

        东海翁扶起他,“你去罢,在家中好好读书。老夫这里,自有子媳悉心照料。”

        方稚桐这才别过先生,离开庆云山庄。

        汤妈妈打开二门,看见自家小姐由隔壁顾家的英姐儿亲自送回来,英姐儿满脸的歉然,微微一愣,但仍依足礼数,请英姐儿及丫鬟进了内宅,让到花厅中落座、上茶。

        随后进了正房,禀报曹氏:“小姐回来了,顾家的英姐也一并来了。”

        曹氏便挣扎着要起身,亦珍却已经进了卧房,三两步来在母亲床前,伸手扶住了她的身体,“母亲,女儿回来了。您好好歇息,女儿先去与英姐儿说会子话,稍后再来与母亲讲今日的见闻。”

        曹氏见女儿起色甚佳,也没有受什么委屈的神情,这才略略放下心来,微笑着道:“不可怠慢了客人,娘这里你不必挂心。”

        亦珍扶母亲重新躺下,这才出了内室,回到花厅里。

        “抱歉,让你久等了。”亦珍朝英姐儿一笑。

        “不打紧的。”英姐儿还是担心亦珍的鼻子,“可还觉得疼么?还是请大夫来看一看,我才放心。”

        亦珍忙摇摇手,“原就不是什么大事,不过是当时吓了一跳罢了。哪有那么金贵的?如今血也止了,也不觉得疼。”

        见英姐儿还要劝说,亦珍忙挽了她的手,轻道,“这点伤在佘府是看过的,若我事后又请了大夫到府上来,要惊动家母不说,传出去,说我在佘府的赏花会上受了伤,到底佘大小姐的面子上不好看。”

        亦珍未必需要佘大小姐做朋友,然而亦不必树个这样的敌人。

        英姐听了亦珍的话,一想也是,遂不再坚持,只是不免有些过意不去。

        “原想着叫你陪着我去,我也不会一个人孤零零的,谁料倒教你吃了苦头。”

        亦珍却笑起来,“谁说我吃了苦?反是我在佘府,颇有收获。那鲁小姐说的刀鱼面,听着就是极鲜极好吃的。我得空了琢磨琢磨,看看能不能也做出相似的面来,到时候请英姐儿过来品评品评。”

        英姐儿先是一愣,随即笑起来,伸手捏了捏亦珍的脸颊,“那我可要等着你请我过来吃那京城里也一碗难求的刀鱼面了。”

        两人又细细说了会儿话,英姐儿这才告辞。

        亦珍送了英姐出去,回自己房中,换下出客穿的新衣,交给招娣仔细叠整齐了放回箱子里。

        亦珍洗过脸,换上家常衣服,坐到梳妆台跟前,取了靶镜来,就着亮仔细左右看了看自己的脸颊与鼻梁,见还有些微微的红,不仔细看已是看不出来,便又从梳妆匣里取出个描花小瓷盒来,揭开上头盖得紧实严密的盖子,自里头挑了一点珍珠茉莉香粉,在手心里拿手掌匀开,在脸上薄薄地拍了一层。

        这才叫了招娣来问,“看看我脸上可看得出什么痕迹?”

        招娣老实地上下看了好一会儿,终于摇头,“看不出来。”

        亦珍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嘱咐招娣:“万万不能叫汤妈妈和母亲晓得我在佘府被砸了鼻梁的事。”

        招娣以眼神问:为什么?

        亦珍在原地转了个圈,“你看我这通身上下,不都是好好的么?何必叫母亲知道我出门做客,最后却受了伤的事呢?平白让母亲为我担心罢了。母亲的身体养好了不容易,这些小事,就不必拿去让她操心了。”

        招娣听了,默默点了点头。她以前在家的时候,无论是冷了饿了,伤了痛了,都只会自己找个角落,将最难熬的辰光,独自捱过去。因为她晓得,无论是阿娘爹爹,还是娘亲,是没有人会在乎她的。

        只是小姐与她不同。小姐不说,是体贴夫人,不想让夫人担心。

        亦珍这才放下心来,带了招娣到母亲曹氏的屋里。

        曹氏这时已经起身,由汤妈妈搀扶着,在外头廊下,慢悠悠散步。见女儿娉婷而来,脸上露出笑容来。

        亦珍趋前几步,从汤妈妈手里,接过母亲的手来,继续扶着她在廊下慢步前行。

        “娘可觉得累?”

        曹氏摇摇头,“倒是比前阵子总躺在床上觉得精神足些。”

        亦珍闻言,暗暗放下心来。

        请来为母亲看诊的大夫,虽算不得松江府最好的,倒很有些见地,上一次为母亲诊过脉后,老实对亦珍说,夫人春上染的风寒,如今已是好了,只是因为缠绵病榻久了,难免体虚。又引经据典道:“《黄帝内经》五劳所伤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长久卧床,肺腑不得新鲜空气,易使人精神昏沉萎靡。肺乃主一身之气,如此日复一日,自然气息散乱,无力化神了。令堂如今风寒已去,不妨趁正午阳气最盛之时,在檐下慢步略走一盏茶功夫,汰换肺腑中的浊气,慢慢将养,总能比前些时候大好。”

        亦珍听了,觉得大夫说得有理,便嘱了汤妈妈,每日陪母亲下床来走动走动。初时母亲连一盏茶的功夫也坚持不下来,稍微走两步,便已气喘吁吁,汗透衣衫。可是这样坚持了几日,竟渐渐有了进步,如今已能在汤妈妈的搀扶下,走上一炷香的功夫,胃口也比最初好了很多。

        亦珍心下欢喜,又扶了母亲在廊下走了一会儿,见母亲额上有了一层薄汗,便扶母亲回了屋,着汤妈妈绞了温热的巾子,接过来替母亲擦去额上的汗,随即给母亲带上抹额,免得又侵了邪风。

        曹氏笑着任女儿在自己跟前忙来忙去。

        等都忙完了,亦珍在母亲屋里,陪曹氏用过午饭。

        饭后母女两人坐在明间说话,汤妈妈就拉了招娣到外头,低声问:“小姐出门做客,一切可好?”

        招娣记得亦珍的交代,遂大力点头,并不多说什么。

        汤妈妈知道招娣是个老实的,小姐回来,也并无异样,想是的确一切都好。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0814/160717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