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独自生活的第五天
将月去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插翅难飞
郎悔
行人来来往往, 行色匆匆。
有人会在小吃摊前驻足一会儿,走的时候拿一个油纸包的包子,或是在摊铺上买块儿饼, 一边走一边吃。
这会儿天还没亮透, 街上人就不少了。
盛京除了本地人,还有外地来的商人、工人,而且属这些人居多。盛京繁华,来这儿做事赚的钱多, 但远走意味着漂泊,离父母妻儿极远,早中晚连顿热乎饭都吃不上。
几个男人合伙租个院子,但就是个落脚的地方。
男人嫌做饭麻烦, 就在外面对付一顿, 随便吃点包子、烧饼、面汤……早饭就吃过了。
姜棠一到这里就在永宁侯府, 见的都是世家娘子夫人吃茶赴宴。
早起慢悠悠地收拾,梳妆打扮, 去正院请安问好, 当然陆锦瑶因为有身孕不必请安, 但姜棠在正院那段日子,见韩氏三人日日过来。
赴宴、看账本、打理府中内务……
姜棠有时甚至以为,那才是盛京人生活的常态。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生活才是常态。
盛京为官者并不多,多的是捕快羽林军, 各种领着皇家饭但并不多的人。
紧赶着干活,怕耽误时间。在摊位面前跺着脚, 时不时搓下手, 等包子拿好, 立马付钱走人。
街上最便宜的是素包子,白菜馅儿的,一文钱两个。
肉包子一文钱一个,煮鸡蛋也是一文钱。
姜棠早上来过两次,就在街上走走看看。
有人舍不得花钱,吃最便宜的素包子。但也有人舍得,坐在摊位上喝碗豆腐脑,吃碗阳春面,再来屉小笼包,十文钱就花进去了。
在古代一文钱的购买力并不低,十文钱能买很多东西。
姜棠订的价钱,猪肉馅儿的馄饨价钱最高,就是十文一碗。
到了摊位,刘大嫂一把抓住姜棠的手,“妹子,我一个人不成的呀。”
来的路上姜棠说了,刘大嫂先一个人卖,她在暗处看着。
早晚一天刘大嫂得自己卖,先试着,不行姜棠再过来。
馄饨提前包好了二百个,来了客人直接煮就行了,刘大嫂还有功夫再包。
姜棠不管卖馄饨,这也是一早就说好的。但刘大嫂就是犯怵,她没卖过东西。
刘大嫂这辈子都没做过生意,街上的卖吃食的摊子都很少光顾,今儿真的是头一回。谁知道能不能卖出去,哪怕不是她的摊子,刘大嫂心里还是希望可以多赚点钱。
姜棠赚得多,她赚的就多。
左右都是小吃摊子,已经有生意上门了。
姜棠安慰道:“没事儿,嫂子你一个人也成的,就算卖不出去亏得也是我的钱,不关嫂子的事。”
好说歹说,刘大嫂总算点头了,一个人一边烧水一边包馄饨。
她打扮的干净,头发用布巾包着,板车上的小桌子放了不少调料,锅碗瓢盆都锃亮,再加上都是新的东西,很快就有客人来问,但一听十文钱一碗,摇着头就走了。
鱼肉馄饨还八文钱一碗,八文钱,再加点就能买一条两斤重的鱼了。
刘大嫂心里急的恨不得降价卖。
摆摊有一刻钟,一个客人都没有,锅里的汤都开了几回了。
刘大嫂在心里长吁短叹,怎么就没人买呢,别的摊子都卖出去好几份了,她想跟别的摊主一样吆喝,又张不开嘴,等着人来问价,听见价钱就全走了。
又过了好一会儿,她远远看见姜棠走过来,原以为姜棠是帮着卖馄饨的,谁知一开口竟然问起了价钱。
姜棠道:“这馄饨都是什么馅儿的。”
刘大嫂直结巴,“我……鱼肉的八文钱一碗,猪
肉的十文钱一碗。”
姜棠道:“那有什么区别吗,为何你家馄饨比别处的贵。”
其他客人听见价钱就走了,没问过为什么。
刘大嫂忽然就反应过来了,反应过来姜棠干什么来了,“因为我家馄饨用料好呀,早上天还黑着就拿猪肉和鱼,姑娘你看看这煮馄饨的汤,鱼汤和骨头汤,喝了养身体。还有这些小料,油辣子、香醋、麻酱……别看价钱贵,但味道也比别处的好吃实惠呢。”
姜棠身后多了些人,她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然后道:“那给我来一碗鱼肉馄饨吧,钱我放进匣子里了。”
只听叮铃铃一串响,空荡荡的钱匣子里就多了八枚铜钱。
刘大嫂赶紧煮馄饨,然后姜棠又看着小料问:“这些都能加吗?”
刘大嫂道:“都行都行!红色的是油辣子,褐色的是醋,棕黄色的是麻酱,还有这个是糖蒜和辣白菜,都是自己做的!”
刘大嫂一股脑儿介绍开来,然后冲姜棠笑笑,“只不过我们这汤就很鲜美了,放太多调料就不好吃了。”
姜棠这回不说话了,就站在摊子前等馄饨煮好。
刘大嫂这个人平日说话做事很麻利,但没做过生意或是很少出门的,卖东西就会害怕。
不敢叫卖不敢喊。
但吃食,又不是香味特别大的,在这一片摊子里埋着,更不是金子银子,谁知道你家的好不好吃。
姜棠当一回托,也不必说馄饨多好吃,就让刘大嫂把馄饨是什么做的,汤是怎么煮的说出来。
买一文钱两个素包子的人多,花十文钱吃一顿早饭的也多。
价钱定的贵,也是为了过滤掉一部分客人。
卖得越便宜,买的人就多,人一多就容易出乱子。
大约是因为有人过来买了,摊子煮了馄饨,汤的香味混着热气腾腾的烟飘进人群中。
包好的馄饨各个馅大肚圆,锅里的随着汤汁起伏,摆的小料看着也好吃。
等姜棠的那碗馄饨煮好,又有两个客人点了馄饨。
一份猪肉的一份鱼肉的。
煮馄饨的锅是高腰大铁锅,里面还有几个竹子编的大漏勺,用绳子拴着,就挂在锅边的钩子上。
一勺一碗馄饨,也不会跟别人的混了。
姜棠的馄饨煮好,她往里面放了勺油辣子,还有一筷子辣白菜。
没有桌子,就坐个小板凳在旁边的空地上吃。
姜棠也没急着吃,捧着碗先把馄饨夹开一半,露出里面白嫩的鱼茸来,鱼肉里面放了点虾仁儿,增加口感,吃着有嚼劲,不至于那么嫩。
沾着鱼汤和油辣子,看着滋味别提多鲜美了。
摊子前头的人翘首以盼,又有人掏了钱,“我要一碗鱼肉的!八文钱是吧,我给放匣子里了。”
刘大嫂立刻停下手里的活,盯着收钱。
钱的事儿可不能马虎,数着铜板把钱收了,这才继续包馄饨。
姜棠吃完馄饨,就把碗放簸箕里了。
带过来五十只碗,早上卖完回去收拾东西中午再过来,勉强能够用。
刘大嫂偷偷给姜棠递了个眼神,这比她早上张罗一大家子的饭菜轻巧多了,姜棠直接走吧,她能行了。
姜棠看看没事就离开了,一个人在街上转了转。
看刚才生意还不错,就是不知道一会儿什么样。
她打算先这么慢慢做下去,等这边回本了再找人投别的生意。
赎身之后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现在九月下旬,马上十月份了,再冷一点估计就下雪了。
现在把生意稳定下来,一个多月,下雪就能猫冬了。
租铺子倒是不急
,像位置好的铺子,一个月租金就几十两,押一付三,没个一百多两银子还真租不下来。姜棠就算有钱,也不可能刚做生意就把钱全投到租房子上。
这样做生意不用她自己出面,一个月能有十几两银子的进账。一个摊子是十几两银子,那五个摊子十个摊子呢。
那她只管把着方子,采买肉菜,把着大方向没问题就行了。
也不必跟别人的生意比,自己把自己的做好就行了。
至于锦棠居那边,姜棠算上个月的蛋黄酥利润,有几十两银子。
过了第一个月,利润肯定没那么高了,但一个月四五十两银子的利润也是有的。
但看陆锦瑶的意思,这阵子应该不打算上新点心,她刚从自己这儿买了药材,也花了不少银子呢。
对姜棠来说,药材留个保命的就行了,她更希望自己这辈子都用不到。至于那些首饰,姜棠没有那么喜欢,有了是高兴,毕竟能换银子。大约是以前的社会没人满头珠翠,她不太习惯戴。
姜棠打算找泥瓦匠盖一个面包窑,做点心做菜都方便。
到时候自己吃也好送人也好,比去买强。
而且面包窑,不做面包还叫面包窑吗。
她试着做做面包,等做好了,姜棠想给陆锦瑶郑氏和顾见山送一份。
陆锦瑶对她很好,关系常走动才能维系,顾见山那边就是想送。
这样的话锦棠居的分成可以存下置办田产。
有庄子了就可以自己养猪养鸡养鱼,地里还能种菜,到时候庄子产的菜就能供上吃。
粗略算下来她每月赚的钱比在侯府拿月银多。
没了高额奖金,但自己赚的也不少,能养活自己,还有大笔余钱。
脑子里乱七八糟的思绪捋一捋,姜棠心里松快多了。
脚步加快,就去找工匠打了面包窑。
面包窑一天还弄不好,干完今天的活师傅就走了。
姜棠去隔壁院子看了一眼,发现刘大嫂还没回来呢。
姜棠不太放心,出门找了一圈。
刘大嫂还在原来的地方,正笑着给客人煮馄饨呢。就一个客人,她一边煮一边包,一会儿功夫又包了好几个。
姜棠跑过去,“嫂子。”
刘大嫂眼睛一亮,对着客人道:“我妹子过来了!”
姜棠道:“嫂子怎么没回去,做生意也有时有晌的,别太累了。”
刘大嫂一个人做这么多活,姜棠也不放心。
“我这卖着卖着就忘了啥时候了。”刘大嫂嘿嘿笑了两声,要不是客人在这儿,她指定告诉姜棠卖了多少碗。
早上那会儿人最多,后来客人渐渐少了,刘大嫂是想收拾东西回去。
但隔一会儿就有人过来买馄饨。
要是给她一天十几文工钱,她指定不卖了。
但多卖一碗她就多拿一文钱,那可不得卖吗,多卖一碗都是赚的?
“你妹子可真心疼你。”客人笑着道。
客人是个三十多岁的婶子,早上她夫君买了碗,带家里去了,孩子非要闹着吃。
她就过来看看。
家里有公婆,又不能只给孩子买,她就要了两碗。
还是自己带碗过来的。
姜棠看碗已经用完了,都在簸箕里等着洗。
刘大嫂嘿嘿一笑,“那可不,行了,你的煮好了,没给你盛太多汤,小心点端。小料自己加,油辣子辣,家里孩子多的话别吃太辣的。”
等客人走了,姜棠跟着刘大嫂一块儿收拾东西。
刘大嫂一个劲儿说不用,“我自己来就成,妹子你扶着车。”
姜棠:“过来摆摊辛苦,我力
气大,跟你一块儿推着。”
“这才哪到哪儿呀。”刘大嫂把东西收拾好,两人推车,很快就到巷口了。
姜棠去刘家喊人搬东西,刘大嫂的几个孩子一窝蜂冲了出来。
刘大嫂往里卸东西,一边卸一边道:“妹子你看看要不再买点鱼和肉,我看不太够卖呢。这边不用你了,我去刷碗包馄饨。”
离正午还有一个多时辰,刘大嫂能把这儿好好收拾一下。
姜棠也没拦着,“成,我再去一样买几斤。卖不出去也没事,我家里也吃肉。”
刘大嫂高兴地嘿嘿直笑,小声和姜棠道:“上午卖了七十碗呢,中午晚上指定更多!”
把东西推进家里,刘大娘问:“都卖出去了?生意咋样?”
刘大嫂伸手嘘了一声,“进屋说进屋说……”
她住姜棠家的左手边,左边还有人家呢。
刘大娘立刻捂住嘴,看这意思是卖了不少。
啥生意能这么赚钱呀。
婆媳俩进了屋,让几个孩子自己去玩儿。
刘大嫂看了眼小闺女,笑得更开心了。
她把钱匣子给婆婆看。
一底的铜板,估摸着得有好几百文。
刘大嫂小声道:“卖了三十四碗猪肉的,四十五碗鱼肉的。好几个人都是两碗两碗过来买,生意不是特别好,但一直都有人。”
刘大娘算数慢,这么多钱脑子已经转不过来了,“那得有多少钱。”
刘大嫂也紧张,“应该有七百文,娘你数数,别差钱。”
差钱得和姜棠说,一回两回是没事儿,谁都有疏漏的时候,但次数多了肯定不成。
刘大娘手哆嗦了一下,“一个早上七百文?那咱家能分多少?”
刘大嫂一边数钱一边串,一百文串一串,“除去一半成本,剩下的就是利润,利里有一半填成本买菜,剩下的我能拿二成。”
刘大嫂在心里算了半天,迟疑道:“得有三十多文钱吧。”
这还只是一半,等回本了,还能翻个倍呢。
三十五文钱,跟刘大嫂今儿经手的钱一比,小巫见大巫。
但这是她自己的钱。
盛京有护城河,码头的工人一天也就十文钱,还有盖房子的,一天也就几文钱,没一个顶上她的。
她一个女人,赚的比男人多多了。
就连刘捕快的俸禄都比不上她。
三十五文钱,那可是三斤肉。
“这就一个早上,就这么多钱了!”刘大娘根本不敢信,钱哪儿有那么好赚。
刘大嫂:“还多亏了姜妹子,开始我都不敢卖,她装成客人买了第一份。”
后头她就敢了。
刘大娘还懵着,“这么多钱,一天下来不得一钱银子。”
一钱银子,足够养孩子了。
刘大嫂把钱全放匣子里,“那可不是,姜妹子可帮了咱一个大忙。娘,我想好了,就跟姜妹子干,以后忙了你跟我一块儿去,要么让大郎跟着去。我拿分红,卖的越多赚的越多。”
刘大娘拍拍心口,“那肯定的,我看她也不像普通人,好好干,别贪心。这么多钱咱家就够了,没她咱家啥都没有。”
有一瞬间婆媳俩想,要是自己做生意,一天就是一两多的银子。但这个念头很快就打消了,没姜棠,他们啥都不是,再说,姜棠指不定有啥背景,可得罪不起。
婆媳俩数完钱就去刷碗刷锅包馄饨了。
高汤得换,煮了一个早上馄饨,汤里全是面。
剩下的汤姜棠不要,刘家自己留着喝了。
到了中午,刘大嫂又去出摊,这一天忙忙碌碌,晚上东西卖完了才回来。
姜棠又带了七斤多的馅儿,今儿卖了二百大几碗。
要问刘大嫂累不累,当然累,但她也是真的高兴。
等晚上分了钱,明儿就能给孩子买只烧鸡吃。
她的小闺女生下来之后也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干干瘦瘦的,也得补补。
姜棠跟着刘大嫂的儿子过来接人,三人一道回去的。
姜棠:“嫂子,以后看着天色晚了就别卖了,戌时就差不多了,剩下的你带回去给侄子侄女们吃。”
刘大嫂不愿意,都是卖钱的东西,自己吃哪儿成。
姜棠又劝:“身体最重要,等以后生意好了,赚的更多,难不成觉都不睡了?”
刘大嫂道:“妹子说的也对,我尽量给卖完。”
刘大郎使劲推着车,姜棠也跟着使劲儿。
刘大嫂:“明儿让我夫君来接,妹子你就不用来了。”
姜棠点了点头:“我早上去买肉和菜,一早给嫂子送过来,嫂子多睡会儿。”
等过几天生意稳定了,知道每天要多少了,姜棠想找人买,或是让肉铺老板送。
刘大嫂没争这个,“成。”
姜棠看着力气大,几十斤的东西不在话下。
到了巷子,三人把车推进刘家,刘大嫂抱着钱匣子去姜家了。
一共卖了二百多碗,具体多少刘大嫂也记不清了。姜棠总共买了三十八斤肉,也差不多三百碗的馄饨。
一天的流水有两千四百六十文,成本算五成,一半填置办东西的成本,填够四两银子为止。
按照这个势头,没几天就能回本。
分给刘大嫂的是一百二十三文钱,姜棠数了一遍,又让刘大嫂数一遍。
对数了才给她。
刘大嫂也不知道说啥好,“那明儿我早起剁馅儿包馄饨。”
姜棠:“嫂子等会儿,今儿买肉,肉摊老板多给了两块骨头一副猪肝,给你一半,回头给孩子们吃。”
姜棠去厨房拿东西,刘大嫂怔怔地接过,“我咋好意思总要你东西,你还给我钱呢。”
姜棠:“做生意是一码事,咱们是邻居,那是另外一码事。嫂子也帮了我不少,邻居间不就是这样吗。”
刘大嫂看着姜棠,眼睛里有光芒闪烁,“那倒也是,妹子我先回去了。你明早去买东西,我让我婆婆还有大郎跟你去,你一个姑娘家,不安全。”
姜棠哎了一声,然后和两只小狗把刘大嫂送到门口,一直摇尾巴。
等人走后,她把门锁好,又看看墙角的老鼠夹。
赚的不少,挺出乎她的意料的。
就是小本生意,容易被人盯上。这上姜棠自己没法子,只能托陆锦瑶顾见山。
以她的经验,能安稳卖上半个月。
跟着刘大娘出门,好歹有个伴儿。刘家是体面的人家,但与人相交,除非真的信任,否则不能全盘托出。
抛去成本,今儿一共赚了一两二钱银子,不算少的。
这是她赎身之后赚的第一笔钱,完全靠自己还能赚钱那就证明她可以在这个时代活下去,以后找人谈生意也有底气。
书里的结局离她已经很远了。
次日一早,姜棠赶着天还没亮就去订肉。
刘大娘和刘大郎跟着一块儿去的。
刘大郎说:“我也有劲儿,能背东西。”
他昨天吃了炒猪肝,有劲儿,要是赚钱天天有肉吃,他啥都乐意干。
刘大娘道:“别看老婆子年纪大了,但身子骨好着呢,今儿这孩子跟他娘一块儿去卖。”
姜棠摸摸他的头,“你可真是你娘的好儿子,弟弟妹妹们的好哥哥。”
早
起肉摊人很多,都是来买肉的。
姜棠昨儿来只有一个肉摊,今儿又多了一个。旁边的肉摊老板声音莫名熟悉,她分神看了一眼,切肉的是春台。
在一旁看着两大扇猪的是穿着短打的顾见山。
顾见山原本是坐着的,见状站了起来。
春台吆喝着,“卖肉了!猪肉十文一斤,比街上便宜两文钱,鸡鸭五文一斤,还有鸡蛋鸭蛋,咱这儿啥都有!”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0559942/139324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