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皇城故人(四八顺治朝) > 28佛经清心

28佛经清心


最后太后借口乏了将事情压下,只说再问问四贞的意思,总不能摊上欺负孤女的名声。

        胤禛表示无异议,要么孙延龄,要么襄亲王,太后您自己考量。

        转头皇帝就把今日的对答全数给弟弟透底,并且假装自问:“孙延龄眼看就要尚公主夫凭妻贵的人,怎么这么不小心,偷腥不擦嘴?”

        胤禩长叹一声,爷前朝后宫一把抓,随扈出巡还能布置妥当,能人啊。

        胤禛睨他:“你做的?”

        胤禩觉得他有必要澄清一下自己在这件事情里面的作用,免得老四总拿玩弄人心一类的字眼打趣他:“八旗将官被明令禁止出入八大胡同,但私下去的不少。孙延龄为娶公主表坚贞,府里连个通房侍妾都没弄,找个人勾引他去南风楚馆不难,关键是找谁,以及如何将事情闹大。”

        胤禛长叹:“孔四贞出身将门,身份远高于孙延龄,刚烈之外必然颐指气使,想必温柔小意红袖添香最解乏,能勾人心。”

        胤禩道:“所以此事不干臣弟的事,只因风月愁杀人。”

        胤禛闻言一愣,居然颇有同感的意思。

        八旗营生整顿势在必行,只是这件事推行起来阻力颇大。八旗只善马背功夫,牧马放羊斗骆驼很在行,经商耕种都视如敝履,要引导实在不易。

        这个时候胤禛倒是有点想念老九的本领来,如果他也在,折腾出一个大清皇商衙门貌似可行,但是那样免不了受贿请托成风……算了,朕还是老老实实同老八合计吧。

        觉罗学要兴办,玉牒制要成型,然而重中之重还属八旗圈地的后续。

        胤禩与胤禛在朝政上继续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开始在承乾宫的自画小地图上推演八旗各自势力分布。

        胤禛看了对此评价是:“连田地丰贫都标志出来?你记性倒是不错。”两人凑在一起围观手图,结论是正白旗几乎占了全冀东的沃土,还是想办法弄回来在两黄旗手里更靠谱。

        掌灯过后,胤禛意犹未尽,还想拉着弟弟讨论被驱逐出圈地的流民安置问题,却被胤禩拨回,借口是太后命他抄誊地藏经法华经与孝经。

        胤禛脾气:“这次又是什么借口使唤你?你一贯伶牙俐齿连这个都推不掉?”

        胤禩也很憋屈:“老祖宗说爷字写得好,她喜欢。”长辈指使小辈抄一两本经,他还真不好折腾。再说皇后都抄了十本,换他抄一本也不亏。

        胤禛:……

        皇贵妃奉懿旨抄写经文,皇帝只好在旁边批请安折子顺便琢磨八旗兵力颓靡的事情。

        越想越烦躁,皇帝直接夺了胤禩掌中笔:“别折腾这些没用的,先过来想想如何挽救八旗文不成武不就。”

        胤禩无奈问:“那经书谁来抄?明日老祖宗问起,难道臣弟要说整日忙着与皇上议政没时间抄写?”

        皇帝说:“这个简单,今晚朕替你抄一卷,明日再去找人代抄。你堂堂亲王总干这个如何对得起大清对得起朕的栽培?”

        胤禩很想吐槽四哥何时栽培过臣弟,但念在今晚经卷总算有着落了他也就忍了。

        两人喝一杯酽茶提神之后继续东拉西扯。

        胤禩以为整顿八旗的事情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尤其是满人刚入关得了天下,人丁远远少于汉人,若加打压难保不用百年就被排挤,重蹈当年元朝覆辙。

        “所以?”皇帝听弟弟铺陈半晌说得都是废话,直接打断。

        “所以生还是要鼓励生,不过在屯兵服役制正式成文之前,可以考虑折腾些小点子。八旗后世奢靡成风,全因奉养制惹的祸。本意是让八旗不必劳作亦能生活,谁知却纵容了旗下子弟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之风。”

        胤禛忽然有一种很坑爹的感觉,直觉老八的点子一定很离奇:“你直说你的小点子吧,让朕参详参详。”

        胤禩拿手沾着茶水写下“会盟”二字,道:“臣弟也只是经由会盟想着蒙古人居无定所,但每年七八月必在水草丰茂之地会盟集结,游戏射牧。这是成吉思汗定下的规矩,几百年下来也成规模定式。若八旗身无功名的子弟能每两三年一次考校,定出甲乙丙三等,再加一个末等。朝廷按等级分俸禄,末等无供养,必须自谋生路。”

        胤禛面色纠结,光是想想也知道这个主意多大胆,要得罪多少人。

        桌上水渍渐干,皇帝狐疑抬头睨视弟弟:“你又陷害朕?这种吃力不见得讨好的事尽得罪人你让朕去做?”

        胤禩摊手:“不然皇上扣臣妾头上也成啊,臣妾求之不得。”

        胤禛识相地闭嘴,再说下去老八又要炸了。想当初刚见面时他还能拿重生女人的事情嘲笑一二,现在一句“臣妾”就能让他投鼠忌器——不是他真怕了老八,实在是内耗不值。朕心怀天下,不在小处着眼计较。

        胤禩也退一步:“这事臣弟也不过想什么说什么,认不得真。索性入关之初八旗犹健,能想的法子还多,咱们时间也不少。”

        胤禛这才爽了,事事都不离“咱们”,不枉费朕两辈子的苦心栽培。

        于是不议政了,两人手把手抄佛经,皇帝心甘情愿给弟弟做枪手。

        朝政上皇帝忙着套死洪承畴、忙着拿刚刚回归的季开生做文章安抚儒生、忙着为孔四贞嫁入亲王府为侧福晋造势,忙着完善壮大顺治朝黏杆处的规模,更忙着在镇守西南的三大藩王府中安插眼线。

        这些事前胤禩搭不上手,唯一能做的是借由身在后宫的便利源源不断地向孔四贞灌输满蒙联姻对当朝汉官在野汉人的深远意义,并且暗示身为皇帝唯一亲弟弟的举足轻重。

        慈宁宫太后并未话,皇贵妃嘴里说出的话代表了皇帝的意思。

        孔四贞从不敢把太后疼爱当真,她脑子清楚明白,所以才一直固守当年父母一句半真不假的戏言,执意下嫁孙延龄。她冷眼旁观后宫势力,相信如果太后真让皇帝松口纳了她,无论是谁,都绝不会容许她生下有汉人血统的子嗣。当然身为汉女不愿嫁于外族也是顾虑之一。

        原本她已经做好打算要嫁给奴才丈夫安分一生博取太后为数不多的怜惜,日后能为己为夫谋个远放封疆的爵位便是最好的打算。

        男人偷腥她认命,前提是这个男人如她父兄般顶天立地人杰悍将,她才自甘为妇屈守后院。想不到明显高攀了自己的孙延龄尚未定亲就敢流连八大胡同销金窟,这样比起来,嫁给襄亲王也不算太辱没家门。

        孔公主心思动了,太后也不能一意孤行强硬把人塞给皇帝。说起来孔四贞嫁给襄亲王为侧福晋的确于安抚汉臣有利,只是这样她就必须护住襄亲王,总不能让人嫁过去就守寡。

        太后只能退让一步,与皇帝再次达成共识,孔四贞若自愿入王府为侧福晋她不拦着,但皇帝必须给襄亲王安排给闲职,不能再这样无缘无故圈着人。

        胤禛表示无所谓,博果儿段位太低不是他对手,放出来闹出事端贵太妃和太后第一个不会容忍事态坐大。实在不行亲王病殁,贵太妃哀毁伤身跟着去了也不是多大的事,相信太后会守口如瓶。

        从慈宁宫出来,皇帝直接回了承乾宫。

        胤禩还在抄写经书,他对此的自我安慰是:“全当练字,修生养性了。”

        皇帝搓着手在一旁看弟弟细细描摹小楷,随口道:“咱们直接做掉吴三桂,你看可行不?”

        胤禩当然不是没想过釜底抽薪这一招,不过这样治标不治本啊:“吴三桂死了自有吴应熊,再说耿精忠尚可喜,总不能一起做掉?……不过说不定这步棋可行。”胤禩说着说着开始走神,顺着皇帝思路走,越走越远。

        胤禛也陪着弟弟一同远目,呆,畅想。

        三藩之就是吴三桂,他死了吴应熊子承父爵,一呼百应的能力远远不及其父。耿精忠尚可喜必然对吴应熊面上慈祥背地瞧不上。

        关键是后来的陕西提督王辅臣、贵州提督李本深、四川总兵吴之茂,以及马宝、王屏藩、王绪等云南总兵全是吴三桂昔日部下,加加减减占了全国半数兵力——他们虽然效忠吴氏一门,但不见得会愿意跟着没有过命交情的耿尚二人谋反。

        “建宁皇姑姑生下世子之后,不如把吴应熊也做掉?”胤禩忽然开口,这样云南就算兵不血刃了,群龙无的三藩处理起来容易得多。

        皇帝呼啦站起身来,扔下一句:“朕去安排,你接着想。”

        胤禩又补了一句:“李本深吴之茂也就算了,但王辅臣这个二姓家奴不能留,四哥还是想办法也处置了吧。”

        皇帝顿住脚步,琢磨了短短一瞬,颔道:“这人是少见悍将,可惜是个墙头草,的确不能留。只是洪承畴刚刚保举了他任总兵……说起来还是世祖想重用洪承畴的缘故。这个朕斟酌着来办,欲加之罪嘛,不怕寻不出由头。”

        胤禩一笑:“好。”

        胤禛与他对视一眼,心头密密麻麻都是畅快愉悦。

        作者有话要说:入V第一更

        请大家不要大意地捉虫  很快放第二更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0382/1599438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