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广陵特色
竹杖翁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广陵之地的百姓本来还挺蒙的。
因为大凉军的动作实在是太快了,而且动用的兵力较少。对于很多广陵当地人来说,还没有“感受”到大凉军,就发现已经“变天”了。
袁家的徐州军就这么逃了,广陵城直接换上了原来官家的旗帜。
这面旗帜对于百姓们来说可不陌生啊,所以当新的官员来到各处治地,而且看起来也不像以前大凉王朝的酷吏那般凶神恶煞,看起来还挺亲切的,于是大家也都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他们的统治,听从人家的指派。
没多久,又听到新消息,徐州的袁家被官军给打跑了,哎呀,死得可惨了!
很多有见识的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至少短时间内,大凉朝廷算是稳固住了,真有那种愿意对袁氏效忠的人,也只能按捺下来,静观其变。
百姓们很快就见识到了“新朝廷”的新面貌!朝廷放粮啦!
广陵各地官仓都开始放粮,各村镇在新派来的官吏带领下,有序领粮,顺便朝廷再次进行记户造册。
大家都没想到朝廷会这么大方。
现在不是乱世吗?乱世之中,哪个诸侯肯随意地把粮食放出来?他们巴不得掌握所有的粮食,然后以此拉来壮丁,扩大军队人数,再不停地进攻其他诸侯扩大地盘。
难道朝廷不用拿粮食来招兵买马?
疑惑归疑惑,百姓们见有粮食令,那积极性可是杠杠滴。
等到他们实实在在地把粮食装在自家的袋子里,眼泪哗地就下来了。
许多朴素的百姓哭着给在场统计放粮的官员们跪下,那场面实在是让人感动不已。
特别是受到陛下影响较深的朝臣们以及刚刚投入朝廷的寒门士子,他们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些应该做的事情而已,却换来百姓们这么大的反应。
由此也能看到,过去的百姓们过的是什么日子,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官吏。
之后,朝廷的政策更是让百姓们异常欣喜。又是发展广陵的造船工坊,又是拓展道路,盖大型工坊,鼓励商队,减免税赋,唯独没有要拉他们的青壮年参军的意思。
广陵之地本来也是临着大江,内部也有各种支流,人口也多,但是工商业的发展却一直比不过南岸的建邺。
他们早就听说江东的日子现在可不好过。
徐凌风为应对朝廷的兵势压力,发了疯一般地拉壮丁,那架式简直是要把江东的元气全部耗光。
相反,广陵之地得到朝廷的惠民政策,发展指日可待,眼见着日子要比大江南岸舒服多了。
在没有外界武力干扰的情况下,广陵的恢复发展非常迅速。
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广陵邻江邻海,本身在此的百姓就有很大比例擅长水性。
只是广陵一直归于徐州,而徐州主掌者都是中原诸侯,他们的心里,施政重心自然在于多耕种多产粮,根本就不太重视商业的发展,甚至于工坊也因为处于乱世之中,只重要铁器工坊而已。
如果不是面对着扬州水军的强大压力,广陵之地只怕是连造坊都经废驰了。
很快,广陵的百姓就尝到了各式工坊产品带来的好处和便利。
倒不是说朝廷一纸令下,广陵各处的工坊就能直接开工产出那么多的产品,而是他们直接把后方生产的产品运来广陵,以“福利”的形式,发放给许多百姓使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这些工具的便利,既能让百姓更熟悉它们,也能通过口口相传,把“大凉商品”的好处先传到各地去,提前打通销路。
这些工作甚至没有占去大凉水军太多的运输能力。
其一,大凉军本来就通过各路的秘密商队把许多的商品早早地运至了徐州一带。
其二,徐扬二军联盟对抗大凉军之后,对于荆州等方向的商队盘查日紧,即使是他们的手段也无法顺利渗透过去,大量的商队与商品早已经积压至襄阳到江夏一带,离广陵也是非常近的。
所以,项阳这一手段非常高明。表面上看,朝廷官营的商队白白“赔”上了工坊的商品,但实际上,这么大量的商品也非一时半刻能被庐江和广陵消化完的,直接分发予百姓之后,还能清空占用的仓库与商队人手,让他们早点儿回转关中,再完成其他商路的运输工作。
比较麻烦的是,正因为广陵等地之前没有太好的商业基础,因此纵然朝廷有好的政策,吸引大量的青壮年以及妇女进入工坊,但让他们熟悉各种工序却需要一定的时间。
所以,现在广陵各处的进度能让项阳满意的,也只有船坊而已,不过这也足够了。
大凉王朝通过荆州与庐江广陵的船厂,同时开工,每月足足能生产六十艘各式大型船只。
能做到如此成绩,还是多亏了项阳推广的“模块化”生产。
在大凉时代,所谓的“模块化”自然是不可能生产出太过精细的产品部件,只能是木质的大件部件,即使如此,也已经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生产效率。
据此,大凉军也生产出属于他们的海战船队与大规模海运船队。
海上战船与大江内的战船相差极大。
江流虽急,但与大海上的海浪相比还是很“温柔”的。
假如遇到大风之季,海面上随时能掀起极为恐怖的巨浪,这个时代没有任何船只能与大风浪抗衡。
所以,海船方面并不会太过要求灵活性,而是对平稳性与体型要求极高。
好在对于大凉军来说,这并不是问题。
大凉朝廷拥有非常多的官方造船图纸,广陵之地也有造海船的老船工,只要设计出稳定性与速度合格的船只,在上面很轻松就能装上小型投石机等利器,与敌军的交战,不会通过战船对撞的形式,而是以远程作战为主。
当他们的海船队真正形成战力之后,哪怕在古天海的威胁之下,他们也有底气进行近海运输以及跟南海岛民们进行联络通商。
若是他们的船队进入内海,那么大凉水军就能给予迎头痛击,而沿海地域,只有广陵一地而已,他们的防守压力并不算大。
至于从广陵至南海这一段海域,项阳也不会太过担心。
古天海说起来是海上的霸主,手下数万儿郎,战船数百。
这样的船队若是在大江之上,那可真是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
但在大海上就不一定了。海域辽阔,再大规模的船队,在大海之上也不过一叶浮萍而已,更不用说在这个时代,既无雷达,船速也慢,古天海又能实际掌控大大的海域?
只要他们的船队够灵活,胆大心细,纵然在小概率遭遇到古天海的船队,也能及时甩开,或者乘风冲过去。
他们的船队也不是白费的,总能在一些危险的海域进行护航。
项阳并不是海军出身,对于船队护航的学说认识不深,这方面就只能慢慢总结。
他也有自己的章程,把广陵之地有经验的海船船工以及多年出海捕鱼的老渔民找来,改进海船的船身。
项阳的要求非常直接,那就是在保证中等海浪不至于倾覆的情况下,尽量把船速提高!
因为海船的特性,哪怕再怎么改造,也会比江船船身更宽,因此江船能装上的各种武器,海船都没问题。
他们根本不需要考虑战船能运载多少兵力,是否有利于弓箭手的射击,只要保证船速,拉远与敌人的距离,就可以让未来的海战尽量简化,同时也能更方便地护航他们的运输船队。
从荆州过来大量基层官吏与老农,也开始了新的工作。
他们在两湖一带试种水稻算是有了点心得,他们现在可以畅通无阻地从南海部众那里得到更多的水稻。
南海部众现在对大凉皇帝陛下那可是心服口服,甚至感恩不已。
他们并不知道在自家家乡随处可见的稻米对于大凉意味着什么,到底有什么价值,但是他们的船队每次来,都能满载而归。
大凉朝廷会把许多的赏赐给他们装船,让他们带回家乡。
其中不但有许多他们从未见过的精巧玩意儿,还有许多的武器!
因为大凉军走的是精兵路线,所以他们对于一般武器的需求其实不算太高,至少他们的铁匠工坊的产能远远大于军队所需,那把多出来的武器送给南海部众就是几乎没有代价的选择。
南海之地相对于交州其实并不缺乏人口,有些南海大岛之上的百姓数以万计,足可比拟交州的一座大城。
他们最大的弱势就在于百姓太过懒散,二是他们岛上极缺铁器,作战能力自然不可能与交州军或者海匪相比。
大凉军的赏赐,至少解决了他们一半的困难呀。
几位首领极为感动,单是从这些受赠的武器就让他们认识到谁是真的对他们好,真正信任他们。
对于大凉军另外一个有利的点在于,当他们打穿了徐州,得到真正的出海口之后,逼迫着海匪必须分兵。
他们既要帮着交州直接压制住南海部众,又要盯住广陵郡,每一边的实力都不够强。
(https://www.xblqugex.cc/book_40035848/803846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