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院上坟 > 第二百七十一章 戏魂 (申)

第二百七十一章 戏魂 (申)


和珅十八岁被乾隆任命为内廷三等侍卫。这个任命,既有乾隆将和珅调到身边,可以时时教导的意思,但更多是爱屋及乌,完成小玉兰最后的遗愿而已。

        但让乾隆意外的是,和珅办事严谨但不失灵活,胸有城府却颇有远见。平时除了练武,就是结交京城的文人墨客,于诗词歌赋上展现出了过人天赋。看到和珅的不断成长,乾隆不得不感叹,他现在的皇子中,谁有和珅一半的本事,便是储君的不二人选,可惜和珅身上的秘密再无反转的可能。又想想,也许和珅真是个做官的材料,如果能成为国之柱臣,那无论哪个儿子接班,有和珅的辅佐,都可以让他放心了。

        念及此,乾隆索性给了和珅个管库大臣的小官,管理宫廷布库。和珅来到布库,一头扎进布堆里,重新归类分档,力求每笔进出清晰了然。另一方面,走访布商,了解织造工艺,了解储运环节,按现如今的话,就是规范了管理流程,把控采购环节,梳理了供应商,基本杜绝了里面的贪腐行为。

        和珅的做法,在布库各级小吏看来,就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没太放在心上。谁曾想,流程被规范后,他们再想从里面捞钱就难上加难。利益均沾的道理小吏们还是明白,就纷纷拿出银子行贿,没想到这和珅油盐不进,为这事还缉捕了几个行贿数额巨大的。见买通的法子不灵,他们就开始给和珅下绊子,买通都察院一个监察御史上书,以贪腐索贿的名义弹劾和珅。

        谁想到,这弹劾的奏章上去,没有几天,都察院派了专人下来彻查,但查案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查的可不光是和珅。和珅把之前掌握的小吏们贪腐的证据一摆,撤职的撤职,配的配,参与的小吏没有一个善果。这下,布库上上下下才反应过来,怪不得和珅敢冒官场大不违,敢情是上头有人。

        清代到乾隆朝时,因为国力的雄厚,再加上乾隆吏治上较为宽松,所以贪腐成风。一个小小布库,管着采买大权的小吏,一方面以次充好,另一方面要从布商手里拿到几倍的贿银,布商则因为要皇家专供的名头,往往只有隐忍。和珅抓住这个突破口,禁了贿银,上任不到一年,布库的管理井然有序,不但存布量大大增加,布匹的种类和质量也明显提升,还得到了各大布商的真心拥戴。

        乾隆看到和珅刚柔并济的手腕,欣喜异常。只以为和珅得了自己的遗传,天赋异禀,却未曾想自己的一些下意识的关照,给和珅撑足了底气,他才能毫无顾忌,而小吏们避之不及。因为管理布库的政绩,乾隆把和珅升为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副都统。但朝堂上的明眼人都看得明白,这是乾隆为和珅在官场一飞冲天而做的准备。

        但在此时,和珅也遇到了让他震惊不已的事。他初到布库,开始调查布库小吏受贿时,所有的布商都不清楚状况,加之小吏们之前百般威胁,个个左顾而言他,不说实话。但在和珅苦苦无突破之法时,有个扬州叫汪如龙的布商主动投靠,提供了大量小吏受贿的证据。和珅借此顺藤摸瓜,布商们也被各个击破,可以说汪如龙是和珅布库功绩的最大助力。

        之后,汪如龙自然得到了和珅的支持,成为布库最大的供应商。但在一次私下的酒宴上,和珅出于好奇,问汪如龙当时为何决定投效全无根基的自己,而不惜得罪同行。没想到汪如龙说是江南一位姓连的世外高人给他出的主意。事成之后,汪如龙备了厚礼去酬谢,没想到那连高人坚辞不受,只请求汪如龙带一封信给和珅,说和珅是他一个故人之子,他理应出手相帮。说着就交给了和珅一封信。

        和珅奇怪自己的父亲一生窝囊,怎么会有这种深谋远虑又手眼通天的故友?打开信一看,却如五雷轰顶楞在了原地。

        这封信是一个自称其母的叫小玉兰的女子写给他的。信里讲述了小玉兰的身世,乾隆十二年时,是如何机缘巧合认识了乾隆,乾隆又是如何将小玉兰囚禁在景山,虽然自己一再反对,乾隆还是要将他们刚刚出世的孩子送到了常保家。而小玉兰自己将由乾隆派人送回江南,但她熟悉的宫女都在一天之内被换了个干净,现在周围都是些冷漠而不怀好意的下人,小玉兰担心从此再见不到自己的孩子,才留下了这封信,希望自己唯一的孩子有朝一日能看到,了解自己的身世。

        和这封信一起的还有几页写满戏曲词牌的信笺。娟秀的字迹,细腻的笔触,过人的文采让和珅没来由的产生了一种亲近感。薄薄的几页纸,历经了二十多年,早已泛出了淡淡的黄色,可和珅不知为什么,手指碰到信笺的一刹那,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拢上全身。

        和珅对这封信的真实性半信半疑,即便这信是真的,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这个自称是她母亲的人是如何把信传递出来的呢?而那个姓连的神秘人又是如何确定自己就是乾隆的私生子?又是如何得知他这些年的近况?但和珅记起,当年常保弥留之际,在床边曾告诉自己,和珅并不是他的儿子,他只是为主尽忠。而乾隆对他不可理喻的关注,的确出了一般君臣的关系。

        但此时的和珅已经是经历过诸多风雨,不为感情所左右的官场中人,不会因为一封来历不明的信,而有什么草率的举动。但不论怎样,那个连高人还是成功地把一颗仇恨的种子种进了和珅的心里。

        只是和珅自己并不知道。

        一年之后,年仅二十六岁的和珅被乾隆任命为户部右侍郎,这标志着他进入了帝国的政治核心。但这个任命还没有让群臣琢磨明白,另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任命又到了:入主军机,成为满清历史上最为年轻的军机大臣。和一班年逾花甲的老军机共掌中枢,替乾隆打理庞大帝国的方方面面,对和珅是个挑战,对老军机们更需要时间适应。

        可惜这个适应时间只有一个月,和珅又被乾隆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满清历代,总管内务府大臣都充当的是皇帝大内总管的角色,不是绝对信任的皇族不可能担任。但和珅之前不过是个御前三等侍卫,祖上不过是个正红旗的副都统,如何也不能和当今天子联系起来。但内务府大臣的任命却属于皇帝的私事,臣子们自然不能过多议论,但乾隆对和珅的提拔已经不仅仅出于能力和信任了。

        也许是乾隆意识到和珅担任总管内务府大臣的职务,于情于理都有些说不过去的地方,三个月后,再次下诏,封和珅为镶黄旗满洲副都统。正黄旗、镶黄旗自从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开始,就是皇帝的直管旗,类似于皇帝的私兵,没有皇帝的命令,无人可以调动。这个任命无疑向百官表明和珅的血统问题。又是三个月过去,和珅被赐一品顶戴,虽然不是一品的官职,享受的却是一品的待遇。

        至此,短短三年时间,和珅完成了大多数朝臣用毕生时间和精力都完成不了的升迁,而对于和珅身上生的任何不合常理的提拔,朝臣们也见怪不怪了。与其满腹牢骚,妒忌不已不如抓紧时间巴结这个一飞冲天的新贵。但很快,群臣们都现,这个和珅是个不结党、不受贿的愣头青,没有什么祖上的关系网,更没有同窗同年这类的故旧。这下那些久经风雨的老臣们放了心,随他去折腾吧,孤臣的结局只有一个,只是早晚而已。

        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化,和珅也曾经心潮澎湃,但自从拿到那封信,他反而隐隐觉得其中隐藏着巨大的秘密。与其说这一切是乾隆的器重,倒不如说是他对小玉兰的亏欠,而在他身上所做的弥补,这也是唯一说得通的解释。所以这些升迁与自己的人品无关,与自己的学识与能力也无关,这让他多少有点沮丧,心底对那封信的真实性又信了几分。

        在这一年里,和珅又66续续收到了汪如龙转来的几封信,有小玉兰留下的《石头记》的曲谱,有当年乾隆和小玉兰做过批注的《石头记》刻本,有吴敬初写给女儿,而小玉兰从未收到过的家信,甚至还有张申林在酷寒的宁古塔给小玉兰留下的信件。这一切都在反复告诉和珅一个他不愿接受的事实:他就是乾隆和小玉兰的私生子,当年乾隆为留下小玉兰,几乎毁了整个广泰班,小玉兰为救广泰班,不得不委身乾隆,而乾隆因为担心私生子的事在朝堂受到攻杵,有失明君的形象,一味隐瞒,以致最终窥视储君之位的后宫势力联手害死了小玉兰,小玉兰的尸身就埋在原来圏禁皇太子的院子里。

        而这一切的根源就在于满汉的不平等,来源于血腥的储君争斗,和珅的血管里流的是汉人的血。

        (杨朱曰:“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虽然,贤愚、贵贱,非所能也,臭腐、消灭,亦非所能也。故生非所生,死非所死,贤非所贤,愚非所愚,贵非所贵,贱非所贱。然而万物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熟知其异?且趣当生,奚遑死后?”--《列子》)


  (https://www.xblqugex.cc/book_38426/231109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