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宋朝那些事呀 > 第十八章 遇郭乃安 历周始显

第十八章 遇郭乃安 历周始显


  诗曰:

  遇见不同增阅历

  郭氏未知有后周

  乃入营中征战始

  安定沙场威力显

  老和尚说道:“贵客就不要这么客气了,老衲也知道贵客现在的处境,这些银两也是有其他施主施舍给敝寺的,老僧也是做个顺水人情,赠与贵客,也算是那个施主做了一桩善事。贵客从敝寺动身,一直超北方前行,不用十天时间,就会有机缘。这点碎银子,虽然也不是很多,但是应该也是够用的。”

  赵匡胤知道推是推不了了,便把银子收下了,对老和尚说道:“小可就此谢过上人。”

  说完,赵匡胤便要去取弓箭包裹,准备动身了。

  老和尚说道:“贵客请慢,老衲还有几句偈语,想要送给贵客,作为送别之礼,虽说这几句偈语也没什么深意,但是留作以后看看是否会应验,也是一件好事。”

  赵匡胤说道:“上人既然要给小可偈语,小可自当恭敬聆听才是。”

  老和尚便开始作偈道:“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总共十六个字,贵客已经要谨记,日后自会有应验。”

  赵匡胤听完之后,嘴里也念叨:“遇郭乃安,历周始显;两日重光,囊木应谶。”

  但是赵匡胤只知道应该是天机,始终不明白这十六个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于是向老和尚问道:“小可始终不明十六字之深意,还望上人明示。”

  老和尚说道:“阿弥陀佛,既是天机,贵客只需谨记,日后定会明了。”

  赵匡胤见老和尚不肯直言,只好把四句偈语记牢,不再向老和尚细细诘问,回道:“受教。”

  当下小沙弥已经把箭囊弓袋还有包裹等物件拿了出来。赵匡胤向老和尚作别说道:“承蒙上人厚爱,为小可提供了好酒好菜好饭好房,还施以盘缠,情真意挚,小可不甚感激。今日一别,此去不知境遇如何,若能得志,定当报此恩德,只是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面,上人既能知道未来之事,想必是了解我们下次见面的时间的。”

  老和尚说道:“如果要问什么时候能够再见面,那就需要等到太平之时,才能够重新相聚。”

  赵匡胤于是就拿了弓箭,别好包裹,向寺外走去。

  老和尚亲自把赵匡胤送到寺门边,对赵匡胤说道:“贵客,一路珍重。”

  赵匡胤也说道:“上人,请珍重。”

  赵匡胤说完就大步离开了,老和尚看到赵匡胤渐行渐远,便也回了寺内。

  。

  赵匡胤就按照老和尚嘱托他说的话,一直向北方走去。一路之上,纵览各处形胜,细玩各处风景,不要太悠闲噢,虽是一个人,但是一点寂寞的感觉也没有。况且还有老和尚赠送的十两银子傍身,有钱就没有顾虑,心里那个美呀是乐开了花。边走边玩,边玩边走,这就来到了汉阳,看到汉水,波涛汹涌,浪拍两岸,当即雇用了一艘船,渡过汉水,沿着江岸,一直往前行进。

  走了好一会儿,看到前面有东西阻挡去路,咦,一座高山。赵匡胤仔细了看了看那山,只见层峦叠嶂,十分的险峻。在那山的后面,隐隐约约的传来号角声,似断似续,似有似无,听不得很清楚。

  赵匡胤便在心里起疑:“这种声音,感觉很熟悉,对了,不就是军营中的号角声么,难道还有什么军队驻扎在这里?这么说我终于找到了?”

  赵匡胤想到这里,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也顾不了山路崎岖,奋力走到了山顶,举目环顾四周,只看见四下静悄悄,没什么东西,只是前有一座大营驻扎在那里,依山傍水、靠树挨林,那营中有竖立着一面大旗,迎风飘扬、荡漾天际、熠熠生光,在那旗帜上写了一个大字,被风吹的,飘过来又飘过去,一时间还看不出来是什么字。

  赵匡胤只能从山上走下来,又往前面走了几十步,这才把旗上的字给看清楚,原来在旗帜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郭”字,赵匡胤看到字后忽然有点触目惊心,仔细回想下暗中念道:“前面在襄阳寺庙中遇到的老和尚,临别时增了我四句十六个字偈语,第一句便是‘遇郭乃安’,今天这里又看到一个‘郭’字,难道这里就是我的机缘么?如果真是机缘那可不能错过,一定得去会会才行。”

  赵匡胤暗念到此,心中已经拿定主意,机会在手不可失漏,一旦错过一无所有,必须直接去叩门求见主帅。于是赵匡胤整理好衣冠,快步跑上前,到了大营外面。

  赵匡胤看到有卫兵在大营门外守护,于是上前问道:“请问贵营的郭元帅,是不是在营中啊?”

  卫兵回道:“就在里面呢,你是从哪里来的,找我们郭元帅做什么?”

  赵匡胤答道:“我是从汴京过来的,特地来拜见咱们郭元帅,我听说咱们郭元帅平易爱才、军功显赫、威名远扬,希望郭元帅能够让我加入营中,上阵杀敌,出力报效。”

  兵士一听,这小子说的也没错,就对他浑身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说道:“那这样吧,你把姓名籍贯告诉我一下,我也好替你通报一声。”

  赵匡胤回道:“我姓赵,名匡胤,乃是涿州人氏,父亲赵弘殷,现为都指挥使。”

  卫士摇着头说道:“瞧不出来你还是个公子啊,只不过父亲都已经做到了都指挥使的职位,不是应该安居家中,享受荣华富贵的啊,为什么反要来投军从戎呢?”

  赵匡胤说道:“古人有云:‘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现在正逢乱世,必当是英雄豪杰大显身手的时候,如果不趁现在建功立业,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卫士说道:“想不到你年纪轻轻,志向倒是非常远大,这样吧,我就给你通报一声,至于郭元帅会不会见你,那就要看你的造化了。”

  卫士说完,便转过身往后营里面去了。

  这座大营是谁在管辖呢?原来就是将来的后周太祖郭威,此时他还在后汉当差,担任枢密副使,后汉隐帝刚刚登基,河中、永兴、凤翔三镇相继抗命。镇守河中的李守贞为三镇盟主,特别桀骜不驯。郭威被任命为招慰安抚使,受命西行讨伐,统辖节制西面各军,此时正是前去讨伐的路途当中。

  这天行军到半途,扎下了大营,在路旁暂时歇息。哪知道赵匡胤恰巧这个时候就来了,正好就遇到了,赵匡胤便直接前去叩门,请求收他入营让他效力。

  兵士通报给郭威:“报大元帅,外面有一小子,求见大元帅?”

  郭威问道:“何事见我?”

  兵士回道:“是来投军的。”

  郭威因在用人之际既有壮士投效,自然不肯拒绝,立刻说道:“让他进来吧。”

  赵匡胤听到被郭威传召,便紧跟着卫士走入了中军帐前,向郭威拱手作礼,随后便侍立帐下。

  郭威并没有开口说话,先是把赵匡胤的容貌体态端详了一会儿,眼见这位少年正值壮年、身材魁梧,心里已经就有三分喜爱,然后问道:“帐下和人,报上名来?前来所为何事?”

  赵匡胤回道:“我姓赵,名匡胤,乃是涿州人氏,家赵弘殷,现为都指挥使。”

  赵匡胤回话时朗朗大口、声音洪亮、语言鲜明。

  郭威看到赵匡胤说话的样子,更加称心如意,早就有了留他在军营之心,却故意问道:“你说你年纪这么轻,理应是在家读书的时候,寻求上进,为什么要选择出外投军、自寻险地呢?”

  赵匡胤答道:“现在正值多事之秋,正是大丈夫立功立名之时,只要是稍微有点志气的人,又怎么会枯坐在家中,不想出外建功立业呢?况且我早就抱定了到军营效力的志愿,上可以报效国家,略尽守土安国之责,下可以显亲扬名,不至于虚度人生,以上这些就是我这次前来投效戎行的本意了。”

  郭威说道:“你的志向竟然如此宏大,那你本可以追随令尊,一同前往凤翔,图取功勋,为什么不跟随你父亲前去,偏偏跑到我的营中来投效呢?”

  赵匡胤被郭威问得这么细致,知道没什么可隐瞒的,只得将父母如何爱子心切不准从军、要求在家孝顺的事叙述了一遍,又将自己如何逃跑出来、走错了道路来到此处的情形,一五一十一字不漏的说了一遍。

  郭威听完之后,也终于明白赵匡胤这次前来投军的原由,便说道:“我和你父亲,一朝为官,本属同僚,今天你既然来了我这军营,我怎么样也不能不录用你呢,这样吧,你暂时就留在我的帐下,一同前去征讨河中,等到哪天立了功劳,我自然会保荐你。”

  赵匡胤回道:“多谢郭元帅。”

  赵匡胤谢完郭威把自己收于帐下,正准备告退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年轻的将军走入了中军帐内,一眼瞥见了赵匡胤,脸上立刻现出惊诧的神情,并向赵匡胤问道:“你怎么不是在汴京,竟然会跑到这里来呢?”


  (https://www.xblqugex.cc/book_35780737/68575999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