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黑夜中的火光 > 第十六章 买的婚姻

第十六章 买的婚姻


第四部        悲惨人生

        生活被人换了钱,幸福只是一瞬间。使命还未消费完,伯媳也可红线牵。            

        唱词:因为风和梦,是不相容;为爱人们开始拥有梦。

        王小花是被柺卖到胡村、胡老三家的。

        你要问王小花是哪儿的人,家住哪儿?她自己都不知道。

        只能跟你说,家里有三间大瓦房,六间草屋;屋后面是一片大竹林,屋前有个崖壁,约有十来米高;壁下有一条小溪,她经常带着弟弟妹妹们们,在小溪边洗衣服。

        最近的一户邻居在竹林的另一端,走路可能要三分钟。

        买盐、调料之类的生活用品,是在山下的矿石场;那儿有几十户人家集体居住,开了一家小商店。就这个非城非镇的地方,从家到商店还得走二十分钟的山路。

        可以按皇历时间规律赶集的镇上,还在更远的地方,离矿石场还得走三、四十分钟的路;平时没什么事情,大人们也很少去镇里,来回一次就得近两个小时,太耽误做农活儿了。

        长这么大,王小花一共去过镇上三次,矿石场买东西倒是有几十次。

        家里兄弟姐妹共六个,她是家里的老三。

        被拐走那年约十六七岁,二哥大她一岁,跟人学木匠去了,大姐比二哥大一岁,年前刚嫁出去。

        爹娘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是见到陌生人三句话蹦不出一个响屁的庄稼汉,整天只会不厌其烦的在地里翻来翻去,像是和土地永远有热恋情人般的感情,早出晚归的去和它见面。整日的劳作,外加生育多子,养育负担较重,年龄不大却已是弯腰驼背,还经常咳嗽。

        王小花从出生就没上个一天学,没念过一天书,一个字也不认识,就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

        从会走路就开始帮家里干活。

        小一些的时候,爹娘出工时帮着拿工具、或在家留守照看家禽;稍大一点,就学做饭、洗衣、喂猪喂鸡、下地做一些轻松的农活儿。

        因哥哥要每天要外出做活儿“学手艺”,大姐又出嫁了,她算是家里孩子中最大的;到被拐走之前,已经成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即要帮着做山上的农活,还要做家务、照看年小的弟妹。

        她清楚的记得,被拐走那天,爹娘下午赶集去了,近黄昏的时候,她把一捆柴背回家,安排四妹先烧水,等她一会儿回来后做饭,便赶忙去接在山上放羊的五弟和六弟。

        当走到山脚下时,碰到一位约四十岁左右的胖妇女,胖女人问她是那边那家的吗?毫无心计的王小花随口回答了个“是”,胖女人叫住她说,你爹娘在镇上买了很多东西,让你去帮忙背回来。她根本不认识这个女人,本该对她说的话应该质疑才是,可恰巧爹娘当天确实是赶集去了,便对此话深信不疑,孝顺的她决定先帮爹娘背回重物后,再去赶羊接弟弟们。

        胖女人见王小花同意下山,便一道与她结伴同行。

        路上问一些年龄、家庭情况等问题,王小花把她当作是来“送信”的好心人,一五一十的都给她讲了。

        走了约十分钟,胖女人从包里拿出一个水杯,假装自己要喝水,随口问一问王小花要不要喝,王小花接过喝了一口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再酲来时,就到了胡老三家。

        见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她是又哭又闹,胡老三的媳妇王婆便对她拳脚相向,一顿暴打;说是他们家卖了两头猪和几百斤粮食,凑了三十块钱买回来的媳妇。

        她哭闹累了,才认真地观察这个家。

        共五人,两老三少;老的是父母,少的三个是儿子,但有两个儿子神经都太正常,用他们当地的说活叫“傻子”。

        这个家有两个傻子!?有一个已经够受的了,还两个?

        看他们父母也不傻,咋就生了两个这样的儿子呢?

        她大姐出嫁的时候,她知道,迟早有一天她也会嫁出去的,不过还没到大姐出嫁时的年龄,家里也正需要人干活儿,爹娘可能要再等几年才给她找婆家……

        她自己在家时也想过这事儿,但没有深入的思考过,没去想将来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嫁,自己的男人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胡家把她关在柴房里,没人理她的时候,她一个人在回味王婆的话------“买回来的媳妇?!”

        让我做谁的媳妇?做傻子的媳妇吗?……妈呀!这可太可怕了……

        她不敢往下想,只能“呜呜……”的独自哭泣。

        话说胡老三大名叫胡汉民,是陈、胡两家分村后,在胡家村出生的后代,他的祖上不是长房长孙,闹婚的胡三娃和胡启才也不是他的直系祖上,但分村前的陈、胡两族在议事厅群殴时,他祖上参与过,也算是有“光荣历史”的家庭;娶了个老婆叫王氏,年纪大了后,村里人就称她为王婆,此王婆非戏里说媒或卖瓜的王婆,如果她有戏里那能说会道的嘴,还怕给三个儿子说不来媳妇吗?

        自从陈、胡分村后,两家族的辉煌历史就结束了,更多的是不断上演大家分小家,小家搬离聚居地,以及家庭之间各种争吵悲剧。

        可能因为他祖上表现不好,祖宗降罪于他这一代;也可能是胡汉民上辈子作孽太深,这世的报应。正常的夫妻两人生了三个儿子,却有两个智力有障碍,只有老二胡志军是正常人。

        几十年前,村里在外就有“光棍村”的恶名,像他这样有两个傻宝的家庭更是不好说儿媳妇了。

        没人给两个傻儿子提亲倒可以理解,可智力正常的二儿子也快三十岁了,在农村早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因为生活在这个家庭里,也没有月老给他说媒。

        老两口最后决定,花钱!那怕是花大钱,也给二儿子买回一个媳妇,生个一儿半女,把他们家的香火传下去。

        所以有了王小花的“闪亮登场”。

        农村里对刚买来的成年鸡鸭,要想养成自家的,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是完全关在家里的,待与原家里的同类混熟悉后、与居住环境几乎相融后,并在主人的视线范围内,再少许时间、少许时间的放到屋外走一走。这样训练一阵后,可以准确、按时回家门了,才算不认生,才算是家里“隶系”的家禽。

        胡家人对待买来的媳妇王小花,像对待那些买回来的鸡鸭一样。

        刚来的几天被关在柴房里,后来搬到卧室里关;吃饭时跟全家在一起,上茅房由王婆或二儿子跟着。

        十六七岁,还未完全懂事的年龄,晚上就被迫跟胡志军同房了,在没有先履行结婚签字,拜堂成亲、办理婚宴,再送入洞房的程序,就直接成了他的“媳妇”。

        她能有什么办法,现在身在何地也不知道,一天就只能见到五个人,连院子大门都出不去,还没有家里养的狗自由。她像坐牢一样,白天被铁链拴着锁在屋里,晚上全家下地回来,是她的“放风”时间,最多的活动范围也只限于卧室、饭厅、茅房和院子;在这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地方,她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哭闹没人听见,听见了也不会有人来拯救她;她咬不断铁链、打不开房门、跑不出院子,瘦小身躯里的缚鸡之力,反抗得了那野蛮男人伸过来的“魔掌”吗?

        总不能一死了之吧!“好死不如癞活着!”活着,可能还有转机,还有奇迹发生。

        胡汉民和王婆“花费”那么多财物换回的媳妇,来之不容易。所以特别的小心谨慎,看守得也特别严,不让王小花也院门,也不让其他人来家里闲聊和作客。

        这样关着“圈养”了约半年,胡志军每天晚上的施暴起了反应,使王小花的肚子鼓起来后,家人对她的态度才稍微松懈了些,看管没那么严密了。

        王婆也不让二儿子再跟她同房住,晚上让她自己睡一个屋,出入房门和上茅房就不再有人盯着了,比以前自由多了;出太阳时,王婆还会主动让她到院子里晒一晒、多走一走;偶尔大胆地移步到院子门口,身子倚靠在门框边,张望外面的情景。

        王小花因为身子有孕,精力不及,懒懒散散的,干什么要不了多久就会觉得累了,内心里也没有“想跑”的想法。

        胡家觉得“圈养”了这么久,应该可以“散养”了。

        站在门框上的时候多了,总会被外人看见。

        有人问王婆:“你家院门口站着一个俊女娃子,是谁啊?”

        王婆面带微笑,骄傲而大声地对大家说:“是志军他姨,在山那边给他说的媳妇。”

        众人也没人去问是哪座山的那边?去细问是刚相亲呢?还是办了喜事了?办喜事的话,怎么没听到办婚宴、请大家喝喜酒吃喜糖呢?都心知肚明,因为这些年,村里靠“拐、骗、买”来的媳妇多了,没人去较真某个媳妇的来历,只看重某家的媳妇来这么长时间了生娃没?生的是男娃还是女娃?

        没有任何阻碍,王小花就这样顺畅的被全村人接纳了。

        胡家人将她“放养”后,让她可以在村里自由行走,没见过她的人,最多会多看她两眼,然后跟别的村民在她身后聊“她是胡志军家的?!我还没见过呢!”见面的次数多了,大家也看眼熟了,就像对平常人一样的对她,相互还点清头打打招呼;妇女、老太婆婆们偶尔还叫她过去一起聊几句。

        在胡家,她听了半年那一家人的说话,从一句听不懂,到连猜带蒙懂一半,可以做到简单的语言交流;可在村子里,王小花一张口说话,别人听不懂她说什么,她从别人的聊天中,才知道,这是另一个省了,离出生地儿的那个家远着呢,具体在那个方向,村里没有一个人去过,也就说不清楚。

        不久,王小花给胡家生了个女儿,按字辈排序,取名叫胡常秀,小名秀儿。虽然是个女娃子,不是十分尽人意,但胡家还是很高兴,一则老二当爹了,二则花三十块钱买的媳妇值了,实践证明有生育能力。人还年轻呢,几年后生三五个男娃是不成问题的!

        王婆比较热心的伺候她坐月子;胡汉民和胡志军对她的态度也温和多了,完全解除了“圈养”和看守,带着娃在村里可以自由走动和串门。

        这里的风沙要比老家那儿大,特别是冬天的时候,走在外面,风有时大的可以把人吹得睁不开眼;风夹带着冷空气,吹得人好像没穿衣服一样,能吹到骨子里去。

        地要比家乡的宽广,有些平坦的耕地,一块就有一两里路远,十几户人共同分种,不像家乡的梯田小地,一块只有巴掌大一点。

        这儿的村子是几十户人家挨着居住,房挨着房、墙连着墙,一排一排整整齐齐的;不像她的老家,像是在大山里隐居一样,远离了人群,过着很少与外界接触的生活。

        胡家跟她老家差不多,都是庄稼汉,整天在地里刨食儿。一家人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收完这季又种下一季,周而复始。大同中的小异是,这个地方大是旱地,没有老家的水田,胡家的地比她家多多了,使用的农具有许多不同,这儿主要种小麦和高粱,很少有种水稻的。

        胡家人骂她的时候少了,除了盯着她不许单独出村,防止跑掉外,其他方面就像是,对待正常婚嫁娶回来的媳妇一样。

        以前她很恨说带她去帮爹娘背东西,而走到半路上给她喝迷药的胖女人,也恨这陌生的胡家人,恨刚开始总恶言相骂、总盯防着她的王婆,恨粗暴野蛮占有她的胡志军,恨这个陌生的环境,听不太懂的口音……甚至恨她的老家藏得太深山,使她没见过世面;恨她老实的爹娘及祖上……

        后来,她从内心里反复思考过。

        在老家,如果没被柺卖,等两三年后,爹娘也就像嫁大姐一样,把她嫁给某个男人;嫁人时,会要男方一笔很丰厚的彩礼,以支付二十年的“养育费”,这跟“卖女儿”差不多;她现在被卖到远方的外省,胡家花了钱买的她,做为男方,他们也相当于正常娶亲付了笔“彩礼”,只是她的爹娘没得到这笔钱,而让黑心的人贩子拿了去……

        以后,如果找到了家,联系上了爹娘,一定让爹娘得一笔该得的“养育费”……

        在家里正常程序嫁人也是给别人当媳妇生娃、过日子,被拐卖到胡家也是生娃做媳妇。老家和外省的太阳都是一个,每一天的日子都是一样的,怎么过也是一辈子,自己非要太在意,那肯定过得不一样;但要是自己解开了心缔,努力去开创婆家媳妇的生活,那日子都是一样的了。

        在那儿都是当媳妇,嫁给那个男人都是要给他生娃!

        事到如今,就不要再整天后悔、纠结,怎么不是嫁过来,而是被“买”回来的了,事实已经改变不了了,现在能改变的就是自己的心态,好好的经营以后的生活,把家里建设好,等家里宽裕了,等以后自己从小媳妇熬成婆了,一步一步的打听,找回家去,报答爹娘双倍、三倍的彩礼……

        王小花渐渐融入了胡家,时不时帮着做做家务,并开始用行动来表明,要做一个胡家真正的儿媳妇。

        有了一个小孩,态度又转变了,而且干活儿又是一把好手,胡家一家人欢喜得很,心里无数次的笑着说:“值!这钱花得值!”

      

        谁也不再提“买的”那一茬事儿,白天一起下地出工,晚上一起坐在一桌边吃饭休息、边逗着小孩子玩;闲时赶庙会、赶集、看大戏,相伴着去相伴着回。

        村里人、亲戚朋友不但知道她是胡志军的媳妇,还知道胡家这个媳妇很能干;王小花也很乐意看到大伙儿对她投来和蔼的目光。

        日子像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了,约又过了一年多,王小花又生了一个娃,这次是个男娃,按辈份取名胡常胜。

        胡家有更是欢喜得不得了,尤其是胡汉民,自从他生了两低智商儿子后的几十年,心里一直压抑着,没有真正心情舒畅地高兴过,这一下子扬眉吐气了:

        “我胡汉民家有后了!咱们的香火没有断,是老祖宗保佑啊!……”

        为保住这个宝贝孙儿,并祈祷他少一些病痛和灾难,按迷信的说法,要让他“贱”一些,而让妖魔鬼怪都不屑一顾,然后才好健康成长,便取了个“贱”的小名“狗剩”,也叫“狗子”。

        有了一双儿女,一家人干活儿时都不觉得累了;不管是胡家人,还是王小花,心里都充满了阳光,忽然间觉得世界是这么的灿烂、生活是这么的美好。


  (https://www.xblqugex.cc/book_34638859/8427315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