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共享梦境(四)
松溪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且说翰飞离开弈国王城,阿蒲问:“公子,我们真要回开题国么?”
翰飞答:“不,我离开的时候答应过母亲,永生不再回去。”
阿蒲咕哝:“您不觉得奇怪么,王后不让您回开题国也就算了,连巫咸国也不让您回,王后就不怕没人祭祀么?”
夕阳的余晖映进青年的双目,映出一片浓如晚霞的忧伤,翰飞怔怔地望着远方,没有说话。
阿蒲不敢再继续这个话题,只道:“那我们现在去哪儿呢?”
“去水多的地方。”
“听说海里水最多,看不到边,像天一样大。”
“那我们就去海边吧。”
那时,他想的是,在浩瀚无边的水边生活,或许会解了他梦中被火缠身的恐惧吧。
他想让公主派给他的侍卫回去,侍卫不肯,说道:“除非公主亲自下令,否则属下不会离开,如果公子不愿看到在下,在下可以不在公子面前出现。”
翰飞无奈,只好随他。
流亡和寄人篱下的经历磨炼了他的心性,他早已学会了忍耐。
他曾问自己,如果是现在的他,回到当初继王位的时候,他会怎么做,怎么做才不会重蹈覆辙。
他找到了答案,那就是忍耐。
韬光养晦,让对手放松警惕,然后暗中积蓄力量,找机会一击而中。
那时,就有人劝他,亲近先王之臣,莫要一味安插自己的亲信,可惜他不听,结果引起叔父的忌惮,迫不及待地对他下了手。
叔父一直在开题国,树大根深,党羽遍布,而他这个半途从巫咸国转来的国君,怎可与叔父匹敌?
所以他慌了,他急切地扶植自己的势力,成为了叔父的眼中钉。
当时还是太年少了啊,他在心中喟然叹息。
侍卫默默地跟随在他身边。
其实侍卫没有告诉他的是,像自己这样跟着他的人并不止一个,他们是掌握在公主手中的两支羽卫,由公主亲自训练,一明一暗,明者担负保卫工作,暗者负责收集情报。
翰飞的情况随时都会被暗羽传到公主面前。
翰飞不知道,即使知道,他也不会在意。
王城之中,荟蔚公主也被问到了新法的问题,而年轻的公主对此充满疑虑。
作为王国继承人,国家的情况她不是不了解,太平日久,积贫积弱,士兵战斗力下降,国库空虚。特别与开题国一战后,这种情况愈加明显,可以说,如果不是巫咸国拖住了开题国,弈国现在是什么情况还未可知,国家的前景真是不容乐观。所以弈国国君才会下狠心推行新政,意图扭转这种局面。
公主一方面知晓推行新法的重要性,对新政怀有美好的期望。一方面又因为推行新政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事件使她对新政充满了怀疑。
提倡新政的臣子被国君任命为丞相,原先的左右丞相被贬黜,不止如此,许多当时的名公巨卿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或被贬黜,或被流放,现在留在朝中的,或闭口不言,或成了攀附新贵之徒。
被罢黜的人里面,就有荟薇公主的老师。
公主的老师对新相有着非常糟糕的评价。
新相是个很奇怪的人,他总是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除了自己心中的事情,似乎对其他的一概不上心,你让他吃猪食还是吃山珍海味他都不在意,吃菜时永远只吃离自己最近的那一个。
仪容修洁,饮食正常这是人之常情,一旦做得太过,就显得不近人情。
关键是,你是官员啊,是宰相啊,是缺吃少穿的野人吗,弄得这么一副特立独行的样子到底是闹那样啊!
而且之前他还一而再再二三地拒绝到王城为官的旨意,又不是真的不想来,这么做显得多矫揉造作啊。
种种迹象显出他性格中潜藏的弱点,他在偏远的地方任长官,治绩斐然,堪称能吏。而到王城为官的某段时间,却与同僚争吵不和,使得事事错乱。他总想变动成规,按自己的想法办事,不管身居何处,总愿自为首领。也就是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遇事极难与人合作。
他有才识,有创见,未曾主政之时,就写过许多极好的诗文,老一辈的名公巨卿都对有极好的评价,认为在他古怪的仪表之下,暗藏着非同一般的才干和品格。
只有寥寥的几个人在这一片好评声中持有相反意见,公主的老师就是其中的一个。
所以,该臣上位后,清除新政的阻碍势力时,便把公主的老师给清除了。
心怀困惑的公主给翰飞写信说,让他注意一下新政推行的情况,虽然她有探听消息的暗羽,但暗羽不懂政事,她更想听听翰飞的意见。
于是翰飞在一路悠游的同时,也顺便留意一下国计民生。
新政推行了田苗法,在每年的二月、五月青黄不接之时,由官府给农人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初衷就是为了限制高利贷对农人的剥削,减轻农人负担。
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呢,人不分贫富,地不分优劣,更不管百姓想不想要,一律强行摊派贷款。
新法规定,贷款年息二分,也就是说,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两千。这对普通的百姓来说已经很重了,而各地还要加码。
关键是,你必须得贷啊,不需要,不想贷也得贷啊!
地方上的做法是,春季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收回,取利二分。秋季又发放一次贷款,半年后又收回,再取利二分。结果就成了,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
原本应该充分考虑农人利益的低息贷款,变成了官府垄断的高利贷,而且由于各地执行的尺度不一,有些地方的的利息还要更高。
这等于给百姓套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让他们还没种上地就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丞相是有学问的,丞相是有才干的,丞相身居高位却生活简朴,出门连个轿子都不坐,拒奢华,拒纳妾,个人的人品学识让人敬重。
但这些,挽救了不了新法的命运。
他太理想主义,太拔高自己,有些不切实际。他认定了一个目标,却忽略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必然会连带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凡是对他的新政提出质疑的,他都视为阻碍毫不留情地驱除,于是就造成了,他的身边围绕了一群曲意媚上、趋炎附势的小人。
就像公主的老师评价的,他总是自为首领,无法与人合作。
可以想见,那群执行新政的小人会把新政执行成什么样子。
翰飞一路上看到的是,粮食还没收上来,官府就派人到各家各户催要贷款本息。有钱拿钱,没钱就拉粮食,若是没有粮食,就把人押入大牢,逼债索息。
百姓为了还债,不得不变卖家产,卖完家产,就卖儿卖女,甚至典当妻子。
翰飞所过之处,百姓倾家荡产,妻离子散,十室九空,民怨沸腾。
翰飞越走心中越沉重,他曾有过流亡的经历,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也有所体会,可从来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让他深刻感受到民生的艰难。
缓而图之,则为大利,急而成之,则为大害。
这句话是丞相大人提出来的,可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却仍然操之过急。使新法产生了相反的效果,陷入困境。
有时候一个有缺陷的能人产生的危害,比一个恶人还要严重得多。
翰飞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公主。
而且,当他快到海边时,他还发现了一个问题,国家近乎一般的制盐业掌握在私人手里。
简直要疯!
盐业暴利,制盐,开矿,铸钱这些产业如果不收归国有,就很容易引起国家动乱。
不先把盐业收回,搞什么田苗法啊,丞相大人真的不是敌国派来的奸细么?
翰飞深深地为表妹未来的江山感到忧虑了……
而此时,随着新法的推行,来自朝野的反对声越来越多,弈王郁闷:“为什么那么多人反对新法呢?”
丞相慷慨陈词,摆事实讲道理,为自己的新法护驾,弈王在他的坚定中也坚定了自己。
而接到翰飞回信的荟蔚再不犹豫,坚决地加入反对新法的队伍,对继承人的意见弈王不能不重视,于是他派了自己身边两个亲信的寺人去调查,寺人才不管什么是非对错,他们只想着讨好君主,他们知道弈王其实想听到什么,于是便回答了,“陛下,百姓们都很欢迎新法,他们得到很大的实惠。”
于是,弈王陛下放心了。
公主还用暗羽调查信息,而国君却只用了两个寺人。
真真让人无语。
听到寺人回答后的弈王对公主既失望又生气,严厉训斥了一番,并且为了让她亲自感受新法,把她赶出了王宫。
当然,国君的初衷是好的,他不想自己的王国有个心思狭隘目光短浅的君主,可对荟薇公主来说,这是她自出生以来从未遭受过的打击。
于是在海边隐居的翰飞,迎来了被流放的公主。
翰飞陪着她,看浩瀚的大海,看辽阔的疆土,陪她看民生多艰,看人情风土。
只要她还爱着这片土地,他想,她总会振作起来的。
然后,他便慢慢说到了盐业和新政,说到了自己的担忧。
“可是现在父王谁的话也听不进,奈何?”
翰飞道:“君上不是昏君,他下如此大的决心,顶住所有的压力推行新政,就说明他不是目光短浅之辈,他不是不相信新政会造成危害,而是不愿意相信,任谁抱有那么大的期望,到头来却发现它危害重重,谁也受不了。只要公主多走走多看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君上,证据确凿之下,君上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荟蔚:“好,就这么办。”
却在此时,暗羽传来消息,说,王城流传起一句谶语。
公主看着那句谶语,并不复杂的谶语,很容易解读字里行间暗合的意思,他弟弟的名字。
这意味这什么,不言而喻。
果然,暗羽又传话来,说王子十分颂扬新政,弈王丞相皆悦,王听到谶语后对左右曰:难道这是天意?
公主看到消息后,脸渐渐白了。
她万万想不到,她这里刚一遭难,王城里便有人想取而代之?
那是她的亲弟弟!
她心中寒凉,别人不知道,她却知道得很,弈王对所谓的谶语迷信到什么程度。
多么妙的一步棋,先表示出对新法的支持,有她做对比,此举除了讨到弈王的欢心,还能取得丞相的支持。
以丞相对新法的维护,为了新法的长久推行,他自然更希望弟弟当君主,然后君臣合力之下......
怎么办,她该怎么办?
翰飞肃然,“事不宜迟,公主赶快回王城,带两个受害的百姓,让他们现身说法,新法的真相一旦被揭破,一切都迎刃而解。”
公主道:“我明天就动身!”
说话间,喧扰声起,侍卫急匆匆地过来,禀报道:“公主,不好了,海贼来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31918/1681307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