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有皇帝分身 > 第60章 准备推广红薯!

第60章 准备推广红薯!


大明朝的覆亡、清康乾的盛世,它们的另一个特殊真相之一。

        穿了,并不是什么帝王将相能力多么的nb,而是玉米、番薯与花生,以及土豆等高产粮食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这就是“粮食政治学”!

        也就是明朝脸太黑,正好撞见冰河期天灾环境。

        然后,崇祯皇帝眼力也不行,也不知道这些高产粮食的作用。缺少化龙晴之笔!

        再加上文官们都是坑爹货,所以才杯局了!

        然而,这些对朱子龙来,都不算是太难的事儿。

        毕竟他是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穿越者,清除掉皇室种猪和文官中的垃圾们,也许要些时间。

        但,当务之急是,找到这些传入明朝,或快传入明朝的高产作物,并大面积推广起来。

        (实在如果在明朝的当前环境中,找不到全部的高产粮食作物,大不了朱子龙回现代1世纪那边,带些种子过来。就是不知道穿越后,这些种子的效果还能不能存活,还能不能有显著作用?)

        这值得考验考验和观察!

        第二天,一大早。

        朱子龙就找到了在庄子里视察屯田的管家王大用,给他一张自己画的,玉米、番薯与花生,以及土豆的毛笔图画,问他是否见过这些粮食作物。

        结果王大用一个都没见过,朱子龙只得把这种图画让他传下去,给众人看看,看有没有人见过。

        过了大半天时间,才有一个据是祖籍是海南的流民,似乎见过图画中的一个。

        给朱子龙一指,原来是番薯。

        果然,外国第一个传进中国的是这玩意,只所以是海南人先看见,这恐怕与台湾和广东附近,由于海盗和外国船时不时客窜一下有关吧?

        在正常的历史上,明后期中国近古第一流的科学家徐光启。因父丧正居住在上海家中,他得知福建等地种植的番薯,是救荒的好作物,便自福建引种到上海,随之向江苏传播,收成颇佳。

        但是还没得到明朝的重视,明朝就挂了。

        然后,陈振龙的五世孙陈川桂,在康熙初年把番薯引种到浙江,他的儿子陈世元带着几位晚辈远赴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广泛宣传,劝种番薯。

        到秋天收获,得薯尤多,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竞相种植。番薯在华北地区便很快推广开来,这种号称祥瑞的粮食作物,就这么的便宜了清朝!

        此时此刻,来了很大兴趣的朱子龙认真的让这个流民,回忆下关于番薯的事儿。

        番薯作为高产稳产的一种作物,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早耐漆,病虫害少等待。除可以充当口粮、饲料,制造淀粉之外,连叶子也能作为优质青饲料利用,几乎没有任何浪费的部分。

        是较之于只能种一次就会失效的杂交水稻,更有意义的“穿越神器”!

        “回朱大人的话,这个番薯,在海南一带大家称它叫红薯。金管高产,但是一般人种的还真不多!”那个流民的回答,让朱子龙很是不解。

        “为什么?”朱子龙迫切的想知道原因,紧紧问道。

        “其一不好存贮保存,其二食多则心生酸味,其三连种一二年之后,产量就会急减。因而种的人并不多!”这流民想了想,回答道。

        这个回答倒是大出朱子龙的意料之外,他很是不死心的连续发问,直把那个流民问的满头大汗,这才由自己脑补了不少内容之后,得出了一个大概的答案。

        原来,明朝南方,犹其是海南一带。

        本地的气候偏潮湿,红薯容易腐坏,不易存贮。加上那边的田地大多算是良田,人们吃不习惯这玩意,更愿意种水稻。

        要不是红薯种植不费事,种下就完事。收了薯,人吃,喂猪都好用。指不定在海南种的人会更少!

        因为海南和南方的人不重视,也没有人想到推广到北方来,加上这年月没有电话和电视,信息流畅不是很容易。于是,明明这好东西,传到海南等地几年了,却硬是没有在大规模发展起来!

        “朱大人,这红薯收得倒是多。又不费人力、肥料,最多的时候一亩还能收千把斤。可是这东西耐不住存呀!你是准备想在山东推广起来吗?”那流民见朱子龙发呆,又出声问道。

        思绪万千中的朱子龙一听这流民这话,突然间抬起头来,似乎有些不敢相信的表情,反问道:“你刚才什么,红薯在你们海南一亩才能收千把斤?”

        也难怪朱子龙会不相信,这玩意在现代那边,就是乱手扔地上下种,收获时也能亩产000-4000斤。

        你和我亩产1000斤左右,这是个什么鬼?

        谁知道,这流民仿佛并不感觉奇怪一样,头回答道:“是的大人,种这红薯在海南,也就第一年能收二千多斤,然后一年比一年少了。少得时候只有数百斤也有可能,所以种的人现在越来越少了!”

        朱子龙这下是目瞪口呆了。

        又仔细的询问了一下他所知道的,最后挥挥手让这流民回去忙了。

        此时的他,亦然已经想明白了原因所在。

        无它,红薯病毒感染也!

        红薯因为在生长中,采用无性繁殖,在生长、储存过程中会感染多种病毒。病毒会在暮块或者薯苗内不断累积,引起种性严重退化。最终引起品质变劣,产量大幅度下降。

        就算是在1世纪那边,时至如今也没有高抗病毒的红薯品种,也没有防治病毒的特效药剂。唯有采用脱毒技术才能防治病毒病、提高红著产量和品质。

        因为1世纪现代的科技发展很强大,那边的农民无需自己进行红薯留种制种,全部由专业种子公司包办,因而可以每年都保证红薯大丰收,产量一年比一年高。

        但是,放在明朝时空。

        这种脱毒处理得由专业的公司进行,朱子龙显然是以个人力量搞不定的。

        所以,只能是种植推广,那些已经有些毒素的红薯后代品种。这产量,还真是可能不会达到逆天级别!

        “唉!算了。千斤左右就千斤左右吧,多少还能用到一些土方法脱部分毒,勉强能达到000斤左右一亩的产量吧?比起北方的百姓,亩产平均只有00多斤的粮食来,撞见这明后期连续的天灾年景,这已经算是逆天了!”

        的叹气了一下,朱子龙还是决定推广应用红薯到山东来。


  (https://www.xblqugex.cc/book_31441/137798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