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孤山踏雨 > 第23章 魂来枫林青

第23章 魂来枫林青


          魂来枫林青,

          魂去枫林黑。

          儿时读这两句唐诗,总不大明白它的意思。何以那个令人毛发悚然的脱离人体的游魂,喜欢往枫林里钻呢?何以游魂一来,枫林变青,游魂一走,枫林又黑下了呢?

          后来读任昉的《述异记》一书,其中有这么一段:

          南中有枫子。鬼木之老者为人形,亦呼为灵枫,盖瘤瘿也。荀伯子临川记云:岭南枫木,岁久生瘤,如人形。遇暴雷大雨,则暗长三五尺,谓之枫人。

          到此我才明白,那两句唐诗的产生,是依据了上述一类故事。

          我国的南方,古时候属于楚文化地区。比之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来,这楚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神秘性。江陵古城的楚文化博物馆中所展示的出土文物,足以证明这一点。楚文化是在巫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巫文化认为万物有灵。石有石神,树有树神。我小时候,就曾随同母亲一道,去给一块石头烧香、磕头。因为传说那石头已经成了仙,有事求它,莫不灵验。

          枫树变成枫灵、枫人的传说,就是产生在这种浓厚的巫术文化氛围中。

          由此知道,诗中提及的“魂”,并不是人的魂,而是枫树自己的魂。

          虽然弄懂了诗句产生的文化背景,但对于它的理解,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青与魂配在一起,是极冷的色调;黑与魂相配,更是显见的阴森。于此可见诗人沉郁的心情,是承继了屈原的《离骚》一脉,是诗中的南音。《吕氏春秋•音律》有一段记述:“禹行功,见塗山之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南音作为一种诗的美学,可以说是老子的“自然即道”这一观念的文学实践。人同草木虫鸟一样,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有灵魂,万物都有灵魂;人有感情,万物也都有感情。人发怒,免不了会破口大骂;天发怒,就会雷声隆隆;地发怒,就会产生地震,山摇地动。

          正是基于这种思想,诗人才这么认为:魂来了,带来生命的信息,枫林就发青。魂走了,枫林空洞,于是产生黑暗。

          这么说,诗中的魂又不是枫树的魂了。或者说,因为有游魂附在枫林的瘤子上,枫树就变成了枫人。雨停游魂走,枫人又不存在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9037806/137810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