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节 双臂(2)
狂人阿Q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两京会战已经发展成僵持,但李慢侯的心情反而越来越踏实,因为这才是正常的,有利于宋军的状态。
双方几十万人对峙与坚城内外,此时拼的就是消耗了,这恰恰是宋国的长处。围下去,胜利是必然的。
不怕敌人死守,就怕敌人突围。五万女真人一旦突围去了河北,就是一直野战难以打败的敌人,一旦围死在城里,能够全歼的话,北伐河北至少可以提前五年。
朝廷的指挥中心已经前移,依然是三都师坐镇,吕颐浩名义上负责节制所有军事力量,他从建康移镇到了南京应天府。张浚去了洛阳。陈规留在池州继续为西路供应粮草,而叶梦得在镇江,为中路提供粮草。
事实上,吕颐浩坐镇南京没有任何意义,其他各路他根本节制不了。此时就应该赵构前来,才能真正起到鼓舞军心的作用。吕颐浩在南京跟在建康没什么区别。
赵构不敢来,也没什么大的影响,因为围城战,不需要高昂的士气,需要的是坚韧的意志。得应付一次一次敌人可能的突围。
进攻的军队,都是目前宋军百战后的名将指挥,一个个攻守有度。开封府非常好围,一马平川,连黄河都离的远远的,还没有从开封经过,只有一些小河,比如汴河这种没有人工维持甚至都要断流的河流,基本上起不到防御作用。四面很容易被围死,赵立和韩世忠开始修建长围,打算彻底围死开封。这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因为开封虽然残破,可是太大了,这是之前全世界最大的城市。
洛阳那边,比较险要,著名的虎牢关就在这里。即便有吕布之勇,兵力不足的时候,什么雄关也守不住。岳飞部将牛皋攻取虎牢关后,洛阳围城战就开始了。
现在什么都不用担心,只需要然时间发挥伟大的作用,就只等着接受城池。唯一需要担心的,可能是金军主力南下救援。救援是肯定的,女真人可以不在乎开封、洛阳两个城市,但他们不可能不在乎被围在这里的五万女真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视人口的民族,因为他们的人口稀少。当然无论处于什么原因,这种重视本族人的文化,都值得其他民族学习。为了逃人问题,女真政权长期跟高丽、宋国纠缠不清,要求两国归还他们的人口。
有五万女真人被围,这是一件很严重的危机,因为他们总共才不到百万人口,能打仗的青壮恐怕也就二十万人,五万人一下子就去了四分之一,这是会伤元气的。
援兵又只能从辽东派,草原上的契丹人靠不住。但从辽东派援军,辽东本身就是一个烂摊子。
女真人似乎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所以当他们七月初派人来和谈的时候,李慢侯一点都不意外。
女真人这次有诚意了,愿意将陕西和河南地归还大宋,赵构迅速同意了这个条件。
但要前线军队同意,是一件赵构有些担忧的事情。别说那些藩镇听不听他的,就是韩世忠、岳飞这些官军,他都有些控制不住。于是他保证,虽然和谈,但收复两京之功,还是会记在统兵将领头上。
可是前线一片死寂,没有一个将领对和谈表达意见。李慢侯第一个上书,他上的是贺表。他认为谈成这种条件可以接受。
随即李慢侯提出撤军方案,金国先让出半个陕西,然后宋国撤围开封,护送开封金军北上。金国让出剩下的陕西土地,宋国撤围洛阳,护送洛阳金军撤退。
随着李慢侯的上表,朝议开始了。九成都是反对之声,主战的文官声称应该趁此良机,北伐中原,尽收旧土,此时和谈,功亏一篑。还拿出该置河北祖宗之地于何处的大义。
武将更是不愿意撤军,眼看着胜利就要到手,这时候撤军,不是胡闹吗。韩世忠、岳飞这样的将领,是出于观念反对和谈。张俊、刘光世这样的将领,是出于利益反对和谈。总之赵构答应的和谈条件,如一纸空文,不但被文官官僚集团同时抵制,也大大打击了赵构本来就很微弱的威信。
连带着李慢侯也被骂的极惨,文武官员可以抵制赵构的意见,但他们无法骂赵构,但骂李慢侯没有任何负担。骂的最凶的是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则没有开骂,主要是他们跟李慢侯关系不错,知道李慢侯是一片公心,不是畏战,也不是懦弱,跟文官描述中的词汇完全不搭着。
李慢侯对这些弹劾也不在意,他是藩镇,除非朝廷要撤藩,否则这些弹劾没什么用。骂他怯战,骂他畏敌,又没什么实质伤害。只要不骂娘,他就看做是批评。
只是他一边被批评畏敌,一边不断的将部队送到辽东跟最强的敌人交战,一边被骂怯战,一边不断的支持契丹两大王刺激女真人。
而且给姜滑送去命令,让他尽可能的在敌人后方行动。姜滑也已经再次登陆辽阳府,重建水寨。吸引了大量女真主力,依托水战、战船,跟女真人反复搏杀。给契丹两大王和高永兴的部队提供去敌后劫掠和破坏的空间。
到了八月,女真人的主力突然南下,在围城宋军已经有所懈怠,并且认为女真人不可能在八月这种天气里进攻的时候,发起了迅猛攻势。几乎是同时打破了开封和洛阳防线,却并不是来搦战的,完全是来救援的,打破防线后,不是入城坚守,而是接应城里的女真人撤退,然后过河,放弃了两京。
韩世忠、岳飞他们反应很快,立刻封堵了缺口,将来不及撤走的刘豫步兵部队继续围堵在坚城中。
五万女真人,应该是宋军之前掌握的最大筹码,现在筹码没有了,和谈也就没有了。
两京残敌没有顽抗,因为大多数高层都跟着女真人一起跑了,其中包括刘豫父子,李成、孔彦舟等大将,他们带走了骑兵,留下了一帮步兵。守军在留守将领的带领下,先后投降,相隔只有三天。
收复河南,克复两京之后,虽然是一场大胜,可因为之前那一场和谈闹剧,反倒让朝堂上一片沉闷,赢了,仿佛赢的少了。
李慢侯这次又提出了一个观点,认为之前女真人要和谈,完全是缓兵之计,是在麻痹大宋。从辽东调兵南下,不是一日两日,肯定是计划周旋,他们一开始就没打算和谈。
这个观点,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因为这很能安慰人。
张浚是行动派,他第一个提出了下一步方案。还是他那老一套,通两川之财,控关陇之马。他请求重新入陕,不过这次不是孤身而去,他要带着岳飞去。
岳飞没有意见,但其他文官有。吕颐浩为首的一帮文臣提出,不该忽视祖宗陵寝所在,下一步应该渡河北伐,收复河北之地。至少也应该两路北伐,一路攻潼关,一路攻河北。
这完全是为了争斗而争斗,李慢侯开始跟吕颐浩站在对立面,他这次支持张浚。此时就应该集中力量,恢复一路。岳飞部攻潼关,这是非常难打的要塞,吴阶部入关中,可是力量不足。两面夹击也许有希望,但金军肯定不会坐视不救,其他部队此时应该全力配合岳飞和吴阶的军事行动,而不是不分主次,两路北伐。
这一波斗争的结果,吕颐浩失败了,因为皇帝最后支持了张浚的态度,虽然张浚上次在富平几乎丢光了宋朝最后的希望,现在有了转机,看来张浚也学会了如何跟武将之间合作。加上陕西的吴阶,是张浚提拔的心腹,张浚的战略现在确实是最可行的。
外患稍平,内争又起。
在吕颐浩斗倒秦桧后,朝堂上已经被主战派把持,可主战派是一个大派,里面又分了许多山头。老谋深算的赵鼎是一个山头,刚烈激进的张浚是一个山头,持重不如赵鼎,激进不如张浚的吕颐浩是另一个山头。吕颐浩权势最大,结果赵鼎和张浚渐渐联合在了一起。
吕颐浩的路线失败后,跟张浚、赵鼎派系展开激烈的朝堂斗争,吕颐浩再次失败。
大批御史弹劾吕颐浩,原因是吕颐浩扰民,说他“郡县横敛,铢积丝累,江东、西之害尤甚。”而且吕颐浩任用私人,喜欢公报私仇。这些都属实,但其实只是斗争需要而已。吕颐浩确实很能敛财,开设了月桩钱,但目的是为了给韩世忠筹集军费,每月十万贯。赵构下诏说,让吕颐浩筹措,从经制钱、上供钱和其他税收中移用,但吕颐浩将份额摊派下去,让各地均摊。
这就成了罪名。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半壁江山,要承受超负荷的税收,只能巧立名目。但就是被挑出了把柄。因为吕颐浩变相增收了,而不是从原本的税负中挤出来,但如果能挤,还用增收吗?在少了北方大部分国土,还有更频繁的战争,不可能不增收。其实只要韩世忠没有因为缺饷而影响战斗力,这项搜刮就是值得的。
吕颐浩倒台之后,朝政落入了赵鼎和张浚势力手中。赵鼎在朝,张浚在外,一内一外,配合默契。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9036632/5454962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