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八无和尚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虽然这种制度也有着许多消极的地方,譬如在公平方面,明国普通百姓的孩子依旧可能因为贫穷,从小教育环境、条件远不如豪门子弟;又譬如各种官员利用手中职权的便利,相互为对方的亲人、族人子弟开绿灯等等。
但瑕不掩瑜,这种因材任用的制度远优胜于科举,至少,每科学子生员在进入其职务后,不会因为不懂而外行领导内行。
就象按规定,刑部官员完全从明法、吏治两科学子中遴选一般,至少这两科生员进入刑部,不会连明国法律都一问三不知一样。
而这种官员选拔制度的改变,也极大地改变了明国的政治格局,权力的平衡在打破之后再次得到平衡。
原有贵族豪门势力在初时的不解之后,发现他们依旧能领先于普通寒门百姓子弟,瓜分明国政治权力的大半,所以从反对,至少是抵制转变为拥护。
而普通寒门百姓因为这个选拔制度,有了改变自己命运的出路,虽然难一些,但至少有了希望,于是拥护得更加坚定。
少量直接利益被剥夺的贵族豪门,就算是反对,在这几年明军对外作战的时间里,早被无声无息地消灭。
对于掌控着绝对权力的百里无忌来说,这些人就如同跳蚤,拍死它,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
政治本身就是一种妥协,它不但肮脏而且血腥。
如果少数人反对大多数人。无论少数人掌握的是不是真理,他们的下场绝对是悲惨的。
这无关对错,与道德无关。
天下本就是人所组成。人数的多少决定着什么是“真理”。
“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本就是屁话,少数人掌握的“真理”能叫做真理么?
明国朝堂中,这群三品以下的新势力官员无疑是百里无忌的坚定拥趸。
冯道这派在支持不住的时候,向徐世铭伸出了求助之手。
徐世铭没有接住冯道的求援之手,他选择了中立,但他已经察觉了这一波因政治分歧而引发的两派势力争执。他甚至察觉到了急流涌动的暗波。
徐世铭也不愿公然与这批官员针锋相对。
不是不敢,而是不愿。
徐世铭做为明国最有资质的一品勋臣。他与百里无忌的关系可以说再无人能比拟了。
做为百里无忌亦师亦友的股肱之臣,徐世铭深知,百里无忌护持这批新生代官员的目的。
皇帝步入中年,而当初追随的手下都已经老去。
明国的朝堂迎来了新旧更替的时期。
无论正确与否。百里无忌绝不会再站在老臣这一边,他所需要的是培植新一代的朝臣,以接替自己这一批老臣的位置。
如果老臣是正确的,那么正好激励、鞭挞新臣。
如果老臣是错误的,那么就会成为新臣晋身的垫脚之石。
徐世铭心中无疑是惆怅的,但他能理解百里无忌的心。
从孙光宪突然撒手西去,百里无忌已经明显加快了提拔新人的速度。
徐世铭知道,也许解决了大理国诸事之后,就该是他退隐归田。颐养天年的时候了。
为此,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劝说冯道,修身养性。
冯道历经五朝十一君。早已经是处事圆滑之人,岂会不懂徐世铭的意思。
他从主动归附百里无忌旗下后,就一直夹着尾巴做人,但在兼任金陵学府院令之后,他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了。
学府中的所有学子生员说是天子门生,可又何尝不是他冯道的学生。
冯道虽然没有结党营私的故意。但事实上已经在他的身边围着相当一部分人,冯道终究还是难以自拔地陷入这种朋党格局。
而这种情况自然被徐守仁禀报给了百里无忌。
百里无忌至所以没有立即采取行动。原因是他不急。
百里无忌其实并不十分了解冯道,冯道从郭威代后汉刘知远建立周朝时,投奔百里无忌,属于半路上船的这一种,鉴于其当时已经奉四朝十君,凭此阅历,再则,当时投奔明国的士子文人众多,百里无忌将直接将他放在了丞相的位置上。
百里无忌心中并不认为冯道会有谋反之念,他认为如果冯道想反,当时自己沦陷西域之时,冯道完全可以伙同毋昭裔等人谋反,那样,不但成功的机率会大很多,而且危险性比现在要低不少。
现在的明国,百里无忌的威望达到了巅峰,不但语出成宪,甚至连在朝野,有人敢公然说上一句百里无忌的坏话,都会被明国百姓自发地揍个半死,并扭送见官。
在这种舆论气候下,想反那是自找死路。
所以,百里无忌没有动作,他希望冯道能自省,及时纠正。
结党,哪怕不营私,也是历朝历代被帝王所忌惮的,百里无忌也不例外。
可惜,冯道此时已经不能自拔,太多的人攀附在他的身上,荣辱与共,他已经无法自断胳膊。
而现在被自己的学生针尖对麦芒,这让冯道确实难以下台,最主要的是,攀附在自己身边的这些官员,已经与那些新进官员们对上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何况那些新进官员并非是欲静的树,而是一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冯道数十年“不倒翁”的称号,终究因为颜面,洁身自好了大半辈子,晚节不保。
因为他站错了队。
在朝堂之上,站错队表示着失败,这种失败与人品、道德与关。
只关乎权力。
一旦站错队,轻则丢官罢职,重则身陷囵圄,甚至可能丢掉项上人头。
冯道知道,他一直知道,只是有些事,他无法自制。
因为,这关乎利益。
他冯氏门下数百各行各业、大小官员的利益和身家性命。
段佛音敏锐地察觉到明国朝野的风向,她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宝押向了冯道。
但段佛音显然没有考虑到,她所添的这把火将冯道逼到了困境之中。
段佛音带着段素素出驿馆,进入了丞相府——冯府。
她所要达成的目的,那就是为她自己选择一个靠山,正确地来讲,应该是合作者。(未完待续)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79/9343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