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贞观王侯 > 第39章跳梁小国

第39章跳梁小国


与薛仁贵告别之后,李奇慢慢悠悠地返回武备府,此时府外立着一人,正是薛黑,见李奇到,急忙迎上来。

        “世子,王爷与二位大人正急寻你!”

        找我?

        李奇不敢怠慢,急门入府,大堂之中,老爹与秦叔宝、李靖都已在座上,看三人脸上的忧虑之色,历史上,这一段时间,大唐西境上,闹得最欢的正是吐谷浑,那这样看来,事情很明显了。

        “阿爷,二位伯伯,找我何事,莫不是吐谷浑复反?”

        三人点了点头,对李奇能猜到这件事有些惊讶。

        李靖看向李奇,沉声道:“凉州急报,吐谷浑劫掠凉、兰、廓等州,贼夷势大,边州告急,陛下急令吾与你返京。”

        李奇暗道果然如此,脸上有些忧闷,“看来情况非常不妙,可武备府新立……”

        “秉文信不过老夫吗?你只管回京,我与你阿爷虽不中用了,但一个小小的武备府,自然不在话下,陛下即有诏下,想来业已安排妥当,不必迟疑,可速回京,国事为重。”

        “小子知道了,不知何时出发?”

        李靖站起身来,道:“既是急令,事态定然非比寻常,我二人恐怕得立刻出发。”

        李奇也没有想到,才刚到这里十来天,便又得回京,李世民既然也召自己回京,这次战事他估计也得随军出征。

        才与东阳成婚没有多久,自己便十天有九天不在家,唉,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安宁下来?

        少时,李奇与李靖骑马,身后跟随着百来护卫,在罗艺和秦琼的目视下往长安方向急行而去。

        出河东之境后,人马急行之下,也已经累了,只能先停下来休息片刻。

        李奇走到李靖身旁,他有些担忧,唐灭吐谷浑这一战他虽然很熟悉,却仍然不能免去紧张之感,而且,这一战比灭东/突厥那一战耗费的时间更多。

        “陛下此番既召伯伯入京,想必会委以重任,这一场大战,不知几时才能结束了,伏允也非易与之辈,又是一场苦战。”

        李靖目光如常,望着长安方向,“吐谷浑常掠我边州,或残杀或奴役我大唐百姓,每至一州几如蝗虫,实乃大患,陛下此番即召我还京,是下了剿灭此獠的决心,吾虽已致仕,却不敢怠慢,尽力而为吧。”

        夜间一行人仍顶着刺骨寒风急行,队伍并未停歇扎营,在天蒙蒙亮时,队伍便抵达了长安,城门校尉早已得令,急放李靖、李奇等人入城,没等他们入皇城,半路上,尉迟恭与程知节也骑着马迎了上来,带着二人驱驰入皇宫,看来事态的严重程度,或者说李世民的决心已经超出了预计。

        太极殿,早朝会已开始了许久。

        李奇跟在李靖身后,急急入殿。

        见李靖来到,刚才还沉闷的气氛活跃了很多。

        ……

        吐谷浑之患由来已久,在隋朝前期,吐谷浑的故地几乎全部被划作隋郡,但隋炀帝在后期不干人事,致狼烟四起,内乱不息,隋军已经没有余力去管这些边郡。

        吐谷浑的首领伏允趁着中原大乱收复全部失地。人都是贪婪的,这个伏允也不例外,在隋末唐初几次入寇都占到了便宜之后,这个人的手便开始不受控制地伸长,伸到了大唐的重要边州。

        在其他夷狄连大唐这只老虎的屁股都不敢看的时候,伏允却想拔老虎的牙。拔是拔不动,却也让老虎有些吃痛,更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

        吐谷浑是顽患,从李渊还在位的武德年间,直到现在,吐谷浑仍然时不时与唐朝开战。地盘不大,挑事的心很大,与后世某个国家简直是如出一辙。

        早先的一场大战也是因为吐谷浑袭击兰州,李世民当时只派了段志玄出征,小胜一场将其赶走后,便班师了,才过去几个月,这只惹人厌的老鼠又袭击了凉州,掠走了许多人口,饶是李世民涵养功夫再高,他也忍不了这个心头之患的一再挑衅,正好,唐军已经很久没有打仗,刀枪再不染血,武艺再不杀人,便该生锈和生疏了,索性毕其功于一役,彻底斩除后患。

        “吐谷浑屡犯我境,掠我百姓,又拘留我使者赵德楷,朕曾派遣特使到吐谷浑商讨此事,不愿动刀兵,又传召吐谷浑使者,让特使亲自同他们进行商讨,伏允反轻视于朕,以为我军弱,言语之间,颇多侮慢嘲谑,朕先礼遇如此,却不得善,岂能容此獠,再不动武,必使四夷侧视中原,诸公有何计,可畅言之。”

        龙椅上,李世民很生气,想他自灭东/突厥之后,四海之内,万国来朝,何人敢如此侮辱他这个“天可汗”?小小吐谷浑,安敢如此嚣张跋扈?

        “陛下,吾愿领军出征,若不能扫灭其国,臣自甘辞官归野!”说话者面色蜡黄,正是时任兵部尚书的侯君集,这一战,侯君集不想错过机会,他才从李靖的阴影下走出来,急切地想展现自己的能力,这样才算真正入了陛下的眼。

        上方的李世民不置可否,目光转向李靖,“药师以为该如何?”

        李靖看了侯君集一眼,“陛下,老臣以为侯君集心气浮躁,或可为一道之将,却不能为领全局之帅。靖既已奉诏,甘愿再复为帅。”

        李世民脸上神色稍解,叹息道:“药师此言深合朕心,但再烦劳爱卿远征异国,朕心有不安呐!”

        “陛下何出此言,天下安,则陛下安,陛下安,百姓与老臣亦可安,怎敢言难?”

        “卿之忠心,朕已知晓,”李世民走下玉阶来,握住李靖的手,又望向殿中群臣,“此事既已定,传旨,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兵部尚书侯君集为积石道、刑部尚书李道宗为鄯善道、凉州都督李大亮为且末道、岷州都督李道彦为赤水道、利州刺史高甑生为盐泽道行军总管,诸将皆受行军大总管节度,须尽心协力,扫灭顽贼,护我大唐百姓!”

        “领旨!”

        ……

        十二月,寒风料峭,直钻人衣襟,李奇这次仍然呆在李靖身边,这次他的职位可比上次高了很多,李世民以李靖、侯君集、李道宗、李大亮、李道彦、高甑生等人,再调派突厥和契苾部队作为辅佐,大举讨伐吐谷浑。

        行军,尤其是冬季的行军,尤为艰难,西北风迎面而来,得帅旗猎猎作响,吸一口寒气,胸口能闷痛上大半天,此番调来的几乎都是灭东/突厥时的军队,既使如此,仍然时不时便有军卒或因天寒染了风寒病殁,或因呼吸困难而死去。

        从各处调来姜块熬汤,再让士卒服用之后,这种情况才得到缓解,数日之后,终于没有再出事,李奇才算安下心来。

        这一次的战争,与灭东/突厥一样,都需要速战速决,几年的休养生息下来,国库仍然不够支持唐军打长久相持的战争。

        大军到兰州驻扎下,休整了一番,天刚黑了下来,李靖升帐议事。

        吐谷浑知道李靖复出为帅,又退出唐境,唐军与吐谷浑军互相戒备,却没有一方轻易出动。唐军初至,是为了休整军乏,而吐谷浑不知唐军虚实,李靖威名又太盛,故也不敢来攻,他们想用对付段志玄的办法来拖垮这一支唐军,不得不说,这是最正确的选择。

        双方相持不下,很快时间便到了贞观九年,又一次在外面过了新年。正月,党项一部见唐军不出战,吐谷浑又逼迫得紧,索性直接投降了,又过了两个月,洮州羌族也叛归吐谷浑,还杀死了刺史孔长令。

        早过了新年,吐谷浑似乎忍耐不住,唐军内部也响起了另一种声音,他们认为李靖终究是老了,面对敌军多番挑衅,却一点出军的意思都没有,这不就是怯战吗,还不如让侯将军任大总管,说不定早扫平这吐谷浑了。

        这些话李靖听到了,却只微微一笑,连李奇都搞不懂他在想什么。

        不过,很快,李靖下令高甑生进攻叛乱的羌族,养精蓄锐的唐军在适应了天气之后,轻松取得了胜利,而早先投降的党项也因此脱离了吐谷浑,他们意识到了,唐军与吐谷浑作战,胜败或许不一定,但收拾他们这些小角色,却易如反掌,最重要的是,唐军进攻羌族人时,吐谷浑一点动静都没有,到这时,他们要是还不明白自己只是炮灰,那就真的该死了。

        众人这才明白李靖的高明,当然,先前的那些声音仍然还有。

        李奇眼神不由冷了下来,从一开始,他对侯君集便没有什么好感,忘恩负义之人,不足以入他眼,尤其是窜掇李承乾造反,可真的是可恨,他现在可是李承乾的老师,也就是说,如果以后太子还是走上造反这条死路,他李奇和现在在家中的亲人们,也会受到牵连,那时李世民会怎样对他,不用想也知道,皇权面前,李奇就算是千年不出的圣人,也难逃一死。

        所以,揭发侯君集的谋反顺便阻止李承乾参与进来,就是李奇的第二个小目标……

        又过了一个月,李靖见时机成熟,出兵进攻,李道宗在库山击败了吐谷浑军。伏允见势不妙又使用了对付段志玄的那一招,焚烧草地假逃。

        唐军对此,还真就有些无从下手。

        大帐中,众将有些发愁,想追击吐谷浑,只能用骑兵,现下敌人烧了草地,没有足够的牧草,进行远征是一种冒险。

        “大将军,反正几个月都忍下来了,不如先撤军吧,这样被贼人戏弄,不如先退而养精蓄锐。”

        大半将领都对此点头表示赞同。

        侯君集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但不得不说,能得到李靖的认可,显然是有两把刷子的。

        “唐将军之言不妥,尔言退,敌亦欲我退,如此,吾以为,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敌必定无备,此乃灭吐谷浑之良机,万不可错过。”

        “秉文以为如何?”

        李靖没有回答二人,反而问李奇。

        李奇虽有些厌恶侯君集,但此时自以军事为重,“某认为,侯将军之言有理,颇合奇胜之道,敌必无防备,可取胜。”

        李靖最后采用了侯君集的策略,把部队为成两支,一路由李靖自己和薛万均、李大亮带领进击吐谷浑西北之地,而侯君集和李道宗进击其西南。

        吐谷浑对此并没有防备,两路大军都取得了大捷。唐军补给困难,是相对的,而吐谷浑也有游牧民族都有的缺点,那就是,他们连补给都没有。

        李靖现在才出兵,显然是考虑到了这一层,兵行险,要么大胜要么大败,而兵行其稳,只要大胜,这位老帅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因为大唐耗得起了,他已经不用像贞观三、四年那样用险计。

        伏允只能大败逃走,唐军乘势对吐谷浑形成合围,两路大军迎头并进,逐渐压缩伏允的活动范围,取胜只在旦夕之间。

        不久之后,伏允的儿子伏顺投降,伏允选择了自缢而死,算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吐谷浑举国归附于唐朝。伏顺被封为可汗、西平郡王,吐谷浑成为唐朝属国。

        此役之后,唐军用战争告诉了西北各部族,老虎还是老虎,敢来犯境,便是大唐口中之食。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7374123/160477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