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贞观王侯 > 第48章名灭国

第48章名灭国


李世民想以功臣长孙无忌等十四人为刺史,令世袭,非有大故,无得黜免。也不知道是试探还是真有如此大方。

        这件事最终还是搁置了,先是左庶子于志宁上疏谏争,后面马周又上言:尧舜之父,尚有几个不成器的子嗣,若让功臣之后继任刺史,又令逐代世袭,虽能展现陛下对功臣的恩宠,但从长远来看,对天下有害无益,谁也不敢保证,自己的后代是愚还是明。

        事实证明,确实。

        大唐开国之初名将辈出,后面才到高宗时,将门之后,没有几个不拉胯的,便是李奇,也不敢保证自己与东阳的孩子,未来一定是人中龙凤,虽然这孩子还不知道在哪里。

        长孙无忌等人的拒绝在意料之中,他们看得比谁都要明白。

        李世民最终还是停了世封刺史的事,这种想法,实在很可能是李世民喝酒喝多了之后冒出来的。

        大唐四境安宁,但大唐之外又生出事来,李世民手下的小弟扯起皮来了。

        吐谷浑之西,便是高昌,这个国家,算不上大,但很重要,自汉以来,这里就是中原连通西域诸国的要道。

        李世民的眼光和他之前的几位皇帝一样,就没从这里移开过。自古以来,君王的本职工作之一就开疆拓土,为天下打一个更大的天下,并且不惜为此劳民伤财。而且,他们的目标都大致相同,那就是西域。

        高昌本也在在西域境内,前时还算本分,贞观四年,唐军一月灭国,心惊胆战的西域诸国遣使入朝,高昌也在其中。

        许是见老虎要睡了,国王开始犯起了病,加上西/突厥的挑唆,高昌停止了对唐朝的纳贡,其实李世民也不在乎,弹丸之国,能有啥东西进贡,只要好好当好通道,别惹事就成。

        那时的西域诸国,都要借道高昌入唐朝进贡。

        但此时自己不愿朝贡,也不准别人来,李世民的脸上如何能好看。西域的人,想要来唐廷拜见自己这位天可汗,凭什么必须先请命高昌。

        尤其是高昌与西突厥攻打伊吾国后,伊吾向李世民乞援,而李世民只是颁诏高昌,一番严词诘责,实际上,没多少用,反倒像是变相的放纵。

        李世民也预料到了文字没多大用,马上又召高昌大臣阿史那矩,入都议事。

        高昌国王不肯遣发,自己又不敢入朝,还一再挑战李世民的底线--勾结西突厥,击破焉耆,且号令薛延陀等部落,迫使这些部落臣事高昌。

        这种自立山头的行为,已经踩到了李世民的底线。

        李世民牢记自己是大唐天子,对待番邦,自然是先礼后兵,于是又派时任虞部郎中的李道裕,去其国内问罪状。

        然后便是一段经典的作死语录:“鹰飞天上,雉伏蒿中,猫游堂奥,鼠伏穴间,尚且各自得所。我为一国主,难道不如鸟兽么?”

        就差把“本国王就是要和你对着干”说出来了。

        李世民召开朝会,问朝臣们,自己是不是太仁慈了,结果如何不言自明。

        接下来,就是出兵了。

        李世民想让李奇做主帅,前去佂伐。

        朝中人一半同意,一半不同意,原因就是,李奇用兵太不沉稳,一个字,就是“险”,加上又没执掌过大军,这次攻伐,又是长途奔袭,高昌离长安足足有七千多里,这一路上,万一出了什么变故,李奇不一定能应付得了。

        最后,还是让侯君集做主将、李奇与薛万均副总管,率师出征高昌。副总管这种称谓,李奇实在容易代入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

        这场战争结束得很快,快到无论是才刚到高昌的唐军还是远在长安的皇帝陛下,都没有一点心理准备。

        这次征伐所耗费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了赶路上,李奇领着后军,甚至都没见到敌人的影子,便听前军传信,说高昌国王已死,其子已归降。

        李奇只能感慨。

        不得不说,侯君集在用兵打仗方面,几乎已是李靖之下第一人。

        发往长安的战报,却有那么一点怪异。

        “大军方到,未发一箭,忽高昌国主暴病而亡,其子出降,未费一兵一卒,此战首功当推李奇。”

        李奇觉得,自己只是出来了一趟,日晒风吹大半年,什么也没有做,大军就开始往回走了。

        万里黄沙的大漠,又属实单调无聊,过了不知多久,终于见到前面换了一种颜色,终于回到了大唐境内。

        此一役之后,大唐疆土东至海,西至焉耆,南尽林邑,北抵大漠,皆为州县。凡东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北一万九百一十八里。

        李奇随着侯君集,与一班明显不太高兴的将军班师入都,献俘观德殿,行饮至礼,大酺三日。

        现在的武备府,算是有了点名气,府长已换成了尉迟恭,副府长便是曾与尉迟恭起过冲突的李道宗。

        大殿之上。

        李世民问战战兢兢跪伏在地的两个人道:

        “汝父前时猖狂无礼,因遭暴毙之祸,汝二人何速降?”

        “陛下请饶恕我罪,若早知是松州的将军前来,何敢与天兵相抗,吾父也不会惊惧而亡。”

        人的名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吗?也许有吧。

        该教育的也教育了,李世民对干脆利落主动投降的两兄弟加恩赦宥,其中一个封为左武卫将军,金城郡公,另一个封为右武卫中郎将,天山郡公,总管侯君集以下,赏赍有差。

        当然,属于侯君集的祸事也来了,也许是有人觉得,这位侯尚书的灭国之功来得太过容易,需要加点料,不然就太平淡了。

        李世民照常批阅奏章,然后就看到了一份弹章,内容就是弹劾侯君集“私取珍宝,配没妇女,并未上闻”,治军不严,所以“麾下将士等亦有盗窃罪,君集不自谨饬”,就是暗指侯尚书与这些将士沆瀣一气,所以不能禁止。

        李世民下令,让侯君集自己交代。李奇本以为,这位侯尚书是冤枉的,结果却是,他还真就干过这些事,要不是有人替他说好话,盛怒之下的李世民,可能就要让他回家冷静冷静了。

        当然,怀中抱妹之人,才懒得管朝中那些勾心斗角的龌龊,李奇现在,任重道远。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7374123/160477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