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恶战起兖州受灾 行仁义幽州易主
九疯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博望坡一战,蔡瑁折损了许多人马,好在他及时醒悟,否则很可能全军覆没。
战败的蔡瑁不敢再轻易冒进,他将探马撒出去,生怕再上陈宫的当。
吕布得胜之后心情也好了许多,他对陈宫的态度也变得和缓了不少。
其实陈宫根本对吕布没好感,他投靠吕布的目的就是要对付曹操。
这陈宫本是东郡人士,从小便跟随名士王范学习,他天资聪明,虽然不能过目不忘,却也能问一答十。王范对陈宫十分喜爱,将自己最拿手的本事传授给他。
王范私藏了十五部兵法,是汉初韩信所著。当年韩信与张良合著兵法,后来韩信被吕后所杀,兵书也被刘邦焚毁。
实际刘邦并没有真的焚毁兵书,他也知道那兵书的宝贵之处,于是便用假兵书替换真兵书扔进火堆,至于那真兵书则是藏进皇家书库。
王莽篡汉之后,皇家书库发生火灾,那十几部兵书也被遗失,从此再也没人见到过。
王范不知从什么地方得到这部残缺的兵法,当他细细品味之后,对韩信佩服的五体投地。
王范不敢将兵法视人,只能将他传给自己最得意的门生陈宫。
韩信兵法本来写到十八部,由于流传途径隐秘,加之时间太久,不知不觉搞丢了三部。
虽然只剩下十五部,依然是绝世奇书。韩信活着的时候被称为“国士无双”,他的见识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陈宫见到这十五部兵法之后,不禁欣喜若狂,从此跟随王范刻苦专研。至于其他书籍,则是一概舍弃。
常言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陈宫的聪明才智,配上他的刻苦专研,十三年后,终于学有所成。
黄巾之乱爆发后,陈宫跟随族人组建起地方武装,他的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董卓乱政后,天下振动,陈宫也见到机会,打算趁机做大,就在他踌躇满志的时候,曹操占据了东郡,同时向陈宫抛出橄榄枝,希望他能加入自己的队伍。
陈宫此刻正是春风得意之时,他自觉兵力不在曹操之下,论及军事能力更加不服任何人,于是他拒绝了曹操的邀请。
就在陈宫准备和曹操大干一场的时候,陈宫内部发生了分裂,几个族人不知听了谁的鼓动,毅然决然的带着各自队伍投靠曹操去了。
最让陈宫愤怒的是,就在他和曹仁对峙之时,自家族人竟然突然被判,和曹仁内外夹击,将陈宫杀得大败,几年积攒起来的家业一夜间烟消云散。
陈宫虽然精通军政,对阴谋却不太擅长,他明知道自己被人暗算了,却搞不懂敌人用什么方法策反自己手下的。
无处可去的陈宫很不服气,正巧吕布逃到豫州,这便给陈宫制造了机会,他抓紧时机毛遂自荐,得到了吕布的信任。
吕布得到陈宫简直是如虎添翼,本来并州军便十分勇猛,配上陈宫的计策更是难以应付。
蔡瑁进入南阳两个多月,大小战打十几场,每次都讨不到便宜,连战连败,一路退到了新野。
吕布与蔡瑁的战斗正在焦灼之时,汝南的袁术也对曹操发起了进攻。
袁术的一举一动早在曹操的预料之中,至从他留吕布在南阳驻守,曹操便猜出他的用意。
等袁术大军杀入兖州之后,曹操派大将夏侯渊与于禁两路夹击,将袁术杀得大败。好在纪灵能力出众,他及时整军布阵,这才抵消了曹军的攻势。
袁术出师不利军心受挫,正准备与曹操再战,没想到杨弘传来急报,曹操竟然亲自带兵突袭了汝南,幸亏杨弘应对恰当,才没有被曹操得逞。
袁术的大部分财产都在汝南,他搞不懂曹操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绕道自己背后的,眼下顾家要紧,他立刻便要回师。
阎象赶紧将他拦住“主公不可贸然回师,曹军突袭汝南,人数必然不多,杨弘做事沉稳,定能从容应对,倘若我军回师,曹军必然随后掩杀,若与曹操前后夹击,我军必败,倘若曹军顺势取汝南,我军危矣”
袁术采纳了阎象的建议,幸亏他没有回师,一旦回师后果不堪设想。
当初吕布入南阳的时候,郭嘉便和曹操商定了一条计策,所谓的曹操攻打汝南只是一个诱饵,目的就是逼迫袁术退军,一旦他的军队后撤,郭嘉的一系列连环计随即奏效,到那时不光汝南保不住,只怕连整个豫州都要丢掉,好在阎象及时制止了袁术的错误行为,这才没有造成毁灭性后果。
袁术的钱粮充足,他与曹操打仗不急于取胜,只管托时间,时间越久对他越有利。
曹操根基不深,钱粮都是问题,就算有荀彧全力支持,依然捉襟见肘。
曹操与袁术的战斗一直打了半年多,时间很快来到七月下旬,中原大地突然闹起天灾,接连两个多月没有下雨,随后便起了蝗虫,整个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全部受灾,就连荆州、冀州、扬州都有部分地区遭到波及。
蝗灾过后,庄稼几乎绝收,百姓流离失所,一些老弱无处可去,只能在家等死,一时间兖州各地十室九空饿殍遍野。
九月下旬,兖州开始爆发瘟疫,瘟疫迅速蔓延,很快便蔓延到豫州、青州地界。
袁术见事态紧急,便要退回汝南躲避,阎象道“主公不可,曹操乃主公心腹大患,而今瘟疫横行,兖州钱粮无法接续,兵源更是几近断绝,只需数月,曹操便无法立足”
袁术对阎象的话很不以为然“兖州瘟疫横行,我军亦有染病者,倘若瘟疫进入军营,三军尽毁,谈何占据兖州。蝗灾以使豫州粮草吃紧,若是继续征战,百姓生怨,民不聊生,纵然得到兖州,失了民心,如何治理”
阎象道“瘟疫之事不难,主公只需将营外坚壁清野,令军士百人一队,分割驻扎,彼此不得随意走动,纵有士兵染病,也不会扩散:至于军粮之事更无需担忧,扬州乃富足之地,有扬州富户支撑,豫州尚可支撑,只等曹操退去,主公便可统领三州之地,放眼天下何人能比”
袁术低头想了想,依然拿不定主意。
经过几天的思考,袁术最终还是回军了,这几天的时间里,不断有谋士向袁术谏言:兖州瘟疫横行,主公身份尊贵,不可涉险。
袁术本就怕死,虽然他知道阎象说得没错,但是恐惧终究战胜了理智,他还是被瘟疫吓跑了。
袁军退走之后,曹操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如今他的军中粮草几乎断绝,近期的军粮都是人肉惨杂野菜,只要袁术再坚持一个月,曹操只能舍弃兖州投靠袁绍去了。
兖州战事刚刚停歇,幽州又发生了冲突,幽州牧刘虞不知哪根神经搭错了,竟然聚集十万大军,要讨伐公孙瓒。
刘虞与公孙瓒交恶已久,刘虞是幽州牧,执掌幽州钱粮,每年都要向公孙瓒拨款,毕竟白马义从是国之重器,军中的用度理当由国家承担。
由于幽州是苦寒之地,每月进项不多,很难负担白马义从的消耗,以前灵帝在位时,会从各州拨钱粮过来,董卓当政初期,也有资金入账。至从联军讨伐董卓之后,便再也没人资助幽州了。
为了安抚公孙瓒,袁绍本来还会资助一些粮食,至从公孙越南下之后,冀州的资助也断了。
公孙瓒缺钱少粮,必然会找刘虞索要。刘虞对公孙瓒不满,故意拖延,致使二人之间矛盾越来越大。
刘虞当幽州牧以来一直推行仁政,他不喜欢打打杀杀,更反对公孙瓒那样动不动就屠村屠城,他坚信仁义必定战胜残暴。
近段时间,公孙瓒因为军中缺钱,故此袭击了乌桓的一个小部落,偏偏那个部落受到刘虞的庇佑,部落头领私下没少给刘虞送钱,俩人关系十分密切。
刘虞认为公孙瓒嗜杀成性,已成幽州祸害,如果不尽早除掉,将会后患无穷。
为了消灭公孙瓒,刘虞暗中集结了许多人马,打算寻找机会突袭右北平。
时机很快出现,不久前,辽西境内出现大批叛军,那里是公孙瓒的马场所在地,他立刻带着人赶去了辽西。
刘虞见时机已到,立刻点兵出战。
刘虞觉得自己是仁义之师,必然可以战胜公孙瓒这个残暴不仁的家伙,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像公孙瓒这种人,除去他的爪牙之外,根本不应该有人愿意追随他。
刘虞的仁义大军一口气杀过了渔阳,刚刚进入右北平地界,就与公孙瓒的队伍遭遇了。
原来有人暗中传信给公孙瓒,将刘虞的动向告诉给他,这才让他及时返回右北平。
两只军队在右北平境内展开厮杀。刘虞的军队很多都是新招募的壮丁,这些人根本没打过仗,他们见到敌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害怕,一旦敌人冲上来,他们就用手中长戟乱戳,生怕被人家近身:一旦对方被他刺伤,他们就会手抖:一旦敌人冲到跟前,他们就会后退:一旦有人后退,他们就跟着跑。
面对这些如惊弓之鸟般的壮丁,公孙瓒的军队简直是杀神一般,他们经过无数次战争洗礼,早就从恐惧变成了麻木,这些麻木的士兵渐渐从杀人中寻到快感,他们看到血就兴奋,听到惨叫就高兴,眼前的壮丁成了他们发泄的工具。
眼见着壮丁一排一排的倒下去,刘虞束手无策,只能让身边人大声念诵讨逆文,用来激励士兵。
这讨逆文是刘虞在出兵之前用来鼓舞士气的,他请幽州名士执笔,经多次删改,终于得到这篇慷慨激昂的讨逆文书。
临出征之前,他亲自拿着讨逆文书,对着千军万马高声吟诵,声音慷慨激昂催人泪下,虽然士兵们一脸茫然,刘虞却认为他们那是悲愤的表现。
当刘虞发现战场上的士兵毫无斗志,历时想起了他精心准备的讨逆文书,他觉得士兵们对公孙瓒的罪行不够了解,正义感没有被激发出来,于是便叫十几个大嗓门对着士兵吟诵讨逆文。
士兵的吟诵和战鼓声、惨叫声、喊杀声混在一起,听的人头昏脑涨,搞得战场如同菜市场一般热闹。
大将鲜于辅看出大势已去,请求刘虞赶快撤军,再要拖延下去,只怕会全军覆没。
刘虞不服气,他叫人将三面“仁义”大旗送到最显眼的位置,坚决要让仁义照亮整个战场。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刘虞的仁义没发挥任何作用,眼见着公孙越的队伍已经杀到刘虞军后方,刘虞的士卒望风而逃,只剩下几千精锐护着刘虞指挥作战。
鲜于辅自知再也不敢拖延下去了,他叫人强架着刘虞退出战场,落荒而逃。
骑术精湛的白马义从将刘虞军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刘虞骑着战马拼命地跑,越跑越快,渐渐周围只剩下他一人,他漫无目的的朝前跑,不知不觉跑进山里去了,从此再也没人见到过刘虞,也不知是死了还是没脸见人躲起来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6525954/7788833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