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地标磨基山(19)
宜昌石头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宜昌地标磨基山(19)
宜昌的第一次腾飞借力于长江葛洲坝工程的兴建,于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有了固若金汤的护岸大堤,然后又在1984年,在滨江公园里建成了双亭广场、镇江阁等一批景点。本世纪初的2001年,为了配合沿江景观改造,有关部门投入资金对那座酷似滕王阁、却被批评说没有地方特色、重建的镇江阁进行亮化,在双亭广场增设了礼花灯、轮廓灯及射灯,并在沿江护栏处增设一排景观灯,便使得沿江一线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线,也就被吹嘘成万里长江第一园。笔者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新一轮的改造提档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沿江大道是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展开、为了进行城市交通格局的改变而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建的。最初的沿江大道是由原来的板桥河街、环城西路、尔雅街、南门外正街、滨江路、大公路、复兴路这些街道连通延伸而成。其中,板桥河街、南门外正街大约在清末就已经形成,镇川门至一马路段形成于宜昌开埠以后,而随着宜昌码头的下移,上世纪20年代就已经有大公路和复兴路的形成。
新建的沿江大道向西一直延伸到葛洲坝公园,向东先是延伸到九码头、长航客运站,后又一直延伸到白沙路,成为继夷陵大道(原来的汉宜路)、东山大道之后的又一条城市重要干线,不过,沿江大道沿线的景色无疑是宜昌道路之最美。所以本文第十七小节就以2010年沿江大道的一幅照片做插图,上面既有标志性古建筑天然塔,又有自然地标磨基山,加上还有道旁的虹桥国际公寓的塔楼,古往今来自然就相得益彰。
看过一篇文章,专说难与易,其中就有:隔山容易隔水难,上山容易下山难;看花容易绣花难,说来容易做来难;居家容易出门难,治病容易防病难;成家容易当家难,奢华容易节俭难;做事容易做人难,修业容易修身难;交友容易交心难,同甘容易共苦难;知人容易知己难,扬长容易避短难;为官容易尽责难,正人容易正己难等言语,读来似乎有些意思。
说来也是,长江既是靠水吃水的一个金饭碗,也是隔断江南江北的一条隔离带。从宜昌成为川东鄂西的过载码头以来,江南人一直用各种水上交通运输工具试图拉近与江北主城区的联系却总是不得如意。江南的第一次脱茧成蝶是那座建在北山坡上与磨基山脚之间的夷陵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在2001年底实现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江南江北第一次冲破地理樊篱,联系在一起;第二次凤凰涅槃则是夷陵长江大桥在2011年取消过桥收费,江南江北真正变成通途。现在正在运作的宜昌现代化特大城市建设的梦想就使得江南成了开发热土,虽然是投资拉动型的,可有总比原来的无不知要强多少倍。
有人发微博贴出照片,说是见一名身穿白色上衣的男子站在夷陵长江大桥的人行道上,将手中的鱼竿伸向江中,垂钓者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鱼线。于是网络上一片哗然。有人惊叹:“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这么高,要好长的鱼线啊!看得见鱼漂吗?就算钓到鱼了能拉起来吗?”这还真的是个问题,不过,人家垂钓者也许和姜太公一样,钓的是一种心境,愿者上钩嘛。只是笔者在本文第十八小节选用的照片却是一个农妇挑着一担绿油油的新鲜蔬菜走在夷陵长江大桥上,这就证明,这座城区的第一座大桥的建成不仅使得江北的市民有了个登高望远的去处,也是对江南菜农最实实在在的福祉,很值得大书特书。
因为有了那冲出西陵峡、浩浩荡荡一路东去的一江碧水,有了那水泥预制块砌垒而成的护岸工程,有了那车在风景中游动的沿江大道,有了那人在画中游的滨江公园,也因为有了那没有武汉长江大桥雄伟、但显得轻巧新颖,有一股清新秀丽之感的夷陵长江大桥,再加上高耸入云的磨基山和山顶的电视差转站的铁塔,宜昌的夜晚就和本文的第十九小节选用的照片那么美;
在所有的照片中,我最喜欢的还是本文第一小节选用的那张金色相框的照片,如果设身处地站在那个巨大的相框前,就会发现那就是中国建筑最擅长的借景,也有移步景动的绝妙之处。本文的第二十小节选用的是本世纪初站在江北滨江公园双亭广场拍的一张宜昌江景,江北的码头、横跨大江的夷陵长江大桥和江南的磨基山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而最后第二十一小节选用的照片,则是站在那座沟通城区与江南的大桥上拍摄的磨基山的雄姿,配上一江春水和蓝天白云,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6521321/161524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