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印象宜昌 > 宜昌宗教面面观(57)

宜昌宗教面面观(57)


宜昌宗教面面观(57)

        五十七、古佛寺的前身(上)

        对于古佛寺的来历,说得最全、最真实的莫过于陈大厚写于1983年的那篇《古佛寺的由来》,人家可是古佛寺的缔造者陈汉卿的儿子,根根底底都知道。

        陈大厚家“历代经商,以柴炭为业,‘茂盛恒柴炭行’的牌头在当时颇有些名气,父亲(陈汉卿)开设的行址在距通惠路(解放路)和陶朱路(陶珠路)不远的老三条街(光前街附近的源发里、吉庆里、美华里),也就是原‘广东会馆(后来的市幼儿园)’的旧址。自建院落,堆积柴炭。根据父亲的说法是托神庇护,那时的生意也确实特别兴隆。”

        陈汉卿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属于带发修行的居士,家里设有佛堂,“闲暇之余,常邀集道友,自备斋食,讲经说法,燃香参拜。”据说,1926年,陈汉卿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东门双堰塘三圣宫有尊如来古佛,由于庙殿年久失修,风飘雨打,佛身腐坏,过着凄苦的日子,所以向他求救。于是,陈汉卿在第二天邀约几位道友,去到东门的三圣官,走进宫门查看,果然有尊如来古佛,满身尘垢,形象模糊,头部、面部、胸背等处出现腐烂。

        当即请了几个“力人(挑夫)”带着绳子和杠子,将那尊古佛抬到自己的商号茂盛恒柴炭行,在院子里腾出一个地方,搭起临时佛堂,将如来佛供在里面。并从各地聘来能工巧匠,按照如来古佛原有的造型,日以继夜地精雕细琢。不多久,“老佛爷焕然一新,周身金光闪闪,庄严肃穆,令人生敬,已非昔日那副可怜的尴尬尊容可比了。”

        不管是虔诚向佛也好,还是借机敛财也罢,反正当时的宜昌的绝大多数民众的宗教信仰非释即道,也有释道不分的,所以,和陈大厚的文章里所说的一样:“当这尊老佛爷移位装饰一新后,通惠路、陶朱路一带,善男信女络绎不绝,捧着神香、红烛、鞭炮、贡果等迷信物品,熙熙攘攘,蜂拥似的前来朝香拜佛。道路两侧各日杂商店,纷纷设立专柜,大量供应祭神用品,生财有道,生意空前。”

        据说,那尊古佛灵验得很,香灰、木屑、供水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这下一传十十传百,奔走相告,全城轰动,几乎达到疯狂程度。据陈大厚对当时火爆一时的情景描述:“佛像面前烟雾腾腾,香插如林,匍匐参拜者密密层层,数也数不清。病愈的患者感恩戴德,送来大量的金匾、木匾、红绸、红布、香油、檀香、贡果等等。其中仅以大小不等的木匾来说,数量之大,拼接起来,可搭成数百平米的房间;积存的鞭炮,过三个春节任凭放也放不完。至于善男信女们投进钱柜中的香火钱,更难以计数。”

        费孝通曾经指出:“中国民间的鬼神信仰带有很强的功利色彩,甚至可以说,鬼神队伍从初创到发展,都抹不去功利主义的影子。人们对鬼神烧香磕头,大多带着明确的目的。”宜昌民众对菩萨的崇拜同样如此。那尊古佛不管究竟是不是“有求必应”,还是“叩之则灵”,反正就被戴上了“灵菩萨”的桂冠,影响越来越大,因为各种需求前来烧香拜佛的源源不断,既然都很虔诚,自然就会钱财滚滚而来。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6521321/161521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