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反杀贤妻良母系统 > 第32章 西戎再犯

第32章 西戎再犯


郑王后宫这几年过的十分热闹,不仅姐姐妹妹凑一窝争宠,连孩子也一串串的生了下来,郑王每次从前朝回到后宫都有点头疼。

        特别是小孩子跌跌撞撞学走路的时候根本听不懂人话,性格娇纵一点的,稍微不如意,不论侍女嬷嬷怎么哄都是扯开嗓子哭,哭的人耳朵疼。

        但当美人娇声软语抱着他的手臂,这种头疼又转化成了男人被女人追捧时的得意。

        前朝有可用之人,虽然他也不得不分了一点权出去,但像当初大臣世家联合起来逼他立后的事情再也不会有了。

        后宫也说的过去,热热闹闹的,孩子越来越多,郑王不期然想到,从握瑜夫人安静后,宫里再也没人死了,他的王后很善良、很安静,如果她一直这么安静下去,郑王不介意她一直当王后。

        虽然握瑜夫人受了委屈,但其实这副场景更合他的意。

        不过他这种幸福生活没过多久,在某天清晨被一队浑身是血和汗的士兵打破了。

        “你说西戎来犯?”徐智清让人收起箭靶,吱吱端着热水过来要为她擦拭脖颈,徐智清自己接了过来要人继续说。

        她刚住到石头殿的时候侍女们还觉得郑王侮辱人,但住的时间越久她越喜欢,放眼整个王宫还有哪里有这么宽广的大殿能用来做靶场呢?

        而且在宫殿里也不担心有人看见。

        接田昉命令来为她传信的是郑国本地的一位青年,徐智清也不知道田昉用了什么手段能把人收服,但郑国人的身份明显不会惹来郑王忌惮。

        郑王现在已经初步完成了收拢国内势力的任务,已经干完了他老子没做到的事,当大王时间越长,脾气越大,他们都要小心的避开他。

        青年说:“是,青城来报,戎兵东来,已经攻开好几座城池,烧杀抢掠无所不做……一派人间惨象。”

        徐智清问他:“什么时候的事?”

        青年:“秋天,戎民不善种植,国中土地贫瘠,一到秋天就没什么吃的了。”他顿了一下还是说:“齐王未宣令停战之前,此为常事。”

        秋天,现在已经是冬天了。

        还在打吗?

        西戎王想干什么?

        徐智清要他回去叮嘱田昉不要轻举妄动,自己回到书室让侍女帮忙找卷宗。

        这个书室还是郑王这几年发威,徐智清想避开他的锋芒才着手建造的,里面收录了很多书,有田家带来的、沈昌平带来的,甚至还有孟家的,来了郑国之后书库再次填充,分门别类的一堆放,也能占好大的位置。

        侍女一边咳嗽一边扫去书简上的浮尘,还说:“殿下,你怎么突然要看这里的书?”

        徐智清问:“要你们照顾书,是谁偷懒了?活该。”

        找到相关卷宗已经是下午了,这份卷宗实际上更像徐晋鹏的自传,上面详细记载了从他祖父徐鸿云到战神徐晋鹏出征打仗以来的各种功绩。

        没错,这份个人自传就是这么臭这么长,把徐家历代有名的人物都编了进去,最后用一句“天下灵秀之气尽在徐氏”作为结尾。

        是一份很标准的颂圣书。

        在现在这种“耻言战争”的氛围下,这是能找到的记载最全的战争史了。

        前言是:很久很久以前,天子手中还有军权,还没嗝屁,他十分温柔、宽容,对待蛮夷之地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兄弟,每年只需要他们进贡自己的特产、美人、钱就可以保平安。

        这种幸福而又停滞的日子过了很长时间。

        像齐国、郑国这种国中国越来越多后,天子的威名逐渐减退,刚开始蛮夷只是减少送到皇宫的贡品,慢慢就是断供,酝酿几百年后终于借着一次全境饥荒的机会,战争打响了。

        初步战场就在郑国的西北部,那时候那里还是跟郑王一起自立为王的好兄弟陈国的地盘,西戎王一打,陈国就去求天子派兵,天子那时候只剩个空壳,一代代都是被各个子国供养起来的米虫,根本不管这些事。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其他子国包括齐国在内也没管,就让陈国自己打。

        等到陈国国破后,郑国作为接壤国直面西戎这才开始慌了,好在其他子国感到危机,大家一起联合起来,给战争最前线送粮送人,战争激烈的时候就多送一点,战争少的时候就少送一点,勉强吊住几个前线阵地国家的命。

        这一段就被他们记载为“太平盛世”,说西来的商人很多很多,天下异物尽显。

        但那一代天子是个烈性人,知道自己失去近半领地、救国无望后,吞金自尽。

        天子这个天下一统的精神寄托一死,遮羞布再大也挡不住了,史官在这一段开始多次提及灭国。

        打到最后齐国自己都成前线了,这时候终于出现一个徐鸿运救命,勉强维持住了仅剩的河山边境,然后就是徐晋鹏出世,收复了一点失地。

        徐智清读到这里已经能明白他们对戎狄的恐惧了,这么漫长的战争史中,只有齐国徐氏可以说赢得了一场胜利,他们原本以为可以借由徐氏余光恢复太平,但没想到梦碎的这么快。

        现在距离徐晋鹏登基只过去了十年。

        郑王给徐氏公主下马威的时候也没想到会这么快吧?

        他会怎么办?

        自己出兵扬大王威名?

        还是过来求自己这个王后跟齐国联络请求支援?

        徐智清等了一段时间,直到这个冬天过完也没听到郑王出兵迎敌的消息。

        冬至来临时,国中甚至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祭祀,喜气洋洋、歌舞升平。

        田昉说那队报信的士兵都死了。

        很好,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问题的那个人。

        好在西戎王也算给人面子,冬天真的没打仗,不过徐智清估计是因为那边下雪了,据孟旬阳说那里的雪一夜间就能堆到人的腰窝,现在打仗是不是傻?

        他们应该是抢够吃的开始猫冬了。

        徐智清想:要是郑王这时候醒悟也不晚,哪怕通知守城将士布置一番呢?

        战争打响对她来说是个争权的好机会,——一打起来郑国不说仰仗至少也要讨好她这个王后了。

        这样总比她自己蛰伏积蓄力量准备杀了郑王强。

        但郑王一直都在沉默,等到第二年春天,冰雪消融,人强马壮,西戎一股士气直接打到了距桃邑一百多里外的城池,流民哭声震天,一路南逃一路哭。

        还有人把此景编纂成诗歌传唱,直到桃邑每个人都为流民伤心,郑王这才在朝上知道了战争的消息,掩面自责哭泣。

        郑王连哭三天,不断有人进宫求见王后,要她为大王分忧,齐国徐氏不是很能打吗?现在女婿有难,你能不伸手帮忙?

        传信的青年再次混在求见王后的人中进来,说田昉跟沈昌平的大门都被堵死了,每天都有郑人上门哭泣,求齐国出兵救郑人与水火之中。

        他们长时间的不到回应,甚至说出要把徐氏公主全都绑到前线,看徐晋鹏去不去救这种话。

        青年听到都气的发抖,但又真怕出现这样的场景,一时真的毫无办法。

        嫁出去的公主都是被人拿捏的,无论她的母国强不强大。

        难怪老郑王要杀死所有王室的公主。

        国中声音越来越大,连徐智清身边的侍女都开始紧张,一边说:“他们敢!要是动殿下一根手指头,齐国定不会放过他们!”

        一边要阿牛加强防卫,阿乳再次搬到石头殿,就连这几年一直沉默着审时度势讨好郑王的小溪,都带着宫女住了进来。

        徐智清见过青年的当晚,在石头殿摆宴请大王过来,郑王太伤心没来。

        第二天依旧没来,他们都劝徐智清,“大王正在伤心,你要主动去找他,男人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他这个时候最需要你。”

        徐智清深受感动、感激涕零,然后还是照旧摆宴。

        她连着摆了半个月流水宴,郑王不来就把食物分发下去,到点准时熄灯睡觉,不管外人怎么焦躁,她都稳的很。

        摆宴第十六天,郑王来了。

        徐智清当着他的面说:“妾愿为大王分忧。”

        起居官激动的挥洒笔墨,一再夸赞王后的深明大义。

        郑王叹息:“王后至纯至善。”

        但徐智清说:“大王,远水解不了近渴,家书再快也跑不过戎兵,你看外面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百姓日夜期盼着大王能救他们于水火之中。”

        郑王:“我知,可……”

        徐智清没有给他说话的机会:“大王登基后一切行动皆有章法,国内世家尽皆俯首,乃千古明君,面对西戎来犯肯定留有后招,但妾还是要代大臣进言,不可苦等齐国救援,西戎兵临城下,再不可怜惜余力,速速还击才能得一线生机。”

        这是指着郑王鼻子说他胆小、吃软饭了。

        郑王脸色阴沉,郑王挥袖欲怒,郑王大步流星走出石头殿。

        徐智清却对起居官叹道:“我王如幼儿,胆小可怜。”

        起居官闻言瞪大双眼,想跟着郑王一起溜,但侍卫迅速关上大门,只能在侍卫刀剑寒光示意下咬牙写了上去。

        第二天一上朝,田昉就抱着郑王的腿大声嚎哭,说他鼠目寸光误会大王了,大王是不世明君,爱民如子,还说不管怎样都要从齐国逼来粮草助郑王一臂之力,愿为明君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沈昌平实在拉不下脸,就在一边磕头掩面哭泣,想借机放齐国的血,你小子还嫩着呢,真当自己能做王后的主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6320283/1622493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