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代奋斗杂记 > 第57章 十二年后(晋.江首发)

第57章 十二年后(晋.江首发)


十二年后。

        这中间发生了很多事儿,从小看着石媖长大的奶奶石孙氏已经入土,她家的“百味小食”生意也越做越好,靠着持续性的推出各种新菜品,俨然已经成了县城里的领头羊,自然,在这种背景下石媖她们也是挣了不少钱的。

        这期间有几年的夏天天气炎热异常,民间不断有谁家的小姑娘因为裹脚而感染致死的,这种情况越来越多,上报到朝廷,上面派人到民间视察,才发现这种情况。

        民间裹脚之风原本就是由上层小姐传到下面的,可大户人家小姐也金贵,平常处处有人照顾,后面有孩子对于裹脚之事不感兴趣,家里也就不勉强。

        传到了民间却不然:老百姓辛苦,农村无论男女,小娃娃只要会走路了就要下地干活,薅草放牛,喂鸡喂鸭,洗衣做饭,没有不干的,在这种情况下,农人却非要附庸上层,让女娃娃多受那么多罪,大多老百姓对于“讲卫生”的意识不足,周围环境也达不到要求,这种情况下,天愈炎热,女娃娃的双脚就成了滋养各种细菌的温床,最终引发炎症感染。

        更有甚者,直至脚板流脓生肉虫。

        可怜天下父母心,又不是所有人都重男轻女,闺女也是娘身上掉下来的一块儿肉,也是从小被人一点一点看着照顾大的。

        有那因为裹脚而失去姑娘的大人,其中有母亲,爷爷,奶奶……

        因为不能接受这种结果,最后郁结于心而去的也有,精神失常的也有。

        此种环境下,搞得民间议论流言纷纷。

        上面派下来的医官回去后向上如实禀报,宫里的那位大受震惊,传下旨来以后禁止民间这种行为。

        有执拗不听者,坐牢罚款,各处需严行此令。

        因着裹脚之风已经在民间流传了好几辈人,即使各个县城里的衙差跟村里的里正都基本上都大费周章、挨家挨户地宣传了,可非有那不信邪的婆婆让自家孙女裹脚,结果这边还没裹上,那边有心疼自家姑娘的儿子已经去县城里报官了。

        亲儿子自己去报官举报老娘,这事儿新鲜,一时之间倒传的各处都是,说是那衙门来人见老太太年事已高,就让掏些银钱充作罚款便算了,老太太耍赖不拿,那两个过来的衙差便抓了院子里的几个大公鸡回去交差,老太太拦没拦住,一时成为邻里之间的笑谈。

        这事儿就发生在石媖娘家庄子旁边的村里,石媖回娘家时,她娘石钱氏就着这事儿好好地跟她说了一番,最后又忆起她小时候才一点点大的时候就能死活闹着不裹脚的事儿,颇为感慨一番,倒是得出了“媖丫头从小脾气就倔”的结论。

        石媖只是摇摇头,并不反驳,当时她只是面上看着很小而已。

        对于上面新出来的规定,石媖自是举双手赞同的。

        裹脚之风兴盛多年,沉疴宿疾,短时间内难以除去,连着几年上上下下衙门官差各处忙活,才让民间百姓对于这事儿不再那么热衷。

        这时,“木兰书院”里那“禁止入本院学生裹脚”的要求便再没有旁人说些风凉话了。

        这也让里面的一百多号学生或出去玩,或回家休假的时候省心了不少。

        是的,十多年的时间里,书院里的学生又增加好多,其中有上到一半被喊回家去的,还有其它种种原因,最后截止到当前,书院里还有一百多个平日里在这处上学的学生。

        今年是第十二个年头,也是石媖所收的第一批四个学生毕业的年头。

        吴悦自不用说,石媖是她家长,吴李氏跟吴章又是处处都听她的,孩子自己也想上学,所以吴悦就顺顺当当地完成了学业,赵如花跟她一处也把书给读完了。当时第一批总共四位学生,剩下的两个学生韩杏和陈梅芳又跟书院签了协议,并不收她们的学费,她们的家长当时也下了决心要让孩子过来上学,是以期间也并没有发生什么为难的事情。

        第一届只有四个学生,石媖还能带的过来,第二届往后渐渐地就有更多人知道了“木兰书院”的名声,送来的学生也多了起来,这时候石媖就有点吃力了,不同届的学生要学的内容不同,忙不过来的时候石媖也会让石兰花过来凑数,教教刚来的学生认些基础字,后来干脆就把她给留在书院帮忙了。

        等到吴悦她们第一届的学生上了几年学后,石媖又让她们以大带小,帮忙分担些教学任务。

        石媖教的严格,但并不沉闷死板,往往会结合实际让学生更多参与进来,是以她们的学习效率很高,以大带小首先是缓解了书院里的教师资源的压力,再一个可以让这些大一点的学生更加有责任心,况且,其中有几个将来学成后也是要在她们书院当夫子的,在不影响她们学习计划的前提下,也能够让她们提前适应熟悉这种环境。

        不过有得就有失,让韩杏她们带小学生,必然会影响到她们自己私下的玩耍休息时间,因为她们事实上还没有到学成出师的时候,所以她们目前还没有这个义务帮忙,为此石媖特意征求她们的意见,如果愿意帮忙带学生的话,会相应地给她们一些工资作为报酬。

        这部分报酬按照她们带的学生个数、辅导质量等等来给,全凭她们自愿。

        事实上,这对于韩杏这样的单亲家庭来说完全是意外之喜:虽然书院已经免去了她的所有费用,甚至还管她中午一顿饭,但是由于家里只有她母亲齐小琴一个人做些杂活挣钱,只能是够勉强维持她家的日常生活。

        因此韩杏在听了石媖跟她们商量过这事后,当天晚上放学后就缠着石媖去问详细情况,石媖当时故意卖了个关子,就是不说,看着韩杏急了,那少年老成的脸上终于有了应该属于她这个年纪的小孩模样,才笑眯眯地告诉她,以她的能力一个月可以给她发多少工钱。

        二两银子。

        韩杏当时就有点不敢相信——她娘每日里起早贪黑,辛苦做活一个月也不过是几百文而已。

        石媖没吭声,这姑娘当时才来的时候,石媖就感觉到了她非同常人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事实果然如此,每每课上所讲的知识,韩杏总是能最先领会,甚至可以做到举一反三,她又勤奋好学,很是刻苦,没过多长时间,有一次在课堂上石媖就被她给问住了。

        石媖现在还能回想起那时的场景:她当时只觉得课上有十几双黑漆漆的,亮晶晶的,求知若渴的眼睛在盯着自己。

        好吧,其实她们都还是半大不大的孩子,韩杏问的石媖当时都答不上来,这些孩子也不一定能听得懂。不过石媖心虚啊,还好当时外面有家长过来找学生,一打岔石媖先给蒙混了过去,等到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的时间,石媖趁此机会又回自己的书房里翻东找西,最后才解了韩杏的惑。

        至此之后,石媖备课再不敢大意,每每教案上必有密密麻麻的详细备注,而且随着教学的深入,石媖发现自己对于一些东西也是一知半解,在上课过程中面对学生的提问越来越感到有些吃力。

        当时石媖身边就属她的知识最高了,也无人可请教,去问县城里的其它学堂的夫子,人家一听她就是那个“伤风败俗”的书院的院长,连见她都不愿意见,后来石媖又想起了从前应姑娘时,她娘家村里那个教她的娄修文娄先生。

        人家娄先生可是考上过秀才的,且是信奉“有教无类”的教学准则,石媖以为自己找到了救星,激动的当天就回娘家一问,才知道人家前几年就从村里搬走了,现在村里的先生是当时跟石媖一块上学的一个同窗在教,这个同窗石媖知道,学问并没有比她高到哪里去,当然也就没有考上秀才,所以说是当教书先生,其实他的资格是不够的,不过村里还有好些娃娃,多少能教些字,聊胜于无。

        没有更好的办法,石媖只能努力提升自己,等到一天教学结束,洗漱完后,她往往还要再在书房里待上一个多时辰,以此来应对第二日的教学计划。

        所谓教学相长,大抵如此。

        当然,如此一来,石媖对于自家里的投入相应地就少些了,后来还是一次她婆婆吴李氏在饭桌上不住咳嗽,石媖一问,她家二闺女吴乐抢着回答道说“奶奶都已经咳嗽四五天了”,石媖才反应过来自己打从创办书院以后,她对于自己的小家便多有疏忽。

        意识到了这个事实,石媖觉得嘴里的饭也没了什么味道。

        吴章看出来了石媖的异常,就在笑着对她说已经带着娘去看过大夫了,最后说是没什么大事儿,只是最近换季了,天气变化无常导致的。

        虽然没人说她什么,可正因为这样,无声胜有声,石媖心里就更难过自责了起来,以后尽管还是大部分心思都还在“木兰书院”这边,但她也会分出心神来去跟家里人相处,比如说各个大人小孩的生辰,各个节日,甚至于从来没过过的属于情人之间的七夕节,从那以后石媖也给安排了起来。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6111427/148379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