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 第二百三十八章 廷推结果,两个新侍郎

第二百三十八章 廷推结果,两个新侍郎


  关鹏差点闪了老腰,瞪了他一眼后才道:“这事好说,但这次廷推你不能再出变数了!”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孙大人也知道适可而止,一个劲儿赔笑点头。

  不只是他们这,其他大臣也忙着进行最后的交易。

  拉票活动早在前几天就基本完成的差不多了,现在的交流只不过是大家有枣没枣打两杆子,要是能拉到人就是惊喜,没有也无所谓。

  “高大人,并非本官推脱,而是早已经答应了别人啊~”

  高勋眉头微微皱起,望着眼前这人:“何不再考虑考虑?你将这一票送给……宰相大人,也不过是锦上添花而已,就算他的人当选侍郎,也不一定多么感激你。”

  “但若大人将这一票投给我们的人,此乃雪中送炭,无论时候能不能当选,本官和蔡大人都会记着这个人情。”

  “高大人言重了,要是能帮上诸位,本官定义不容辞。”

  在朝中混的没人是傻子,这官员打了个哈哈,无奈地道:“只可惜本官也欠着那位大人的人情,这次是不能帮你们了。”

  直到现在他还是没承认,另一边是宰相大人。

  高勋轻轻点了点头,也没再说什么,而是转身就去了别处。

  今天来参加的廷推的官员们一共有二十四个,如果再加上不在京城的和珅、严嵩,身在贡院中的主副考官和主副知贡举,京城中超过三品的文官共有三十个。

  就是在场的这些人掌控着整个大乾的兴衰。

  此外,今天的廷推也有武将列席。

  武将们选官并没有廷推这么一说,他们要么靠着战功晋升,要么就是世袭,而且文官们一直在排斥武官,按理说他们是不愿意让这些“大老粗”们参与这种内部活动。

  但没办法,形势比人强,即便是武官们也不得不承认武官们拥有的强大实力。

  实力带来影响力,所以这种活动中还是来了三个武官首领,李渊、杨坚和赵匡胤。

  只不过他们和文官也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这三人都是坐在另一边不吭声,至于他们要把票投给谁……大家谁也不清楚。

  距离卯时越来越近,这里的位置也坐的越来越满,直到最后秦桧和蔡京到来。

  人齐了。

  吏部左侍郎王亶望站起身来,环视了一遭朝房里的群臣。

  “既然诸位大人都来了,那就开始吧。”

  负责统计的吏部文选司郎中站起身来,拿着一张大大的朱纸贴在了前方的木板上。

  随后又以墨笔在其上划分了三个区域,分别在最上方写上了主推、陪推、陪推。

  “诸位大人,今日共有礼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两职出缺,首先推选礼部右侍郎,候选人有刑部右侍郎高勋大人、太仆寺卿陈光大人……”

  从正三品、从三品一直到正四品,最后还混进去一个正五品的刑部郎中蔡卞,这就是本次会推礼部侍郎的所有候选人。

  虽然参与廷推的这些人都知道了人选,但文选司郎中还是念完了一遍,随后才道:“廷推开始,请诸位大人按次序上前。”

  走完程序的郎中坐回侧方,随后就有一个个官员按次序上前。

  这个次序并非是品级大的先上,而是品级小的先上。

  最先走上前的是正三品的京兆伊王缙,他来到前方,拿起笔在主推下方写下了蔡卞的名字,随后又在两个陪推下面写下了高勋、吴满江的名字,这才转身离去。

  在他之后,一个又一个身着绯袍、气度不凡的官员默默上前投票,整个过程沉默、简洁,却格外的有力。

  没人会在这种场合下闲聊,大家都沉静地望向前方的朱纸。

  吴满江、蔡卞、蔡卞、陈光……

  许多人都异常惊讶,因为蔡卞这个五品官的名字居然是在主推上出现频率最高的。

  在他之后则是秦党推出来的两个人选,蔡党的高勋,后面还有和党的一个人,至于严党……他们根本没在这个职位上下功夫。

  除了这几人,后面大多都是些没有依附党派的官员。

  这里面的许多人都是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排除诸多竞争对手,登上了这个名单,但来到这个廷推场合后却只能给人当陪衬。

  没有关系、人脉和党派支持,这些人的天花板要比别人更低,也达不到有关系的人的高度。

  在高层大臣们心中这也是个人尽皆知的秘密,大家早就见怪不怪了。

  一个个官员上前,正三品的官员写完,就是二品官员,然后就是最后的几个大人物。

  之所以把他们安排在最后写,就是为了防止这些人投完票之后,其他官员也一股脑儿地跟着他们选,因此造成廷推后果不公平、不公正。

  虽然想影响的肯定在好几天之前就影响完了,但是该有的面子工程还是不能少的。

  同时这这一步也隐隐有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为了削弱这些宰辅的权威。

  二十多个官员都已经投完了票,所以现在基本上大局已定,剩下这几个人的票又不是集中投给一个人,所以他们的票几乎对现有的结果没有影响!

  普通三品官员的一票算一票,而这些宰辅大臣的一票也算一票,他们没有任何特殊之处,面对这种情况也无力翻盘。

  或许这才是廷推仪式的另一层深意。

  先是三个武官头领,李渊上前后,同样在主推最下方写下了蔡卞的名字。

  望见这一幕的官员也没多细想,大家都知道之前的会试泄题案就是唐国公承办的,其中有两个侍郎被拉下马,才有了如今这场廷推。

  按理说唐国公应该同蔡党关系不好才对,可如今他却为蔡党的人选投出了一票,难道这是在向蔡党示好,修复关系?

  这种事在朝中再正常不过,大臣们只是在心中过了一遍就不再多想了。

  只有秦桧和杨坚望李渊的目光出现几分细微波动。

  李渊写完自己的选择,随后就是赵匡胤、杨坚,前者将自己那一票主推投给了一个没有党羽的文官,将两个陪推票投给了秦党与和党的人。

  杨坚与他的选择完全相同。

  到了选择,局势已经完全定了下来,虽然还有两个大人物还没投出自己手中的票,但已经无足轻重。

  秦桧向后瞥了蔡京一眼,率先起身上前,毫不避讳地在主推上写下了自己推荐的那个人。

  蔡京面色平静,并未与秦桧有任何眼神交接,而是缓步上前,在主推的位置上写下了高勋的名字。

  蔡卞是他弟弟,举贤不避亲那是心中光明磊落之人才能干出来的事。

  而蔡京显然和那种人不搭边,没办法在大庭广众之下把蔡卞的名字写上去。

  自蔡京坐回座位上,这场对礼部右侍郎的推选就已经完成了。

  结果就明明白白地摆在前方那张朱纸上,一目了然。

  吏部文选司郎中放下手中记录的笔,拿着文书站起身来:“诸位大人,礼部右侍郎推选已经完成,主推为蔡卞大人,陪推为吴满江大人,陈光大人。”

  对这个结果,大臣们反应不一,但面上都平静无比。

  虽然主推陪推已经出来,但并不代表这就是最后的结果。

  还有皇帝那关没过呢!

  谁知道他又会弄出什么幺蛾子来?

  文选司郎中宣布完结果后,又换了一张木板,贴上红纸写好主推陪推。

  “诸位大人,接下来推选户部右侍郎,候选人有工部右侍郎苏凌阿大人、太常寺少卿赵文华大人……”

  念完候选名单后,文选司郎中又坐了回去,接下来就是一位又一位大人们上去投票表决。

  如果说上一场是秦党和蔡党之间的交锋,那么这一场就是严党与和党之间的博弈。

  这也是由四位宰辅的性格喜好、权力范围决定的。

  秦桧与蔡京一个喜欢收揽权力,一个喜欢经营人脉,礼部的位置都能给他们提供很大的帮助,所以二者将主要力量都投入进去。

  而和珅、严嵩则有个共同的喜好,那就是都喜欢钱,所以两人对户部侍郎的位置情有独钟。

  和珅想在户部打开个缺口,而严嵩则想要守住自己的户部。

  或许在他看来,让和珅这种角色把手伸进户部就相当于让老鼠进了米缸,这绝对不能接受。

  所以,双方都在这个户部侍郎的位置上展开了你死我活的争斗……

  相比之下,秦党在这上面投入的势力就微乎其微了。

  而蔡党则有着夺回两个侍郎之位的野心,也在这边投入了不少。

  但他们和全力竞争的和党、严党一比,还是差了点意思。

  苏凌阿、赵文华、苏凌阿……

  一个个名字被写了上去,其他人只是昙花一现这两人却斗得难舍难分,你一票我一票,异常焦灼。

  投票过半,许多大臣也看出来了这种焦灼的局势,于是暗暗改了策略,抛弃原先的目标,将票投给了苏凌阿。

  原因也很简单,苏凌阿可是正三品的工部侍郎,如果他当选了户部右侍郎,那岂不是又空出来一个侍郎之位?大家又可以愉快地争侍郎了?

  就连秦党和蔡党的一些官员也赶着劲儿地上。

  严党的官员们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他们也无能为力,没法改变什么。

  本来双方就是势均力敌,如今有了其他官员帮助苏凌阿,他们怎么可能是对手?

  这次会推的结果很快出炉,不出意外地,苏凌阿获得了主推,而赵文华因为竞争主推的缘故,连个陪推都没混上。

  吏部文选司郎中再次宣布完这次廷推的结果,随后才道:“会推结果下官已经遣人去交给陛下,还请诸位大人不要离开,继续在此等待。”

  这样做一是为了等个结果,二是如果苏凌阿真的被选中,成了户部侍郎,那空出来的工部侍郎之位也要顺便推选出来。

  这也是朝廷的规定,一次性把事情都解决完。

  虎贲卫带着这次的会推结果一路向北,来到紫微殿外将消息送了进去。

  李乾自然在殿中,而且他早早就关注着这个廷推的结果了。

  “礼部侍郎……正推蔡卞,户部侍郎……正推苏凌阿。”

  李乾看完轻轻点了点头。

  “陛下,还有陪推呢,是不是也能用陪推?”

  武媚娘探过头,好奇地望着那份文书,她很不相信蔡卞能反对他哥哥。

  “并非这么简单。”

  李乾笑着摇了摇头:“若是用了陪推,这些文官们可就不答应了。”

  陪推陪推,实际上就是陪着走过场的。

  哪有什么陪推?这只不过是文官们为了照顾其他候选人的面子而想出来的玩意儿,也是为了照顾皇帝面子的产物。

  看,皇帝陛下,臣等并未僭越,并未独断专行,臣给了您选择啊,三选一呢!

  但实际上皇帝要么就用正推,要么就全都不用,很少有用陪推官员的情况。

  之前也不是没有大乾皇帝用过廷推选出来的陪推,但这种情况遭到了文官们的一致排斥。

  参与廷推的官员共同维护正推结果,纷纷上书反对皇帝的决定,涕泪横流,异常委屈,都说陛下您既然要让臣等廷推官员,但又不用臣等推选出来的官员,这是不信任我们这三十来个官员啊……

  当时的那位皇帝也很不解,难道陪推就不是你们推选出来的?

  但文官们又当又立的双标本性可不是盖的,他们虽然承认陪推也是他们选出来的,但正推才是他们觉得最合适的人选,陛下您为何不用最合适的,而非要选个陪推?

  当时的皇帝也生气了,你们能往外推,但我不能选?

  这是什么狗屁道理?

  在他的一力坚持下,那个陪推官员最终还是走马上任了,结果意料之中地不是很好。

  这个之前还官声不错的官员在任上遭到了上司、同僚、下属的集体排挤,这样的人在官场上是混不长久的,很快就黯淡离场,辞官挂印而去。

  不为别的,只因他是陪推选出来的官员。

  自此之后就很少有人再挑战这条权威了,后来被皇帝点中的陪推官员大多都自觉辞让,无论皇帝怎么说都不肯去就职。

  所以,后来的皇帝也就不选陪推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6029786/73422991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