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 第二百五十七章 日讲官人选,文官论资排辈

第二百五十七章 日讲官人选,文官论资排辈


  面对秦桧的质问和满朝大臣不善的眼神,魏征却非常淡然。

  “三鼎甲虽然初入官场,但也都是饱读经义之人。”

  这点无可辩驳。

  如果只是中了三鼎甲,可能还会有投机取巧之嫌,毕竟殿试根本不考经义,考的是策问。

  但今科的三鼎甲可都是根正苗红的学霸,状元、榜眼、探花都在乡试里中了解元,而且他们还都是会试的五经魁。

  能踩着万千竞争者一路杀上来,这肯定是不怕火炼的真金!

  毫不客气地说,恐怕朝中很多大臣都没有他们的经义水平高,因为做官和治学完全是两码事。

  魏征继续道:“日讲官定员六人,除了三鼎甲之外,自然可以再从其他衙门中择人充任。”

  “有三名老成的日讲官主持,三鼎甲又都是饱学之士,只要稍加适应,想必定能担任好日讲官的重任。”

  这不就是以老带新吗?

  这下百官纷纷沉默了。

  原本大家是把这留个名额视为囊中之物的,可要按魏征这么说,那一下子少了一半,这还够争吗?

  但眼下的情况也不是他们想怎样就能怎样的,还要看看皇帝陛下的意思如何。

  最关键的还是把经筵这件事定下来,免得皇帝再左右横跳。

  至于人选……说实话,这东西并不是恒久不变的。

  几个人争相瓜分着从别人那里抢来的东西,但无论谁抢到手,别人都不会觉得这东西是强盗的,大家都知道这是属于原主人的。

  同样,日讲官的名额就是属于翰林院的。

  六部花了多少年,才把抢来的会试副考官人选变成他们的“惯例”?

  所以,一次两次并不能定下这个日讲官的人选,只要重开经筵,大家就还有争夺的机会。

  大家纷纷望向上方,却见李乾陷入了思索。

  “三鼎甲啊……”

  “朕这几日常常召状元郎入宫,也从他口中听了不少经义。”

  李乾若有所思地答道:“如果是诸葛修撰的话,倒是可以。”

  “而且另外两位编修也学识渊博,不如将他们也一并算上吧,朕听听试试。”

  还听听试试,你以为这是菜市场挑鱼啊?

  大臣们心中腹诽,但面上却非常欣喜,毕竟皇帝陛下都这么说了,那就代表他已经彻底认下经筵这件事了。

  少三个名额就少三个吧,为了避免他再反悔,大家赶紧将事情定下来。

  “陛下,那另外三名日讲官便从朝中其他衙门中选取?”

  秦桧抬起头望向皇帝陛下,其他官员们也不例外。

  “可以。”

  李乾也知道,不给这些人点好处,他们肯定是不干的。

  “另外三名日讲官,都要选拔有在州部郡县任职经历的官员。”

  李乾又给他们加上了一条限定。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少人其实能看出来皇帝陛下打的是什么算盘。

  这种事要说不行也不行,毕竟传了几百年的惯例了,日讲官选拔还从来没有这种规矩呢!

  但要说行也行,毕竟之前日讲官也从来没在翰林院之外的衙门中选过,官员们自己的屁股都不干净,这时候也没什么立场再反驳和指责皇帝陛下。

  “秦相,还有丁侍郎,你们就同外朝商议一下,共同议定出一个名单来,给朕过目。”

  “是,陛下。”

  门下左侍郎丁汝夔率先应声,随后秦桧也回过神来,应道:“是,陛下。”

  “好,既然如此,那就先散朝吧。”

  李乾说完也没跟这些大臣们继续掰扯,而是直接起身离开了。

  这下其他官员们也顾不得再纠结李乾的话了,纷纷开始盘算起来,要如何从那剩下的三个名额中抢到一个。

  到了这一步,经筵这件事基本上就已经算是板上钉钉了……

  近些日子以来,重开经筵一事不断在朝中发酵,不管是大官员还是小官员,几乎都听到了风声。

  而翰林院掌院学士郑玄更是每逢早朝结束,都等在承天门外,眼巴巴地望着过往的诸多大人们,想在其中打听出点消息来。

  今日也不例外。

  以前下朝的诸多大人们几乎都把他当做小透明,就算是被问到也大多只是随意应付两句。

  可今日就不一样了,有的官员隔着老远见到郑玄就笑呵呵地同他打招呼。

  “哈哈,郑学士,今日也来承天门喝茶啊?”

  “郑学士,老夫家中书房前阵子走了水,损失了几分古籍的抄本,刚好听说翰林院就有,不知可否借老夫抄阅一番……”

  除了打招呼的、套近乎的,更多的还是向郑玄道喜的官员。

  虽然方才还在早朝上阻挠翰林院出现日讲官,但既然现在事已成定局,那就没必要再和人家拉着个死人脸了。

  翰林院有了三个日讲官的名额,虽然不见得会重回往日规模,但大概也不会是现在这种衰落样了。

  这时候最好还是要打好关系,至于以前的龌龊……那当然都不叫事了。

  郑玄最初还有些懵,但后来望见这么多身着绯袍的大人都过来道喜之后,就算他再迟钝,也能察觉出问题来了。

  此刻的郑玄既激动、又欣喜,但还不能当着这些大人的面失态。

  “谢……谢过诸位大人……”

  郑玄什么都没问清楚,这就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了。

  诸多大臣们看着他这副极力压抑着的样子,都哈哈笑了起来……

  待这边的人一个个离开,人群散尽后,郑玄这才带着打听到的消息,一路回到了翰林院。

  ~~

  在郑玄回来之前,这边就已经稍稍有些热闹了。

  官员们对于任何有可能让自己晋升的消息都是非常灵敏的,不管在什么时候。

  郑玄回来的时候,刚好看到几个老翰林,指挥着下面的官吏正在把大门关起来,把几个官吏挡在外面。

  “几位大人且慢。”

  郑冠急匆匆地走了过去,面上满是不解:“这大白天的,为何要关门啊?”

  没见这外边还有人吗?

  “自然是要将那些阿谀奉承、见风使舵之徒挡在门外!”

  门后的一个老翰林冷哼一声,话中所指的人不言而喻。

  这就相当于指着鼻子骂人了,外边的几个官吏当场脸色胀红,口中叫骂着转身离去。

  郑玄看的大汗,这是什么情况?这还没恢复到曾经的盛况呢,就开始和别的官员闹别扭了?

  “几位大人留步。”

  郑玄急忙上去挽留,几位官员见他这个翰林院的老大都这样了,还能说什么呢?

  再说了,刚刚也不是郑玄赶的人,也不能把气撒在他身上。

  但不管如何,方才受到的对待总归让这些人心中不舒服,只是聊了几句,又要匆匆告辞。

  “如今还没有圣旨诏书发下来,本官也不敢妄下定论。”

  郑玄笑着同他们道别:“改日若来了圣旨,诸位大人可再过来……”

  送走了这些人之后,他再回到翰林院,方才的几个老翰林官员脸色都不是太好,还有几人直接冷哼一声转身就走,一点儿也不给他这个掌院学士面子。

  郑玄干笑一声,也没法说什么。

  他这个掌院学士并非从翰林院中一步步提拔出来的,而是翰林院没落后,朝廷从其他衙门中调过来的。

  这就导致了有许多心高气傲的老翰林官员们根本不待见他,也不拿他的话当回事。

  而郑玄也奈何不了这些人,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即将致仕,或者已经致仕还留在翰林院中的官员。

  这些人没有晋升需求,也看不上翰林院那仨瓜俩枣的俸禄,人家留在这里,为的就是一个情怀和感情。

  如今郑玄的所作所为破坏了他们对翰林院的情怀和回忆,人家当然要给他甩脸子。

  郑玄也知道这些人的厉害,所以以往从来不惹怒他们。

  年老的官员比较受其他官员们敬重,更何况是以清贵出名的老翰林们?

  打也打不得,骂也骂不得,朝廷也拿这些性格古怪的人没办法,只能把他们继续供在这里。

  而郑玄差不多就是这些老头的保姆……

  郑玄其实也隐隐知道这些,他心情复杂地穿过大门,向里面走去。

  只是走了几步,郑玄就渐渐忘了方才在门口的不快。

  如今的翰林院一改往日的暮气沉沉,变得渐渐有活力起来。

  就连路过的官吏们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郑玄一路来到了状元厅,按照他得来的消息,诸葛亮和包拯、王华将是日讲官的人选。

  但担任日讲官这个职位还有许多要求和规定,必须要和他们说清楚才行……

  只不过隔了很远,郑玄就能听到状元厅那边不断传来的谈话声。

  待他走近时,却发现许多老翰林早已来到了这边。

  对郑玄时,他们就像是一个个凶狠的恶老头,基本上没什么好脸色。

  但在面对诸葛亮的时候,这些人却变成了慈祥和蔼的邻家老爷爷,笑的一个比一个灿烂。

  郑玄心里有些发堵,但他也知道这都是正常现象。

  他这个掌院学士不过是外人,可诸葛亮就不一样了。

  据郑玄所知,从前翰林院官员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是庶吉士在院中学习三年后,经过最终考核留馆的人。

  二则是殿试后入院的三鼎甲。

  也就是说即便放在从前,诸葛亮也是最根正苗红的翰林院出身的官员。

  此外,文官们之中论资排辈的情况也非常严重。

  除了论官职大小,就是论出身、论年资等等。

  如果在一个郡里,郡守召集下面的所有县的主官个佐贰官、其他杂七杂八的官员来到郡城衙门开会,那在等候郡守的时候,官员们一定会先排出个上下高低来。

  由于他们官职相差不是很大,所有只能论出身,进士出身的官员可以去内厅等,但那些举人出身的官员嘛……一般就只能在外厅了。

  内厅里的也不消停,进士之间也有很大区别。

  三甲和三甲的在一块论年资,二甲和二甲的在一块论年资,至于一甲……下面县里的官员基本上没有一甲出身,三鼎甲保底就是京官正七品,下方都得给个正六品的地方职位。

  这些论资排辈中在京官中也有,而且比地方还要严重。

  最顶级的出身自然是一甲,一甲中的顶级则是状元。

  状元出身的官员可谓是无比豪横,如果他们的上官是三甲出身,很有可能在这些人面前都不自在。

  而状元中还有一类更加豪横的人,那就是诸葛亮这样的连中三元者。

  解元、会元、状元,这三元又称大三元,但凡有个文官宴会等活动,这种人都能打破一般的官职、年资限制,成为接受别人仰视的存在。

  知道这些,就不难解释为何这些老翰林们把诸葛亮这个新人当成宝了。

  郑玄收拾了一下心情,脸上又带上了笑容,来到人群中。

  他也没拐弯抹角,而是直接道出了自己来意:“方才朝会上,陛下已经决定要重开经筵,并令今科的三鼎甲充任经筵日讲官。”

  说完之后,他本以为这些老翰林们会非常激动,可大家都像是已经知道的样子。

  郑玄这才回过神来,可能是方才那些过来的官员给他们报了信。

  郑玄心中暗暗腹诽,怪不得这时候都跑到这里来了,平日里一个个那么清高,现在还不是都想过来爬杆子?

  “多谢光学士提醒。”

  诸葛亮走上来同他道谢,随后谦虚地道:“下关虽不知何德何能得陛下看重,但定会谨慎对待日讲官的差事,多向光学士和诸位大人们请教。”

  看着面前的诸葛亮,郑玄的心情也莫名好转了起来。

  这样前途无量,而且谦逊有礼的后辈,谁又不喜欢呢?

  至少比一遍的那些老头子们顺眼多了。

  “本官过来,就是为了同你说一下日讲官的事宜。”

  郑玄笑着同他点了点头,随后又对门口的一个小吏吩咐道:“你去请包编修和王编修过来。”

  这两人也是要去担任日讲官的,不如就把注意事项和他们一块讲了。

  “是,大人。”

  打杂的小吏飞快跑出去,只留下这满堂的人。

  其他老翰林们看郑玄的目光非常不善,毕竟从前的翰林院,可是把六个日讲官名额都抓在手里,现在却一下少了一半。

  不过这些老翰林们虽然固执,但也不是蛮横不讲理的,他们也知道郑玄根本上不了早朝,也决定不了这些东西。

  不一会,接到消息的包拯和王华就赶了过来。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6029786/73241663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