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 第二百九十章 阻击金国追兵,钝刀子割肉

第二百九十章 阻击金国追兵,钝刀子割肉


  仅仅一封军报,就冲淡了先前殿中轻快喜庆的气氛。

  前来报丧的老太监眼观鼻、鼻观心,跟块木头一般杵在一旁一点也不敢做声,生怕被皇帝陛下注意到。

  另一边,诸葛亮面对着皇帝陛下递过来的奏章,顿了片刻,还是将其接了过来。

  李乾回想着在军报上的内容,不知不觉间已经皱起了眉头。

  其上唯一的好消息可能就是延平镇的守军没全军覆没,而是逃出了一部分,保留住了有生力量。

  除此之外,剩下的就都是坏消息了。

  去了冀州的秦桧非但没起什么作用,反倒一直跑在边军前面逃窜,让李乾心中颇为火大。

  此外,那些在延平镇中逃出来的边军也只是成功逃出来而已,连日的血战似乎已经耗尽了他们的体力和精神。

  这些人也无力再回过头同追击他们的金兵硬碰硬,只能在其追击下狼狈逃命。

  李乾不会强令他们回过头去送死,但看着军报上这些边军今日撤出了几十里,明日又撤出了几十里,他心中就如滴血一样难受。

  这些兵马每南撤一里,就代表大乾有一里土地落入金兵手中,就可能又有几十户、甚至几百户人家遭受他们的掳掠,因此家破人亡……

  这种事并非是李乾的臆想,自从嘉远关被攻破的那天开始,京城就陆陆续续地收到了金国骑兵在冀州活动的消息。

  起初他们还只是如盗匪般地劫掠行人,攻击偏远的村落,遇到他们的人几乎没有活口。

  但自从围攻延平镇开始,这些人的胆子和胃口就越来越大,开始真正地调拨兵马,攻破了数座县城,因此死伤的守军就成千上万,动辄就是屠村、屠城。

  间接被波及而惨死的百姓……恐怕还要多出数倍。

  只不过下面的郡县并不会上报这部分,或者会缩减数量再上报,这么做一是不好统计,二也是为了他们面子。

  但仅仅是那些已经报上来的数目就让李乾触目惊心了。

  而且,在延平镇被破之后,这些金国骑兵就开始对较大的县城和郡城动手了。

  只不过这些人大多都为骑兵,并不擅长攻城。

  之前他们能连破大乾的边关,是因为这些不知从哪弄来了大量的“炸雷”。

  据李乾所知应该就是火药了。

  这些金国骑兵占着先机,借着马力,不顾伤亡,顶着关防上的枪林箭雨突进到关防的大门下将城门炸开,然后一股脑儿地突入进去,拿下整座关隘。

  但自从打到延平镇开始,他们手中的火药似乎就用完了,要不然也不可能和吴三桂僵持那么久。

  后来因为蔡京让人在其中使坏,延平镇也被金兵攻破。

  可后面这些郡县中应该就没有这种人了,以那些金人动辄屠城,赶尽杀绝的作风,恐怕接下来所有官员、守军都会坚守到最后一刻……

  但李乾也知道,虽然坚守的意图坚定,可双方的实力差距就摆在那里。

  只要金兵将这些城池封锁住,让他们变成一座座孤城,到时候后勤的压力、人心的动荡……等这些问题都酝酿起来,那这些仍在坚守的城池恐怕就会不攻自破了……

  所以眼下冀州的局势不仅是糜坏,更是非常焦急。

  若李乾还想保住那些没陷落的城市,还想不让冀州完全落入金人手中,那他就必须尽快行动,最起码也要让那些正在坚守的郡县看到希望才行。

  否则如果真的让金兵完全占下冀州来,朝廷要想再将其收复,这难度可就不只是翻个倍这么简单了……

  “陛下,冀州局势已危若累卵,接下来若应对失当,恐有波及全国之危。”

  诸葛亮的话惊醒了正在沉思中的李乾,他抬起头来,看到的却是诸葛亮紧锁的眉头。

  李乾点点头,这次如果处理不好、挡不住这些金人骑兵的话,他们肯定还会继续向周围扩散。

  但没想到诸葛亮说的根本不是这个。

  “陛下,秦相与吴总兵若继续一路南撤,恐怕还会让这股溃败之势波及到左威卫。”

  “嗯?”

  李乾这才回过神,意识到他话中的意思:“大伴,取舆图来。”

  “是,陛下。”

  老太监忙不迭地跑到一旁的书架上,搬来一张大大的地图放在桌上展开。

  诸葛亮指着地图对李乾道:“陛下,左威卫正是沿彭城、曹州一路北上驰援冀州,而秦相向南撤离也是沿着这个方向。”

  他顿了片刻,似乎是留给李乾反应的时间,随后又以手指在地图上圈出了一个范围,最上方是邯郸,下方则到了豫州最北的朝歌。

  “两方相向而行,会在此处相遇。”

  诸葛亮沉声道:“若金人骑兵也在此时加速追击,必会致使吴总兵他们的边军继续溃败,仓惶逃窜。”

  “这些溃兵若再与左威卫正面相冲,恐怕只要一个回合,就能带崩左威卫的阵型……”

  李乾听着听着,面色也渐渐凝重起来。

  来到大乾后,他虽然没亲自看到过两军对垒的情形,但从各种兵书中、身边人的讨论中也知道了,步兵对阵骑兵最重要的就是阵型。

  无论战力相差多少,只要还维持着阵型,那就还有对抗骑兵的依仗,就有可能将他们陷在其中,有胜利的可能。

  但若是被骑兵冲散了阵型,被他们分割开来……

  那恐怕就完全没有再翻盘希望了。

  “孔明先生说得对。”

  李乾沉声道:“若那些溃兵真向左威卫冲击过去,左威卫又怎么好对同袍亮出刀剑,屠杀他们?”

  “到时候若阵型被冲散,等着左威卫的恐怕就只有溃败一条路。”

  诸葛亮点了点头,继续提醒道:“陛下,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若金人不将溃败的左威卫和这些边军赶尽杀绝,而是选择继续驱赶他们前行,那遇到的朝廷兵马必然触之即溃!”

  “这……”

  让他这么一描述,李乾倒吸一口凉气,一下子就有了画面感。

  他也在兵书上读过“倒卷珠帘”这么一道兵法,这是曾经朝廷将领对付突厥人的招数,没想到今天却又要被应用回大乾身上。

  “且慢……”

  李乾眉头突然一皱,想到了一个疑点:“杨素将军追击突厥是在一马平川的草原上,而如今大乾境内却多山川河流、城池关隘,只要他们溃散的势头稍稍遇阻,就不会被金兵一直追下去吧?”

  倒卷珠帘这种冰法在地势复杂的大乾境内似乎并不能适用,只要溃兵们跑进某座城池,借助城池之利抵御来追之敌,就能轻易制止这种溃势。

  但诸葛亮听完,却苦笑着摇了摇头:“陛下,吴总兵他们已经从延平镇跑过了大半个冀州,其间路过无数城池,但他们可曾有片刻停留?”

  “这……”

  李乾闻言一怔,也是这么回事。

  诸葛亮继续解释道:“陛下,臣以为那些金虏并非是追不上吴总兵他们,而是故意在其后吊着,驱赶他们前行。每值快到城池时,这些金虏骑兵就开始加速,紧咬在吴总兵他们身后。”

  “若这些城池敢打开城门收留这些溃兵,那他们根本来不及关闭城门,就会被后面紧跟着的金虏骑兵冲进去,从而破城。”

  李乾咬着牙点点头:“此计果然歹毒。”

  “要破此计,需得有两个条件。”

  诸葛亮继续道:“一是要有兵马能接应这些溃兵。”

  他将双掌立起做尖锥状,为李乾解释道:“最好是让开中军,给这些溃兵留下过去的通路。”

  “随后两翼兵马向这些溃兵后方前行,迎击那些追过来的金虏骑兵。如此之下,再将这些溃兵收拢进城池,好生修整一番便可。”

  “第二点则需要那些被追击的溃兵努力了,在即将到达接应兵马所在的位置之前,他们必须突然加速,暂时甩开那些追击的金虏骑兵。”

  “而且通过接应兵马时必须不能到处乱跑,只能沿中军通路快速通过,否则一旦将己方接应他们的兵马冲散,那就万事休矣。”

  李乾听完凝重地点点头,还真是好高的要求,也不知道秦桧和吴三桂他们能不能做到。

  他眉头紧锁盯着桌上的地图,沉默了片刻后,李乾突然道:“孔明,如今是敌虏在大乾境内肆虐,朕是否可以借助一些地利来阻敌呢?”

  诸葛亮一愣:“自然可以,陛下。”

  李乾指着冀州南边的一个小县城:“此地离左威卫近,离吴总兵他们却稍远,内黄县城又北依卫河,有地势之利,不如就令左威卫先行赶到,稍加准备,在此接应吴总兵的边军,阻击金虏。”

  他想了想,又道:“届时先疏散城中百姓,将城门大开,将左威卫分出数千人马,列在城门两侧,留出中间通路来,吴总兵他们就从这里入城。”

  诸葛亮只是稍加思索,就不断点头:“陛下此计甚妙。”

  想让那些逃窜了一个冀州,筋疲力竭、有可能已经陷入疯狂的边军维持秩序无疑是难如登天的。

  可李乾的法子就很妙了,边军们逃跑了一路,终于又遇见一个愿意收留他们的城池,而且城中、城外都有不少驻军,这分明就是活下去的唯一希望。

  所以,他们肯定都是一股脑的往大开着的城里跑,绝不会有一个人想往别的方向去,也就不会有人能冲击到两侧的左威卫了。

  诸葛亮又提醒道:“但要是城外的左威卫留少了,恐怕拦不住紧随其后渡河而来的金虏……”

  李乾却摇了摇头:“这些人不过是一道保险,朕不能指望他们拦住金虏骑兵。”

  他指着内黄县城以北的卫河:“既然金虏要渡河,那就在河上截击这些敌寇。”

  “传令内黄周围的县城,每县出几个熟悉卫河以及周围水脉的百姓作为向导,再从左威卫中选出数百通水性的将士在卫河上埋伏。”

  李乾目中闪过一抹寒光:“在吴地厮混了这么久,就算是旱鸭子,也该扑腾出水来了,只要那些金虏骑兵一渡河,就发动突袭。”

  就算找不出几个会水的来,也能从周围的县城、乡村里召集些乡勇做这种事,沿河两岸生存的百姓那么多,难道还找不出几个熟悉水性的青壮来?

  “此计妙极。”

  诸葛亮带着几分敬佩道:“陛下运筹帷幄,金人兵溃之日不远矣!”

  李乾笑呵呵地望了他一眼,他就不信诸葛亮想不出这些来。

  只不过这位“千古名相”生着一颗九窍玲珑心,不仅熟通天文地理、排兵布阵、经史子集,更是非常会做官。

  两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李乾才将诏令初步写好,发往中书省……

  若放在往常,这样一封有关冀州战事的诏令肯定会一下子成为朝中的热点。

  但眼下除了关心秦桧的中书省和关心战事的兵部,几乎就没人在意了。

  在高层文官们的授意下,几乎所有人都在忙着痛打落水狗,抨击蔡党的官员。

  甚至还有御史已经大胆地将目光放在了蔡京本人身上,上奏疏怒斥他是“权奸”,要求立即将其惩处。

  这样的奏书无一不被李乾留中,没有发下去。

  他这样的态度也让下面的官员们心中有几分忐忑,不断地揣摩圣意,想弄明白皇帝陛下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要说他不想扳倒蔡京吧,那之前快速同意的辞呈、坐视蔡党官员被所有人围攻都不是假的。

  可若说他想扳倒蔡京,那把弹劾蔡京的奏章留中处理,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陛下不知道,蔡党的核心人物就是蔡京吗?

  只要将他处置掉,整个蔡党就会以最快的速度分崩离析……

  许多人想破头皮都想不明白皇帝陛下这种矛盾的举动意欲为何。

  只有少数聪明人和身居高位的人才能看的明白,陛下追求的不是效率,而是稳定。

  如今蔡党还有这么多官员,他们仍有鱼死网破,让朝廷元气大伤的能力,而且如今冀州的战事还处于紧张之中,皇帝陛下自然不会就这么莽撞地对蔡京发起总攻。

  他反而要放任下面的官员们围攻蔡党,一刀刀地从蔡党身上割肉,直到这个庞然大物虚弱无比的时候,才是他动真章的时候……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6029786/72818844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