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回到南明当王爷 > 第三百零三章:教育部

第三百零三章:教育部


  陪同在李自成身边的刘宗敏、李过、顾君恩等人见李自成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也是倍感担忧。

  大顺现在的境地已经是四面楚歌,李自成是二十多万大顺军的精神支柱,要是李自成垮了,会发生什么后果他们想也不敢想。

  “高第死了,吴三桂也从云南退回了四川,我观清军没有继续追击孙可望之意。”

  望着窗外的飘雪,李自成难免触景生情,心生凄凉之意。

  大西军余部,一部分跟随艾能奇和刘文秀投了南明,另一部分跟着孙可望进入了云贵。

  清军从南明哪里讨不到什么便宜,接下来清军要继续用兵的话,没有比大顺更合适的对象。

  “清军要是经过休整,出兵我大顺该如何是好?”

  这是李自成现在最担心的问题。

  众将默然不语,清军虽然屡屡遭到南明新军的重创,损失惨重,但清军的主力尚在。而大顺军的主力经过一系列的惨败,五营的主力部队都是经过换血的新兵,哪里还是清军的对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清军要是敢来,咱们大顺军也不是吃素的。”

  刘宗敏率先开口打破了僵局。

  “清军用兵之事,闯王勿需担忧,大顺和大明现在是同盟,清军要是对我大顺用兵,大明不会置之不理。大明也不愿看到清军坐大。”

  顾君恩宽慰李自成道。

  “眼下最关键的还是大顺的内政民生。”

  顾君恩担心的反而不是清军的问题,而是大顺政权内部的问题。

  自从进了京师城之后,大顺军的高层日益腐化,中下层的军官也有样学样,和普通士兵的隔阂越来越大,这也是大顺军战斗力难以重回巅峰的原因。

  这还只是大顺政权的军队系统,至于大顺政权的行政系统,腐败问题则更加严重。再加上大顺为了养活庞大的军队,不得不对本就不大,不富裕的控制区内征收重税,造成了荆襄地区民生凋敝,进一步加剧了大顺政权的内部矛盾。

  反观东边南明的控制区,不管是湖广北部还是豫南地区,南明根据闽王提出的五年重建计划,开始在这些地区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重建工作。

  更关键的是,湖广地区和豫南地区南明免除了三年的赋税。这对荆襄地区的民众来说无疑有这巨大的吸引力。

  几乎每天都有荆襄地区的百姓拖家带口,逃到南明的控制区内。

  为了减少控制区内的人口外流,李自成不得不在和南明交界处的关隘设置关卡拦截,并派兵巡逻逃民。并对抓到的逃民施以重刑,以示惩戒。

  饶是如此,还是有大量的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南明的控制区内。

  “内政民生,先生所言在理,只是这内政民生该从何梳理起?”

  李自成回到绣榻上坐下,打仗他在行,但是在处理内政和民生方面,他就是外行。

  到荆襄地区这么久了,不说其他地区,就连襄京的民生也不见好转,倒是大顺政权的内部腐败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

  为了避免明朝北廷的覆辙,李自成甚至罢免了牛金星父子,抄没了父子二人贪墨来的巨额财产充军。

  罢免牛金星父子虽然在大顺引起了强烈的震荡,大顺朝野为之一震,但也只是一时之震,风波过后,大顺政权高层的腐败问题并未好转。

  顾君恩还是觉得李自成为了太过宽厚,远不如南明的朱琳泽对待贪官污吏心狠。

  大顺政权以荆襄一隅之地养二十多万大军,民生要是能好起来那才是见了鬼了。

  以顾君恩的想法,反正横竖都打不过清军,他们和南明又是盟友,清军来了还有南明方面的援助。不如裁军减少军费,将有限的财力和物力用在改善民生,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整顿吏治上。

  但大顺军的高层会接受这个做法吗?顾君恩犹豫许久还是没有说出他的想法。

  话分两头,双门桥小学堂阴奉阳违,在朱琳泽眼皮子底下将小学堂改成纺织厂一事,给朱琳泽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在这件事之后,朱琳泽马上对南京城,乃至各地省城刚刚兴办起来的中小学堂进行了彻查了。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实际情况远比朱琳泽要想象的严重,广东共有五所中小学堂被改造成手工工场,浙江四所,福建有三所,江西两所。

  南京倒是没有其他学堂被改成手工工场,但也有三分之一的中小学堂账目有问题。

  这给朱琳泽的打击远远要超过一场大败仗带来的打击要大。

  他来到这个时空究竟改变了什么?

  这是朱琳泽有生以来第一次兴起大狱,朱琳泽毫不手软地将所有涉事的大小官员全部缉拿入狱,等待审判之后进行判决。

  朱琳泽也清楚这是治标不治本,只要他现在的教育系统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运行体系。等到风头过后,类似的事情依旧还是层出不穷。

  教育问题关系到朱琳泽后续改革工作的推进,没有足够的人才给他用,任何改革都只是空谈。

  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少数精英官僚,远远无法满足朱琳泽的需求。

  大明朝的科举四年举行一次,每次中进士的也不过四五百人,而这四五百人中又有多少人堪用还是个未知数。

  不说大明朝的北廷,就说现在朱琳泽所控制的半壁江山,这四年一出的四五百人就算堪用,其数量也远远不够。

  朱琳泽想要把手伸向基层,想让朝廷的政令出县城,就必须培养出数量庞大的,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办事能力的吏员。

  而这,只有一个全新的教育体系才能做到。

  为此,朱琳泽不顾朝臣们的强烈反对,在事后就专门设立了教育部,专职负责新式教育一事。

  六部制度沿用了千年,现在朱琳泽骤然又增设一部,引起了那些保守官僚的强烈反对。

  他们担心朱琳泽会依次为突破口,日后又不断增设奇奇怪怪的部,削减现有六部的权力。

  教育部虽然成立,迫于现实压力,朱琳泽还是做出了相应的妥协和让步,科举之事一切循旧例,不在教育部的管辖之内。

  教育部尚书的人选也由原来的宋应星,变更为德高望重的左懋第。

  除此之外,朱琳泽也将原本的学堂更名为学校,让宋应星出任大明帝国大学的校长,其弟宋应昇出任应天府的提学官,负责应天府的各学堂的事宜。

  大明帝国大学内原本也有专门的师范学堂,朱琳泽以此为班底骨架,将原本隶属于大明帝国的师范学堂独立出来,调拨经费,进行扩充成立专门的大明师范大学堂。

  这些事情全部由朱琳泽亲自经手操办,连日的操劳,让朱琳泽身体有些疲惫,感到有些不适。

  朱琳泽召来吴又可给他看看病,吴又可看完后表示。

  “闽王年富力强,身体并无大碍,只是太过劳累,注意调养,休息几日便可。”

  听说朱琳泽染病,吴又可也是非常紧张,直到给朱琳泽把完脉,吴又可这才长舒了一口气,庆幸朱琳泽并未染上什么重疾。

  “先生倒是越活越年轻了。”

  朱琳泽见吴又可容光焕发,忍不住揶揄道。

  他想起近年时间都花在军务和政务上,已经有好些时日没有见过吴又可了。

  就算每次到帝国大学巡视,也没见过吴又可的身影。

  “托闽王的福,又可不必为俗务所扰,平日里除了教授学生之外,便是做些学问,因此越活越舒坦了。”

  吴又可收起药箱子说道。

  “先生难得来一趟,今日便一起喝个茶吧。”朱琳泽对吴又可说道。

  “求之不得,又可听说闽王这里有不少好茶。”吴又可说道。

  “先生要是想要茶叶,只管来取便是。”

  朱琳泽让府内的下人沏了茶,端上来招待吴又可。

  吴又可泯了一口茶,放下茶盏说道。

  “闽王这次专门设置了师范大学堂,又可有个请求。”

  “先生是想也专门设置医科大学堂?”

  朱琳泽猜出了吴又可的心思。

  “正是,我大明朝缺的不仅仅是先生,医师也是紧缺。又可儿时学艺,又可的老师也仅仅只带出了寥寥数个医师,大学堂所采用的课堂传道受业的这套做法,培养医师的效率可比先师要高多了。

  要是能培养出更多的医师,也能救下不少人的性命,这可是个大功德。”

  吴又可点点头,非常大方地承认了。在朱琳泽面前他没什么好隐瞒的。

  当然,他也藏不住他的心思。

  吴又可虽然说的有道理,但朱琳泽筹办师范大学的银钱还是硬挤出来的,更不用说现在再专门办一个医科大学。

  吴又可的提议虽好,不过朱琳泽现在并不能答应吴又可。

  “先生所言有理,只是现在朝廷缺钱少粮,孤也向专门办一个医科大学堂,只是目下朝廷缺银少粮,实在没有富余的财力。”

  吴又可的眼中闪过一抹失望的神色,不过很快缓了过来。

  他也清楚朱琳泽现在的难处,军务、政务、拓殖活动,其中任何一项都要比他的医科大学堂有一事更加重要。

  “又可冒昧了。”吴又可急忙说道。

  朱琳泽笑了笑,说道:“孤答应先生,日后等朝廷有了余钱,一定办一个医科大学堂。”

  “谢闽王。”

  吴又可向朱琳泽点头致谢,随即又拿出一堆书稿给朱琳泽过目。

  朱琳泽接过略略看了看,这是吴又可最新的研究成果。

  当初吴又可在竹堑所使用的简易显微镜经过不断的改进,不仅放大倍率有所提升,成像也清晰了不少。

  得益于器物的进步,吴又可得以更加清楚的窥伺到了微观世界的冰山一角。

  吴又可不仅观察到了微生物,甚至还观察到了毛细血管中血液的流动以及发现了精子的存在。

  这些成果在当世可都是划时代的发现,朱琳泽称赞道:“先生做的一手好学问,此书稿稍加整理之后,可以送到大明书局直接出版刊行。”

  吴又可说道:“又可给闽王看这些书稿,并非为了书稿刊行之事。”

  不说吴又可有着和朱琳泽这层关系,就算没有吴又可也是有着真才实学,他的书稿质量高,不愁卖。

  吴又可此番和朱琳泽喝茶,想和朱琳泽谈谈学术方面的问题。

  毕竟他的这些发现还是得益于当初朱琳泽的指点,给他指明了大概的方向。

  每次和朱琳泽聊天吴又可都能有所收获,在吴又可眼中,闽王是不折不扣的奇才。

  不仅通晓军事政治,就连在医学上也有着超乎寻常人的大胆想法。

  “那是何事?”朱琳泽问道。

  “闽王曾经说过,能够借住器物一窥微观世界,只是又可不知,这微观世界到底有多小,又可现在又看到了多少。”吴又可非常认真地问道。

  这个疑惑在他心里存在了很久,每一次有新的发现,吴又可在激动之余,难免有些失望。

  失望的是,在未知世界面前,他觉得自己显得太过无知了。或许闽王能够给他解惑。

  “不过是冰山一角罢了。”朱琳泽说道。

  “先生现在所能够看到的,只是通过器物能够看到的,微观世界到底有多小孤不知道,也没人能够知道,先生能够看到这种程度,已是殊为不易。

  据孤所知,先生现在的显微镜已经能放大两百二十倍,要是显微镜能再放大更多,先生也能看到更多。”

  “哦?”吴又可听完非常激动,急忙问道,“西洋可有放大倍数达五百倍,或者千倍的显微镜?”

  朱琳泽听到吴又可的这番话,刚刚喝道嘴里的茶水差点直接喷出来。

  五百倍?一千倍?吴又可你可真敢想,现在西洋诸国有没有和你手里头放大倍率差不多的显微镜都不一定。

  “这个孤不得而知,只是孤知道,既然显微镜能原来的一百多倍做到现在的两百多倍,将来也能将显微镜的放大倍率做的更大。”

  朱琳泽说道,朱琳泽的光学知识非常有限,对于光学显微镜的极限是放大多少倍,他也不得而知。但以目前他们光学水平,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5902471/6589780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