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2章 11291 我们的装甲列车在哪?
熏香如风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到1916年,俄国的捷克战俘增加到30万人’。一辆装甲列车根本装不下啊……”
“对的。”女管家艾伊笑道:“因为在一战和二战的数十年间,铁路是大规模运输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交战双方最重要的生命线。所以铁路被尽可能的保全。例如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没有遭受到大规模的破坏。而且无一例外,所有重要的城市和交通枢纽都分布在铁路沿线。这也让边走边造、就地取材的捷克军团建造了许多列装甲列车。”
“啊……原来是这样。”山岳号乘组纷纷点头。
“捷克装甲列车(1918年—1920年8月):捷克军团沿铁路线撤退,他们的主要忧虑是后卫部队的安全,特别是在布尔什维克开始攻击他们时。为了守住巴赫马奇(Bakhmach)的铁路枢纽,第6团指挥官切尔温克(Cervinks)上尉于1918年3月着手建造一列装甲列车,包括一部蒸汽机车、一节棚车和三节矿车。车厢的防护由沙包提供,配备机枪和乘员的步枪。6月1日,这列列车得到了一门可安装在车头或车尾的野战炮,大大增强了火力,它的巡逻任务确保了捷克部队的安全通行。因此,装甲列车的诞生源于法国军事代表团团长雅南(Janin)将军交给捷克斯洛伐克人的任务——保护铁路线。他们控制的区域延伸到铁路两侧10千米处,到1919年,这条所谓的‘中立地带’是唯一没有落入布尔什维克手中的区域。铁路线某些部分由‘波兰军团’确保安全,该部队也部署了三列装甲列车。
装甲列车建造和服役主要在1918年5—9月间进行,但是某些列车直到1919年才出现,如配属第8团和第9团的列车。其他列车没有加入各团中,如库利科夫斯基(Kulikovski)上尉于1918年9月在查伊坦卡(Chaytanka)建造的防空列车。攻击营的装甲列车于1918年6月16—20日在坎斯克(Kansk)建造,1918年7—8月参加了为远至贝加尔湖的撤退行动提供掩护的战斗。第1团拥有一列1918年6月在基涅利(Kinel)建造的列车,前导车厢上装备了一门普季洛夫76.2毫米炮。它的编号为3号,在同月25日的布祖卢克(Bouzoulouk)战役中被摧毁。
在第2团的四列装甲列车中,装备和运行的两列被摧毁,其中一列于1918年10月23日毁于伏尔加河上,另一辆则毁于伊克河。内季克(Netik)中尉指挥的装甲列车于1918年6月26日立下战功,击毁了敌方的一列装甲列车。
第3团使用的装甲列车最多,但其列车的规模和武备相对有限:通常有一节安装车首(尾)炮的车厢,以及多节由枕木及沙包防护的转架车。这些列车都建造于1918年6月,人们没有以单独的车名、而是以指挥官的名字称呼它们:马列克(Malek)、伊恩斯基(Iijnsky)中尉、森巴托维奇(Sembatovic)中尉、内姆奇诺夫(Nemcinov)上尉、乌尔巴内克(Urbanek)上尉(7月6日指挥权转交给特洛卡上尉)和内普拉斯(Nepras)。
第4团拥有苏俄内战时期最著名的装甲列车‘奥尔利克’。1918年7月22日,当时名为‘列宁’号的红军装甲列车在辛比尔斯克(Simbirsk,今乌里扬诺夫斯克)完好无损地被缴获,两天后改名为“奥尔利克”号。它立即投入在辛比尔斯克—赤塔铁路线的行动。1918年10月,它拆分成‘奥尔利克Ⅰ号’和‘奥尔利克Ⅱ号’,分别运行于普利托沃(Priytovo)和阿卜杜利诺(Abdulino)。1919年夏季,它们重新合二为一,确保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安全,此时这条铁路线遭遇持续的破坏。当这列列车驻扎在伊尔库(捷克语‘小鹰’之意),也是一座城堡的名称。茨克车站时,雅南将军说,该地区很平静,‘‘奥尔利克’号装甲列车……保证了秩序。’1920年4月8日,它卷入了一起事件,日军强迫车上的4名军官和100名士兵将列车移交给他们。经过交涉,列车于13日归还给车组人员。最后一批捷克部队于1920年5月20日离开之后,这列列车又一次归属占领该地区的日军,但美国人坚持将其交给白俄部队。后者使用列车到1922年秋季,当苏联红军攻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时,“奥尔利克”加入了中国军阀张宗昌的部队。这列列车的名字在捷克人中很受欢迎,因为第4团还拥有另一列名为“奥尔利克”号、于1918年5月在奔萨(Penza)建造的列车。它由什拉梅克(Sramek)上尉指挥,乘员60人,携带九挺机枪和两辆装甲车。5月底,列车增加了一节运载火炮的平板车,但同一天严重受损。一夜之间,它就用新的车厢重建,车组得到加强,共有六名军官和200名士兵。这列列车参加了7月3日的阿卜杜利诺和奇什马(Chishma)战役。当天,它使用了“奥尔利克Ⅰ号”的名字,避免与同名的原“列宁”号混淆,并连续作战,直到9月8日和9日的辛比尔斯克之战,前导车厢被摧毁,炮手和指挥官非死即伤。撤往金佳科夫卡(Kindiakovka,今“文诺夫卡”)后不久,它退出了现役。
第4团建造了一列名为‘奥尔利克Ⅱ号’的列车,参加了1918年7月至11月的行动。8月初在布古利马(Bougoulma)城前的战斗之后,它被苏联红军的一列列车击中,不得不退却。此后,它掩护部队从布古利马撤往兹拉托乌斯特(Zlatoust),战损得到了维修,此后于11月20日退役。‘格罗兹尼’号装甲列车于1918年5月建于奔萨,配备一门火炮和3挺机枪,乘员107人。它的任务不值得羡慕——掩护第4团后卫部队撤退,而这个团此时正是整个捷克军团的后卫部队。这列列车的武器中,最强大的是后部的平板车,上面运载着一辆普季洛夫-加福德装甲卡车(Putilov-Garford Armored Car)。该列车重组过两次:第一次乘员增加到160人,武器增加到两门火炮、10挺机枪。6月24日加挂了两节装甲转架车。1918年8月,列车再次改组,一分为二,仍称为‘格罗兹尼’号的部分保留了装甲卡车,乘员被迫在1918年10月23日将其破坏。其他部分保有第二门火炮和10挺机枪,定名为‘29号装甲列车’。它也在9月被迫毁坏。”——改摘自《世界装甲列车图解百科》。
看完这段原景重现的捷克军团装甲列车横穿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归乡之旅,山岳号乘组一时鸦雀无声。
女管家艾伊目光轻柔的环视众人:“姐妹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我们的装甲列车在哪?”作为此番演出主角的战地女郎丹妮尔,直接问了。
“在这。”说着女管家艾伊又抛出一个全景资料展示:纳粹德军最让人叹为观止的黑科技之一,可以拖拽军舰的超级列车。
二战时黑科技爆表的纳粹德国,在元首的直接命令或者默许之下,制造了许多曾经让人瞠目结舌的装备项目,诸如P1000巨鼠坦克、隐形战机或者是陆地巡洋舰计划,虽然大部分计划都付诸东流,但是也有一部分的精髓被后世借鉴发展。而在零零总总的黑科技产物里,就存在着这一种即便在现代的眼光来看依旧高大上的“超级高铁”计划。1941年的后半年以后,西伯利亚寒流逐渐让元首在苏联的部队陷入了严重的补给危机中,至少70%的卡车乃至火车都在冰天雪地举步维艰,为解决高寒环境下德军的运输压力,德国军械和弹药部长弗里茨·托特,向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提出了一个有些超前的建议:从德国至乌克兰修筑宽轨铁路,配备动力强悍的火车头,来解决前线部队的补给问题。并且他认为未来的德国铁路应当满足每一个德国家庭乘坐2—3层楼高的火车,前往德国的“东方生存空间”旅游或定居。
“宽轨”这一理念,其实并非弗里茨·托特的发明,按照最早源于十九世纪的轨道标准,轨距为1435毫米的铁轨被称为“标准轨”,而轨距高于“标准轨”的,则被称之为“宽轨”。但是弗里茨·托特却提出了3000毫米的这种惊人的“宽轨”概念,有敢想的就有敢干的,到了1942年5月,思维方式远超常人的希特勒居然真的签署了付诸实施的命令,派遣德国技术科学博士冈瑟·文斯担任总负责人,和交通部一道研发“宽轨铁路”,既所谓的“宽轨铁路(Breitspurbahn)”计划。按照希特勒“每个车站之间抵达时长不得超过24小时”的要求,仅客车的设计时速在最初就被提升到400公里/小时,后经过德国专家的多次预测和调查,时速设计才不得不调低到250公里/小时,相当于今天CR300型复兴号动车的时速水平。
说起德国历史上著名的“宽轨铁路”计划中的动力车头方面,当时德国技术专家的备忘录中,一度有不下数十个设计方案存在,但是最终角逐成功的,则是带有 SA3联轴器的柴油液压快速列车头。按照当时的数据表明,这种机头的功率可达到24000—40000匹马力,而在实际的测试中,其最大的牵引拉能力,可以将轻松牵引重达1350吨的“古斯塔夫列车炮”,甚至是重达1500吨的战舰。整部列车可以分为上下两层,车厢内部被详细规划成不同的等级,其中专门用作民用的公民车厢被分为一等、二等、三等车厢,最高级别的一等车厢共有24个隔间48个座位,配套的设施有酒吧、图书阅览室还有吸烟室、盥洗室;二等车厢配备有2个行李舱和12个卫生间,共有座位144个;三等车厢共有460个座位,除了卫生间之外还备有2个服务员室。这部超级列车上,还有专门供给德国高层乘坐的“特等车厢”,这种特殊阶层才能乘坐的车厢配备有沐浴室、观影以及餐车。据说为保障列车的安全,列车还配有专门容纳20毫米30/80式高射炮或者高射机枪的车厢,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士兵用以处理突发事件。
而供给德国高层乘坐的“专列火车”,乘车待遇比平民要高得多。除了上述的车厢配置外,“专列”火车还设有沐浴车厢、电影车厢和画廊车厢。其中,沐浴车厢设有4个浴池、20个淋浴间、2个洗衣间、4个卫生间和2个服务员室。在德军高层享受沐浴的同时,还能够在车厢内享受美发、按摩等服务。而电影车厢则共计可容纳196人同时观看影视剧。专列的最后一节车厢,便是用于欣赏艺术作品的“画廊车厢”,这一节车厢的顶部也被设计为欧洲建筑中常见的“圆顶设计”,既迎合了当时欧洲主流的建筑美学,同时也能够起到减少列车前行中空气阻力的作用。
为了完成这项野心勃勃的工程,希特勒令克虏伯、亨舍尔、博尔西施等大批德国公司参与其中,并投注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仍有100名德国官员和80名工程师继续为这一项目工作。
“宽轨铁路”计划真真切切的被贯彻了下来,到了1944年秋季的时候,德国成功试验了3公里长的3000毫米宽轨铁路。原本按照计划,宽轨铁路的工程将率先在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和奥地利林茨市的这一段距离上开始建造。但是计划远远赶不上变化,在这种宽轨铁路首次试验成功不到一年的时间,盟军就攻破了柏林,宽轨铁路工程的技术人员都成了俘虏,这个计划也随之烟消云散。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5227103/1155694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