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袭封
满城金甲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插翅难飞
半年时间里,二十万水师除在大明海域进行日常练兵备战之外,还分批前往就近海域模拟演练。
经过大半年的打磨,一支强悍水师横空出世。
大明的原有的水师和这支水师想比,都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练兵完成,出海事宜自也要提上日程了。
乾清宫,朱棣述职之后,被朱元璋留了下来。
“老四,你这一走不知得多久,咱父子此生不知还能否相见,你有什么需求一并都提出来,也不枉咱父子一场。”
朱元璋对朱棣,也就只比朱标差些。
和历朝历代其他皇帝相比,那还真就无可挑剔。
朱棣坐在朱元璋旁边,听朱元璋出言后,随之起身在地上砰砰砰磕了三次,发自肺腑道:“爹,儿子年少之时没少让爹操心,此去一别就不能留在爹跟前尽孝了,爹保重身体,别太辛苦了,大福不逊于大哥,能帮了爹的忙,他还年轻着,有事多吩咐他去做,儿子带着兄弟们定努力为我大明建功立业,爹等着儿子回来。”
朱棣此生最敬重两个人,一个是朱标,一个就是朱元璋。
曾几何时,他也不满朱元璋对朱标的偏私。
但在此时此刻的当下,他对朱元璋只有儿子对父亲的不舍。
朱元璋眼角有了泪光,起身扶起朱棣,道:“咱老四长大了,当初咱打仗回来,老四还挂着鼻涕泡光着屁股到处跑呢。”
说起此,朱棣脸上柔和了许多。
“是啊,儿子还记得瞒着娘,偷跑出去追着爹打仗,还被爹打了板子。”
朱元璋对朱棣这个儿子,也就是不如朱标一些,却还是很器重的。
朱棣成长的点点滴滴,朱元璋还是有印象的。
“咱记得,那个时候你才十五岁,稚气未除,却是坚硬的要跟着咱打仗,被咱打了仍旧不退缩,不屈服,咱那时候就知道咱老四会成咱老朱家的大将军。
这些年你为咱镇守北平,咱就从没有为北平的事情操过心,反倒是咱不像个父亲,是咱对不起你。”
这话虽含蓄,但还是有含义的。
朱樉死了,朱棡病重,朱棣以嫡长制,是有资格当这个储君的。
只是,横空出现个朱大福。
朱大福权衡利弊,为大明江山社稷所虑,只能选择对不起朱棣了。
不过,凭历史角度来看,哪怕没有朱大福,朱棣仍不会是储君的人选。
朱棣既已接受出海,那便就已经释然争夺储君之位了。
听明白朱元璋的意思之后,朱棣虽没明说,却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道:“若说对不起,也是儿子对不起爹,老是惹爹生气,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咱老朱家都一脉相承,儿子即便是到了外面,永远都会心向大明,同时也会告诉后代子孙,我们的根永远都在大明。”
只要有朱棣这句话那就足够了,至于以后怎样,那只能等到以后再看了。
“爹,高炽和他娘此次怕是不能随儿子一同出海,他们留在北平很难再起备战之用,不如就让他们回京吧?”
北平天高皇帝远,朱棣出了海,却留他的妻儿在北平。
一旦朱棣有了什么歪心思,怕连掣肘的人都没有。
朱棣主动提及这些,也是出于让朝廷安心的缘由。
“行,那就让他们都回来吧,高炽身体不好,京中条件也比北平强。”
朱高炽出生于北平,已适应了北平的气候,回了京师不见得比北平强多少的。
“既如此,那就多谢爹,爹,出海事宜都已准备完善,将士士气正足,出海日子也时候提上日程了。”
既都已经决定出海了,那也就没必要再拖拖拉拉了。
朱元璋是舍不得朱棣,但却也有些迫在眉睫了。
朱棣一经出海,册封朱大福的诏书也就能提上议程了。
“这几天让高炽带着他娘启程来京吧,你走之前也见见他们娘两。”
册封朱大福的诏书早就已经写好了,朱元璋这样的安排也是为朱棣所考虑。
十几天之后,朱高炽带着徐王妃先行一步进了京。
在后面,还有朱棣的妾室,以及行囊。
徐王妃是徐达长女,徐达作为和朱元璋光着屁股一块长大的兄弟,那关系自是匪浅的很。
徐王妃自很小的时候,就常被马皇后招至身边,朱元璋也是把徐王妃当成年轻晚辈的。
朱棣也很受朱元璋的器重,若不是徐王妃本身让朱元璋讨喜,哪怕再是出自于政治联姻,都不会让朱棣娶徐王妃的。
朱高炽和徐王妃进京之后,朱元璋先找朱大福陪同,和朱棣一家吃了顿便饭。
再之后,朱元璋又安排在京的藩王,公主,驸马,一同与朱棣一家吃了家宴。
朱棣这么一走可不知归期几何,朱元璋在他们还能维系兄弟姐妹的情分。
一旦朱元璋不在了,那情分可就淡了。
在家宴之上,朱元璋再次郑重介绍了朱大福,并透露了要立朱大福为皇太孙的心思。
这早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朱元璋当面提及,倒也并不算意料之外。
在着朱元璋的面,众人便与朱大福行了君臣之礼。
朱元璋在这个时候提出来,无非就是想自己人首先支持朱大福而已。
这些人除了朱棣有资格和朱高福比个高低上下之外,至于其他人,那可就够呛了。
不管谁当这个储君,对于他们来讲都差不了多少。
更何况,这么多年,他们从朱大福手里赚了不少好处。
于情于理,他们都不应该反对的。
朱元璋当然希望自己子弟能够其乐融融,和平共处,瞧着众人诚心实意对朱大福表示支持,别提多欣慰了。
“大福都是你们年轻后辈,要是有一天,咱不在了,还希望你们多帮衬着些。”
朱元璋为朱大福铺路,绝对比给朱标做的多。
“臣等谨记。”
朱大福心里暖洋洋的,先是像这些长辈表示感谢。
随后,又郑重给朱元璋叩了头。
虽说什么都没说,但一切都在无言之中。
次日一早,朱元璋便直接宣读了册封朱大福的旨意。
在朱棣准备出海之后,虽说谁都知道,储君之位是朱大福的了,但真正作数只有这道旨意发出。
基于朱大福这几年的表现,对立储朱大福,反对的声音很小,基本上没有。
旨意已经发出,参加早朝的所有朝臣当即拜下。
“臣等叩见太孙殿下。”
一句太孙,算是定鼎了朱大福的地位。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朱元璋先是从细枝末节之事交于朱大福处理,再到最后,早朝主持都交给了朱大福。
这样的情况差不多持续了一年之久。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正式颁布诏书退居太上皇,朱大袭位皇帝,独立治国。
在朱大福治愈之下,朱元璋身体康健了很多。
朱大福一度以为,他这个太孙会无限期延长了。
想不到,蝴蝶效应虽有,但很多时候的大方向还是不会改变的。
朱大福虽有推辞,但架不住朱元璋一再坚持。
没办法,朱大福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
在朱大福当了皇帝之后,朱元璋一直在后面帮朱大福把关。
一年多时间,朱大福自始至终都能得心应手处置,游刃有余之中,较之朱元璋都强不少。
恩威并施,于内于外风评一直不错。
卸任之后的朱元璋身体也是越发硬朗,帮不上朱棣的忙,在京中还略显无所事事。
经过仔细思考,朱元璋偷偷溜了。
一日才刚起床,一内伺便送来了一封信。
“陛下,上皇走了。”
啊。
老爷子昨晚上不还吃了三个大包子,喝了一碗粥吗?
他也把过脉,身体挺康健的。
朱大福大吃一惊。
那内伺大概是察觉自己表述不合适,随之又补充,道:“上皇留了封信,说是要去外面瞅瞅。”
混账东西,说话不说清。
朱大福来不及冲那内伺发脾气,只慌慌忙忙接了朱元璋留下的书信。
“好大孙,别找咱,咱想回去的时候会回去的,就这些,你这个皇帝做的比咱好,咱就不多说了。”
这老爷子,年纪越大怎还越顽皮了。
“皇爷爷,什么时候走的?”
“快,安排快马,出去追。”
内伺手忙脚乱,正要行动。
朱大福叹了口气,道:“算了,皇爷爷操劳了一辈子想要出去走走,就随他吧。”
朱元璋可从未扼杀过他的夙愿,换位思考,他也不该拦着朱元璋。
阻拦了追赶朱元璋的人,朱大福肯定不会放心。
最后,有安排了自己商队的人的人暗中保护。
只要朱元璋的安全能够得以保证,天大地大,朱元璋想去哪就去哪吧。
...
一处山脚之下的树荫处,一老翁和长相清秀的年轻人乘凉。
年轻人大蒲扇,在老翁跟前呼呼扇着。
老翁端着个水壶,气定神闲的喝着水。
“爷,咱们带出来的银子不多了,要不小人找个活儿干,赚些银子咱们再走?”
老翁没有丝毫紧迫感,道:“着个什么急,会有人来送的。”
“送?”
“你以为一路上给你送吃的,送你渡河,给你提供住宿的人是谁,看似朗朗乾坤,实则阴暗之处又有多少,你数都不过来,没有暗中的人帮助,你不知得遇到多少麻烦。”
年轻人四下瞅了一眼,紧张问道:“是陛下的人?”
老翁不置可否,应道:“那小子回来不过数年时间,却是最了解咱的,既保护了咱,又让咱高兴。”
没错,这老翁就是朱元璋。
朱元璋知道外面的世界并没有想象当中的太平,他既想要出来游山玩水,却又不想应付这些事情。
朱大福的人在后面帮他解决了这些危机,正附和他的意愿。
没用多久,便有一单跑腿的活儿上门。
要去一酒楼送个信,酬劳三十两。
不是认识的人,谁会给这么多。
朱元璋带着随从跑了一趟酒楼,赚了三十两不说,还大鱼大肉的白吃了一顿。
“爷,这地儿也是陛下的产业吧?”
“陛下麾下产业到底有多少,怎咱们到了那里,都能见到属于陛下的产业啊?”
朱元璋抿着小酒,不置可否,心中别提多得意了。
儿啊,有你家大儿在,咱大明后继有人了。
朱元璋自得的同时,也在庆幸老天有眼,让他找到了他大孙。
啊嚏...
与此同时,远在乾清宫的朱大福打了一个喷嚏。
朱大福放下朱笔,揉揉鼻子。
又是那老头在说我吧,走了那么久怎就不知道回家呢。
说着,朱大福招呼来了他锦衣卫指挥使。
放任那老头出去,也得知道那老头是否安全。
不过,就那老头,可真不是什么人都能欺负了的。
等他忙完这段时间,就去找那老头唠唠。
一段时间不见,还真有些想他了。
全书完。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3127324/7304176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