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带着房子穿古代 > 第357章 粮铺

第357章 粮铺


  宋念当然是认同这一点的,他也不想一上来就和本地的势力闹僵,强龙还不压地头蛇呢,更何况他只是想来做点实事,有点政绩,可不是来耍威风的。
  不过具体如何操作,就不是宋筠能参与的了,宋念得和陈师爷商量。
  陈师爷岁数一大把,大半辈子都给人当师爷,见多了争斗,天真纯善不剩多少,该狠得下心的时候,要比宋念狠得下。
  但对于张县丞的处置,陈师爷观念和宋念基本一致:还是要留有余地的。
  一个是对方的行为,归根到底只是试探的地步,还没有真的损害宋念的利益。
  另一个是,除非查出来张家或者张家的姻亲有比较严重的越轨行为,不然的确不好扳倒。
  两个人的考量各有偏重,却殊途同归。
  而对宋筠来说,这些事她或许可以凭借前世看过的杂七杂八知识纸上谈兵一把,但真要让她帮着推敲细节,那是万万做不到的,有这功夫,还不如了解一下秦西县的情况呢。
  正好宋老太太和沈氏也觉得家里有很多东西需要添置,干脆一起出去逛逛。
  要出门,就得多穿点。
  宋筠想到晚上睡觉时把窗户纸吹得砰砰作响的大风,默默把过冬三件套——毛帽子毛围巾毛手套找了出来。
  其实如今已经是早春了,真要说温度有多低,倒也还好,最起码宋筠觉得不如他们赶路途中路过的那些地方温度低。
  秦西县之所以显得这么冷,一大半都是坏在风上了,风一吹,什么热量都被带跑了。
  不过有利也有弊吧,最起码这样的气候,夏天也不显得闷热。
  张县丞说得倒是一点没错,秦西县只有一条主街,从头走到尾,囊括了多数生活所需的店铺,打铁的、卖粮的、卖布的、割肉的、当东西的,还有支着摊子卖猎物卖皮毛卖小吃的。
  路上的行人并不算多,三三两两地走着,穿着也不起眼,多数是麻布葛布混着动物毛皮缝制的,补丁接补丁的也不少,脸上是被风吹出来的两坨红。
  在县衙住的这几天,宋念没少看文书记录,宋筠兄妹几个帮忙整理,也看了个大概。
  秦西县位于秦州府最西端,离府城较远,也算得上远离政治中心了,目前也没挖掘出什么重要战略物资——铜铁锡矿,也没有贵重金属——金银矿,所以一直是小透明的地位。
  因为重要性不强,工作岗位不多,所以很难吸引人口流入,抛开隐户不算,这部分也的确算不了人口,秦西县城镇登记在册的户籍约有二百四十户,治辖下有三个村落,约有四百七十户。
  这已经是五年前的数据了。
  到如今,或许有部分百姓因为生活不下去选择离开,从而流失了一部分,也有可能因为婚嫁生育而分家,从而增多了户籍。
  不过据宋念他们分析,人口增长情况只怕并不乐观。
  很简单,五年前,正是上一任县令就职之前。
  古代县令的政绩考核,很重要的一项就是人口。
  这也很直观,你治理得好,百姓安居乐业,才有条件生儿育女,人口才会增多。
  而上一任县令是怎么离开的?很不体面,是被贬的,固然肯定是他犯了错,但一定是考核的成绩并不突出,这才如此迅速下台了。
  因此,宋念对此时秦西县的人口数量没抱太大期待。
  加起来一共六百多户,按一户三代同堂十口人来算,也就六千人口。放了现代,一个中大型小区也能住几千人了,这对比就很鲜明了。
  就是放了人口本来就没有大爆发的古代,黎阳县城镇加周边乡村的人口是一万多,同样有差距。
  此刻在县城大街上,人最多的地方就是粮铺了。
  二月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在北方尤为如此,南方的二月天,野菜说不定已经冒头了,饿急了割些混着陈粮吃,也够糊弄段日子。
  而北方呢,地里连点绿色都看不见,倒是可以打猎,可以古代百姓的饮食水准,可不是个个都有体力去山上打猎的。
  如果再碰上个病病痛痛,红白喜事,秋天的存粮都撑不到第二年春天,有的人家可能就把留的粮种吃了。
  也不能说他们短视,都知道没了粮种第二年没得种,可这事儿也得熬过冬天才能考虑嘛。
  所以到了二三月,家里缓过来一些了,少不得有百姓把东西的被褥衣服当了,换了钱去买粮种,到秋天收成好一些,缴完税,手里有了余钱,再来当铺赎回过冬的东西。
  宋家带来的粮也不多了,原本也只是预备着路上吃的,到地方了自然得补充,所以一行人也到了粮铺门口。
  围在粮铺门口的百姓注意到身后这一行穿着打扮身形气度都和他们大为不同的人,纷纷主动让开位置。
  就连伙计都略过那些询问价格的百姓,把一张不太热情的脸换成笑脸,迎了上来。
  沈氏不急着买,她还想多看看各种粮食的价格,婉拒了伙计的招待,让他先去帮其他客人称重。
  在秦西县这边,就很少见到大米的踪影了,基本都是粟、黍、小麦、大麦、豆类等等。
  品质不算多好,摆在柜台上的价格最高的面粉也发灰,很明显是杂质没筛完全就一起磨成粉了。
  其实之前宋家吃的面粉也有这个问题,缺乏可用机械的前提下,人力是很难磨出像现代那样洁白光亮的面粉的,不过还是比秦西县的品质强一些。
  一问价格,好家伙,这面粉的品质不多好,价格却不低,几乎和宋家之前常买的那种差不多贵了。
  据掌柜的所说,还有品质更好的,只不过量很少,不会摆在明面上,基本都是县里一些人家直接订购的,价格也高了一倍。
  其实这种粮食,宋家也吃得起,不过出来之前,宋念就嘱咐过,买的东西不必太好,中上等品质的即可。
  虽说花的是他们自家的钱,自家的钱也不靠贪污得来,可还是得注意影响,父母官一上来就都挑最贵的买,哪个人看到了心里不打鼓?
  这就跟宋筠前世那样,公职人员就是家里再有钱,穿戴得起几十万的包包名表,可你穿戴了,就会让别人产生不好的联想。
  真要说起来,魏朝没要求官员收入来源透明化、家产登记明晰备案,已经是给了很大的宽容了,就不要试探底线了。
  沈氏除了买够自家会吃的粮食,其他品质的粮食也各买了一些,还有粮种菜种,准备回家让宋念看看情况。
  让李伯先赶车把粮食送回去,其他人继续逛。
  宋筠眼尖,看到前方的地上摆了几样猎物,有个胡子拉碴的壮汉正在一旁站着和人讨价还价。
  正好家里也没什么肉了,趁着天然冰箱还能用段时间,买点肉冻着慢慢吃。
  有野兔野鸡,还有半扇野猪肉,这都是宋筠在黎阳县也常见的猎物。
  但其中一个,浅棕毛发、头上有角,腿长脖子长的,隐约有点熟悉。
  是鹿吗?
  只是体型显得小了一些。
  宋筠转悠了半圈,绕到它身后,看到一坨白色的毛茸茸的屁股——
  得了,这下子认出来了,狍子嘛。
  别说,它们跳起来的时候,宋筠还是能认得的,如今死了躺地上,可就不好认了。
  沈氏也觉得稀罕,晋州府倒是也有这东西,但不多,他们家没买过,如今既然碰上了,价格也不会,那就买回去尝尝吧。
  ------题外话------
  时代背景不同,风俗也不同,现实中大家可不要尝试这些野味啊,很多是保护动物。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2196077/12296776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