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新式蒸汽火车问世
步惊俗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乾熙三年十一月初一,大明乾熙皇帝朱高煦下诏,命工部专利司司正胡濙提督顺天府墨巧司,专司缩小改良蒸汽机之事。
一个半月后,胡濙带领墨巧司蒸汽组工匠,按照大明美王朱瞻堂设计的蒸汽机改良图纸,成功制造出了一台动力强劲的小型蒸汽机。
紧接着,利用蒸汽的力量行驶在铁轨上的第一辆载重超过万斤的蒸汽机车,顺利问世。
因为此蒸汽机车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
它可牵引五节车厢,载重两万斤的货物,同时尚能搭乘七十人,半个时辰可行使十五里路。
乾熙皇帝朱高煦大喜,升格专利司为专利局,设专利侍郎一名,掌专利局事务,由胡濙担任。
不过,这时的铁轨由于强度不够支撑火车的重量,以至于经常断裂造成火车脱轨。
且单一汽缸型火车头容易熄火,一旦熄火就得劳师动众地推车。
鉴于此,朱高煦下了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命工部在京郊择地修建了一座蒸汽火车改良研发厂,赐名“顺天府火车改良研发厂”,由胡濙兼任厂长。
第二道圣旨,三年后在顺天府火车改良研发厂举行蒸汽火车行使大赛,凡是拔得头筹者,除了赏银圆十万两之外,再赐世袭爵,最高乡侯,最低亭伯。
在此刺激下,随后短短两年之内,各种新式的蒸汽火车头被大明各大矿厂的工匠及巨商私人匠作厂发明制造出来。
乾熙六年四月,胡濙为了发明制造出载重更大的蒸汽火车头,与工匠们商议后着手制造压力强劲的蒸汽锅炉,锅炉却意外发生爆炸,致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
胡濙遭到御史弹劾,被朱高煦贬官为民。
朱高煦提拔因主持修建宁夏、辽阳至京师有线电报有功的于谦,担任专利局侍郎兼顺天府火车改良研发厂厂长。
此时,即将就藩东华沃洲的美王朱瞻堂,微服找到意志消沉的胡濙,拿出了一份卧式锅炉蒸汽火车头设计图纸。
胡濙精通蒸汽机制造,一眼就出这种设计的巧妙及高明之处。
卧式锅炉水容量大,热效率高,产汽快,蒸汽充足,且使用寿命长,最重要的是使用这种蒸汽机车头的火车,其载重量将会变得更加巨大,行驶速度也更快。
朱瞻堂乘船出海之后,胡濙与其长子胡长宁,用朱瞻堂资助的钱,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反复实验,终于造出了体积小、动力强的卧式锅炉蒸汽火车头。
乾熙七年五月,朝廷如期在顺天府火车改良研发厂外举行蒸汽火车行使大赛。
胡濙和他长子胡长宁共同制造出的新型蒸汽火车“希望号”,打败了应天府墨巧司制造的“金陵号”与顺天府墨巧司制造的“北平号”,成功夺魁。
“金陵号”和“北平号”因构造不够坚固,而且耗煤量过大,虽然速度不算慢,但却在比赛途中发生了故障。
“希望号”以半个时辰行使四十里路的速度遥遥领先,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比赛结束后,胡濙父子得到了朱高煦的召见。
通过一番问答之后,朱高煦了解到原来“希望号”之所以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除了采用卧式锅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胡濙在火车车轮的边上加了轮缘,以防止火车出轨,又在承重的两条路轨间加装了一条有齿的轨道。
他考虑到蒸汽机车在轨道上行驶,会产生车轮打滑的问题,所以他在机车上装了棘轮,让它在有齿的第三轨上滚动而带动机车向前行驶。
这种新式蒸汽火车的问世,标志着马车货运的时代逐渐走向消亡,铁轨火车开始主宰货运世界!
乾熙七年六月,朱高煦下旨工部,要求用五年时间,修建三条铁轨线路。
第一条叫京宁铁路,它连接顺天府大兴县,经通州、顺义、怀柔、密云、古北口、渔阳等地至辽西大宁,全长约七百五十里。
第二条叫京同铁路,它连接顺天府宛平县,经昌平、延庆、保安、宣府等地至山西大同,全长约六百三十里。
第三条叫玉同铁路,它连接朔方玉龙卫(二连浩特),经玉龙右卫(苏尼特)、兴和(集宁)至山西大同,全长约八百里。
工部派出七十多名官员,招募了三百多名勘测人员,分成三队,花了十个月的时间做出了三份详细的规划书。
朱高煦看了规划书之后,发现要想在五年之内按期修建三条铁路,购置施工材料所需银圆合计超过了两千万,所需工人总数超过了十六万。
然而,不算内帑,大明自永乐二十年至乾熙七年之间,每年的财政收入约在一亿两千万银圆左右,其中关税约占六分之一,瓷茶盐糖等专营收入约占六分之一,铁银矿产等专营收入约占三分之一,商税与田赋、军屯子粒等其他收入约占三分之一。
两千万银圆虽然只占全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可如今朝廷近七年来的年平均支出高达一亿三千万银圆!
没错!
就是入不敷出!
这一亿三千万两之中,皇室俸禄与官员俸禄及各种补贴就有四千万两,朝廷对海外藩国的各种钱粮借贷有两千万两,各地驻军的军费开支也有两千万两,在东北、西北、西南等地修路修渠,以及常科书院、墨巧司等投入的开支有三千万以上,再加上赈治水旱等天灾开支,有时候国库不够,甚至需要朱高煦从内帑掏钱或从大明皇家银行贷款。
而且,户部、吏部、刑部、礼部、兵部、都察院、大理寺等衙门皆反对同时开建三条铁路线。
他们的反对理由非常一致,即同时开工,朝廷的压力太大,可以每年修一条线,还可以积累修铁路的经验。
不过,这样一来,却与朱高煦的计划背道而驰。
按照朱高煦的打算,五年之内修好三条铁路,再下一个五年,将要同时开建十条铁路。
他之所以如此着急,是因为时间不等人!
到如今的乾熙七年,他朱高煦已经五十一岁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2005643/7280877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