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七十九章:儿臣不反对郡县安南

第一百七十九章:儿臣不反对郡县安南


  光阴似箭。

  七个月转瞬即逝。

  时间来到了永乐四年,六月十二日。

  早朝。

  此时,昨日刚刚入京报信的大理寺少卿陈洽,把南征大军进半年以来的战况,做了一次简短的概述。

  今年正月,已经控制住疫病,  并休整一个月的明军以升龙城为根基,开始继续进攻胡氏伪王所立的安南国都清化城,胡氏王子胡元澄领军退守黄江,与胡季犛、胡汉苍会合,而沐晟则领兵进驻木凡江预备出击。

  二月,沐晟沿江两岸击败胡元澄军,追击至闷海口,  因军中再次爆发疾疫,  明军移师到咸子关立塞备战。

  三月,胡氏军集合水步大军七万,号称二十一万,与明军爆发咸子关之战,结果胡氏军溃败,大批兵士溺毙于该处河流,无数船只及军粮沉没,胡氏父子败逃。

  四月,朱棣收到军报后下诏,命令南征官兵继续寻找陈氏子孙,希望安南国政权还是由陈氏子孙来执掌。

  五月,胡氏父子在奇罗海口被明军俘获,胡氏建立的安南国灭亡,领土被大明收复。

  与此同时,大明朝廷寻找陈氏子孙的消息在安南国传开之后,安南国的耆老们组织了一千多人的请愿队伍,来到明军大营辕门前请愿,  并献上了安南国的郡县舆图。

  他们认为安南国陈氏王族已被胡氏贼人杀光了,已经没有继承人,渴望大明朝廷直接接管安南国,因为“安南本中国地,乞仍入职方,同内郡”。

  昨日,负责为南征大军管理粮草之一的军需官大理寺少卿陈洽入京后,已第一时间将安南国的舆图与历城侯盛庸所呈的军报上交朝廷。

  “论功行赏的事,可以等有功将士回来之后再议。眼下最关键的,是如何处置胡氏父子以及安南国。今日早朝,朕想听听诸卿的看法。”

  朱棣端坐在金台之上,难掩脸上的喜色,非常开心的问道。

  他万万没想到,不到一年的时间,南征大军竟然轻而易举的扫平了安南国!

  那可是足足有三百多万人口的安南国,是三百多万,不是三十多万!

  这只是官方统计在册的人数,真要严格算上隐匿的人数,整个安南国怕是得有四百万人口!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也没有想到,  安南国会如此不堪一击。

  “陛下,  胡氏父子乃是篡权夺位的逆贼,  依律当凌迟处死,株连九族!”

  左都御史暴昭率先出列,躬身奏禀道。

  “臣附议。”右都御史严震紧随其后,躬身道。

  随后,大理寺卿吕震等上百名官员纷纷出列,表示附议。

  朱棣一看这情况,大手一挥道:“既如此,那就这么定了。议下一件事,如何安置安南国,是置以郡县,还是继续寻找陈氏子孙,为陈氏安南兴灭继绝?”

  历史上,关于胡氏父子的下场,有多种版本。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与朱棣靖难登基有关。

  然而,随着朱高煦的穿越,历史走向被改变,朱棣不再是篡位者,因此他对于处置胡氏父子就干脆利落了很多。

  “陛下,安南国在唐代以前一直属中华领土,后来趁着唐末混乱之机,被当地土著曲承美窃据称王。到了宋初,宋朝廷封丁部领这个人为交阯郡王,但传三代后,政权被大臣黎桓篡夺。黎氏亦传三代,为大臣李公蕴所篡夺。李氏传到第八代,无子,便传位给女婿陈日炬,政权从此归陈氏。”

  吏部尚书张紞躬身出列,拱手奏言道:“臣当年在云南主持政务时,对安南国多有了解,那里的人虽然心慕华夏文化,处处效法我中华典章,但却乱了数百年,人心浮躁,若贸然以郡县置之,怕是会发生反复。”

  朱高煦坐在朱棣的左下方,他听完张紞的观点之后,默默在心中给对方点了个赞。

  历史上,大明郡县安南之后,安南之地一直叛乱不断,自张辅第二次南征一直到宣德年间大明放弃安南,陆续有数十万的大明好儿郎战死在那里。

  因此,朱高煦的想法与张紞一致,眼下还不是郡县安南的最佳时机。

  “张卿是反对朝廷郡县安南?”

  朱棣生怕误解了张紞的意思,当即前倾上半身,特地询问道。

  张紞手持笏板,作揖道:“回陛下,臣确实是反对朝廷郡县安南,臣认为可暂时委派一方大将坐镇安南,直到寻着合适的陈氏子孙,再为安南陈氏兴灭继绝,以彰显我大明怀柔远人,泽被万邦之国策。”

  “张尚书此言大谬!”

  大理寺卿吕震躬身出列道:“我南征将士浴血奋战,好不容易扫平叛乱,而今找不到陈氏子孙,且安南耆老等上千人请愿,希望朝廷可以接管安南,面对如此情形,朝廷当应允安南耆老所请,设府立县,以郡县之。”

  朱棣见张紞与吕震出现了争论,遂故意打断道:“其他人怎么看?”

  “陛下,臣赞同郡县安南。”礼部尚书郑赐恭声道。

  兵部尚书金忠道:“臣附议。”

  户部尚书郁新选择了沉默。

  刑部尚书墨麟道:“臣附议。”

  工部尚书孙显道:“臣附议。”

  朱棣见六部尚书之中有四人赞同郡县安南,不禁抚须笑道:“除了张尚书,还有谁也反对朝廷郡县安南?”

  他等待良久,仍不见朝堂上有人出声反对,便准备下旨命有司筹备郡县安南的事务。

  然而,就在此时,皇太子朱高煦却站了起来。

  他转过身,面朝朱棣,作揖行礼道:“父皇,儿臣不反对郡县安南,但眼下并不是郡县安南的良机。”

  朱棣是聪明人,立即从朱高煦的话里听出了别的意思。

  于是,他站起身,环视群臣,高声道:“朝廷究竟该如何管理安南,在京诸王及五品以上官员,不分文武,皆可针对此事写成奏本,上书建言,朕会亲自御览。今日朝会就到这里,退朝。”

  片刻后。

  武英殿。

  朱棣端坐在御桌之后,朱高煦坐在御桌左前方第一把交椅上,而大理寺少卿陈洽则坐在距离御桌十步外的交椅上。

  朱棣与朱高煦父子俩正听着陈洽缓缓讲述安南国近几十年的政权交替史。

  “大明开国之后,太祖皇帝续封陈氏后裔陈日煃为安南国王,并在诏书中明确希望陈日煃能继承祖父事业,守境南陲,称藩中国,克恭臣职,以永世封。陈日煃去世前,上表朝廷,他的王位会传给侄子陈日熞(jiān)。太祖皇帝不明其中缘由,应允了陈日煃所请。”

  陈洽恭声道:“然而,陈日熞虽然名义上是陈氏宗室陈元昱之子,但事实上其人根本没有陈氏血统。”

  朱棣听到这里,面露异色道:“这是为何?”

  “回陛下,据臣调查所知,陈日熞原名杨日礼,乃是一名优伶的儿子。其母怀孕之后,陈氏宗室陈元昱悦其艳色而纳之,及生,以为己子。于是杨日礼改姓为陈,被陈氏宗室陈元昱当作己子抚养。”

  陈洽道:“陈日煃病危无子,指定杨日礼为嗣君。群臣极力反对,因为这会使陈氏王统断绝,为外姓所据。但陈日煃逝世二十天后,王太后不顾群臣反对,坚持让杨日礼入宫即位。王太后认为陈元昱是上上一任安南国王的长子,却没能继承王位,而陈日礼是陈元昱的儿子,继承王位是理所当然的事。就这样,杨日礼成了安南国的国王。”

  “陈日熞,也就是杨日礼即王位后欲改回原姓,这导致了安南王陈氏宗室的愤怒,合力推翻了杨日礼,拥立陈日煃的弟弟陈叔明为王。陈叔明继位后,废杨日礼为昏德公,不久后将他杀死。两年后,陈叔明让位于其弟陈日煓,自称太上王。”

  朱棣听到这里,忍不住感叹道:“这个陈日煃当真是昏聩,却不知陈叔明秉政手段如何?”

  “回陛下,陈叔明之昏聩,比之晚年的唐玄宗更甚。”陈洽直言道。

  朱高煦道:“且细细道来。”

  “是。”

  陈洽恭声道。

  “自洪武初期,陈氏王国便开始逐渐走向衰落,而此时南方的占城国国君阿答阿者(制蓬峨)雄姿英发,国力强盛,屡次入侵陈氏王国。”

  陈洽接着道:“陈叔明让位于其弟陈日煓之后,新任安南国国王陈日煓为了树立威信,亲征占城国,竟然战死于阵中,太上王陈叔明便改立陈日煓之子陈日炜为王。”

  “陈日煓亲征占城时,胡季犛是此战中的统帅,但由于其与太上王陈叔明的裙带关系而免于被罢官。此后占城国势力更加强盛,甚至一度打到都城升龙城下,安南国却无力制止。”

  “虽然陈日炜是安南国的国王,但他没有实权,执掌政权的仍然是太上王陈叔明。陈日炜在位期间,权臣胡季犛的权势越来越大,引起了陈日炜的恐惧。”

  “陈日炜见太上王宠信胡季嫠,与诸臣谋划,试图除掉胡季犛以增强王权,但胡季犛抢先向太上王陈叔明进谗言,陈叔明竟然逼迫陈日炜退位,改立陈日焜主国事。”

  陈洽担心朱棣与朱高煦理不清人物关系,特地解释道:“陈日焜是陈叔明之子,而陈日炜退位之后,不久即被迫自杀。”

  “洪武二十三年,占城国国君阿答阿者阵亡后,占城逐渐走向衰落。在解除外患之后,胡季犛大肆屠杀安南国王陈氏宗室,为篡位铺平道路。此时,太上王陈叔明终于察觉到胡季犛的权势太大,对陈姓王室构成了威胁。但此时胡季犛的权势已经凌驾于陈叔明之上,陈叔明根本无法制之。”

  朱棣听到这里,心中不禁感慨,权臣胡氏与安南国太上王简直就是翻版的安禄山与唐玄宗。

  “为了防止胡季犛将来篡位,陈叔明命画工画了四辅图,并将其赐予胡季犛,要求他忠诚地辅佐陈氏安南王。”

  陈洽不敢让朱棣与朱高煦久等,而是立即补充道:“所谓四辅图,即我中华历史上周公辅佐周成王图、霍光辅佐汉昭帝图、诸葛亮辅佐蜀后主图,以及安南国历史上苏宪诚辅佐李龙翰之图。”

  顿了顿,他接着道:“不久陈叔明又召胡季犛入宫,从容地对胡季犛说:‘平章亲族,国家事务一以委之,今国势衰弱,吾方老耄,即世之后,官家可辅则辅之,庸暗则自取之。’胡季犛听到此话后立即免冠叩头谢恩,同时指天地誓曰:‘臣不能尽忠戮力官家,传之后裔,天其厌之。’”

  “可惜陈叔明死后,胡季犛篡位之心日盛,接着杀死了反对他的陈姓宗室抚军司陈元渊等人,并将陈元渊的陈姓改为枚。至此以后,安南国国王陈日焜年幼不懂事,胡季犛担任了辅政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之职,军政大权于一身。”

  “洪武三十年,胡季犛凭借著军功完全掌握了安南国的大权,不顾群臣和僚属的反对,派遣官员前往他的根据地清化府建造西都城,并效仿曹操迁到许都的先例,将都城自升龙迁到了此处,迁百姓以实其地。”

  朱棣抚须笑道:“没想到在安南之地,竟然也有熟知我中华历史典故的人,这个胡氏伪王,倒是颇有几分奸雄之姿。”

  “陛下,胡氏伪王远不及魏武帝。”

  陈洽恭声道:“此人行迹恶劣,品德败坏,实乃安南国之贼。”

  “胡氏迁都之后,又胁迫陈日焜禅位于陈少主,逼迫陈日焜入道观成为道士。不久,胡季犛作诗建议陈日焜自尽,但陈日焜不从,胡便派遣麾下将军把陈日焜缢死。”

  “陈少主即位时年仅三岁,为胡季犛的女儿所生,此时胡季犛篡夺王位的企图已经非常明显。”

  “安南国的太保陈元沆、柱国陈日暾、上将军陈渴真、车骑将军范可永等人拥护陈氏,欲杀胡季犛,结果事泄,连同家眷共三百七十余口男丁全部被杀,女人没为官婢。”

  “为了彻底铲除忠于陈姓王室之人,胡季犛派人伪装成强盗,故意打着支持陈姓王室的旗帜四处掳掠,胡季犛以除贼名义,到处搜捕陈姓王室的支持者,使得安南国人心惶惶,引起了百姓的不满。”

  “此后胡季犛穿黄色龙袍,住在仁寿宫里,出入使用国王的车仗。其次子胡汉苍称摄太傅,住在皇元殿之右,长子胡元澄也受封司徒。”

  “次年,在胡季犛的安排下,群臣联名上表建议胡季犛称王。胡季犛最初假装推辞,后来接受了群臣的建议,废陈少主自立。胡季犛恢复祖先的胡姓,自称是虞舜、胡公满后裔,乃僭越立国号为大虞。”

  “胡季犛虽然篡夺了王位,但遭到了陈氏遗臣的一致反对。在强大的压力下,胡季犛不得不在同年底传位子胡汉苍,胡汉苍由陈姓王室徽宁公主所生,而胡氏伪王本人则以太上王的身份掌握实权。”

  陈洽说到这里,起身向朱棣、朱高煦作揖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关于安南国近几十年的政权争夺史,臣已经说完了。”

  朱棣摆了摆手,示意陈洽退下,并说道:“朕准你三天假,好生休息。”

  “谢陛下圣恩,微臣告退。”

  陈洽再次行礼之后,躬身退了下去。

  待陈洽离开后,朱棣望着朱高煦,欲言又止。

  朱高煦道:“父皇是想说安南国近几十年的政权交替太频繁了?”

  朱棣感叹道:“朕听了这些事,越发认为我老朱家得天眷顾,是承天命而立,朕能有你作为太子,何其有幸耶!”

  他顿了顿,接着道:“胡氏伪王能篡权,岂不是陈叔明的纵容?而陈叔明以太上王执掌大权,贪恋权位,以至于被小人蒙蔽,屡次听信谗言,最终害得其子孙断绝,何尝不是其咎由自取?”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可以知兴衰。那陈叔明应该也是读过史书的,岂不知安禄山是何人?”

  朱棣感慨一番之后,看着朱高煦问道:“你带陈洽来讲述安南国近几十年的历史,是想劝朕暂时不要郡县安南?”

  朱高煦起身拱手道:“父皇明鉴,南征大军之所以能够快速且顺利的平定安南,其主要原因是胡氏伪王多行苛政、民心不附,而朝廷出兵,吊民伐罪,救民于水火,又承诺复立陈氏子孙兴亡继绝,自然会受到安南臣民之拥护。此番朝廷举兵讨伐安南胡氏政权,可谓是仗义之举。”

  “但眼下仅仅以安南耆老等一千多人的请愿,便盲目乐观的郡县安南,虽然面子上勉强说得过去,可终究是自食其言。”

  “自汉至唐,安南虽曾多次成为我中华领土,但自唐末宋初之时,已独立成国,若骤然回归朝廷管理,必会遭到安南国境内忠于陈氏王族之辈的反抗。”

  “即便朝廷派兵扑灭反叛,可人心逐利,人心易变,今日拥护朝廷,明日一旦对朝廷政策感到不满,便可能会在叛军的蛊惑下开始反对朝廷。如此,安南之乱则会不断反复,虚耗我大明国力。”

  朱棣沉思片刻,觉得朱高煦说的有理,于是问道:“你有何建议?”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2005643/7104693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