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一百九十一章:耕战建国(下)

第一百九十一章:耕战建国(下)


  朱高煦道:“国王直接管理的领地,就相当于朝廷的直隶地区。”

  他这话一出,众王子皆面露疑惑不解之色。

  因为如今朝廷的直隶下辖着十四府,人口也是全国最多,综合实力可谓是天下最强的省级行政区。

  “你们试想一下,若国王手里没有强大的实力,  便很难控制整个藩国。”

  朱高煦解释道:“所以国王的直辖领地,就相当于国王的根据地。而在国王直辖领地之中,国都府,即国都所在的府,便是直辖领的重中之重。”

  朱孟烷道:“照太子哥哥的意思,那这个国都府就相当于朝廷的京师。”

  “不错,  正是此理。”

  朱高煦点头道:“因此,  移民到了藩国之后,授田首先要充实国王的直辖领土。待国王直辖领地上的人丁数增长起来之后,  才能大规模往周边开拓。”

  “为了控制人口,防止流民出现,我建议大家效法皇爷爷当年定下的规矩,严令户籍必须世代相传,不能随意变更,平民不得随意远游,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视为游民,则逮捕之。”

  朱高煦补充道:“当然,这种政策会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世代为农,虽然有利于开垦农田和促进农业发展,但却不利于工商之业的繁荣。”

  “因此,最好准许军籍、民籍子弟通过科考入仕后,申请改为官籍,  若与王族联姻,  也可申请更改户籍。”

  “根据《宗藩条例》规定,在选拔官员方面,各藩国实行与大明本土一样的科举制。当然,在这个科举制之外,可以并行察举制,朝廷不限制。”

  “所谓‘耕战建国’,没有百姓就没有耕地,有了耕地才能养民,人丁才可以增加。而有了大量的人丁,才能有兵源,如此藩国才能有实力向四周拓展领土。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各位。”

  他说到这里,选择了停顿。

  众王子之中,聪慧者如朱孟烷,已经明白了朱高煦的意思。

  由藩国国王分封出去给郡王的封地,虽然对于国王来说是分封领,但对于郡王本人来说却是直辖领地。

  郡王就藩以后,需要带着自己的属民建立由郡王直管的府县。

  如果郡王不能用心经营他的直辖领地,  那么想要衣食无忧,享受荣华富贵就成了白日做梦。

  所以,  郡王也得认真学习为君之道,掌握治国理政的方法,好好治理麾下的子民。

  尽管朱棣准许诸藩建国之后,效仿朝廷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宗人府等衙门,设亲王都督府,由亲王直管藩国军务(对应五军都督府),另外设六署(对应六部)、监察司(对应都察院)、通政署(对应通政司)、国理寺(对应大理寺)、宗正署(对应宗人府)等衙门管理藩国的其他事务。

  但是,按照《宗藩条例》的规定,各亲王在海外建立的藩国位同朝廷治下一省。

  因此,在朝廷的公文之中,即书面上来说,各亲王兼任着本国承宣布政使、都指挥使、按察使的职务。

  都指挥同知由原三护卫长官担任,藩国王世子兼任藩国国都所在府府尹、副都指挥使、布政使、按察使。

  其余诸子郡王根据封号世袭各府知府、各卫指挥使,朝廷也按这个标准来进行文字记录。

  至于藩国内的各种制度实际情况是怎样的,设置的是什么官职,还用不用军屯制、卫所制,那是藩王的事,朝廷不插手,也不过问。

  虽然各亲王被改封到海外建国之后,原爵位岁俸被取消,但是却可以领到三份官职俸禄,而且本国的赋税只需要缴纳三成给朝廷,剩下七成皆由其自行分配使用。

  朝廷有新的国策或邸报下达,也会行文给各藩国的国王。

  换句话说,海外各藩国虽名为国,实则为大明治下一个拥有高度自治权的省。

  在朝廷官方记录之中,藩国境内的文武官员品级,与朝廷一样,还是九品十八级。

  故而,由藩王直管的亲王都督府、六署、监察司、通政署、国理寺、宗正署等藩国衙门,地位比从二品的承宣布政使司衙门低半级,即正三品。

  这里对于布政使的品级做个介绍,因为在《明史·职官志四》中说布政使是正三品,其实这是历史上宣德朝之后才形成的定制。

  而在宣德朝之前,仅仅洪武一朝,布政使的人数与品级就有多次调整。

  洪武九年,置布政使一人,正二品。

  洪武十三年,置布政使一人,正三品。

  洪武十四年,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正三品。

  洪武二十二年,置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从二品。

  当朱棣奉遗诏继位之后,在永乐二年,对布政使的人数和品级进行了重新规定,仅保留布政使一人,从二品的品级不变。

  按照《宗藩条例》的规定,在藩国国都,建立宗学,即小型的大本堂,传授本国宗室子弟文武之道。

  亲王之子十岁可封郡王,十五岁才能开府建郡王府,而每个郡王都有两座王府。

  依据朝廷的宗王坊之制,各藩国国都建造有小型的郡王坊。

  各郡王在迎娶王妃时使用,以及就藩后再回到藩国王都觐见国王时居住。

  至于另外一处郡王府,则是在郡王的封地之处。

  老朱在最终版的祖训里规定:“凡皇子、皇孙、皇曾孙、皇重孙,自年满六周岁起,必须进入大本堂进学,习儒法之术与御下之道,少则六年,多则九年,方可结束进学。”

  这里面的皇孙、皇曾孙、皇重孙,主要指的是亲王之子。

  除了太子外,当朝皇帝的其余皇子会被封为亲王。

  亲王的儿子是皇孙,其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外,余子皆封郡王。

  那么第二代亲王的儿子就是皇帝的曾孙,第三代亲王的儿子则为皇帝的重孙。

  说白了,按朱元璋的意思,这些有资格到大本堂进学的孩子,皆为亲王之子。

  因为郡王的孩子,除了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外,其余诸子便逐渐与亲王嫡系越来越远,自然与当朝皇帝的血缘也会更远。

  也就是说,郡王之子将来继承大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也就不在培养范围之内了。

  朱棣继承了朱元璋的帝位,也继承了朱元璋在《祖训》里定下的规矩。

  他特地在《宗藩条例》之中加了一条,即要求历代藩国国王诸子,都必须进入新修大本堂进学。

  这是因为所有藩国国王(亲王)的儿子,将来无一例外,皆会在年满十岁之后受封为郡王。

  而这些郡王,在未来皆是各自封地上的最高统治者,必需要学习为君之道,掌握治理府县的方略。

  他们的孩子需要前往位于藩国国都的宗学学堂进学。

  因为对于藩国国王来说,这些郡王的孩子与藩国嫡系的血脉相对来讲比较近。

  倘若将来藩国嫡系有变,也好从就近郡王一系选择新的王位继承人,如此新任国王才能从容不迫的执掌藩国大权,防止王室大权旁落。

  关于这些涉及到帝位、王位传承稳定而延伸出来的一些规章制度,朱高煦没有办法与眼前的众王子明说。

  只能等众王子年长以后,经历的事情多了,慢慢去领悟。

  就算现在朱高煦说的再多,除了个别聪慧之人外,其他大多数人很难领悟。

  所以他便开始与众人讲解“耕战建国”里的“战”。

  “我早上带着你们挖地,让你们明白了使用铁锹的技巧可以省力。没有技巧,只靠蛮力,会事倍功半,而要想事半功倍,必须要懂得技巧。领兵打仗也一样,得会使用兵法。”

  朱高煦端坐在讲桌后,俯视着众王子道:“历代兵法以《孙子兵法》为首要,还有姜太公的《六韬》也非常经典。那么,藩国建国之初,对外征战,虽与两军对敌类似,但是区别极大。谁知道这是为什么?”

  “太子哥哥,我知道。”

  朱孟烷举手道。

  朱高煦点头道:“孟烷,你说说看。”

  “太子哥哥,我认为海外之地,多是没有文明的蛮荒之地,那些土地上面虽然居住着许多人,可那些土人往往没有文明传承,多以部落存在,与努尔干地区的林中野人区别不大。”

  朱孟烷起身说道:“因此,对待这些野人,藩国应该效法四叔皇帝陛下怀柔远人的政策,以吸纳土族,使其变成我们的人为主。但是,夷狄,禽兽也,畏威而不怀德。当先以强大的武力震慑野人,然后再配合文明教化,化蛮夷为我大明子民。”

  “说的好!”

  朱高煦鼓掌道:“孟烷说出了皇爷爷当年改封诸藩于海外建国的精髓。”

  他说到这里伸手示意朱孟烷就坐。

  待朱孟烷坐下后,朱高煦却又接着道:“对土著作战,的确与两国之间争战不同,当以‘文化战争’为主,以武力征伐为辅。”

  不等众王子发问,朱高煦当即解释道:“所谓‘文化战争’,即利用国野之制来变化土著人的思想,将土著野人改造成说汉话、写汉字、行汉礼的华夏人。”

  “野人与不入户籍的贱民一样,不能在的藩国境内拥有土地或房产,其子女没有进入藩国境内学校进学的资格,没有进入藩国辖区内做工、经商、务农的资格,也没有参加科考做官或入伍从军的资格。”

  “只有野人部落的酋长或村落的村长,或他们授权指定的野人,才有资格与藩国的国人进行贸易,或进入藩国境内的城镇游览与学习。”

  “国野制虽然看似简单,可实施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最好把国野之别套入户籍制,以户籍区分国人、野人,划定两者的地位。而在吸纳与转化野人为国人方面,则施行礼考之制。”

  众人听到“礼考”二字之后,纷纷议论起来。

  朱孟烷举手问道:“敢问太子哥哥所说的‘礼考’是怎样的?”

  “‘礼考制’其实就是汉家礼仪考核之制,目的是为了‘化夷为夏’。”

  朱高煦做出了一番解答,道:“礼考的主要内容,以说汉话、写汉字、用汉礼为主,加以对考试者祖先的考证,给其找一个华夏祖先之后,此人才有资格成为藩国的国人。”

  “通过礼考的野人,将成为藩国国人,拥有国人的一切权力,并获得大明平民户籍,若被选从军,择授予军籍。”

  “太子哥哥,野人成为国人之后,是不是享有与大明子民一样的权力?”

  朱孟烷问道。

  朱高煦答道:“没错,野人成为国人之后,可以参加科考,入仕做官,再进一步申请改为官户,成为人上人。”

  “学会说汉话是野人成为藩国国人的前提,只要学会说简单的汉话,行简单的几种华夏礼仪,便有资格被国人雇佣为家仆,或者受到亲王都督府的招募成为辅兵。”

  “野人出身的辅兵在服役期满后,可直接申请参加礼考,合格者将自动获得由藩国国王赐予的本藩国民籍,他们的子女也将自动成为藩国国人,获得大明户籍。”

  朱孟烷寻思道:“依太子哥哥的意思,应该禁止普通的野人进入藩国境内,不准野人享有在藩国境内进学、看病、经商、做工等国人才有的权力。”

  “说的不错。”

  朱高煦补充道:“除此之外,野人想要成为藩国国人,还有几种途径。比如,你们要准许会说汉话的野人用钱粮购买或换取国人身份。此外,生父为藩国国人,其生来就是国人。”

  众王子闻言,脑海中浮现了一个场景,即许多野人女子倒贴也要嫁给大明藩国的国人。

  朱高煦接着道:“为大明藩国立下大功的野人,或者野人部落的酋长或野人村落的村长,一旦臣服大明,接受藩国的统治,便可免去礼考,得到藩国国王恩赐,成为大明藩国国人。”

  “太子哥哥高明!”

  朱孟烷眼前一亮,喜道:“如此一来,野人之中的英杰,皆成了大明藩国的子民。”

  讲堂内的众王子无不瞪大双眼,震惊无比!

  他们发现这种修改后的国野体制,简直就是为开拓海外,耕战一体而量身打造的最佳制度!

  PS:感谢中友1104181817,越海流云,CtsqzL  _,书友2021030176480537104,zmzlq等老铁的推荐票与月票!

  昨天晚上更新的章节,因为有敏感词被封了,修改后今天中午十二点多才申请得到解禁。本书不会无缘无故断更,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终,兄弟们放心!

  感谢支持!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2005643/70991712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