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朱棣之子 > 第二百五十四章:引蛇出洞之传闻造势

第二百五十四章:引蛇出洞之传闻造势


  “这才是真心话。”
  黄俨冷哼一声,随即盯着金英,问道:“为何你直到今日才对咱家说出这种真心话?”
  “黄公精明强干,智慧超群,乃是太上皇之臂膀。陛下恢复黄公官职,还不是听了太上皇的旨意!”
  金英先恭维了一句,  接着躬身感慨道:“下官思前想后,终于想通了,若是下官再执迷不悟,继续跟黄公作对,无疑是自取灭亡啊!反之,若能诚心归顺黄公,至少可以得到黄公的谅解,  留得一线生机。”
  黄俨仰天大笑,  他当然知道金英的在撒谎,不过却将计就计道:“金英啊,你是明白人,本监原谅你了。”
  金英闻言大喜过望,当即屈膝跪下,向黄俨叩首道:“下官谢黄公恩典!”
  “别这样!别这样!成何体统?”
  黄俨忍着心中的得意,急忙扶起金英道:“金英啊,本监也是明白人,有恩报恩,有仇报仇,只要你真心归顺与咱家,咱家保你飞黄腾达!”
  “谢黄公!”
  金英抱拳行礼道:“下官从今往后,绝对唯黄公马首是瞻,黄公指向哪里,下官就冲向哪里,哪怕是赴汤蹈火,下官也是万死不辞!”
  “好!好!好!”
  黄俨来了兴致,一连说了三个“好”,  然后拍了拍金英的肩膀,  低声道:“金英啊,咱家今儿跟你透露一个事,郑督公这巡洋正使总兵官当不了多久了,上皇的大将军号海船建好之日,就是‘三宝太监’易主之时!”
  “下官早该想到的,黄公深得太上皇之宠幸,乃上皇心腹,取代郑督公也是早晚的事!”
  金英故作吃惊,小声附和道。
  黄俨点了点头道:“往后你能走多高,就看你的表现了!且回吧!”
  “下官告退!”
  金英躬身道。
  与此同时。
  武英殿。
  朱高煦愤怒的把奏本摔在御桌上,对着御马监左少监兴安大发雷霆。
  “这是什么?归你御马监管理的几处皇庄,上月集市商业总交易额,一报就报上来三个!金少监报上来的是银圆两万三千块,监丞海寿报上来的是银圆两万六千块,而你统计的却只有银圆两万四千五百块!本月究竟该按哪个数来收取商业税啊?”
  兴安躬身答道:“陛下,海监丞估报的两万六千块,是算上了上个月新开商铺、摊贩的大致交易额,  金少监估报的一万三千块,  则是没有加上新开商铺、摊贩的大致交易额。”
  “海监丞往高了估,  是想为皇家多收税,  金少监往低了估,是想让御马监管理的各处皇庄上的商铺、摊贩少纳税。奴婢截长去短,取了个中间数字。”
  朱高煦皱眉道:“你们这估来估去的,连本部监管的几处皇庄上个月的集市商业总交易额都弄不清楚,你说荒不荒唐?”
  “启禀陛下,不只是御马监掌管的几处皇庄集市管理混乱,内廷各监也存在此类情况。”
  兴安不卑不亢的躬着身,缓缓作答道:“主要由于商铺、摊贩交易数额小,频次多,负责统计的内使在做账时常有错漏。再加上皇庄佃租低,农具种类多,又使得各处皇庄的佃户人口每月皆在增加,于是贩卖自家手工制品的小商小贩也与日俱增。”
  他说到这里,话锋一转道:“陛下,奴婢以为,这种乱,并不都是坏事。就好比家里银圆攒多了,一是没算清楚罢了。”
  朱高煦无奈的笑了笑,盯着兴安道:“朕问你,何时才能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陛下,御马监缺少识文断字的内侍,其他各监也同样如此,奴婢等也是有心无力啊!”
  兴安苦着脸说道。
  “呵呵,别听下面的人推诿扯皮,他们瞒得了你,却瞒不了朕!”
  朱高煦冷笑道:“皇庄集市商业总交易额不准确,对他们却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可以趁机中饱私囊,把多收的税银装入自身口袋!”
  “陛下明鉴!”
  兴安附和道。
  朱高煦摔了一下袖子,站起身,双手掐腰道:“朕这就下旨,从宛平县中学堂临时征调三百名学子,配合内廷各监前往各处皇庄,重新统计上个月的集市商业总交易额,先从你御马监掌管的几处皇庄开始!”
  “一个皇庄统计完之后,接着再去下一个皇庄。如此一来,这些学子既长了本事,又见了民情,一举多得。”
  “陛下英明,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兴安急忙躬身道。
  朱高煦又道:“至于各监负责文书勘合事务内使人数不够的问题,朕已经下旨,在司礼监下设置内书堂,专门培养识文断字的内使。再过几个月,就会有一批会读写的宦官分派到各监当差。”
  “陛下,奴婢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兴安谨慎的观察着朱高煦的表情,试探着问道。
  朱高煦道:“说说看。”
  “启禀陛下,奴婢近日听到两个传闻,一个是说陛下之所以设立内书堂,恢复黄俨司礼监太监的职务,是迫于上皇的威势。”
  兴安小心翼翼的说道。
  他见朱高煦静静听着,便壮着胆子继续道:“另一个是说陛下打算拔高司礼监的地位,不让内官监独大,尤其是平衡内官监太监郑督公的威信与权势。”
  “那你觉得朕为何设立内书堂?”
  朱高煦看向兴安,微笑着问道。
  “奴婢妄自揣测圣心。”
  兴安突然双膝一软,跪下磕头道:“请陛下治罪。”
  “起来罢。”
  朱高煦抬手道:“朕不怕告诉你,这两个传闻都对。”
  一般认为,历史上明朝的内书堂设置于宣德年间,明宣宗除了沿袭前代做法外,还将之确立为一项制度,选用陈山等内阁成员为内书堂的教习。
  而实际上,由于大明皇帝对宦官的任使日多,永乐时期就已经开始对小宦官进行培养和训练,只不过并未正式化和制度化。
  对幼年宦官的培养,目的就是为皇储准备能处理文字的秘书人才。
  比之洪武时能纪录御前文字的记事奉御,朱棣对宦官的要求是更高了。
  永乐年间,朱棣为了加强对全国尤其是西域、努尔干、交趾等地的控制,把可靠的宦官派到军事、政治等重要职位上。
  如派遣郑和、王景弘、庆耀等人率领船队出海,派遣侯显等人巡使乌思藏,派遣武易信(亦失哈)等人出使努尔干,派遣马骐等人出镇交趾等。
  尽管宦官的权力因此大为扩张,然而这些掌管权力的宦官,大多不是出自司礼监。
  郑和、王景弘出自内官监,庆耀出自御马监,武易信、马骐最早是御用监内侍,只有侯显出自司礼监。
  换言之,永乐时期的司礼监仍属于一般的宦官衙门,在司礼监内任职的众宦官也不具有像历史上明朝嘉靖时那样的优越地位,内廷各监的宦官凭借圣眷,皆有机会出任要职,掌握大权。
  朱高煦下令在司礼监设置内书堂,当然不是像黄俨等宦官误以为的那样,走历史上的老路——提高司礼监的地位。
  他是打算利用内书堂招募少年内侍之机,来一招引蛇出洞,把那些往宫中送眼线的朝臣、往宫外传消息的内廷宦官全部钓出来。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2005643/70040503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