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第22章
偶闻书香推荐阅读:
剑来
明星潜规则之皇
逆天邪神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仓元图
好色小姨
被迫万人迷的炮灰[快穿]
怪谈?这个团宠文不太对劲
从柯南开始重新做人
郎悔
新文他确实已经写了,只是之前在写《侠义路》的时候掌柜为了其中的一些内容,将他找来重新改了。
讲江湖好汉惩恶扬善可以,民族大义也可以,就是不能有劫富济贫,推翻朝庭等情节。
在现代这些桥段可以随便写,大家在法治社会知道这些都是虚构的,也不会计较。
可在封建制度中,万一有人看了书真做出这种事,怎么办?所以在新文时,他就不准备写武侠文,改写修仙文。
新文先有爽点再有虐点后又打脸反派,有背叛有信义,有友情有爱情。人物设定也是略有才貌大众款,毕竟贴近身边才有代入感。
字数也不会超过前一本,差不多也在六万左右。为此秦掌柜还找他商量能不能再多写点。
绍荣奇怪“秦掌柜,我看大多数话本字数都不多,也就在二三万字左右。我写太多怕是大家不愿意看这么长的。”
秦掌柜满意地看着绍荣,这个小子年纪轻轻做事稳妥,不为利益所诱,怪不得能被长辈委托,来商议话本的事。
“阿荣有所不知,你家长辈写的话本通俗易懂,不像别家写的咬文嚼字。虽然字多,但是看的快,而且故事引人入胜,篇幅长大家也愿意看。”
能买得起话本的都是不缺钱的,多一卷二卷的,人家也不在乎。他没和绍荣说过,有财大气粗的宁愿多出钱也想早点看到下一卷。
“哦,还有件事,还请你代为转告,东家说先生的话本如此畅销,若和其他人一样算润笔就有些屈才了。
这部新本子,我看题材新颖未曾有过,比之前那部有过之而无不及。
等第一卷刻好,第一批就印五百份。所以这部本子,咱们万卷堂准备按五百文千字算”
绍荣听了后就是再稳重也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毕竟之前畅销的话本先生,一本万字的小说就已经高达三两银子了。
按他之前打算写的字数,这部新书就是三十两银子,若是写十万字,就有五十两。这么多银子可以在镇子上买套不错的宅子了。
万卷堂也有自己的考虑,这么好的话本先生他们肯定要拴住了。光一套《侠义路》他们除去成本就赚了近千两,和千两比起来五十两又算什么呢?
而且他也是看过新话本才决定的,若是这部写的不比上部差,千两银子赚得妥妥的,只要搞些噱头,再加上内容新颖,还能赚得更多。
他想到老爷自从搬到这里后,除了许多书,带的银子都用来买房和铺子,之前铺子里赚的钱也只够维持家里用度。
和以前比起来可说是天差地别。这次赚得多了,不仅解了家里困境,还能多赚些给少爷为以后铺路,他心中自来到夹江镇上堵着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想起已经答应万卷堂要写十万字的新文,绍荣赶紧回神,向二条巷走去。他得赶快回去收拾行李,等会爹会赶车来接他回村。
等回去后,到元宵节前都不用去学堂了,到了家里除了温功课,正好可以用写书的时间练练字。
今年是永康成亲后,新媳妇第一次回来过年,宋幼青一直在府城生活,偶尔去家里的庄子,对于回村里过年有些抗拒。
想着娘对她说过“你们俩口子住府城,一年里能有几次回村的?永康还在进学,住不了几天很快就要回来了。
若是过年不回去,就是咱们宋家不会教女儿。爹娘的脊梁骨都要给人指断,还要连累你姐姐名声。”
宋幼青虽然娇惯也明白爹娘和兄姐疼她,她是万不能损害他们名声的。
想通之后也就不甩脸子,去都去了,再摆脸色不是吃力不讨好?她反倒问了冯永康家里人喜好,再给大家置办节礼。
前几天,看她满脸不高兴,冯永康还以为她不想去村里。都已经在想怎么哄才能说服她,没想到她自己就想通了。
一番准备后,在腊月二十时,连主带仆坐着马车就出发了。
“娘,我明日要去镇上,你有没有话要我带给舅舅?”绍荣将手上的手槁誊抄完,从书房里出来休息一下。
今年秋收后,他家将房子翻盖了一下。在原先的基础上又盖了一间正屋和二间厢房。
阿芝搬进新盖的正屋,从堂屋进出。二间厢房,一间他住着,一间给他做书房。
“天这么冷,还住镇子上跑什么?有什么要买的让你爹去”巧娘以为他纸墨用完了要添置。
绍荣这次是要将话本稿子给秦掌柜送去,他爹娘还不知道他兼职这事。若是知道肯定不同意他分心,到时影响他的赚钱大计。
看小叔就知道科举要花多少,他这还没考呢,花了都要四五十两。
”爹明天去镇上?”巧娘一边缝着衣服一边回道“得买些过年的年货,再打些油和酒”
“油?”绍荣听到油不由一愣,自从他能吃饭以来,他家用的都是猪油。
他以前以为是植物油没做出来,后来到了镇上才发现,油是有的,只是普通人家舍不得买。
由于价格太贵,都是按两卖的,一两的价格可以炼一斤猪油。只有油水足的有钱人家才会买麻油回去做菜吃。
巧娘心里叹了气,面上却轻松道“现在家里好了,给你爷奶过年送些酒吃。再送些油过去年里做菜用。”
猪油做的菜到了年里天冷,一会就冻上了,弟媳一个千金小姐怕是吃不惯。他们有求于小叔子,肯定要给老宅那边做脸,可不得荷包出血嘛。
这种关窍绍荣一听就明白了,他也不寻根问底,只对巧娘说“那爹就去忙他的事,反正买的东西多,爹肯定是要借牛车的,我跟着一起去镇上,买些笔墨。”
巧娘看他坚持也就同意了,永昌赶牛车去,到时给儿子带着小褥子盖着也冷不到哪。
绍荣提着秦掌柜送的纸笔,从万卷堂出来,摸摸怀里五十两银票,心里不禁豪气顿生“哥也是小有资产的人啦。”
等他爹买好东西后,爷俩又将牛车赶到于秀才家,将节礼给提前送去,免得年里过来时夫子家里有亲朋来访,招呼不过来。
于管家引着父子二人进到正厅,没想到在于家竟然碰到了永康。
和夫子拜过早年递上节礼后,冯永康对着永昌说道“大哥,我今日才到镇上,想着许久没来看夫子,正好提前来给他拜年。”
于秀才是他的启蒙老师,他回乡于情于理都该来拜会。
于秀才看他考上秀才又进了好书院,仍能登门看他,心里对冯家人就有了好感。
冯永康能明白人□□理,冯绍荣平日看着也机敏好学,以后冯家会走得长远。想到这对绍荣也看重了几分,便喊他来到跟前。
永昌坐在位子上不自在地动动。绍荣立在夫子身边,于秀才看着他正考较功课。
绍荣进学时间不长,到于秀才这后才开始学经义。于秀才从《论语》和《大学》中挑了几段让他背诵。
在绍荣未到这前,他妈也给他买过论语,上学期间也背过,虽然时间长了,但是复习复习很快又就能捡起来。再加上他勤奋,这二本书中内容背的已经熟练。
于秀才看他没有懈怠,赞许地点点头对永康说“你这侄儿倒是似你一样聪慧。”“夫子,学生只是将将背熟,其书中意思还不甚明了。”
永康教过绍荣,知道他学得快,难得的是在于秀才当面赞许他时,竟然能不矜不伐,反倒虚心求教。
于秀才知道他平时好学,但是学习不能太急,得循序渐进便对他说“你年里无事就将二本书都默下来,等到年后再教你其意。”
他端起茶喝了几口,冯家仨人便拱手告辞了。
等永昌将牛车赶出于家后,冯永康便将他们父子带到镇上一座宅子里。“大哥坐”永康等到仆从将茶水点心上齐后,又让他们随意用些。
“我今日才到,长途远行,行李又多,家里人都有些困乏。”
永昌父子知道他说的是宋氏,毕竟千金小姐从小没吃过苦,第一次远行还是到婆家来,身心俱疲也正常。
“阿康你们好好歇歇,我回村里时会到爹娘那里报个平安,顺带家里也好准备一番,明天你们再回去不迟。”
永康也是这番打算。他看了绍荣坐在一旁边慢条斯理地喝茶吃点心,不像和他一般年纪的孩童坐不住,想起自己之前的打算。
他让永昌坐等一会,便带着绍荣去了才将收拾出的厢房。这里堆放了几个未开封的箱子,一边的架子上已经放了些书,看来他是准备将这里做书房。
永康将书桌边的一个小箱子打开,从里面拿出几本书本,将这些递给绍荣“这几本是我之前写的注解”绍荣伸出的手一顿。
他原以为小叔给他的只是些他科举用的书本,没想到竟然是读书笔记。
他弯腰行礼后接了过来。定睛一看是几本四书的释义,还有二册是其他大儒做的注解。
“你平时默书后,可以细细研读,不必字字都如他人,也可将自己的心得记下,以后夫子教你时也可以二相印证,如有不懂的也可以写信问我。”
绍荣听他这样说,心里喜不自胜,他们镇上学问最好的于夫子也只考到了秀。
若是和小叔讨教,三省书院人才济济,举人就有好几个,要是能受到点拨,肯定能受益良多,科考把握更足。“多谢小叔”绍荣此时的感谢更是诚意十足。
父子二人耽误了时间,怕迟回去巧娘担心。婉拒了永康留饭,赶了牛车径直回村里去。
到了家将东西卸下,永昌水也没喝又将牛车赶回老宅,向冯老头夫妻说了永康明日回村。
“平安就好”谢氏听到小儿子明天就回来笑得合不拢嘴。
早前她就怕儿媳回村里住不惯,又因为永康成亲没置办宅子,怕岳家看不起。
等到秋天收了卖丝的钱就找了人在镇上置了一座宅子,二进的宅子不大,住他们二口子带些侍候的人也足够了。
看着家里的土墙,若是让小儿媳妇住到这,回头被亲家埋怨影响了永康的前程。
宋幼青一路走到夹江镇早就疲累。又因着越走,看到的景象与她自小生活的平江府比起来越荒凉,心里更怕住进村子里。
好在夫君说了他们住镇上,只在除夕那天回老宅住到初三,就能回镇上。
镇子与村里不算远,他们赶马车一个时辰不到就能到,若是有事往返也方便。她心里也松了口气,想着公婆会做人,她就多备些厚礼给他们做脸。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0619883/1699819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