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废太子被弹幕剧透后 > 第105章 105

第105章 105


正月初二,  天空飘着小雪,地面湿漉漉的,寒气逼人。

        大过年的,  天气又不好,  百姓们多躲在家中过节,  街道上冷冷清清的。

        在这清冷的街道上,周嘉荣一行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了。

        数十名大臣身着黑衣,  披着雨披,  从午时起就站在城门,  迎接崔勇回京。

        每个人的脸上都一片肃穆,等了一个时辰,也不见任何人露出不耐的神色。

        天气不好,  天也黑得早,半下午就阴沉沉的了,有种风雨欲来的感觉,沉甸甸地压在众人的心头。

        终于,  距申时还有一刻钟左右,官道上出现了一支身着素缟的队伍。

        总算回来了,  所有人都精神一阵,紧紧盯着那越来越近的队伍。

        等走到近前,  队伍的面貌也清晰了起来。

        护送棺材的军士们一脸哀容,  白色的丧服因为一路奔波染上了泥,变成了黄白色,他们每个人都很狼狈,  很憔悴,身上还挂着水珠,头发也被打湿了,  但安置在马车上的厚重棺材却被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半点都没淋湿。

        “臣乔元白参见太子殿下!”为首之人,也就是崔勇的副将看到被众臣簇拥的周嘉荣,当即下马行礼。

        士兵们也跪了一地。

        周嘉荣抬了抬手:“都起来吧,你们辛苦了!”

        乔元白和众士兵站了起来,周嘉荣上前,隔着油纸抚摸着冰冷厚重的棺木,脑中不自觉地浮现出关于崔勇的一幕幕,宣化他带兵奔袭百里,火烧匈奴人的粮仓,朝廷之上,他极力主张对战匈奴,多次请战,那样威武的一个铮铮铁骨男儿,如今却躺在了冰冷的棺木中。

        “崔将军,我来接你回家了。当初是我从这里将你送走,今日也由我在这里将你接回去!”周嘉荣举起右手,“拿酒来!”

        刘青将准备好的一坛白酒送了过来。

        周嘉荣单手拎起,打开盖子,坛口朝下,醇厚浓郁的酒液倾泻而下。

        “这坛酒是我敬将军的,将军一路走好!”

        敬完了酒,周嘉荣又带着众臣,亲自护送崔勇的灵柩回到崔府。

        崔府中人早得到了消息,崔勇的妻儿老母候在门口,早哭红了眼睛,亲眼看到棺材,更是哭得差点昏厥过去。

        等将崔勇的尸体送回崔府后,周嘉荣才回府,并带上了乔元白和几个大臣。

        进入书房落座后,朱强便迫不及待地问道:“乔副将,敌人的火器到底是什么样的?数量多不多?有没有成规模?可缴获了火器?”

        乔元白一一道来:“有似火铳的,还有一种我们以前未见过的大炮,杀伤力极强,射程高达数百丈,能击毁一所房屋,一艘小船。将军出事后,臣特意四处打听了这种火炮的来历,据说是红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外邦夷族带来的,不知怎么落入了倭寇海盗手中。这种大炮数量并不多,还没大规模普及,不然咱们根本没法跟他们打。”

        闻言,鸿胪寺卿崔文东道:“红头发蓝眼睛高鼻梁这好像是弗朗机人,他们长相跟咱们很不相同,听说是从什么欧罗巴来的。”

        鸿胪寺主管外宾、宫宴仪节之事,因此对这些是最清楚的。

        “欧罗巴?那是什么地方,很远吗?”孔祥胜问道。

        崔文东摇头:“不清楚,据说要坐很久的船,可能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

        一两年,这是什么概念?

        朱强嘟囔道:“这些人什么毛病,不好好呆在自己的国家,跑到别人地盘上撒野。”

        周嘉荣又问:“可知道这些人有多少?”

        这点乔元白也不清楚:“臣不知,臣也没见过,只听人说过,数量应该不会太多。”

        不然也不至于这么久了,朝廷对他们都还没多少了解。

        周嘉荣点头,问起了另外一个问题:“乔副将,你觉得东南沿海百姓支持我们打击倭寇和海盗吗?”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望向了乔元白。其实从知道崔勇遇袭牺牲的经过后,很多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惑,只是没人敢提出来罢了。

        乔元白回答得很谨慎,道:“大部分应该是支持吧,但也有一部分人并不是那么配合。”

        顿了下,他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话:“其实,我猜测不少海盗其实是渔民出身,跟当地居民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倭寇到底是远渡重洋而来,人没那么多,而且还是外来者,成不了什么大气候。

        这与周嘉荣近日了解的情况很吻合。

        其实在倭寇来之前,东南沿海一带的海盗便很猖狂了,朝廷便开启了海禁,但没什么作用,等倭寇和弗朗机人来了之后,几股势力勾结在一起,形势更加复杂。

        海盗问题已困扰东南沿海上百年,只是近些年更让人头痛罢了。

        “诸位大人有什么看法?”周嘉荣问道。

        朱强还是坚持打击倭寇弗朗机人和海盗:“微臣提议,另派兵前去,剿匪,将倭寇和弗朗机人驱逐出大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人绝不能留在大齐的领土上。”

        武承东皱眉说:“光打恐怕还不行,臣建议从严海禁,禁止出海,在各适宜船只登陆的地方设置关卡,派兵巡逻,严防死守,禁止倭寇和弗朗机人登陆,一旦发现他们的船只,通通击毙。”

        其他大臣的意见也差不多,有提议加强海禁的,也有请求出兵的。

        周嘉荣听完后表示明日早朝再议,将他们送了出去,留下乔元白,趁夜畅谈关于东南沿海一事。

        翌日早朝上,周嘉荣先对崔勇做了追封,封其为忠勇侯,又赐了大笔财物抚恤其家人,然后便开始商讨有关东南沿海倭寇海盗猖獗一事。

        崔勇牺牲,极大地激起了群愤,不少大臣都提议要打。

        也有一部分顾忌敌人手中杀伤力特别大的火器、火炮,提议加强海禁,转攻为守。倭寇、海盗、弗朗机人生事是吧?那我不让你们登陆,通通将你们拒之门外,紧锁国门,看你们还能做什么妖。

        当然也有大臣提议,放开海禁,以更开放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人。弗朗机人也好,倭寇也罢,包括海盗,正儿八经做生意,遵守大齐律法,都可容他们登陆,但若违反律法,当从严处置,罪加一等。

        毫不意外,提这个建议的大臣马上遭到了一堆大臣的攻击,骂他软骨头,更有甚者怀疑他收了海盗的好处,帮忙说话。

        周嘉荣打量了提这个建议的大臣一番,此人好像叫杜正业,乃是鸿胪寺的一名官员。

        被大家骂得灰头土脸的,杜正业脸涨得通红,几次想反驳,张了张嘴又闭上了,不知是辨不过,还是有其他原因。

        他挨了一顿痛批,哪怕有人跟他持有相同的想法,也不敢吭声了。

        于是朝野上下很快便达成了一致,坚持打击倭寇海盗,同时颁布更严厉的海禁条款,不光是要加强巡逻,设置陷阱,还对勾结海盗的沿海居民严厉打击,但凡家中出了海盗的,一经发现,实行连坐,杀鸡儆猴,若发现跟海盗有勾结,格杀勿论。

        崔勇的事让周嘉荣极为震怒,他也倾向于从严。

        就在周嘉荣准备开口时,弹幕突然冒了出来。

        【闭关锁国,朝贡贸易,有钱不赚,难怪药丸!】

        【服了,弗朗机人都在全球殖民,到处抢地盘,抢夺金银财宝,成为第一代日不落帝国了,他们不但不放开海禁,多跟海外交流学习,反而闭关锁国,太气人了。】

        【其实挺搞笑的,海禁是为了保证沿海稳定,维护封建统治者的江山牢固,但恰恰相反,这不但没促进稳定,反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饭都吃不饱,快活不下去了,你让他们怎么稳定?】

        【哎,看看改革开放后,沿海诸多城市经济腾飞的奇迹,再看看古代,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家这地,竟是古代流放犯人贬官的地方,滑稽。】

        【海运水运是最便宜的运输方式,对外贸易运输成本最低。】

        【西方通过殖民扩张,海上贸易赚得盆满钵满,咱们老祖宗守着金山银山却不会利用,太气人了。】

        【可不是,大齐不是缺钱吗?开放口岸,征收关税,促进商贸,银子还不哗哗哗的来,西方人可喜欢咱们的茶叶、瓷器、丝绸之类的了,运到欧洲,价格翻个十倍不成问题,到时候数钱都要数到手软。】

        ……

        “殿下,殿下……”庞隧的声音唤回了周嘉荣游离的思绪。

        周嘉荣看着弹幕飞快刷过,消失,然后才点头,若无其事地道:“刚才说到哪儿了?诸位大人提议从严海禁?”

        “没错,殿下,东南沿海倭寇、海盗屡禁不止,乃是从前的海禁政策过宽,很多沿海登陆的口岸无人管,这些倭寇弗朗机人便悄悄登陆,为害我东南沿海,骚扰百姓,杀害百姓官员,罪大恶极,不可饶恕。”武承东站出来道。

        周嘉荣点头:“大家的意见,我都知道了,今天就到这里。”

        弹幕给出的信息量太大,他得好好消化。

        回去后,周嘉荣让刘青去吏部调取资料:“查查杜正业的籍贯来历。”

        杜正业是朝堂上第一个站出来提议开放海禁的官员。

        不一会儿,刘青将杜正业的资料带了回来。

        杜正业是兴德十九年的进士,祖籍建宁府丘川县人氏。

        果然是东南沿海一带出身的官员。

        周嘉荣让刘青去将他请到府中。

        鸿胪寺寺丞只不过是一个从六品的小官。杜正业被带到周嘉荣跟前,很是忐忑,担心是自己今天在朝堂上说错了话,惹怒了太子殿下,面如土色,战战兢兢的。

        “杜大人请坐。”周嘉荣态度和很气,还让人给杜正业上了茶。

        杜正业规规矩矩地坐下,背脊挺得直直的,一副如坐针毡的模样。

        周嘉荣笑了笑,直接切入主题:“杜大人,今日你在朝堂之上提议开放海禁,有何依据,可慢慢说与我听。”

        杜正业诧异地抬头望着周嘉荣,心情很复杂。下朝后,回去他已经被训了一顿,同僚们也言语挤兑他,他本以为周嘉荣叫他过来是兴师问罪的,但好像不是。

        见他不语,周嘉荣也不催促,只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

        在心里做了一番斗争,杜正业忽地起身跪下,郑重地说:“谢太子殿下给微臣一个机会,若殿下不嫌微臣啰嗦,微臣想与殿下说说微臣的故乡。”

        周嘉荣连忙伸手将他扶了起来:“杜大人起来慢慢说,今天我有时间。”

        杜正业颤抖着站了起来,坐回椅子上,缓缓开了口。

        “殿下,微臣家乡所在的丘川县,山多地少,地势不平,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呼,田少山多,不利于耕作,沿海居民多以出海打渔经商为生。自从海禁之后,朝廷只是禁民间海上贸易,但不少地方官员为表功绩,层层加码,甚至有些地方禁止渔民出海,或是严控渔船的大小,导致渔民生活困难。”

        “还有些家中无壮年劳动力,没法出海打鱼,只能做些小买卖为生。以前未海禁之前,海内外来往商旅不断,他们可以沿街兜售或是将家中多余的房屋借给外来行商,以增加收入。但海禁之后,城中商旅减半,他们的生活也无以为继。据丘川县县志记载,一百多年前,丘川县来往商旅众多,小小县城光是客栈便达上百家,而如今不足巅峰时的一半。”

        “此外,微臣家乡还有不少人下南洋谋生,因为严厉的海禁政策,他们无法正大光明地回来,只能悄悄偷渡回来,导致家庭离散,亲人不能团聚。微臣的家乡曾有一商人回来后,被官府发配边疆充军,此后再有人回来都是偷偷摸摸藏着掖着。”

        说到这里,杜正业悄悄瞥了周嘉荣一眼,见他没任何不悦的神色,斗起胆子道:“太子殿下,实不相瞒,据微臣所知,海盗不少是走投无路的渔民或是商人。正所谓堵不如疏,因此微臣斗胆,为家乡百姓请命,恳请朝廷开放海禁,允许渔民出海打鱼,来往行商正常经商。”

        周嘉荣沉默少许,颔首道:“杜大人,你提供的消息很有用,我会认真考虑你的提议。”

        见他没有一口拒绝,杜正业很是激动,连忙道:“多谢太子殿下。”

        等人走后,周嘉荣拿起了杜正业的资料再次看了一遍。

        杜正业进士出身,当年便进了翰林院。翰林院可是个镀金的好地方,但次年他却被踢到了鸿胪寺,然后一直未得升迁,至于理由,是因为他上折子惹怒了兴德帝。

        也不知道当初那封奏折说了什么。

        周嘉荣放下杜正业的资料,去了一趟火药司,将柯实单独叫到一边,说了在东南沿海发现新的杀伤力巨大的火器一事。

        柯实听得两眼放光,当即请命:“殿下,请容许臣去一趟东南沿海地区,臣想亲自见识这所谓的火炮,若是能为我所用,当是一大杀器。”

        果然是个痴迷于火器的家伙。

        周嘉荣淡淡地提醒他:“柯大人,敌人手里这玩意儿也不多,你想接触恐怕很难,还是尽快改造火器吧,我答应你,若能缴获这种火炮,定送一门到火药司,给你们钻研仿知。”

        听到这个承诺,柯实这才不提要去东南沿海的事,只是巴巴地望着周嘉荣:“殿下,这什么时候才能缴获一门火炮?”

        什么时候?周嘉荣也答不上来:“柯大人,我们会尽快的。不过想要缴获火炮,肯定得用火器对抗他们才行,普通的刀剑还未接近他们,恐怕就被他们打趴下了,因此这个事说到底还得看火药司这边的改造进度,你们需要什么尽管提,我会让孔大人尽量满足你们。”

        柯实听了之后跟打了鸡血一样:“殿下放心,臣等竭尽全力,必定会尽快完成任务。”

        刘青在一旁看得好笑,柯大人真是个老实人,殿下用火炮一钓就上钩。

        周嘉荣又勉励了柯实一番,然后回到府上,开始翻阅吏部送来东南沿海历年人口统计变化数据,然后发现了一个很骇人的情况。

        从现在往上推,从大齐建立到现在百余年间的时间,东南沿海多地,尤其是临近海边的府县,人口不但没增加,反而是缓慢减少的。

        大齐建国初只有五六千万人,现在有差不多七千万人,百年间人口总体增长了一千余万,可到东南沿海诸地,人口却不增反减,而且近二三十年来人口呈现递减的趋势,东南沿海的田赋商税也是逐渐下滑。

        这不合理,这一百余年,东南沿海并无大规模的战事,天下还算太平,没道理人口不增反减。周嘉荣推测,可能是有一部分拖家带口去了南洋,还有一些成为了流民,未被统计在册,此外还有些沦为了海盗,亲族怕被牵连,便称其已死亡,因此登记在册的人会比实际的人数少。

        流民是历朝历代都难以完全解决的问题,往往到王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百姓生活无以为继,为逃避田赋徭役征兵等,不少会沦为流民。而这时候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也会减弱,无力解决这个问题,进而导致财源减少,征兵征役困难,进一步导致朝廷式微。

        但大齐还远远没到这一步,东南沿海却出现了此种情况,必须得重视。

        周嘉荣意识到,东南沿海地区的形势比他想象的还要严峻,甚至比匈奴人的问题更复杂。

        匈奴人只消打,将他们打怕,打服就行。

        可东南沿海的危机,是内因与外因相结合的产物,并不是加强海禁,只靠武力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许靠海禁,闭关锁国能够保一时的平安,但绝对无法长治久安。

        而且据弹幕透露,这其实不仅仅是一个危机,也是关乎大齐国运的一次重大机遇,若这步棋走好了,兴许大齐能够更上一层楼,更为更强大的国家。

        在书房思考了一夜,周嘉荣心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次日,他先让刘青去宗人府看看中山王。

        不多时刘青便回来了,禀告道:“殿下,中山王状况不是很好,看样子已经疯了,说话稀里糊涂的,看到我就跪下求饶,求小人放他出去。”

        要知道,中山王可是一直以自己的皇子身份为傲,别说对刘青下跪了,能正眼看刘青就不错了。

        周嘉荣不知中山王是装糊涂还是真糊涂,但这终究是个祸害,必不能让其有翻身的机会,为害百姓。

        他进了宫,拟了一份圣旨,革除了中山王的王爵,将其贬为庶人,并发配到西南,让廖安盯着。

        这道圣旨一出,大家都很惊讶,搞不清楚周嘉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中山王名声尽毁,虽没削掉爵位,但却被关进了宗人府,他母家的势力也全部被铲除,根本掀不起任何的风浪。

        太子殿下一向有容人之量,怎么会突然跟中山王过不去呢?

        很快,大臣们就知道原因了。

        周嘉荣将嫡系朱强、武承东、常星河、蒋钰等人召集到府上,向他们宣布了一个消息:“我准备乔装去一趟东南沿海,实地考察了解东南沿海的情况。”

        此言一出当即招来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殿下,不可,崔将军就在宁洋县遭了劫,您这一去太危险了。”

        “是啊,殿下乃万金之躯,怎可轻易涉险,不若派其他人去。”

        “殿下,臣愿意走这一遭,为殿下分忧!”

        ……

        他们的反对在意料中。

        这些人都是他的嫡系,身家性命家族荣辱都系于他一身,自是担心他有个三长两短,哪怕几率极小,这些人也会阻止。以前他的位置不稳,他要去拼搏,争取更多的支持,更大的权力,他们不会阻止。但如今他上位已是板上钉钉子的事了,他们便不容许有危险的可能性发生,哪怕只是万分之一,他们也想将之扼杀于摇篮中。

        可此事干系重大,他非去不可。

        “诸位大人,我会带武艺高强忠心耿耿的侍卫同行,这次去只是了解情况,并不会贸然与倭寇海盗开战,没什么危险性。只是我走后,朝中之事要让诸位大人费心了。”周嘉荣坚持道。

        好在马上是开春,万物复苏的季节,不会有什么洪涝干旱等大灾,而且匈奴人那边暂时也不会生事端,应不会有什么大事。

        见周嘉荣一意孤行,朱强皱眉道:“殿下为何坚持要去?殿下若不放心他人,不若派微臣前去,领兵剿匪,臣一定会将倭寇海盗诛杀殆尽。”

        都是自己人,周嘉荣给他们透露了一个消息:“我这次去不是为了打仗,而是考察是否有开海禁的必要。”

        此言一出,大臣们都震惊了。朝堂之上,打和海禁的呼声几乎是一面倒,殿下却要开海禁,这是为什么?

        “陛下,那倭寇海盗屡屡侵犯我沿海地区,连官兵都可杀,若是广开了海禁,他们岂不是无法无天。恐怕沿海将再无宁日可言。”孔祥胜担忧地说。

        周嘉荣道:“这些人当然不能留,但这跟开海禁并不冲突。我朝与匈奴人互市,一年都能带来数百万两税银,东南沿海之广袤,与多国皆有往来,若是开放,假以时日,海关税收不会低于互市之利。我意已决,诸位大人都是值得信赖之辈,因此我才会将大家召集起来,提前通知大家。稍后,我会下告示,我准备去一趟西北,考察互市,看是否有增加互市,往西北边关迁移百姓的打算。朝中大事,能拿主意的,便诸位大人决断,若不能拿主意的,可通过秘密渠道,送到我手中,由我来定夺,若事情紧急,拿不定主意的,诸位找皇后娘娘。”

        听他将后路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了,大家都知道劝不动他了,只能接受了这件事。

        难怪殿下会提前将中山人贬为庶人,发配去西南地区,原来是防止他不在京城,人心浮动,万一中山王或其势力的漏网之鱼借机生事,出现动荡。

        大家垂头丧气地离开,心里都有些不得劲儿。

        刘青见状,也有些不赞成:“殿下,您真的要去吗?”

        周嘉荣笑看这他:“怎么,你也要劝我?”

        刘青道:“小人是担心殿下的安危。这些人胆大包天,连崔将军都敢杀,手里又有火炮,太危险了。”

        “有跟匈奴人打仗危险吗?”周嘉荣反问。

        刘青被问住了,愣了半晌道:“可匈奴人没有火器。”

        周嘉荣说:“那我更得去,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此事关乎大齐未来的国运,我必须走这一趟。更何况,这是大齐的领土,我身为储君,若都不敢在大齐的领土上自由往来,岂不是太可笑了!”

        纪天明闻言笑道:“刘侍卫,殿下心里自有盘算,你就别担心了。这样吧,殿下以江南商人的身份前去东南沿海一带,就说是去做买卖的,到时候旁的人也不会怀疑他的身份。我正好认识不少江南商人,可为殿下打掩护,殿下若不嫌弃,就让叶和通随殿下走这一遭。叶和通一直替属下打理江南生意,认识不少生意场上的人,有他陪同,更能取信于人,而且也能接触到不少东南沿海商人,打探更详细的情况。”

        叶和通是纪天明的亲信,也就等于周嘉荣的亲信。

        周嘉荣见过他一次,对其办事能力也很认可,便道:“还是天明想得周到,就这么安排吧。我走后,京城之事交由先生,若有什么异动,先生第一次时间通知我。”

        说完给了纪天明一个令牌。

        纪天明郑重做了一揖:“殿下放心,京中事务有属下。”

        除了通知亲信,周嘉荣还进宫将此事告知了徐皇后。

        徐皇后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满脸不赞同:“嘉荣,倭寇和海盗有火器,太危险了,你身份尊贵,怎可轻易涉险。”

        周嘉荣说:“母后,我是皇子王爷时就可去江南,如今成了太子,反倒不能去了……”

        “嘉荣,母后不是这个意思,母后是担心你的安全。”徐皇后解释道。

        周嘉荣微笑着说:“儿臣明白,如今儿臣已是储君,性命也不是儿臣一个人的,儿臣身后还站着无数的人,他们为儿臣出谋划策,出力出人,儿臣也要保他们一世富贵才对。”

        他身上所系的不止有他一人的富贵权力,还有皇后永宁、诸多大臣的富贵荣华。所以他们才会极力阻拦他去。

        徐皇后叹气:“太子你既然心里都清楚,为何还要以身涉险?你已经拿到了你想要的一切,如今没什么比你的安全更重要了。”

        周嘉荣笑了:“母后,想要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万邦来朝,莫敢进犯!”

        现在距他的目标还太远了。

        徐皇后看着周嘉荣意气风发的脸,野心勃勃的眼神,心中微微触动,是啊,这才是嘉荣,他跟其他皇子,跟陛下都是不同的,也正因为如此,自己才会越来越重视欣赏这个庶子不是吗?

        若嘉荣也是利益熏心,贪生怕死,贪图安逸之辈,上位后只知巩固权势,于天下而言,不会是什么好事。

        徐皇后笑了,欣慰地看着周嘉荣,千言万语只化为了一句话:“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大齐需要你。”

        周嘉荣笑着说:“母后不必担心,我只是去看看东南沿海到底是什么情况,并不会与倭寇海盗直接发生冲突,不会有什么生命危险的。宫里宫外,还请母后多看顾。”

        “好,你去看看你父皇吧。孔祥胜上午来看过你父皇,估计你父皇已经知道这事了。”徐皇后轻声给他透露了一个消息。

        难怪孔祥胜上午心急火燎地进宫,非要见陛下呢,敢情是想请陛下劝阻嘉荣。

        周嘉荣点头表示明白了,然后进了兴德帝的寝宫。

        兴德帝连起床都困难,已经沦为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废人。

        听到宫人的声音,他睁开沉重的眼皮:“嘉荣,你来了!”

        周嘉荣行完礼,坐到床榻边道:“父皇,儿臣来看你了,父皇这些日子可好些了?”

        兴德帝没开口,而是冲孙承罡挥了挥手。

        孙承罡会意,连忙将伺候的宫人带了出去,并贴心地给父子俩关上了门。

        兴德帝这才慢慢开了口:“听说你要去东南沿海?”

        徐皇后果然没猜错。

        周嘉荣点头道:“是的,儿臣准备去东南沿海看看。”

        “荒唐,你乃一国储君……咳咳咳……”兴德帝说两句话太急就咳了起来。

        周嘉荣轻轻抚着他的胸口:“父皇息怒,有话慢慢说,别气坏了身子。”

        兴德帝干枯只剩皮包骨的手指紧紧攥住了周嘉荣的手:“知道朕生气,你还来气朕。朕命令你,不许去,你是一国储君,若有个好歹,你让朕怎么办,大齐怎么办?”

        “父皇,儿臣只是去看看,又不是去打仗的。儿臣去打匈奴,上战场,父皇都没这么担心,如今又是何必呢?”周嘉荣淡淡地说。

        兴德帝语塞,那能一样吗?那时候他身体还算康健,还能生,而且还有老六那个逆子,可如今,他随时都可能断气,又只剩这么一个儿子,若是周嘉荣有个万一,他的江山后继无人,要拱手让给其他人,他会气疯的。

        所以哪怕这次的危险性远不及抗击匈奴,兴德帝也不准许周嘉荣去。

        “朕说过了,朕不许你去,这是圣旨,你想抗旨不尊吗?”

        周嘉荣不为所动:“父皇,儿臣非去不可。”

        “你……”兴德帝气得脸色铁青,逆子,逆子,他的儿子怎么没一个听话的,连老三现在都不听他的了。

        周嘉荣平静地说:“父皇莫动怒,您还要等着儿臣回来呢。”

        兴德帝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努力压下心头的火问道:“你就非去不可?”

        周嘉荣说:“没错,儿臣一定要去,这个国策的走向关乎大齐的未来,身为大齐的储君,儿臣当走这一趟。”

        兴德帝恼怒地说:“海禁是祖宗立下的规矩,岂能由你说废就废?你这样对得起列祖列宗吗?”

        周嘉荣淡淡地说:“国策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的,此一时彼一时,如今东南沿海不但出现了倭寇还在,而且还有携带重器的弗朗机人,若我们再闭关锁国,不与外界交流,迟早作茧自缚。弗朗机人的一门火炮就可射死崔勇将军,那一百门,一万门火炮呢?会不会轰垮城墙,那时候我们用什么抵御外敌的进宫?难道又要像匈奴人打过来时那样惶惶不可终日,送钱送女人保平安吗?”

        一席话说得兴德帝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兴德帝指着他:“你……朕是为你好,莫非到手的皇位你都不要了?”

        “怎么,父皇准备废储另立他人?”周嘉荣微笑着问道。

        兴德帝要气炸了,他能立什么人?现在就还有一个老七,都不知道是他的儿子还是他的孙子,立老七,他会怄死的。他就是怕没继承人,皇位落于他人之手才不肯让儿子离京的。

        见他无话可说,周嘉荣站起身,轻轻替他捻了捻被角,轻声道:“父皇好好休养吧,儿臣心里有数,就不打扰父皇休息了。”

        眼睁睁地看着周嘉荣出去,自己却无计可施,兴德帝气得直捶打床铺:“逆子,逆子,都是逆子……”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0615313/1418974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