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生在大明朝 > 第48章 秋也勿勿冬也勿勿

第48章 秋也勿勿冬也勿勿


晚饭前,顾孟平领着公孙远去见了老和尚。

        老和尚似是对院子里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随意问了公孙远几个问题。

        公孙远一一地答了,而后便出了上房。

        其实,顾孟平没准备留他们在家里过夜。

        可吃过饭后,嘉木就红着脸找了他,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大通不着边际的话。

        顾孟平还是听明白了,原来肚兜没丢……

        嘉木虽是红着脸,有着姑娘家的矜持,到底扭扭怩怩地向公孙远道了个歉。

        这一下子外三房就欠了公孙远一个大大的人情!问明白公孙远现在也没有寻到落脚之处,顾孟平便去请示老和尚与老安人,请公孙远一行人在家里歇一夜。

        原本第二日公孙远要走,老和尚又请公孙远去说话。

        老和尚似乎挺喜欢公孙远,相谈甚欢。

        为着这个原因,顾孟平也不愿意公孙远早早就走。

        更何况他还听公孙远说了,只是随意游历,不拘住在哪里都可以。

        于是,他就劝公孙远在外三房多留几日。

        公孙远推辞了几番,到底还是决意留下。

        就这样,外三房的人骤然间多了起来。

        可是人多也有人多的好处。

        盈袖现在寻到了人玩……

        她和公孙远的堂兄弟公孙德昌成了要好的朋友。

        要说这一个少年和一个姑娘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顾孟平说起来也是不相信。

        不过德昌一句话就将他的疑惑打消在心底,“我妹妹若是活着,想必也该有盈袖妹妹这么可爱。”

        古代人由于科技力量低下,医疗条件不好,造成女人生产艰难,孩子的成长也极为艰难,端看皇宫之中那夭折的皇子皇女就可以看出来。

        平民百姓家更不说了。

        德昌这么一说,顾孟平就释然了。

        他们的来历,也曾托姜思贤打听过。姜思贤只是看了一眼,便说这路引为真。

        明年二月是童生试,八月就是三年一度的大比,在这个时间段有不少趁着最后一年出来游历的士子,不过这些人大多不会离家太远。

        然而,也会有些游历时间过久,或者路上生病了赶不及回家的书生们。

        于是,朝堂便为这些人着想,允许这些来不及回家的人在异地赶考。

        汝宁府做为本朝太祖的龙兴之地,科举名额一向极多。为了这些名额,每年都有许多来不及回家的学子在考试前赶到汝宁府。

        公孙远和公孙德昌想必就是属于这样的情况。

        只是德昌此人喜爱武艺,并不爱读书,多半将来也是考个武状元。

        要说俩人的年龄,公孙远是最大的,顾孟平要比他年少几岁。

        公孙自认为曾受大儒教育,理应是他们中间学问最好的。没有想到在这个小县城遇到的顾孟平学问居然这么好,而且他的很多言论自己都是第一次听到。

        而最令他敬佩则是那个在上房中极少出来的老和尚,老和尚谈吐高雅,又有悲天悯人之怀,颇有‘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感觉。

        他明明是个和尚,可在公孙远眼中却更像是一名隐士,率性,通脱,逍遥,自得……

        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学无疑,浩然不见其涯也。

        也许,这个人就是顾孟平自信的来源。

        就这样,公孙一行人就在顾孟平这里住了下来。若是顾孟平去汝宁府上课,他就留在家里看顾孟平的笔记和读书心得,然后摘抄下来,读到兴起之时,还会拍桌叫绝。

        外三房来了新朋友,最高兴的莫过于顾行云和顾少华。俩人一个暴躁一个稳重,可是骨子里却是惨绿少年。

        平日时都是和家族里还有遂平这些大户的子弟们交好,哪里见过公孙远和德昌这样的人物。

        不过在一起处了几天,他们就开始以名相称。

        顾行云见到外三房住房逼仄,甚至还鼓动公孙远去他家居住。

        结果被顾少华敲了头,这才作罢。

        顾行云虽然脾气暴躁,可是为人却是极好,因为他父母早亡,人被老族长宠的不成样子,都快十二岁了,还跟个孩子似的口没遮挡。可是偏偏公孙就喜欢他这个性子,待他有些与众不同。用他的话来说,家里的兄弟亲戚实在是太多了,人人都戴着一张假面具,根本就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若是真相信他会对你笑,那才是真的要吃大亏了。

        顾孟平听了这话面上平静无波,目光却微微一闪。

        老和尚现在也多了事情做,常常坐在书房里看着他们辩论。

        若是感兴趣的,还会插上几句嘴。

        他开口时,几个小辈都会不约而同的停下来,屏心静气地听他说话。

        一晃,秋也勿勿,冬也勿勿。

        遂平街道上的行人渐渐少了起来,代替他们的则是一片一片飘落下来的树叶。

        可是,与行人稀少相比,读书人却是越来越多了。

        因为在居丧,顾孟平不能随意出门,平日所去也只是汝宁府府衙或者东府和大宗。公孙远就隔几日和顾行云顾少华几人出去,遂平几座茶楼里都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顾孟平也看出来了,这位公孙远怕是家中极有钱。

        他身边跟着的除了公孙德昌共有五个下人,有专精厨艺的,有专精马匹的,有近身侍候的……

        自从他住进外三房,嘉木再也没进过厨房。

        他只吃了嘉木做的一顿饭,就以嘉木天生娇弱,不合适厨房油烟为由将她请回了西厢房绣花。

        他带来的那名叫任彪的厨子,派上了大用场。

        下第一场大雪前,公孙远的几个下人中的一个以往家中送信的借口离开了外三房。

        “出来这么久,也不知家里怎么样了。”公孙远点下一枚黑子,看着棋秤上被杀得有些凌落的黑子皱起了眉头。

        如果说棋秤上每个棋子是一座城池的话,他已经不剩下多少城池了。可是顾孟平却依旧咄咄相逼,不给他留半点余地。不到半个时辰,不论是挡也好,并也好,顶也好,他的地盘都在快速消亡。

        “儿行千里母担忧,想必远兄的慈父慈母此时正在担心远兄。”顾孟平手执一枚白子,不动声色地填入一处棋眼中。

        公远孙目光一顿,眼睛里闪过很多复杂的情绪。

        这是在问他为何不归家吗?

        他手里的黑子就停顿了一下,轻轻叹了口气,“此时再回,怕也来不及了,马上就要过年了。”

        顾孟平抬眼看他,笑容里包含了真诚,“只要想回家,不论多远,都不算远。”

        “是啊。”公孙远敛下眼皮,拨弄着手中的茶盏。

        “不好意思,这一局我又赢了。”顾孟平笑了起来,将手中的白子放在棋瓮中。

        公孙远看了眼棋秤,不由眼神一凝。

        默然许久,叹声道:“又输了,真不甘心。”

        窗外,稀稀落落地下起雪来。

        一片一片,晶莹似玉。

        盈袖在院中猛地尖叫一声,撒着欢地满地跑,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天上看。

        “看,下雪了。”

        --------

        姥爷油尽灯枯,好几天不吃不喝也说不出话来。以前一米八的大个子,现在整个人瘦的不成样子……姥爷一生艰难,五十岁时姥姥去世,他一直不肯再婚……替两个舅舅买房子操持婚事,生下孙子后又替他们抚养……孙子外孙们一个个长大成家,他也慢慢老迈……

        感觉人生真的如白驹过隙,一跃即逝。

        一代老了,一代新生,生老病死循环往复。

        将来,我也会慢慢老去,慢慢走向坟墓……

        昨天,为了这个原因,一天都没有打开电脑。就站在姥爷病床前一直看着他……

        多陪陪他,也许是我最后能做的事情了!

        PS:我的感冒慢慢好了,明天起可以正常更新,欠下的更会慢慢补上。

        此一章为过渡章节,较平淡。


  (https://www.xblqugex.cc/book_20088/87842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