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代晋 > 第七九六章 绑定

第七九六章 绑定


  顾谦等人在淮阴呆了三日后准备启程回南方。

  这三天时间带给他们的极大的震撼和不同的感受。在私底下的交流之中,众人都表现出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感受。



  有一点,众人是有共识的。那便是徐州之地远远不同于其他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呈现出和大晋其他地方迥然不同的气质和形态。无论在人的精神面貌社会风气和上上下下的行事风格上,都是迥然不同的。

  这里的人都是充满了信心和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普通百姓如此,衙署中的官员也是如此,行事自有一股干劲,到处充斥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和面貌。

  对于偏安一隅的大晋而言,自上而下的悲观情绪,得过且过的颓废心境自南渡之后几乎充斥了整个社会。上至豪阀大族,下至普通百姓都深深的被这种心态所笼罩。而在徐州这个地方,南方大族众人却没有这种感觉。这里仿佛正在成为一处世外乐土,一处完全不同的所在。

  这种感受其实很奇怪。因为,徐州是大晋的地方,但是众人明显感觉到李徽在这里施行的是另外一套的东西。这里的财税政策,官署的结构组成都是另外一套陌生的东西。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样的,但是稍加了解便会发现有很大的不同。

  有些东西,是令顾谦陆纳等人心中恐慌的。他们听说,李徽正在大量的建立学堂,推崇儒法之学,摒弃谈玄论道,从寒门之中选拔人才,并非完全以九品中正的评议来举荐人才,各级衙署之中已经有许多寒门出身之人进入其中。而这些人,虽然有的并未得到朝廷任命的官职,但是他们掌握着实际的权力,活跃在各个衙署之中。

  那其实便意味着,徐州这个地方,除了朝廷的那一套之外,暗地里还运转着一套体系。而这暗中运转的一套体系只为徐州做事,只对李徽负责,而无需去关心朝廷的政策。

  正如徐州的许多财税之策,实际的政务策略已经和朝廷推行的极为不同一样,在大的层面上和细枝末节之中,这里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方外之地。

  这似乎令人有些担忧,有些疑惑。但是很显然这种治理的效果是有效的,徐州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而东府军的强大也是亲眼目睹,似乎正是这一切的保障。

  而对于南方大族而言,他们此刻任何的担心和忧虑其实都已经没有必要。即便顾谦陆纳等人隐隐感觉到了一些隐忧,却也明白,南方大族已经撇不开和李徽的关系了。这种心态其实令他们很矛盾。他们当初全力资助李徽,不正是希望李徽在徐州强大起来,成为一方豪强,足以左右朝廷的决策,让南方大族可以借他之力重新进入权力核心,和北方侨姓大族抗衡么。而现在,李徽似乎正在做到这一点的时候,他们却又觉得有些惊恐。

  或许原因是,他们发现自己想要看到的情形和真正感受到的大不相同。他们想要掌控李徽的想法也在这一次化为泡影。



  眼下,他们要做的或许不是掌控李徽,而是依附于他,进行更加彻底的深度的捆绑。是福是祸,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已经不是他们所要考虑的问题了。

  可能正是这种心态的转变,角色的抉择令人痛苦和惊恐。说白了,顾谦陆纳等人隐约有一种上了贼船的感觉。

  在送别顾谦陆纳等人的饯行宴上,陆纳代表南方大族众人感谢了李徽的盛情款待,并且表示,虽然他已经老迈,但愿意接受李徽的召唤,愿意出任想北徐州四郡的官职。

  陆纳说,别的大族他不敢保证,但他吴郡陆氏子弟将会随时接受李刺史的召唤,无论官职大小,都愿意接受任命。

  吴郡陆氏乃南方大族之首,陆纳的声望比之其余各大族都高,他能说出这样的话,自然说明陆纳已经进行了权衡和判断,做出了最后的决定。尽管对徐州的一些事有疑惑,但陆纳还是愿意将陆氏绑上这条船。因为在他看来,此事利大于弊。

  陆氏的态度如此,其余一些人自然也纷纷跟进。顾氏自不必说,李徽和顾氏是姻亲关系,又自小在顾氏长大,所以顾氏的态度不必说。众人看的便时陆氏张氏和朱氏的态度。现在陆纳如此表态,那还有什么好犹豫的。陆氏都不担心,自己这些人还担心什么?

  于是乎其余众人纷纷表态,表示愿意跟进。

  李徽很高兴,南方大族是自己重要的后援,这次既纠正了他们的想法,又能让他们跟自己深度捆绑,这显然是件极好的事。这种捆绑其实已是一种政治立场上的捆绑,不再是简单的合作关系。而这一点,其实意义极为重大。

  南方士族集团永远都是一股重要的力量。对北方侨姓大族而言,他们是地头蛇。即便政治上遭受打压,但即便在野,这股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这些大族分布在三吴之地,每一个家族都在地方上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左右着地方上百姓的认知和想法。看似在野,其实是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

  作为回应,李徽当场表示,所有南方大族子弟,只要通过徐州用官考核,又愿意在徐州任职都将得到合适的官职。北徐州四郡一旦拿下,将会有大量的官职可以任命,郡守郡丞以及各郡属官,县令县丞的职位都可举荐南方大族子弟担任。



  当然,前提是能够胜任职务,且遵循徐州的规矩。

  此番前来的南方大族子弟,有愿意留下的,现在便可以留下。自己会安排他们进入衙署之中进行提前的适应和考核。只要考核合格,随后便可授予官职。

  好几名跟随前来的南方大族子弟当场便表示可以留下。吴郡朱氏家主朱绰当场便将自己的两个儿子拉到李徽面前,向李徽举荐,请求李徽当场考核能力。

  那两个青年二十出头的样子,一个叫朱龄石,一个叫朱超石。朱龄石二十一,长的壮实英武,神情强壮。弟弟朱超石二十岁,倒是文雅秀气。

  “我这两个犬子,书倒是没读多少,但对武技甚感兴趣,更立下领军打仗的志向。中正评议也一直没参加,在家中惹是生非也不是个事。昨日见识了东府军的威严,龄石超石甚为羡慕,便要我向李刺史请求,希望加入东府军。老夫希望能够让我两个儿子留下,加入东府军中,以遂其志,总比一事无成要好。”朱绰道。

  李徽有些讶异,朱绰居然要他的两个儿子参军,这倒是奇怪的要求。参军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对于这样的大族而言,子弟以入仕为官为首要目标,这朱家人倒是特立独行。

  “朱家主,你可要想清楚了。加入东府军可不是儿戏。参军打仗那可是有性命之忧的。”李徽提醒道。

  不待朱绰回答,朱龄石在旁大声道:“李刺史,大丈夫就该横刀跃马,血战疆场。我们可不怕死。我和弟弟超石都不怕,希望李刺史能够成全。当个小兵卒也成。”

  李徽笑道:“你们有什么本事呢?”

  朱龄石二话不说,来到堂下,挥拳蹬腿,腾挪飞旋虎虎生风的打了一套拳脚来。确实是拳脚功夫了得。



  李徽看着甚为嘉许,命人给了他一柄长刀,朱龄石又耍了一套刀法。站定之后气息均匀,不喘不汗。李徽甚为惊奇。这样的大族子弟,居然喜欢拳脚刀剑,不读书不入仕,倒也奇怪。

  那朱超石也表演了手段,看着他弱不禁风的样子,李徽想他定然不善于拳脚武技。果然,朱超石展示的是他对兵法研究的熟悉和心得。什么《素书》《吴子》《六韬》《兵迹》《武编》等闻所未闻的兵书,到《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兵机要诀》《军阵要略》等流行的兵法书,他侃侃而谈,尽皆熟悉。

  结合一些过去的大战,说的是井井有条,颇有几分儒将的风采。

  而李徽其实最欣赏的是他说的一句话。

  当李徽问他,你认为熟读兵法之后能否便可百战百胜之时,朱超石坦然回答道:“我读兵书,并非要学赵括纸上谈兵。只是兵书之中乃实战记录总结而来,是鲜血和生命的宝贵教训,值得总结借鉴。战场千变万化,当随时审时度势决策。学兵法而不拘泥于兵法,融会贯通随机而变才是最好的领军之策。”

  而这,正是李徽一直认为的正确的辩证的对待兵书兵法的态度。那便是,可以吸收其中的总结教训,融会贯通形成思考的方法。但真正作战是需要随机应变的。

  “很好,二位公子果然与众不同。若朱公舍得,我便留下他们加入我北府军。明日我便要去和大军回合,二位公子正好跟我去见识见识真正的战场。待回头请周都督委任职位便是。”李徽当场拍板决定。

  朱绰连连道谢,朱氏兄弟也大喜过望,喜笑颜开。

  一共有九名南方大族子弟留了下来,其中居然包括了顾昌顾会二人。

  顾谦私底下解释了为何带着顾昌顾会前来的原因,前家主顾琰被免职之后又交出了家主的职位,在家郁郁寡欢,颓唐之极。顾昌顾会等人也失去了为官的资格,原主家一脉陷入低谷。



  但顾谦考虑到家族的整体利益,想到自己之后只有顾惔,顾惔膝下只有青宁一女,这一脉男丁断绝,顾氏将来还需要在顾琰一脉进行传承。而顾昌顾会经过数年的打击,也似乎改变了不少。所以征询顾琰的意见之后,决定带着他们兄弟来见李徽,对之前的事情表达歉意,谋求官职。这其实是为了顾氏整体的发展。

  李徽虽不相信顾昌这样的人会改变,但是看在顾谦的面子上,自不会推辞。这两人显然是没什么本事的,之后安排两个闲职给他们倒也罢了。

  酒宴之后,李徽和顾青宁亲自将南方大族一行送上射阳湖码头,目送他们离去。顾青宁挥舞小手,依依惜别,颇为不舍。而李徽的心却已经飞到了北边战场。明日他一早便要出发,去和兵马会合了。他们已经等了自己一天一夜了。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9846948/8906237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