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材料帝国 > 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冢化工的野望

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冢化工的野望


卡安的偏执其实只是来自于他的自大,一旦发现自己技不如人,他又回到了原先那个理性、睿智的模样。他明白,自己在巴西的学界和政界都闹得太厉害了,现在想回去重新做人,恐怕别人也不那么容易接纳自己,还不如换个环境从头开始,等做出一些新的成绩了,自己也就有和政府、校方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秦海这边的情况,卡安不算太了解,但铁基超导和石墨烯这两个东西他是懂的,秦海能够掌握这两方面的核心技术,那自然就是一个可以投靠的“明主”了。从秦海提供的资料来看,石墨烯的确是一种制造超级电容的理想材料,而目前拥有石墨烯生产专利的又是秦海,他想在这方面做出一些名堂,自然是投到秦海名下最为有利。

        关于自己的待遇问题,秦海的话说得也非常明白了,他声称卡安能够从超级电容这块商业蛋糕上分得一块,不管这一块占的比例是5%还是10%,那都是无与伦比的一笔财富,这一点卡安是毫不怀疑的。

        想明白了这些,卡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可犹豫的了,错过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他不能不识好歹。

        卡安要到中国去工作,还有一些手续要办,同时也需要和秦海签一个协议,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秦海没有时间陪着卡安去办理这些事情,他给卡安留下了安河材料学院那边的电话,事后又专门打了一个越洋长途向王晓晨交代了一番,剩下的事情就不需要他管了,材料学院会有专门的人与卡安接洽。

        接下来的时间,秦海继续带着宁静在南美周游,享受着难得的闲暇。当然。每到一处,他还是免不了要去拜访一下当地的学者和知名企业,谈一些合作事宜。这些自不必一一细说。

        再把目光转回到日本。新冢化工的技术总监吉田源谎称自己是大坂某大学的讲师,混到安河材料学院去得到了一份石墨烯的样品。又通过临时指派给他做助手的材料学院学生于勇弄到一些据说是聂森实验室里的实验报告,如获至宝。他在红泽呆了几天,做完了一些常规测试之后,便带着石墨烯样品和资料回到了日本,开始带领手下夜以继日地研发新的石墨烯制备工艺。

        石墨烯和钢材一样,只是一类材料的总称。钢材可以分为碳素钢、合金钢,而合金钢里又包括了锰钢、铬钢、镍钢等等,改变一种元素的含量。甚至调整一下冶炼工艺,都能够产生出不同类型的钢材。钢材的专利就是针对各种具体型号的,不可能有人泛泛地把所有的钢材都纳入一个专利中去垄断起来。

        石墨烯也是如此,通过氧化、氢化,增加含氟功能组团、掺杂硼、氮等元素,可以产生出不同类型的石墨烯,每种类型都有自己独特的理化特征,因此属于不同的产品。大秦集团虽然是最早制备出石墨烯的企业,但也只能拥有少数一部分产品的专利权,无法垄断所有的产品。吉田源要做的。就是和大秦集团抢时间,争夺更多的产品专利,尤其是在制备工艺上的专利。

        在向国际材料界正式发布石墨烯发现的消息之前。秦海已经让聂森完成了两项制备工艺的研究,分别是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吉田源在看到这条消息时,便暗自叫苦,因为以新冢化工在碳材料领域的经验,知道这两种制备工艺是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如果要绕过这两项专利去开发其他的专利,不仅难度大,而且新开发出来的工艺也会存在着效率上的劣势。

        但事已至此,吉田源明知有困难。还是得迎难而上。否则新冢化工要么干脆不进入石墨烯这个领域,要么就只能从大秦集团手里购买专利进行生产。后一种方法对于新冢化工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无论从面子考虑,还是从专利授权的费用考虑。新冢化工都不能这样做,而是必须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

        于勇从聂森实验室里拿出来的资料显示,聂森的团队曾经尝试过其他的一些制备方法,包括有机合成法和溶剂热法。从资料来看,聂森团队没有继续做下去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合适的高分子材料和溶剂。在这方面,新冢化工是有一些优势的,因此吉田源便把自己的研究方向锁定在了有机合成法上。

        “吉田君,你认为用有机合成法,能够把石墨烯的成本降到和中国人相当的水平吗?”董事长花谷三郎不止一次地向吉田源这样发问。

        “从理论上说,有机合成法工艺的效率不及气相沉积法,所以在同等技术水平下,中国人拥有的气相沉积法工艺的成本应当是更低的……大概能够比我们低30%以上。”吉田源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30%……”花谷三郎皱着眉头念叨道,“这么大的差异,我们怎么能够保证我们的产品具有竞争力呢?”

        吉田源道:“生产成本和生产规模是相关的,我刚才说的是在同等规模和同等技术装备条件下的对比。从我上次去中国了解到的情况,大秦集团并没有打算大规模生产石墨烯,他们只有每天5公斤的产能,在这样的小批量生产条件下,成本是非常可观的,所以他们预计批量提供的石墨烯价格将达到每克20美元。”

        “我们呢?如果有机合成法工艺开发成功,你能够把成本控制在什么水平?”花谷三郎问道。

        “每克5美元以内。”吉田源说道,“这是按照日产200公斤以上的规模计算的。”

        “哟西……”花谷三郎满意地点了点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们就可以对中国人形成绝对的优势,无论是产能还是价格,都可以让他们没有还手之力。吉田君,拜托你和你的团队加快工作进度,要抢在中国人占领这个市场之前,把他们完全地挤出去。”

        “明白!”吉田源豪情满怀地答应道。

        也无怪乎花谷三郎要着急,大秦集团采取了开放的方法,向全球的科学家和企业提供石墨烯样品,短短几个月时间里,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就提出了数以百计的产品应用设计,有用来做太阳能电池的,有做led发光器件的,还有用化学掺杂改性的石墨烯来制作高强度薄膜材料的。所有这些应用都已经在实验室里得到了验证,只等着有足够的石墨烯原料供应,就可以付诸生产。这些新产品一旦问世,必然引起市场的轰动,从而掀起一个石墨烯应用的*。

        在这样一个*来临之时,如果新冢化工没能形成量产石墨烯的能力,那就意味着要把这个市场拱手让给大秦集团了。损失一大笔利润倒还是其次的问题,最让花谷三郎不愿意看到的,是大秦集团这个对手因此而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对新冢化工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威胁。

        幸运的是,按照吉田源的说法,大秦集团在石墨烯的应用方面极端地缺乏远见,明明手里握着规模生产的专利,却不愿意承担高额的设备投入,初期只规划了日产5公斤的产能。这样一点产能,应付目前的市场需求当然是足够的,但几个月后,市场对石墨烯的需求就会迅速增长到每天数百公斤甚至数吨的水平,届时大秦集团就该追悔莫及了。

        “中国人怎么可能了解西方市场的潜力?”销售部长森冈嘉纪这样对花谷三郎说道,“据我侧面了解到的情况,大秦集团的几位高管都曾表示过,石墨烯产品的价格过高,是普通老百姓无法承受的,所以这类产品的市场前景并不乐观。”

        花谷三郎笑道:“这也可以理解,led显示器和家用太阳能电池板在中国都是奢侈品,他们不知道这些产品在西方世界会有多大的市场。”

        森冈嘉纪道:“是的,美国、英国、德国的一些厂商都在和我们联系,了解我们什么时候能够批量提供石墨烯原料,他们需要的数量都是以每天几十公斤计算的,中国人完全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

        “森冈君,你务必要和这些企业保持联系,告诉他们,我们最迟在三个月后就可以提供石墨烯,价格也会比中国人便宜30%以上。如果能够和他们签订合同就更好了。”花谷三郎说道。

        “三个月?”森冈嘉纪迟疑道,“三个月后,我们真的能够提供量产的石墨烯吗?吉田君他们有这样的把握吗?”

        “我们必须这样说,否则他们就会转向中国人去寻求供应,而这将会给中国人传递一个信号,让他们开始重视石墨烯的产量。”花谷三郎说道,“中国人虽然在石墨烯的发明上抢到了先手,但在对石墨烯市场前景的判断上,他们犯了错误。现在他们已经睡着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要惊醒他们,以便在关键时候给他们迎头痛击。”(未完待续)


  (https://www.xblqugex.cc/book_1938/823585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xblqugex.cc。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m.xblqugex.cc